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5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28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11月28日,中国科学院公布了2017年院士增选结果。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杨经绥研究员、侯增谦研究员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杨经绥,岩石大地构造学家。1950年6月生于浙江省杭州市,籍贯浙江余杭。1977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地质勘探系,1992年毕业于加拿大达霍西(Dalhousie)大学获博士学位。主要从事青藏高原和造山带的岩石学与大地构造学研究。在蛇绿岩铬铁矿中发现原位金刚石,证明是自然界中一种新的产出类型,命名为“蛇绿岩型金刚石”;在全球多个板块缝合带的蛇绿岩中发现大量超高压和强还原矿物组合,建立俯冲物质深地幔循环和铬铁矿深部成因模式,开启了研究深地幔物质的一个重要新窗口。发现和厘定我国柴北缘、东秦岭和西藏松多等3条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厘定东昆仑阿尼马卿和西昆仑库地蛇绿岩组合,为建立高原北部古板块体制的演化做出重要贡献。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和李四光奖等,选为美国地质学会会士和美国矿物学会会士。

     

    侯增谦,矿床地质学家。1961年6月生于河北省藁城市,籍贯河北保定。1982年毕业于河北地质学院,1985和1988年分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和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大陆成矿理论、矿床成矿模型和勘查评价方法研究。创建了碰撞造山带成矿理论, 揭示了碰撞成矿系统的基本特征和发育机制。建立了碰撞型斑岩铜矿、褶冲系铅锌矿、碳酸岩型稀土矿等成矿新模型,阐明了大陆碰撞过程中金属富集机制和成矿机理。初步揭示了青藏高原区域成矿规律,科学预测了四条大型矿化带,理论指导找矿取得了重大突破。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土资源科技成果一等奖等。

     

    11月27日,中国工程院公布2017年院士增选结果,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毛景文研究员当选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院士。

      

    毛景文,矿床学家,生于1956年12月。1978年毕业于河北地质学院,1982年和1988年先后在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生部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1990-1993年在法国巴黎高等矿业学院和圣太田高等矿业学院进行博士后工作。现任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和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金属矿床成矿作用、成矿过程、成矿规律、矿产模型和找矿评价研究。作为首席科学家或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973”计划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国家科技找矿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点基金项目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的地质调查项目。他针对我国东部燕山期板内大规模成矿事件,通过破解成矿时空分布规律、物质分布规律和构造控制规律,创新性构建了板内成矿动力学模型,被国际同行定义为Mao’s模型,发展了成矿理论,并有效指导找矿勘查部署。他提出10组矿床组合模型,被有关地勘单位和矿业公司用于找矿勘查,推动隐伏矿找矿取得重大突破。

    毛景文兼任中国地质学会理事及矿床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常务理事;国际SCI检索刊物《Ore Geology Reviews》副主编,《Journal of Geochemical Exploration》副主编和《Acta Geologica Sinica》副主编,国内核心期刊《矿床地质》主编;河北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武汉)、南京大学、中南大学和长安大学兼职教授。他曾任国际矿床成因协会(IAGOD)主席,经济地质学家学会(SEG)和国际应用矿床地质学会(SGA)理事。先后出版专著11部,发表科学论文429篇,其中SCI检索论文208篇。他的科技论文SCI引文在全球矿产资源领域排名前五,在国内排名第一;他的国内CNKI引文在我国地球科学领域排名第一。作为第一获奖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部级一等奖4项和二等奖4项。此外,还获得中国地质学会“金锤奖”、中国青年科技奖、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和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多项荣誉称号。先后当选为经济地质学家学会(SEG)会士(1996)和澳大利亚矿业和冶金协会(AUSIMM)会士(2015)。 

    杨经绥、侯增谦、毛景文当选“两院”院士

    11月27日、28日,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分别宣布2017年院士增选名单。在新增选的128名两院院士中,有4人来自地质调查系统。

    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统称为两院院士,均为两年增选一次。两院院士是我国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界的杰出代表和最高、终身荣誉学术称号。

    地质调查系统4位新当选的两院院士分别是: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和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主任毛景文研究员当选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杨经绥研究员、侯增谦研究员当选中国科学院地学部院士;陕西省地质调查院王双明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院士。

