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3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428日,天津市第八十二中学150余名师生走进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与地质科研人员“零距离”接触,领略地学科技前沿,感受科研成果背后的故事。本次活动紧紧围绕“珍爱美丽地球守护自然资源”地球日主题,分科普讲座、“科普集市”、参观实验测试室等三个环节,为天津市第八十二中学的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地学科普盛宴。 

    活动伊始,天津地调中心科技人员为同学们作了题为《雄安新区地质演化过程及蕴含的资源环境》的科普讲座,介绍了雄安新区的6500万年来地质演化的过程,以及蕴含的地热、地下水和城市地下空间等资源。 

    “科普集市”集中共分为8个展台,集中展示了天津地调中心近年来的工作成果,并由科普志愿者为中学生们展示了多年来亲手采集的和田玉、岫岩玉、玛瑙、孔雀石、紫晶、萤石、骨骼化石、金伯利岩、榴辉岩、橄榄岩等百余种珍贵样品,现场讲解标本岩石成因与发现过程中故事,形成了科普人员与受众面对面交流,点对点服务的科普模式,打破地质科学的神秘面纱,促进了地学科技的科普化。 

    第四纪地质展台展示了记录渤海湾沧海桑田变化的海相贝壳和牡蛎礁,介绍了泥质海岸带地质环境研究动态。 

    前寒武纪地质展台展示了金伯利岩、榴辉岩、橄榄岩等典型的岩石标本,以及和田玉、岫岩玉等玉石标本,介绍了喀斯特岩溶地貌风景及其形成演化过程,阐述了偏光显微镜在岩石矿物鉴定中的应用情况。 

    境外地质展台前,志愿者们集中展示了一批“奇珍异宝”,其中不乏一些绚丽多彩的宝石或矿石,如孔雀石、方铅矿、黑钨矿、黄铜矿、黄铁矿、紫晶、萤石等,吸引了大量师生们的目光,他们仔细询问起这些宝石矿物的光学特征、化学成分、形成过程以及如何正确鉴别等方面内容。志愿者们从矿物摩氏硬度、晶体化学、地球化学、地质年代学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等各个方面向他们全方位地科普了这些宝贝的“前世今生”。 

    在矿产院与铀矿办展台前,科普志愿者悉心准备和介绍了便携式显微镜、罗盘等器材,从各种矿物的个性生长、特殊地质现象的形成、仪器的使用等多方面为学生们讲述了野外工作中的新奇发现和地质世界的趣味现象,展示了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地层结构与演化过程的动画视频,同时为同学们分发了精心准备的《砂岩型铀矿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铀矿是护航生态文明的低碳能源》《如何寻找砂岩型铀矿》等科普读物,将现象与知识融会贯通在一起,将绿色矿产勘查的理念讲解给广大中学生。 

    基础地质展示了各类化石、矿石、火山弹、玛瑙等,播放了造山带演化多媒体课件,介绍了地质灾害、大洋演化、第四纪火山地貌、石炭纪古生物宣传册。 

    在物化探展台前,展出了“珍爱美丽地球 守护自然资源”宣传读物,学生们接触到了给地球做“体检”的地球化学方法。 

    在水工环展台集中展示了多参数水质监测仪、环境X-γ剂量率仪、超声波水位探测仪等科技感十足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的监测设施和装备。 

    资料信息室展台前,展出了叠层石、海百合、珊瑚、震旦角石、植物化石、硅化木、谷纳氏螺、中华鲟鱼等古生物化石,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来自古生物学的科学魅力;同时还展示了铜蓝、铜绿、菊花石、黄铜矿、方铅矿、绳状火山熔岩和萤石等矿物标本,让孩子们了解到大自然的千姿百态;另外,还展示了《国际年代地层表》和《中国“金钉子”-全球标准层型剖面和点位研究》专著,介绍在我国建立的多颗金钉子,激发孩子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同时了解我国地质科学家在国际学术界中所作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提升民族自豪感。 

    同时,实验测试室安排了“4.22世界地球日专题宣传片”、“大型仪器设备”、“常规分析实验室”以及“显微镜下的岩石”等环节对同学们进行了科普宣传。学生们参观了X射线荧光光谱仪、电子探针、激光剥蚀多接收等离子体质谱仪等大型仪器设备和常规化学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用通俗的语言讲解了岩石矿物、土壤等样品元素含量的测试过程,并对岩石矿物地质年代学的测试原理、实验流程以及实际应用进行了科普宣传;显微镜实验室的技术人员指导同学们观察了岩石样品薄片下的微形貌特征、基本矿物组成等。 

    这次活激发了同学们学地学、爱地质的热情,让他们用科学热情,为科普活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泉和动力。 

     

    活动合影

    天津地调中心成功开展第50个世界地球日科普宣传活动

    8月7日上午,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实验测试中心举办名家讲坛学术报告会。自然资源部生态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江桂斌院士作了题为《环境污染与健康研究的前沿和社会需求》的报告。

    江桂斌院士从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为切入点,介绍了影响环境质量及人体健康的主要因素,近代工业污染与致病、致畸、致癌的关系等。并重点指出,我国面临比发达国家更复杂、更严重的环境问题。结合我国当前环境污染的特点,以可吸入颗粒物、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为例,分别介绍了不同介质中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和特点,强调早期低剂量污染物的持续摄入和多种污染物共同作用引起的复合效应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针对污染物代谢过程、DNA加合物、流行病学等关键环节仍需要开展更加系统的研究。

    报告强调,我国环境研究面临的“三大挑战”,即新型污染物及新型有毒物质的出现、新型毒物的复杂性及相应的健康风险评价。“六大前沿领域”,即毒性物质的加和效应、生命周期的时间效应、生物标记物的分析技术及示踪应用、作用机理研究、相关流行病学、毒理学研究,具有很强的科研针对性和社会意义。

    保障国民健康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是国家的重大需求。其中,环境健康研究为基础,分析技术方法先行,基于必备大型分析仪器的硬件支持,研发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中污染物的分析检测技术方法,促进相关标准方法和标准物质的研制,将有效地推动环境健康领域应用研究和机理研究的突破。

    江桂斌院士希望实验测试中心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继续发挥自身技术优势,争取在未来的三到五年里,在上述领域获得一定的成绩与进步。报告内容丰富、精彩纷呈,还就多个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与讨论,为广大职工和学生的科研工作开阔了思路,让在场的每一位听众受益匪浅。

      江桂斌院士作学术报告

    实验测试中心举办名家讲坛

    2021年9月13-17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参加第十六届释光与电子自旋共振测年国际会议,陈永胜高级工程师代表天津地调中心海岸带与第四纪地质室(中国地质调查局海岸带地质环境重点实验室)提交会议论文摘要,以“Coarse-and fine-grained quartz OSL dating of Late Pleistocene coastal sediments in northern Bohai Bay, China: A comparison”为题目介绍了释光测年在渤海湾的应用,并提交了会议展板和音频说明。

    此次会议由释光与电子自旋共振测年2021国际科学组织委员会全程在线举办。参会代表来自全球多所高校或研究机构,人数超过450人,大会分设12个专题,专题涉及石英等材料的释光和电子自旋共振分析、长石释光的认识过程、海洋等沉积物的释光和电子自旋共振测年等内容。

    会议期间,天津地调中心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环境剂量率的方法引发了广泛关注,奥地利萨尔斯堡大学提议与天津地调中心合作,开展对比研究实验。此次参会交流有助于了解释光测年的国际研究前沿,对进一步提升天津地调中心释光测年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参会展板

    天津地调中心参加第十六届释光与电子自旋共振测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