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44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9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以下简称“青岛海洋所”)与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联合组队完成天津市武清区北运河水下考古调查。本次任务是青岛海洋所首次联合开展水下考古勘查工作,采用多波束、旁扫声呐、浅地层剖面、磁力仪等多种物探手段,累计完成测线600公里,实现对北运河北部河段的全覆盖测量。

    本次任务的圆满完成意味着青岛海洋所“海洋地质+水下考古”的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取得良好的开端。下一步,双方将围绕破解水下考古勘查工作中的瓶颈制约,探索建立水下考古探测技术方法体系,充分发挥海洋地质工作基础性先行性作用等方面,共同开展水下考古调查、勘探、发掘等前置工作,为水下考古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地质力量。

    本次调查任务也是落实双方战略合作协议的重要举措。双方着力构建顺畅的协调联动机制,联合创建水下文化遗产考古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协同实施山东水下考古任务走出“第一步”。双方通过联合开展考古研究,助力人才培养与科学普及工作,共同推进水下考古技术装备研发与应用,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水下考古工作发展的技术瓶颈,共同推进水下考古事业长远发展。

     

    海洋地质调查支撑水下考古工作走出“第一步”

    3月5日,中国地质调查局牡丹江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以下简称“牡丹江中心”)一行6人到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对接交流,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此次协议的签订,为双方搭建长久、高效的沟通机制奠定良好基础,标志着牡丹江中心与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交流合作正式步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会上,双方主要领导就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自然资源综合调查等工作进行深入交流,在加强项目合作、共建科技平台、深化成果产出和加强队伍建设等领域达成共识。双方约定开展点对点沟通,促进合作项目落地,选派专家领导相互挂职,共同推动科研与生产有机融合,助力创新发展。

     

    中国地质调查局牡丹江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与吉林大...
      6月3日下午,中国地质调查局与北京大学在京签署《天然气水合物创新战略联盟合作协议》。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王研主持签字仪式。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金发,北京大学副校长王杰代表双方签署协议。

      签字仪式上,中国地质调查局介绍了地质调查“九大计划”概况和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查开发情况,北京大学介绍了学校情况和天然气水合物有关研究工作,双方就推进下一步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

      双方一致认为,组建天然气水合物创新战略联盟,是推动产学研用创新链的重要举措,是开展全面深入合作的良好开端。双方将按照商定的合作内容,抓紧落实,推进协议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在天然气水合物创新研究与科技攻关、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搭建资源共享平台、人才培养与学术交流、成果转化与服务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并谋划和推动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合作。

      李金发指出,本次合作协议的签订,既是双方深入贯彻中央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举措,又是双方主动适应新常态,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中国地质调查局将举全局之力,以地质调查“九大计划”为平台,发挥野外调查、技术装备、地质资料等方面优势,巩固和发展好双方战略合作关系,履行好协议规定的职责和义务。

      签字仪式结束后,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还与北京大学工学院签署了联合共建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协议。

      中国地质调查局有关部室及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负责人,北京大学有关部门与学院负责人出席了签字仪式。



    李金发与王杰签署天然气水合物创新战略联盟合作协议



    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与北京大学工学院签署联合共建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协议


    中国地质调查局与北京大学签署创新战略联盟合作协议

    2018年12月18日-20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矿产资源研究所郑绵平院士等一行5人,作为合肥国轩高科特邀嘉宾,参加了在安徽合肥举办的“国轩高科第八届科技创新大会”,大会主题为“勤于正道 止于至善”。与会代表就锂矿资源、新能源电池、氢能燃料电池、绿色制造、新能源汽车网联数据库平台、电动汽车安全评价与测试、动力电池回收等内容进行深度交流与研讨,这是一场由企业组织的有关新能源科技创新的盛会。

    19日,郑绵平院士为大会作了题为“全球锂资源新分类与可持续发展”的主题演讲。郑绵平院士从全球卤水盐湖锂矿资源储量、锂矿最新分类、提锂技术、以及锂矿未来发展趋势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20日,陈仁义所长作了题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对全球矿产资源格局的影响”主题演讲。主要内容包括:新能源汽车的界定及其与能源资源的关系、研究分析了新能源汽车对关键矿产资源原料需求的影响程度、预测了新能源汽车未来20余年的产量、预测评估了新能源汽车发展对全球和中国石油、铜、铝、锂、钴、镍、石墨等17种矿产需求格局的影响等。

