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14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3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一、项目编号:0733-22171004(招标文件编号:0733-22171004)
    二、项目名称:新疆东天山彩霞山-黄山航空物探测量飞行
    三、中标(成交)信息 
    供应商名称:湖北同诚通用航空有限公司
    供应商地址: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红星北路沙市飞机场内
    中标(成交)金额:87.525(万元)
    四、主要标的信息 

    五、评审专家(单一来源采购人员)名单: 
    刘志逊、姜媛、刘瑞华、苏志刚、崔志强
    六、代理服务收费标准及金额: 
    本项目代理费收费标准:详见附件招标文件
    本项目代理费总金额:2.00万元(人民币)
    七、公告期限 
    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1个工作日。
    八、其它补充事宜 
    无。
    九、凡对本次公告内容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 
    1.采购人信息
    名称: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地址: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金光道84号
    联系方式:王琦;0316-2267723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
    名称:中信国际招标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新源南路6号京城大厦A座8层
    联系方式:王磊、符群慕010-84865055-205、156
    3.项目联系方式
    项目联系人:王磊、符群慕
    电话:010-84865055-205、156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新疆东天...

    图为由中国进行设计改装的全球首架大集成航空物探遥感综合调查飞机——“航空地质一号”,在青海花土沟机场执行羌塘盆地航空重磁综合测量工作。图上两位同志刘志强和郝心宇在进行航磁测量仪器的日常维护工作。 

     

     
     
    “航空地质一号”在青海花土沟机场执行航空重磁综合...

    为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加强安全防范工作” 的重要论述精神,贯彻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作出的 “深刻吸取教训,进一步排查并消除危化品等重点行业安全隐患,夯实各环节责任,坚决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 的重要批示,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开展2019年全国 “安全生产月” 和 “安全生产万里行” 活动的通知》 (安委办 [2019] 10号) 部署,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依照自然资源部综治办、自然资源部安委办提出的 “超前防范,消除隐患” 的原则,并根据局2019年安全生产工作安排,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矿产资源研究所 2019年6月25日联合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研究所、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共同组织开展了 “危险化学品知识培训” 与 “易制爆、易制毒从业人员培训”。资源所所领导高度重视,涉及危险化学品工作的职工积极响应,在京相关工作者全员出席。

    培训课程中,首经贸大学安全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注册安全工程师、一级安全评价师、安全培训师刘志敏老师从化学品实验室安全、化学品实验室消防与应急处理、化学品实验室安全管理与事故案例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教学与案例分析。化学实验室安全内容主要包括危险化学品的贮藏、包装、防护知识;化学实验室消防与应急处理主要包括依据不同化学品的特性所采取的不同应对方法;化学品实验室安全管理主要包括日常工作中操作规程的制定、监督与遵守,以及对相关人员的管理与科学知识的普及。培训课后,资源所安全生产处与国家重点实验室办公室联合组织开展了易制爆从业人员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易制爆危险化学品74种名录》及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了考核。用实际有效的行动敦促大家时刻牢记 “生产再忙,安全不忘,人命关天,安全在线”。

    为了更好的预防与处理应急事故,培训还请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高伟波进行了 “初级急救员” 理论知识的讲解,并带领大家学习了 “CPR”——心肺复苏术。由于心肺复苏术是一项关键的操作技能,该所计划在日后的工作中,定期开展初级急救员培训与复训,提高职工的急救知识与技能。坚持 “超前防范,消除隐患,安全第一,未雨绸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形成安全生产工作 “层层负责、人人有责、各负其责” 的工作体系,修订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书,逐步形成 “尽责照单免责,失职照单追责” 的良性机制。坚决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资源所组织开展危化品从业人员知识培训与急救员培训...

