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3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1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近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推出的《地质探秘之旅系列丛书》被评为2017年“国土资源优秀科普图书”,这是地学文献中心首次获此殊荣。该系列丛书由史静主编,章茵、刘澜、徐梦华创作。

    《地质探秘之旅系列丛书》是一套以小学生为主要读者群的地学科普丛书。故事中的小主人公在万能神器的帮助下,上天入地、穿梭时空,开启了地球探秘之旅。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突显的画面和完整的故事情节,引导小读者在感受趣味性和奥秘性的同时,了解地球,走进地球。书中相关科学知识的介绍,深入浅出,有助于亲子阅读。

     

    获奖代表领取荣誉证书

    地学文献中心《地质探秘之旅系列丛书》荣获“国土资...

    近期,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主办的地质调查学科服务及产品推广会在沈阳成功举办,会议推介了地学文献中心的主要学科服务及产品,与会代表就如何进一步深入开展地学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提升地学文献中心的学科服务水平、促进地质调查工作的发展进行交流探讨。

    地调局总工室韩志军认为,地学文献中心结合传统文献服务和信息化建设以及基础信息设施的建设等方面,主要承担了文献资源开发与服务,尤其是情报研究和服务方面的重要工作。近年来,在做好传统文献资源服务的同时,地学文献中心紧密契合局重点关注新能源的研究与开发的动向,开发了不少的资源并提供高层次的服务产品,着力做好地质调查学科服务工作。他对地学文献中心今后的学科服务工作提出了希望:一是在继续夯实传统服务基础的同时,瞄准九大计划50项工程的迫切需求,将日常咨询和专家咨询结合起来,将定向服务和精准服务结合起来,推动产品服务越来越精准化。二是地学文献中心能够提供更多专业化、高层次、深程度的服务和支撑,帮助科学家从日常的情报搜索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精力投入专业、精深的研究。三是拓展服务领域,逐渐扩展服务面,能够使全局重大工程都能享受到精准的点对点的服务,为局科技创新做出更大贡献。

    地学文献中心副主任单昌昊简要介绍了地学文献中心的基本情况、业务建设情况和共建共享情况,尤其是与各单位业务发展与学科服务中比较有特色的学科服务项目,如情报资源服务体系建设、科技查新、面向工程首席的高端读者服务以及在局领导支持下开展的“特聘高级研究馆员”服务等,并推介了地学文献中心主办的《中国地质调查》和《国土资源科普与文化》以及正在筹办的《中国地质(英文版)》等刊物。他还介绍了地学文献中心近年来在局系统和兄弟单位的支持下开展的一些转型工作,地学文献中心正在由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型、研究型图书馆转变,为部局机关和地质调查工作提供了更多服务。他表示,今后,地学文献中心还将重点做好高层次的学科服务,响应国家及部局科技创新的要求,在做好科技情报支撑服务的同时,也发挥局科普办公室的职能,加大科普作品的传播力度,协助局做好科普作品的征集和评奖工作,不断将地质调查科技创新成果持续向社会推介宣传,提升地质调查工作科技成果的大众化程度。同时,依托地学文献中心文化资源建设的优势,办好地球科学文化研讨会,加强地学文化建设,欢迎大家积极参与进来。最后,他强调,地学文献中心将一如既往地为大家做好专业化的学科服务工作,并希望能够与各单位保持更加密切的联系和合作,共同为地质工作贡献力量。

    沈阳地调中心副主任邴志波充分肯定了地学文献中心专业化的学科服务工作和发挥的显著成效。他认为地学文献中心的学科服务深入局直属单位和行业相关单位,从日常基础服务和专项对口服务入手,坚持服务与资源开发同时进行,工作成效日新月异,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推广会上,地学文献中心文献情报室的田黔宁教授就“地学情报综合研究与产品研发体系”建设概括及情报系列产品向代表进行了介绍和推介。文献数据室的丁群安副主任介绍了地质专业知识服务系统的概况、系统的基本构架以及主要研究方向等。咨询服务室的陈晶副主任对地质调查学科服务产品开发概括进行了介绍,着重介绍了科技查新、高级研究馆员、名师讲堂、专题信息服务等方面的服务内容、方式及特点等,并就产品开发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剖析。咨询服务室的崔熙琳从单位概况、文献资源及获取方式等方面向会议代表详细介绍了地学文献中心的文献资源概况与文献服务方式;期刊室的刁淑娟主任介绍了《中国地质调查》和《国土资源科普与文化》两份由地学文献中心主办的期刊的基本情况,从设立宗旨、栏目设置、征稿要求等,向与会代表发出约稿邀请。地学文化室的刘澜老师介绍了科普创作作品、科普大篷车等科普活动品牌、科普联办等科普模式,并介绍了科普网站以及科普工作取得的社会成效,总结分享了科普成果大众化的模式。

    在座谈交流过程中,与会代表就地学文献中心资源与服务产品使用经验进行交流座谈,并介绍了各单位的科研和人才优势。大家一致表示,地学文献中心的图书资源开发和服务层次很高,科研力量很强,不仅重点优化对地质调查局系统的学科服务,更是拓展覆盖面,与地勘行业相关单位建立共建共享合作,共同推进了地质调查工作的进展。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建设降低了各单位文献资源的采购成本,实现了资源互补,提升了文献资源保障水平,提高了文献资源的利用率。学科服务和产品越来越丰富,服务的专业化程度和及时性很强,正在向高频率、高强度、全覆盖的模式迈进。