    11月初,《资源所和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联合实验室框架协议》(以下简称《联合实验室框架协议》)经请示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批准。20日上午,双方举行了隆重的协议签订仪式。资源所与国轩高科工程研究总院签订了该协议。该协议的签署,标志着资源所实现所企合作,产学研用的结合,取得突破性进展,对于促进该所锂矿等新能源新材料矿产资源产业化、提升基础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据悉,中国工程院院士吴锋、郑绵平等6位院士参会。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一流科研院所、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国内主流车企等单位的400人参会。

     

     

     
     
    资源所应邀参加国轩高科第八届科技创新大会签订《联...

    深圳国际仲裁院矿产能源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委员会代表会议近日在深圳举行。会议选举产生了深圳国际仲裁院矿产能源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主任、执行主任,中国矿业联合会会长彭齐鸣当选为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华全国律协环境资源法律专业委员会委员栾政明当选执行主任。

    自然资源部有关司局领导及国际仲裁员Peter Howard.Corne出席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矿业、地勘、法律、仲裁等领域的近百名代表参加会议。会议审议并通过了《深圳国际仲裁院矿产能源专业委员会运作方案》,对2019年深圳国际仲裁院矿产能源专业委员会的工作做了安排部署。

    矿产能源专业委员会第一届成员代表合影

    会议由深圳国际仲裁院副院长董连和主持。深圳国际仲裁院院长刘晓春在致辞中表示,深圳国际仲裁院矿产能源专业委员会成立是进一步落实2018年10月在天津举行的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深圳国际仲裁院和中国矿业联合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具体内容,充分利用双方各自优势搭建起一个专业化的平台,建立矿业领域专业化和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借助各位矿业专家力量共同推进仲裁制度改革创新和矿业行业的协作发展,打造国际矿业纠纷解决的“中国平台”。

    彭齐鸣在致辞中表示,深圳国际仲裁院矿产能源专业委员会成立非常有意义,是深圳国际仲裁院和中国矿业联合会加强紧密合作的重要举措。他说,深圳国际仲裁院是一家有国际影响的仲裁机构,是首批纳入最高人民法院“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的国际商事仲裁及调解机构。按照中央的精神,以命运共同体理念推进和引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中国矿业企业在参与国际合作中,由于国情或政策和法律的差异,会不可避免地引发各种各样的纠纷,而调解仲裁又是纠纷解决机制建设中的重要环节,矿产能源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这项工作正式起步。下一步,矿产能源专业委员会要完善工作机制,尽快推进项目启动,了解会员和企业在海外运作和经营的实际情况,找出需要通过调解仲裁解决的问题和实例,引导企业规范经营。

    栾政明在致辞中表示,矿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与法律和金融的融合,三者缺一不可。对于矿业管理者和从业者而言,不懂法律、金融而导致民事、行政乃至刑事风险的例子比比皆是。因此,中国矿业联合会和深圳国际仲裁院以独到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将中国在矿业管理、勘查、法律、金融和评估等领域的顶级专家聚集起来,试图打造一个将矿业、法律和金融完美结合的平台,为矿业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保障。他希望今后有更多的专家能够参与到这个平台之中,共同推进平台的建设,使之更好地为中国矿业企业“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服务。

    深圳国际仲裁院矿产能源专委会成立

    2月28日,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国家非金属矿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供技术支撑的江苏东海金红石新材料项目正式签约启动。郑州综合利用所相关负责人带队参加了签约仪式。

    在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局地质调查专项项目支持下,郑州综合利用所李洪潮研究员带领科研团队历时5年研发出高效稳定的榴辉岩型金红石矿综合利用关键技术3项。通过实施新工艺、新装备和新药剂,可综合回收榴辉岩中金红石、石榴子石及绿辉石等矿物,实现“一矿”变“多矿”,极大提升综合利用率。这为该类型钛矿资源高效开发奠定了技术基础。

    依托该技术,2018年,国家非金属矿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江苏载彤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为期五年(2018-2022年)的技术服务合作协议。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在江苏东海联合建立“国家非金属矿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东海科技创新基地”,致力于提高东海县及周边地区非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技术水平。此次启动的江苏东海金红石新材料项目即是该协议的重要成果转化项目之一。

    江苏东海金红石新材料项目一期建设任务为年处理60万吨榴辉岩型金红石矿选矿厂及深加工车间建设,建成后预计年产值达5亿元,实现利润2亿元,经济及社会效益显著。该项目得到了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

     
     
    榴辉岩型金红石矿综合利用关键技术支撑江苏东海金红...