    6月25日下午,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研究所邀请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高伟波主任、首都经贸大学安全与环境工程学院的刘志敏教授为全体职工讲解急救技能、危化品知识的培训讲座。

    高伟波主任为职工讲解了心肌梗死的先兆症状及处置办法、心绞痛的症状及处置方法、猝死的抢救方法,同时,就心肺复苏、人工呼吸等急救知识与技能进行了详细细致地讲解,并特携带人体模型进行现场演示,现场指导职工进行操作演练,手把手教学,面对面授课,让职工真正掌握心肺复苏的救护技巧,受到了职工们的欢迎,也让大家收获了丰富的急救知识和经验。

    刘志敏教授主要从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实验室消防基础知识、危化品安全知识以及相关事故案例方面为职工进行了培训。培训会上,刘教授结合国内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典型案例、高校危化品实验室的常见隐患,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和安全使用知识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讲解,普及了危化品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置知识。

    “安全生产月”系列活动,在全所上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职工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了全体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心,营造了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要借助于安全月这个契机,把地质所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到位,为该所野外地质调查工作保驾护航。

    地质所开展急救、危化品专题讲座

    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讯(记者 刘志伟)记者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获悉,9月14日该校知名构造地质学家李德威教授因病逝世,享年56岁。他提出的地球系统动力学理论,已成为目前国际地学界的热点。他在病床上仍然坚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李德威教授研究青藏高原近30年,行程超8万公里。1990年,他参加了李紫金教授负责的“西藏罗布莎铬铁矿大比例尺成矿预测”,发现了许多与地质构造学说相矛盾的现象。为了弄清原因,从那时开始,他每年都要花3至4个月的时间奔波在青藏高原,足迹几乎踏遍了高原的每一寸土地。

    李德威教授在病床上坚持工作

    经过多年实地调查,1992年,李德威提出了以盆山耦合、下地壳流动为核心的“层流构造假说”,一举打破“板块构造假说”,以非常简洁的模式和合理的动力来源完整地解释了青藏高原上的各种现象。此后,李德威相继又提出了洋陆耦合、多级循环、四维动态成矿和地震热流体成因等创新理论,建立了盆山与洋陆耦合的地球内部系统动力学,和地核与太阳能共同驱动的多级循环地球系统动力学,初步形成了一套以青藏高原为基地的地学理论系统。

    李德威教授在野外考察

    在他刚提出“层流构造假说”的时候,很多人认为是“天方夜谭”,也有人暗地里说他傻,“一个教授,不把心思放在SCI论文上,却固执地搞什么科学理论创新?”“跟板块较劲、跟地震较劲,就是在跟自己的前途较劲。”但他从不在乎别人的议论,更不愿随波逐流,他说:“我绝不会为了评职称,放弃创建自己理论的梦想”。

    2011年至2012年,李德威曾两次以执行主席的身份参加香山科技会议,先后获得“跨世纪学术带头人”“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等诸多荣誉。

    在重症监护室写下“开发固热能,中国能崛起”

    近年来,随着对地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他开始用创新的理论研究固热能(地球物质发生固态流变的热能)。李德威教授科研团队通过重点研究南海、雷琼裂谷及周边的固热能热源及控热构造,查明了雷琼裂谷南侧的固热能分布规律。今年3月在海南琼北打出了“中国东部第一井”,为我国固热能的开发和利用展现了美好的前景。

    病重之际,同事到医院看望李德威,“当时他已经浮肿得很厉害,艰难地握了手。他一见到同事说的却是项目的人员安排,他说自己已经没力气了,希望学校能继续把事情办成。”从李德威夫人口中得知,他的病情十分严重,怕感染,需要隔离,但他不听,不断召集学生来论证项目。9月12日他在病危住进重症监护室不能说话的情况下,写下“开发固热能,中国能崛起”。这是他终生追求的事业,也是对祖国最美好祝愿!

    李德威教授在重症监护室写下:开发固热能,中国能崛...