    与会代表在充分肯定文地学献中心学科服务产品及工作的同时,就今后的学科服务工作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建议。一是希望地学文献中心能加大文献采购范围,如补充硕博论文库、标准库资源等,同时保证服务对象的全覆盖,除了对口服务工程首席高级专家外,也要加强对普通科研人员的服务和培训,以满足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读者需求。二是加大文献资源与服务的推介力度,通过提高网站内容更新频率、制作相应的宣传片、制作图书馆书库资源使用手册或者组织数据库供应商进行专题培训等,提升传播效果,方便科研人员更高效地利用资源。三是建议加强资源共享,将图书馆的学科产品尤其是刊物能够上网,便于科研人员检索使用。四是加强资源整合,将各单位的优质地质工作成果利用起来,纳入学科服务的成果体系中,联合发布权威数据。五是分享地学文献中心的科普文化建设经验,在科普大众化方面加强与各单位的合作。

    来自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调局25家直属单位及2016年与地学文献中心签订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合作协议的13家单位的代表50人参加了会议。

      

    地调局地学文献中心地质调查学科服务及产品推广会成...

    6月24日傍晚,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普宣讲团一行11人随科技部“2019科技列车甘肃行”抵达定西市,开启了本次地学科普的旅程。来自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自然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矿业报社的专家教授,将进入校园开展地学知识的宣讲。

    本次地学科普宣讲活动是在自然资源部科技司的统一领导下,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科外部指导,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普办公室(地学文献中心)组织成立的一个临时科普团队,汇聚了来自地理、地质、海洋、矿物、地质环境、防灾减灾等不同专业领域的科技人员。

    思源实验学校的学生们踊跃举手回答问题

    地学是以我们生活的地球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统称,通常包括地理学、地质学、海洋学、大气物理、古生物学等学科。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人类自出现以来,一直十分关心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的状况,从而萌生各种地学概念。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地学知识的渴求也与日俱增。近年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结合社会需求,通过不同的形式开展地学科普活动,在自然资源利用和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均取得了可喜成果。

    6月25日下午,地调科普宣讲团走进定西市思源学校。当科普团抵达该校大礼堂时,600名师生早已等候在那里,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齐刷刷地盯着刚刚走进来的专家们,看看这些来自北京的专家们到底要告诉他们什么?

    当天下午,三位来自中国地质调查局的专家向学生讲授了珠宝玉石、海洋生物、地质灾害成因及防治、地球物理和矿物形成等方面的知识,通过浅显易懂的讲授和互动,学生们反应热烈,在问答环节,出现了上百名学生趋前争抢回答的场面。讲授结束后,地调科普团向该校赠送了科普读物。

    青岛海洋所杨金玉主讲《认识海洋》

    定西市位于甘肃中部,通称“陇中”。激荡奔流的洮河、渭水,广袤深厚的岷山、陇川,不仅孕育了马家窑、齐家、寺洼、辛店等灿烂的史前文化,也传承着汉唐古风,使定西成为“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中华民族黄河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尽管定西有着骄傲的历史传承,但这里典型的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地貌,也使定西成为了地质灾害多发地带,因此地学科普走进定西具有更加特别的意义。

    6月25日晚上9点,地调科普宣讲团一行抵达定西辖下的通渭县。

    地学文献中心刘澜主讲《地球发脾气的故事》

    通渭县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多黄土梁、峁和河谷阶地。1718年通渭7.8级大地震和1920年海原8.5级大地震,分别在通渭县境内诱发了大量的黄土地震滑坡,至今依稀可以见到历史上发生地震留下的痕迹。

    6月26日上午,地调科普宣讲团冒着小雨,匆匆赶到通渭县平襄初中,开启了新一天的地学科普行程。平襄初中对科普宣讲团的到来非常重视,除了安排报告厅的主场讲座外,还安排多名科普宣讲团老师走进课堂,让学生们聆听地学知识宣讲。宣讲结束后,平襄初中校长邀请地调科普宣讲团进行座谈。据介绍,平襄初中一直非常重视学生的科技教育,专门建立了科技馆,期待跟中国地质调查局保持更加紧密的科技教育合作。

    实物资料中心高建伟讲授《深入地球内部的望远镜——科学钻探》

    吃过午饭,来不及休息,地调科普宣讲团就赶往陇西县。一路舟车劳顿,近两个小时的行程,赶到陇西县城已是下午3点多,地调科普宣讲团直接进入县城的渭州学校,匆匆与学校领导进行了对接,就开始了宣讲。

    据了解,渭州学校有3700多名学生,按照学校事先的安排,学校准备集中全校一半左右的师生在操场听地学宣讲,由于下雨,不得不将宣讲安排在室内,除安排能容纳400多人的大会议室作为宣讲主场外,还另外安排了多个教室,让其他宣讲专题在教室同步进行。

    青岛海洋所王红霞主讲《从一把海砂说起——认识矿物与宝石》

    专家们结合学生们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一些地质现象,以及当地黄土高原沟壑型地貌结构,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并用一些实例与学生们展开互动,学生们既听得懂,也记得住。

    本次宣讲从6月25日到6月28日,将持续4天。地调科普团从6月25日到6月26日连续两天,每到一地以分散式宣讲的形式,已经开展了18场次宣讲,反应十分热烈,受到各校师生们的热烈欢迎,在当地反响很大。

    地学文献中心王莉主讲《神奇的钻地术》

    地质力学所孙萍主讲《飞山走石,身边的隐患》

    地质力学所崔建军主讲《火山喷发及其背后的故事》

    环境监测院侯圣山主讲《黄土地区地质灾害防灾避险》

     

    把神秘的地学带进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