    2019年2月20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与广州发展集团共同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携手推动相关前沿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

    广州发展集团是广州市属大型能源企业,拥有丰富的综合能源业务投资、开发建设、安全生产、运营管理经验,已形成成熟的能源开发、生产、储运、输配、销售一体化业务体系。广州海洋局隶属于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是国家海洋地质调查研究领域的主力军,在海洋资源调查、海洋装备建设、高新技术研发等领域成效突出,取得了我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等显著成果。

    随着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双方将按照“优势互补、重点推进、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联合成立天然气水合物产业化研发中心,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推动前沿技术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

    广州海洋局和广州发展集团主要负责人、相关负责人,以及双方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签约交流活动。

    广州海洋局与广州发展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广州海洋局与广州发展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18年12月25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所属的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资源所”)主要负责人带队,赴中信建设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信建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中信建设是中信股份的全资子公司,作为中信股份6大业务板块中工程承包业的代表,因其卓越的质量控制和高标准的项目管理而被广泛誉为最成功的中国企业之一。中信建设坚持“以投融资和为业主提供前期服务为先导取得工程总承包,以工程总承包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经营战略,致力于成为国际领先的工程建设综合服务商

    资源所是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直属事业单位。作为专门从事矿产资源领域科学研究的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又是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的核心力量,主要开展成矿理论与勘查技术方法研究、矿产资源现状调查与潜力评价,矿产资源战略与规划研究、承担国家战略性矿产勘查工作;致力于提供国家经济安全的资源保障、自然资源中心工作的信息支撑、地质调查的科技引领、商业性矿产勘查的技术服务。  

      《中信建设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战略合作协议》(以下简称《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前,双方就境外矿业开发业务需求、发展战略研究、技术合作与推广、合作方式、工作机制等进行了深入交流。会后,举行了隆重的《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双方表示,《战略合作协议》签订后,要通过完善的工作机制,将协议内容变为务实合作的具体行动。该协议的签署对于资源所推进所企合作、产学研用结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资源所与中信建设代表座谈
       资源所与中信建设签约仪式  
     
    资源所与中信建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开展境外矿产...

    近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党委书记温宁一行赴广东珠海参加了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NSCC-GZ)举办的2018“天河二号”超算用户年会。期间,温宁与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主任卢宇彤代表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启了双方交流合作新篇章。 

    广州海洋局是我国海洋地质调查领域的主力军,在深海探测研究、天然气水合物勘查试采等领域资料处理工作任务艰巨,影响重大,对超算一直有着很强的需求,尤其是即将面临着海量数据三维地震资料处理和计算资源能力不足等挑战和难题,急需新的合作途径。国家超算计算广州中心“天河二号”系统在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榜单中连续六次获得世界第一,该中心刚刚于上月被评为全球最具应用影响力五强,为国内唯一上榜的超算中心,双方合作前景广阔。

    去年11月,双方交流互访期间就开展深入合作达成共识。本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将进一步促进双方在海洋地质数据处理、高性能计算、大数据应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项目合作申请、重点实验室建设等多方面的合作,推动双方共同发展和科技创新,不断提升我国“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能力。

     

     
    广州海洋局与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陆敬安,男,48岁,博士,专业技术三级,广州海洋局矿产所水合物一室主任。专业方向:地球物理

    解决资源环境问题或基础地质问题情况:

    评价和研究了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分布状况和资源潜力,分级别圈定水合物矿体,为水合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首次于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钻获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取得重大突破,直接证实我国南海天然气水合物的存在;首次在南海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钻获高纯度、厚度大、分布广、新类型的水合物,发现了两个超千亿方的水合物藏,为水合物的试验性开采提供了优质的试采矿体,同时也为水合物产业化开发提供了重要目标。 

    实现转化应用和有效服务情况:

    优选出的试采井位,为创造世界首次泥质粉砂型水合物储层类型的连续60天、累计30.9万方产气量的世界纪录打下基础,验证了试采井位选取的可靠性。试采成功促进了水合物新矿种的申报,为水合物资源的产业化提供了政策依据;促进了国土资源部、广东省政府及中石油之间关于推进神狐海域水合物先导试验区建设协议的签署,大大推动了水合物的产业化进程。 