    毛景文:矿床学家,生于1956年12月。1978年毕业于河北地质学院,1982年和1988年先后在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生部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1990年~1993年在法国巴黎高等矿业学院和圣太田高等矿业学院进行博士后工作。现任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和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金属矿床成矿作用、成矿过程、成矿规律、矿产模型和找矿评价研究。作为首席科学家或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973”计划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国家科技找矿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点基金项目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的地质调查项目。他针对我国东部燕山期板内大规模成矿事件,通过破解成矿时空分布规律、物质分布规律和构造控制规律,创新性构建了板内成矿动力学模型,被国际同行定义为Mao’s模型,发展了成矿理论,并有效指导找矿勘查部署。他提出10组矿床组合模型,被有关地勘单位和矿业公司用于找矿勘查,推动隐伏矿找矿取得重大突破。

    毛景文兼任中国地质学会理事及矿床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常务理事;国际SCI检索刊物《Ore Geology Reviews》副主编,《Journal of Geochemical Exploration》副主编和《Acta Geologica Sinica》副主编,国内核心期刊《矿床地质》主编;河北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武汉)、南京大学、中南大学和长安大学兼职教授。他曾任国际矿床成因协会(IAGOD)主席,经济地质学家学会(SEG)和国际应用矿床地质学会(SGA)理事。先后出版专著11部,发表科学论文429篇,其中SCI检索论文208篇。他的科技论文SCI引文在全球矿产资源领域排名前五,在国内排名第一;他的国内CNKI引文在我国地球科学领域排名第一。作为第一获奖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部级一等奖4项和二等奖4项。此外,还获得中国地质学会“金锤奖”、中国青年科技奖、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和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多项荣誉称号。先后当选为经济地质学家学会(SEG)会士(1996)和澳大利亚矿业和冶金协会(AUSIMM)会士(2015)。

    杨经绥:岩石大地构造学家,生于1950年6月。1977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地质勘探系,1992年毕业于加拿大达霍西(Dalhousie)大学获博士学位。

    他主要从事青藏高原和造山带的岩石学与大地构造学研究,40年来在岩石大地构造领域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做出系统性的重要贡献,特别是其深地幔研究成果具有突破性科学价值:在蛇绿岩铬铁矿中发现原位金刚石,证明是自然界中一种新的产出类型,命名为“蛇绿岩型金刚石”;在全球多个板块缝合带的蛇绿岩中发现大量超高压和强还原矿物组合,建立俯冲物质深地幔循环和铬铁矿深部成因模式,开启了研究深地幔物质的一个重要新窗口;发现和厘定我国柴北缘、东秦岭和西藏松多等3条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厘定东昆仑阿尼马卿和西昆仑库地蛇绿岩组合,为建立高原北部古板块体制的演化做出重要贡献。先后发表论文 505篇,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125篇;SCI收录论文229篇,SCI他引7708次;EI收录43篇,CSCD收录264篇,他引7340次。发表专著4部,并客座主编了JMG、JAES和GR等期刊的5部专集。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土资源部科技一等奖1项,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李四光科技奖和留学人员成就奖等多项奖励,并被选为美国地质学会会士和美国矿物学会会士。

    侯增谦:矿床地质学家,生于1961年6月。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兼任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副理事长、IGCP中国委员会主任、国际矿床地质学会(SGA)副主席等职。1982年毕业于河北地质学院,1985和1988年分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和博士学位。