    五矿国际招标有限责任公司受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的委托,就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委托业务政府采购项目(第二批)(项目编号:WKZB1710LNM300814)组织采购,评标工作已经结束,中标结果如下:

    一、项目信息

    项目编号:WKZB1710LNM300814

    项目名称: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委托业务政府采购项目(第二批)

    项目联系人:饶碧刚、刘畅

    联系方式:010-68494321、68494345

    二、采购单位信息

    采购单位名称: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

    采购单位地址:沈阳皇姑区黄河北大街280号

    采购单位联系方式:024-86002969

    三、项目用途、简要技术要求及合同履行日期:

    详见招标文件。

    四、采购代理机构信息

    采购代理机构全称:五矿国际招标有限责任公司

    采购代理机构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5号五矿大厦D座206室

    采购代理机构联系方式:饶碧刚、刘畅 010-68494321、68494345

    五、中标信息

    招标公告日期:2017年08月04日

    中标日期:2017年08月28日

    总中标金额:1381.45万元(人民币)

    中标供应商名称、联系地址及中标金额:

    评审专家名单:刘志逊、尹成明、汪双清、李从昀、陶士先、陈树旺、郭常来

    六、其它补充事宜

    本公告的公告期为1个工作日,若投标人对本中标公告有任何异议,请于公告期限届满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书面向招标代理机构提出。

    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委托业务政府采购项...
      7月20日上午,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组织召开“阿根廷青年科学家来华工作座谈会”,并邀请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美大处李宁副处长莅临指导。发展研究中心施俊法副主任,局科外部贺颢副巡视员,国际合作处副处长舒思齐、副调研员杨添天,以及发展研究中心向运川副总工程师、科学技术处处长刘志逊等出席了座谈会。会议由局科外部贺颢副巡视员主持。

      施俊法副主任介绍了中心与阿根廷地质调查局合作的总体情况,在中、阿地调局双边合作项目协议下,自2010年开始与阿方联合开展地球化学填图工作。第一期合作项目于2014年完成,取得一系列成果:完成了胡胡伊省1:25万水系沉积物采样、样品测试分析、地球化学数据库建设、地球化学图件编制等工作;圈定了遥感和化探异常22处,初步确定了找矿靶区,并引导中资企业在该区登记探矿权3处。阿方提出希望借助中方技术继续开展阿根廷全境低密度地球化学填图,因此2014年与中国地调局新签项目合作协议,将合作期限延至2019年。目前,第二期合作项目已开展内务肯省低密度地球化学填图试验及萨尔塔幅部分地区1:25万地球化学填图工作。

      向运川副总介绍了阿根廷青年科学家Dolores Alvarez来中心工作进展情况。Dolores Alvarez对有此机会来中国工作向科技部及局和中心表达了衷心感谢,表示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和经验特长,学习中国先进的技术,为促进双边合作做出自己的努力。

      李宁副处长听取汇报后,对局和发展研究中心对国际合作给予的高度重视及开展的各项工作及进展非常满意,详细了解了中心在引进拉美人才开展合作交流方面的需求和建议,并希望局在科技部平台上加强地质调查、环境、资源等领域的国际合作。

      科学技术处和境外研究部为此次座谈会做了精心准备及现场翻译,并进一步探讨了阿根廷专家承担项目任务国内外出差及延续该引进专家计划等事宜。

     

     

    科技部科技交流中心美大处领导到发展研究中心指导工...

    7月20日上午,应局科外部要求,发展研究中心组织召开了“阿根廷青年科学家来华工作座谈会”,并邀请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美大处李宁副处长莅临指导。发展研究中心施俊法副主任,局科外部贺颢副巡视员,国际合作处副处长舒思齐、副调研员杨添天,以及发展研究中心向运川副总工程师、科学技术处处长刘志逊等出席了座谈会。会议由局科外部贺颢副巡视员主持。
      施俊法副主任介绍了中心与阿根廷地质调查局合作的总体情况,在中、阿地调局双边合作项目协议下,自2010年开始与阿方联合开展地球化学填图工作。第一期合作项目于2014年完成,取得一系列成果:完成了胡胡伊省1:25万水系沉积物采样、样品测试分析、地球化学数据库建设、地球化学图件编制等工作;圈定了遥感和化探异常22处,初步确定了找矿靶区,并引导中资企业在该区登记探矿权3处。阿方提出希望借助中方技术继续开展阿根廷全境低密度地球化学填图,因此2014年与中国地调局新签项目合作协议,将合作期限延至2019年。目前,第二期合作项目已开展内务肯省低密度地球化学填图试验及萨尔塔幅部分地区1:25万地球化学填图工作。
      向运川副总介绍了阿根廷青年科学家Dolores Alvarez来中心工作进展情况。Dolores Alvarez对有此机会来中国工作向科技部及局和中心表达了衷心感谢,表示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和经验特长,学习中国先进的技术,为促进双边合作做出自己的努力。
      李宁副处长听取汇报后,对局和发展研究中心对国际合作给予的高度重视及开展的各项工作及进展非常满意,详细了解了中心在引进拉美人才开展合作交流方面的需求和建议,并希望局在科技部平台上加强地质调查、环境、资源等领域的国际合作。
      科学技术处和境外研究部为此次座谈会做了精心准备及现场翻译,并进一步探讨了阿根廷专家承担项目任务国内外出差及延续该引进专家计划等事宜。