    促进科学理论创新和技术方法进步情况:

    创新性提出南海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模式,建立一套精准高效的勘查评价、找矿预测理论,大大提高了水合物钻探成功率;推动了海底地震调查技术、海底电磁调查技术及水合物测井数据处理软件等一批水合物调查新技术和新方法的研发和应用;参与建立了水合物系统成藏理论和三相控制开采理论,通过创新性应用多项技术,保障试采长时间稳定产气及安全环保。 

    促进人才成长和团队建设情况:

    作为水合物勘查一室主任以及试采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带领着一支40余人的勘查与试采团队,带动了1名地调局青年地质英才、1名青年地质金锤奖及1名地调局十大杰出青年的成长;2015年获地质科技十大进展1项;2016年获国土部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本人被评为中国地质调查局优秀地质人才;2017年水合物科技团队被正式授与“国土资源部科技创新团队”称号。

     

    陆敬安

    8月27日上午,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与总部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全球跨国性化工集团,即索尔维集团中国全资子公司索尔维投资有限公司,在成都签署技术合作框架协议。 

    协议签署前双方举行了简短的交流座谈。成都综合利用所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成都综合利用所的基本情况,特别是在磁团聚重选新工艺研究和磁团聚重选分选机研制、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难选铁矿资源开发利用技术、难利用铜多金属矿资源开发利用技术、难利用铝土矿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稀土金属矿产综合利用技术、锂多金属矿综合利用技术以及服务自然资源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技术和重点领域。

    索尔维投资有限公司Robert Cole先生表示,自去年7月初次到访至今,一年来双方有了广泛交流,明确了合作关系。本次合作协议的成功签署,将发挥双方各自的技术人才优势,推动国内外矿产资源综合开发高效利用。

    本次合作,双方将围绕全世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全产业链技术创新相关科学问题、技术问题和工程问题,以矿产资源清洁高效选别、选冶药剂研发应用与推广为重点,联合开展技术研发、平台共建、成果转化、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强化资源整合与产研结合,共同推动矿业项目科技开发与科技成果产业化。

    同时,成都综合利用所还与索尔维集团旗下的氰特化工(上海)有限公司签署了《Dairi铅锌矿选矿药剂及流程优化探索试验研究》技术开发合同,表明该项框架合作协议正式落地,进入实质性阶段。

    会后,成都综合利用所相关人员陪同索尔维集团与会人员参观了分析测试实验室、岩矿鉴定实验室和选冶实验室。

     

    IMG_4689

       

     

     
     
    成都综合利用所与索尔维投资有限公司签署技术合作框...

    为全力支撑新疆油气矿权体制改革试点,打赢北方新区新层系科技攻坚战,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与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公司成立联合创新中心。5月10日,联合创新中心在新疆库尔勒开展技术交流并举行揭牌仪式。

    会议研究确定联合创新中心的发展目标为:打造石油地质、地球物理、石油工程高度融合的创新中心和人才培养高地。联合创新中心的成立将在携手推进新疆地区油气地质调查、支撑新区新层系科技攻坚战、形成盆地深层和盆山结合带油气资源的调查方法和技术体系、深化新疆油气矿权体制改革、服务中标企业油气勘探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联合创新中心成立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地质组、工程组、地球物理组。油气调查中心将派遣业务员骨干到东方物探库尔勒分院进行挂职锻炼,并将集中专门力量在库尔勒联合创新中心进行现场攻关。

    油气调查中心方面强调,东方物探公司是以地球物理勘探为核心的国际一流油气调查队伍,联合创新中心成立是双方战略合作协议的进一步深化,通过科研战线前移、攻关团队组建、人才挂职锻炼等一系列措施,实现“出成果、出人才、出经验、出文化”的长期目标,这将是油气调查中心发展史上具有深刻意义的尝试。东方物探公司方面认为,联合创新中心的成立既是双方深化合作的产物,也是“产学研用”相结合的重要体现;联合创新中心的组建体现了基础性、前瞻性、公益性的特点,对引领商业油气勘探将发挥重要作用。

    油气调查中心、东方物探公司相关领导、专家共50余人参加会议。

    油气调查中心携手中石油东方物探公司打造联合创新中...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