    他长期从事矿床学研究,主要围绕“碰撞与成矿”这一成矿学重大科学问题,立足青藏高原,结合特提斯对比,主持完成“973”、IGCP、重点基金等一批科研项目,颠覆了国际流行的“大陆碰撞难以成大矿”主流认识,创建了被国际同行认可的碰撞造山成矿理论,揭示了碰撞成矿系统的基本特征和发育机制,指导青藏高原找矿取得了重要突破;建立了碰撞型斑岩铜矿、褶冲系铅锌矿、碳酸岩型稀土矿等成矿新模型,阐明了大陆碰撞过程中金属富集机制和成矿机理;初步揭示了青藏高原区域成矿规律,科学预测了四条大型矿化带,理论指导找矿取得了重大突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部级一等奖3项及李四光科技奖等。主编国际英文专集4部,出版中文专著4部,发表SCI论文167篇(第一作者37篇),top1%论文7篇,SCI他引5008次,连续3年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王双明: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生于1955年5月。他从事鄂尔多斯盆地煤炭地质勘查关键技术研究与创新30多年,在找煤、勘探、开发三个阶段均取得创新性地质成果,不仅查明了鄂尔多斯盆地煤炭资源总体分布规律与资源总量,而且建立了高效、高精度煤田综合勘查技术体系,还提出了生态脆弱矿区地质环境保护新技术,为我国西部煤炭资源勘探、开发和煤矿区地质环境保护提供了地质技术支撑,为部署规划煤炭工业战略西移、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创立了精确控制沙漠覆盖区煤层分岔位置、冲刷范围和自燃境界的煤田综合勘查技术体系,勘查周期短,成本低,精度高,对植被损害小,将煤田勘探技术引领到了综合勘查新阶段。揭示了生态脆弱矿区煤水空间赋存特点,发现了地表生态系统与地下水位的依存关系,提出了以控制生态水位为核心的矿区地质环境保护新理念,为绿色矿区建设提供了地质理论支撑。2011年以来,揭示了煤层与含油气层赋存特征,发现了煤油气耦合致灾机理,针对致灾地质因素的随机性变化特点,开辟了以防止煤层自燃为核心的矿井耦合地质灾害防控新途径。

    王双明教授先后于1996年、2010年、2011年三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多次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一、二等奖,主编出版《鄂尔多斯盆地聚煤规律及煤炭资源评价》《生态脆弱区煤炭开发与生态水位保护》等专著3本,在《地学前缘》《煤炭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1篇入选F5000,1篇获评中国煤炭学会成立50年具有影响力的学术论文,1991年被中宣部授予80年代优秀大学毕业生,2005年获得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喜报!地调系统4人当选两院院士

    按照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的总体部署和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2018年政治生态整治专项行动的具体安排,10月23日,岩溶所党委召开了2018年政治生态整治专项行动专题民主生活会。中国地质调查局直属机关党委派出督导组出席会议,岩溶所全体班子成员和在家部门主要负责人、党支部书记共22人参加会议。

    会上,岩溶所党委书记代表所党委领导班子做了对照检查,介绍了岩溶所2017年政治生态整治专项行动取得的成效和2018年专项行动开展情况,认真查摆了岩溶所在政治敏感性,密切联系群众,担当负责,慢作为或不按规定作为,重大事项不请示、不报告和科研诚信等六个方面存在的政治生态突出问题,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明确了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之后,5名党委委员逐一做个人对照检查,开展了认真深刻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在相互批评过程中,提出31条意见。

    局督导组有关同志在点评中指出:此次会议是一次较高质量的民主生活会,主题鲜明、重点突出,批评与自我批评不避重就轻、一针见血、实事求是,达到了剖析问题、统一思想、促进工作的目的。督导组就岩溶所下一步推进政治生态专项行动和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提出了六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二是进一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三是进一步传导压力,推进从严治党工作向基层延伸;四是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着力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五是进一步强化监督检查,完善风险风控;六是进一步做好党建、业务的融合,促进单位的转型发展。

    岩溶所党委书记对会议进行了总结,他指出:本次民主生活会会前充分准备,精心组织学习研讨、动员统一思想、发扬民主征求意见、紧扣主题排查梳理,达到了红脸、出汗,团结-批评-团结的效果,为下一步开展问题整改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下一步,一是要整理多党委民主生活会和各党支部组织生活会的情况,及时向局督导组报告;二是要形成问题整改清单,落实整改责任领导、责任部门、完成时间和每个问题的整改措施,实行销号式管理,认真做好整改;三是要通过各种形式在所内通报民主生活会的情况,定期通报问题整改情况,做好党务公开;四是要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制度规定,并建立健全有效的问题整改反馈机制,通过整改、整治,促进岩溶所干事创业、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形成。                        

     

     

    岩溶所党委召开2018年政治生态整治专项行动专题民主...
      11月11日,中国地调局召开教育实践活动工作视频会,对局属单位、局机关部室进一步扎实推进相关工作,召开高质量的专题民主生活会进行动员部署。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局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王研,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局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成员王学龙、李金发,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局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副组长李海清,局党组成员、地科院党委书记、局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成员王小烈出席会议。

    会议肯定了各单位、部室在开展学习教育、广泛听取意见、深入查摆问题方面做的工作,指出了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活动推进不平衡、有的对活动认识不清、有的工作标准不高、有的表率作用发挥不好,要求实事求是面对问题、深入研究分析问题、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用更高的标准、更高的质量,推动活动取得更好的成效。

