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2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09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陆红锋,男,41岁,博士,专业技术五级,广州海洋局实验测试所岩矿室副主任。专业方向:地球化学

    解决资源环境问题或基础地质问题情况:

    担任2017年水合物试采工程现场测试组组长,试采工程持续点火60天。首次独立完成的南海水合物相平衡研究,解决了2017年南海水合物试采工程水合物分解启动压力参数等难题。率先独立完成南海水合物试采井位水合物类型分析,以I型为主,首次解决了工程中水合物类型不清的问题。带领测试团队完成了工程试采井位储层特征、沉积物矿物组分等分析,首次掌握了泥质粉砂储层的特征。负责组建了水合物试采现场测试小组,首次承担水合物试采测试任务,解决了水合物试采工程现场测试分析技术难题。 

    实现转化应用和有效服务情况:

    独立完成南海试采工程水合物相平衡研究成果,获得了水合物降压开采时的启动压差、整体分解压差等关键降压参数,保证了南海水合物试采的降压生产。负责编写了2017年南海水合物试采工程现场测试方案,负责组建了南海水合物试采工程现场测试团队和承担现场测试任务,个人在试采现场有效工作时间超过90天,团队有效工作时间超60天。以第1作者在科学出版社公开出版《南海天然气水合物沉积物矿物学和地球化学 》专著1部,发表水合物相关学术论文35 篇。 

    促进科学理论创新和技术方法进步情况:

    较早提出了南海水合物成藏系统中自生矿物的形成机理,认为南海水合物赋存区自生碳酸盐岩和黄铁矿是甲烷强烈排溢和厌氧演化的指纹性矿物,是南海水合物勘查找矿的重要地质证据;建立了南海水合物试采井位水合物相平衡模式,获得了水合物分解启动压降参数,刻画了水合物分解过程的温度、压力动态演变过程,有力支持了南海水合物试采过程中形成的三相控制开采理论,证实了水合物试采是温压控制下的以地层稳定为核心的三相控制开采过程。

    促进人才成长和团队建设情况:

    形成了一支水合物实验测试-地球化学研究团队。人才队伍具备成熟的实验分析和科研能力,培养高级工程师3名,工程师5名,成为2017年南海水合物试采工程现场测试小组的主要力量,承担了水合物试采工程全部现场测试工作。团队中1人获得局第三届“杰出青年”称号,4人获得了2017年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先 进个人称号。 

    陆红锋

    近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调局水环中心获得“用于地热生产井监测的井口装置”专利号为ZL2017 2 1509214.7和“分布式地温测量装置”专利号为ZL2017 2 0924478.2两项实用新型专利。

    “用于地热生产井监测的井口装置”具有一次入井完成井下测温、地层压力永久监测和抽水功能。使用该装置可减少作业工序,降低施工成本,不用更换完井管柱,一次完成抽水、井下温度和地层压力动态监测,使用效果显著,经济效益相当可观。

    “分布式地温测量装置”以铂电阻感温为基础,测温精度达到0.1℃,可同时多点测量,监测效率非常高。该装置使用范围广,能够满足浅层地温能的测量,也能够适用于深部地热温度测量,同时能够有效解决气、液、固三态环境温度测量问题。同时,该装置实现了智能化控制,具有操作简单、安装方便、精度高、数据可视化的特点。

    水环中心地热监测领域新增二项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