     


     

     

     

    科技部科技交流中心美大处领导到发展研究中心指导工...

    2016年1月13-14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组织召开扬子陆块及周缘同位素地质专辑出版研讨会。会议邀请地学核心期刊《地质通报》主编刘志刚研究员亲临指导,武汉“中心扬子陆块及周缘地质矿产调查”工程首席牛志军研究员、同位素资深专家李华芹研究员、杨红梅教授级高工及基础室、矿产室、同位素室、古生物室等部门20余人参加会议。 

    此专辑共收到21篇论文,涉及实验方法、基础地质和矿床地质等多个方面,涵盖石英Rb-Sr等时线定年、扬子陆块前寒武纪重要地质事件、华南克拉通早古生代构造演化、湘西-鄂西成矿带典型矿床成矿时代及成矿物质来源、同位素地层学等内容。会上,作者们对自己的论文一一进行了介绍,与会专家从论文前言撰写、结构设置和结论提炼等方面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点评,提出了具体的修改建议。同时,与会人员就扬子陆块前寒武纪地层时代、物源及综合对比等科学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最后,针对部分论文题目拟定不当、成果亮点提取不足等共性问题,刘志刚主编向参会人员详细讲解了科技论文的命题原则及写作技巧。 

    扬子陆块及周缘同位素地质专辑内容涵盖古生物、花岗岩和同位素等学科内容,是基于武汉中心科技人员扎实的野外调查和详细的室内研究而形成的综合成果,举办该专辑学术论文出版研讨会,是实现“重振古生物、花岗岩和同位素”优势学科的有力举措。扬子陆块及周缘同位素地质专辑将于年内出版,本次研讨必将使这些论文成果得到全面提炼和升华,为武汉中心承担的“扬子陆块及周缘地质矿产调查工程”系列成果推出开个好头,为地调科研成果发表和推广应用搭建良好的平台。

    武汉中心召开扬子陆块及周缘同位素地质专辑出版研讨...

    时值仲冬,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阿干镇石佛沟国家森林公园,丛山凋敝,寒风凛冽,积雪已没过脚踝。

    “距离4521号样地向东还有500米,大家加把劲!”在奥维地图的精确指引下,王龙龙带领的森林资源调查小组不到1小时就找到了任务样地。

    山路不比平路,即便是1个小时山程,也仅仅是爬过两个山头。到达时,大家已是大汗淋漓,满头雾气。跟森调小组一起到达的还有甘肃省自然资源厅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处处长张坤、副处长刘晓欣,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资源处副处长贾玉竹,甘肃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办公室主任刘志平等领导专家一行10人。12月15日,该省自然资源系统组织人员亲自到调查一线检查指导2020年度森林资源调查工作。虽说是检查工作,但对于王龙龙以及他身后的团队来说,更是一次真诚的鼓励和慰问。

    王龙龙,中国地质调查局乌鲁木齐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森林资源调查项目负责人。按照自然资源部《关于开展2020年度全国森林资源调查工作的通知》要求,11月24日,该中心抽调20个调查小组53名调查人员,奔赴新疆、甘肃两省区开展森林资源外业调查工作,其中甘肃方向共派遣12组34人。这是自去年10月以来,乌鲁木齐中心第三次来到甘肃省内开展森调工作。

