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4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6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廊坊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以下简称“廊坊中心”)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地湖所”)、山东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以下简称“鲁南院”)、河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三水文工程地质大队(以下简称“河北三水”)在山东省济宁市签订四方联合科考协议,正式启动南水北调东线调蓄湖泊生态环境科学考察工作。

    根据协议,四家单位将本着“相互支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各自在平台、技术、资源、人才上的优势,聚焦南水北调东线调蓄湖泊生态安全评估与应对,开展湖泊生态环境科学考察,凝练重大科学问题,创新生态保护修复技术方法研究,提升调蓄湖泊生态保护治理水平,加速湖泊科学研究人才团队培养,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合作,联合向国家部委、地方政府及有关单位建言献策,提供湖泊生态保护修复与功能治理的决策支撑报告。

    中科院地湖所、鲁南院、河北三水、廊坊中心等单位专家领导及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廊坊中心参与启动南水北调东线调蓄湖泊联合科学考察工作...

    江苏南水北调东线湖网地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邵伯湖西湿地生态修复项目

    江苏南水北调东线湖网地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

     

    李文鹏,男,59岁,博士,专业技术二级。专业方向:水文地质与水资源

    解决资源环境问题或基础地质问题情况:

    研究西北内流盆地地下水勘探,正确认识了其地下水资源性质,为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奠定了理论基础;察尔汗盐湖勘探试验首次证实卤水层具有千量级渗透系数,解决了井采代替渠采的难题;开采固体钾盐的多组合溶剂方案和溶解驱动方案解决固体钾盐难以直接利用的难题;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填补了我国区域地下水有效监控的历史;主持完成西宁大型泥石流沟治理设计,解决了西宁省城重大安全隐患。

    实现转化应用和有效服务情况: 

    提交了大中型水源地8处;察尔汗盐湖水文地质参数和固体钾盐溶解驱动开采方案服务于开采设计;地下水监测信息服务系统和系列规范得到推广应用;南水北调沿线地下水质和水压对工程安全影响评价已被采纳;京津高铁地面沉降安全评估为高铁建设采纳;敦煌月牙泉水潜流补水保护治理方案已成功应用;西北地下水开发建议被中办信息采纳;汶川灾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被重建规划采纳。

    促进科学理论创新和技术方法进步情况: 

    提出了西北内流盆地地下水系统形成与盐分运移聚集模式、三种找水远景区及其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调蓄水与优化利用模式;研发了富钾高浓卤水系统多组分反应溶质运移模拟系统;提出了地下跌水断层非连续渗流量半解析解模型与模拟计算方法;研发了基于云平台全国-省-市-县四级联动的地下水监测信息服务系统;编制了地下水监测标准体系。

    促进人才成长和团队建设情况: 

    与中荷合作和中国地质大学联合,为西北7省培养水文地质骨干80余名,为我国改革初期水文地质事业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地质灾害隐患与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计划中,与中瑞和中荷联合培训水文地质调查与水资源持续利用骨干60余名;通过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建设,培养形成了国家地下水监测团队300余人;培养硕士和博士30名。

     
    李文鹏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研发的“一种包气带水分入渗检测模拟方法”和“一种地表水回补地下水的动态模拟方法”日前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地下水回补是系统解决供水安全、恢复水源地开采能力、改善地下水环境的有效措施。当前,随着南水北调工程通水、雨洪水利用率和再生水资源化提高,为地下水资源涵养改善提供了契机。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地下水回补模拟装置及研究方法,限制了对不同条件下地下水安全回补的科学分析与模拟预测。

    在两项模拟方法中,通过构建设置有河流模拟单元、包气带模拟单元、含水层模拟单元和流通监测单元等的模拟装置,可以对复杂的地表水径流条件、包气带及含水层岩性结构进行模拟,实现对河流不同回补条件入渗水分在包气带运移过程及地下水有效回补水量的动态和立体监测,进一步提高模拟的精准度。

    两项方法已成功应用于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典型回补区地下水污染风险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中地下水适宜回补靶区的识别,提高了识别精度,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为地下水回补潜力及适宜性评价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水环所两项地下水回补模拟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