    为配合做好此次专项调查工作,自2019年10月以来,甘肃省自然资源系统多次给予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及其下属专业中心大力支持。2020年8月6日、11月19日,甘肃省自然资源厅和林草局两次发文,要求所属单位通力协作,形成工作合力,联动做好保障,及时协调、处理和解决调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全力配合指挥中心及其下属专业中心完成2020年度森林、草原资源调查工作。

    同样是第三次入甘执行森调任务的张成利,作为乌鲁木齐中心森调项目组第三组组长,他对甘肃省自然资源系统给予的工作支持深有体会。在给项目组每日工作报告中,他这样写到:“11月26日,甘肃省庆阳市子午岭林场正宁分局局长亲自带领相关科室人员与我们一起研判样地情况,安排专人负责协调配合我们执行森调工作;12月2日,正宁分局下属各林场积极配合我部工作,根据我组需要派出技术员、护林员协助开展工作,特别是西坡林场场长,亲自带领我组上山作业”。

    有感而发的不只张成利一人。森调第九组组长石增文带领组员在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成县一带开展工作,一路走来,他们也同样感受到了温暖。11月26日至12月8日,西和县自然资源局、成县林业和草原局协助该组进行样地点位研判,龙凤山林场出动6人、赵坝林场出动5人、左家林场出动3人与调查组一起爬山作业,共同完成了12个样地调查任务。“同吃同住同劳动,爬山过河找样地,虽然是短暂的几日,但经历了高山密林的艰险和疾风骤雪的考验,我们已经与当地林场的同志们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石增文回忆时面带微笑。

    森调人四海为家,转场赶路是常事。最让各调查小组暖心的是,11月24日项目组一到达甘肃省内,省自然资源厅相关处室就与项目负责人、各小组长建立了微信工作群。群内汇集了各市州县区样地所属管理单位负责人,根据乌鲁木齐中心提供的人员名单、联系方式、调查区域等信息,省厅建立对口协助备忘录。群内每日进行工作调度、安全提醒和关系协调,让每一个调查小组无论走到哪里都有对接点、帮助站、联系人。“11月28日,滩歌林场协助森调五组开展工作;12月4日,盘克林场协助森调三组开展工作;12月7日,李子园林场为森调四组无偿提供食宿保障;12月13日至16日,平定川林场为森调一、二组无偿提供食宿和车辆保障……”微信工作群里时常弹出这样的信息。“任务开展以来,我们不仅领略了陇原大地山水林草的壮丽秀美,还深深感受到了甘肃省自然资源系统大家庭的热忱和真情”,森调项目负责人王龙龙时常感叹。

    在大力提供人力、物力支持的同时,甘肃省自然资源系统还积极为乌鲁木齐中心提供技术指导。调查工作开展以来,甘肃省林业调查规划院曾多次派遣专家,走到一线为项目组出谋划策,提供技术参考,科学指导作业,让全体调查人员信心更强、干劲更足。

    天寒地坼纵艰险,同心协力齐登攀。“有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和指挥中心党委的坚强领导,有甘肃省各级政府以及自然资源系统的全力支持,有中心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我们将斗志昂扬、热情高涨,不辜负各级的关怀与期盼,圆满完成2020年度森林资源外业调查任务,为自然资源部履行‘两统一’职责提供支撑,为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提供科学依据。”乌鲁木齐中心副主任孙吉干坚定地说。

     
    甘肃省自然资源系统全力配合乌鲁木齐中心开展森林资...

    近日,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编印的《岩溶所史话》第三辑,发放至全体在职职工和离退休职工手中,受到肯定和好评。 

    编印《岩溶所史话》,通过人物专访,广泛发动离退休职工参与,引用大量回忆史料、具有代表性人物的形象描述,还原岩溶所重大历史瞬间,力求通俗易懂又严谨准确,以简短的篇幅客观地记录岩溶所发展的点滴印记。

    《岩溶所史话》第三辑,共一万余字,通过对岩溶工程地质学家韩行瑞、岩溶地质学家林玉石、岩溶工程地质学家刘志云、岩溶水文地质学家黄敬熙、物探学家李淑莹等五人的专访,积极讴歌了离退休职工为岩溶地质事业作出的贡献和光辉业绩,追忆了岩溶所往昔发展的峥嵘岁月;促使离退休职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发挥余热,更加鼓舞在职职工砥砺奋进,为建设世界一流岩溶所作出新的贡献。

    《岩溶所史话》将采取分辑的形式,持续开展下去。

     

     
     
    《岩溶所史话》第三辑编印发放

    百卅诞辰聚群彦,银杏含情忆先贤。

    2017年4月13日,是著名地质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地质事业奠基人丁文江诞辰130周年纪念日。当日,丁文江先生的亲属、家乡父老,以及来自地质行业和新闻媒体的代表约300人会聚在他的家乡泰兴,参加由中国地质博物馆、中国地质图书馆、泰兴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丁文江先生诞辰130周年纪念暨学术思想研讨会。国土资源部原副部长寿嘉华出席会议并为丁文江研究院揭牌。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王研,泰兴市党委副书记、市长刘志明出席会议并致辞。

    王研表示,缅怀丁文江先生为社会发展、民族进步所付出的不懈努力,所体现的奋斗精神和爱国情操,对激励后辈传承和弘扬科学精神,推动地质科技创新,建设美丽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他指出,丁文江先生是中国地质调查事业的创始者和奠基者,在以丁文江先生等一代代地质先辈的引领下,中国的地质调查已经走过百年风雨历程。当前,中国地质调查事业第二个百年篇章已经开启,“向地球深部进军”的历史使命箭在弦上,“三深一土”科技创新蓝图业已铺就,我们要传承地质先辈的“三光荣”优良传统,践行“责任、创新、合作、奉献、清廉”的新时期地质工作者核心价值观,传播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为地质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文明进步强基固本。

    刘志明在讲话中表示,丁文江先生是一位思想启蒙的探索者,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术大师。先生一生虽然短暂,但他取得的辉煌成就,为国富民强、民族振兴做出的杰出贡献,将载入史册。家乡人民没有忘记先生的爱国情怀,镌刻在泰兴大地上的文江路、文江桥、文江科技馆,诉说着每一名泰兴儿女对先生的深深眷恋。我们要学习先生的崇高品格和精神,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中国梦贡献力量。

    丁文江,中国地质事业和地质科学的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地质学的“开山大师”。1887年4月13日,他出生在泰兴黄桥,15岁赴日本,17岁转赴英国,24岁在格拉斯哥大学获动物学和地质学双科毕业证书。丁文江先生是一位具有强烈爱国情、使命感、责任感的地质学家、社会活动家、地质教育家,曾为地质调查所、中国地质博物馆、中国地质图书馆、中国地质学会等机构和组织的建立,《中国古生物志》等地质书刊的编纂和创办,地质人才的培养等有关地质事业发展的多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以“天生能办事”的行政才干和组织能力,与章鸿钊、翁文灏等一批杰出地质学家,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共同把草创阶段的中国地质科学推向当时世界先进水平。

    地质图书馆等单位向丁文江先生故居纪念馆捐赠了珍贵的地质文献和标本,以充实纪念馆馆藏,促进地学知识普及和丁文江学术思想及科学精神的研究与传播。本次捐赠活动从开始启动就得到了积极响应,共有八家单位向丁文江纪念馆捐赠412件标本:其中南京地质博物馆捐赠71件、南京大学捐赠61件标本、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学院捐赠50件、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捐赠55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捐赠60件、中国科学院北京古脊椎动物研究与人类研究所中捐赠10件,中国地质博物馆捐赠105件,国土资源部实物地质资料中心捐赠重达三吨的古杯生物礁灰岩。

    本次活动由中国地质博物馆、中国地质图书馆、泰兴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纪念活动后,与会代表参观了丁文江故居。

    中国地质调查局机关及部分直属单位相关负责同志,江苏省及泰州市国土系统负责同志,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地质界代表,文江先生的亲属参加会议。

     

    地质图书馆等单位为丁文江故居捐赠珍贵的地质文献和标本

    实物中心捐赠的化石标本

    与会领导在丁文江故居观看陈列品

     

    丁文江诞辰130周年纪念及学术思想研讨会在泰兴隆重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