    受汪民副部长委托,王研代表局党组、局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强调了两点意见:一是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召开一次高质量的专题民主生活会。要再学习、再谈心、再查找的基础上,认真撰写班子和个人的对照检查材料,对班子存在的问题要认领,扎实做好民主生活会会前的准备工作。要严肃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防止放礼炮、哑炮、空炮。要正视问题、直面问题,有抛开面子、揭短亮丑的勇气,有动真碰硬、敢于交锋的精神,有深挖根源、触动灵魂的态度。讲真话、讲心里话,真正达到“团结——批评——团结”的目的。二是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教育实践活动不虚不空不偏不走过场。要切实发挥主要负责同志的关键作用,一把手要亲自抓,亲自上手,班子要带头学习理论、带头听取意见、带头查摆问题、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带头整改落实、带头推进制度建设,让群众看到班子加强作风建设的坚定决心,看到领导班子以身作则、正视并解决问题的实际行动。要切实发挥督导组的督促指导作用,督导组要抓住关键环节,严格把关,要敢于“唱黑脸”、“当包公”,对与中央和局党组要求不符的、工作不力的,及时提醒,严肃指出,坚决纠正。要掌握好工作进度,坚持时间服从质量,各单位、部室要按照统一要求,扎实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

    王研强调,当前我们面临的各项任务十分繁重,既要确保全年业务工作完成,又要搞好教育实践活动,马上还要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谋划好明年工作。各单位、部室要正确处理好教育实践活动与业务工作的关系,把活动与中心工作、重点任务统筹起来,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达到中央和人民群众预期的目的。

    局机关各部室负责人、局活动办人员在主会场参加会议,局属各单位班子成员、活动办人员,局督导组成员在各分会场参加。

    坚持高标准高质量 扎实推动局属单位活动开展
      11月7日上午,地调局采用视频会形式召开局党组专题民主生活会情况通报会。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地调局党组书记、局长汪民,就专题民主生活会相关情况进行通报。会议由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王研主持,中央第30督导组王育锋同志出席会议。

      汪民同志通报了局党组专题民主生活会会前准备、会议召开情况,原原本本通报了局党组对照检查材料,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部署安排。

      汪民指出,局党组对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高度重视。为开好这次民主生活会,局党组带头组织学习,带头征求意见,带头查摆问题,带头开展谈心,认真撰写对照检查材料,坚持把学习提高贯彻始终,把听取意见贯彻始终,把查摆问题贯彻始终,做实做细了各项准备工作。在此基础上,局党组于10月29日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

      汪民指出,局党组贯彻落实整风精神,认真组织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中央督导组点评认为,会议符合中央要求,开得很好、很成功,达到了统一思想、改进作风、增进团结的目的,取得了预期效果。主要体现在:一是自我批评敢于亮丑。党组同志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主动“认领”班子存在问题中属于自己的问题,根据各方面意见,结合个人思想、分管工作等方面,深入查找了77条“四风”问题。二是相互批评态度坦诚。党组同志之间开展批评没有讲官话、套话,都能出以公心,真诚相待,直接点题,以理服人,真正触及思想、触及要害、触及工作。六位党组成员相互之间提出的批评意见达60条。三是整改措施具体务实。党组同志从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党性修养、政治纪律等方面,深挖“四风”问题根源,对需要整改的具体问题进行了分门别类的梳理,坚持对号入座,逐条分析,逐一明确,提出了33条整改思路和106条具体措施。

      汪民强调,专题民主生活会结束后,教育实践活动将进入“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环节,要把思想和行动转到班子和个人的抓整改、抓落实上,转到指导好局机关各部室、局属各单位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上,转到建章立制上。

      一是组织干部群众对党组民主生活会情况进行评议。要将局党组对照检查材料和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的情况报告原原本本发下去,请各部室、各单位党委(总支、支部)采取多种方式,广泛收集干部群众对情况通报内容的意见建议。

      二是进一步细化整改方案和措施。坚持即知即改、立行立改,针对查出的突出问题,细化解决方案,深化专项治理,明确责任人,制定时间表,一个一个整改,一个一个解决。搞好两个专项活动,切实转变管理职能和管理方式,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三是全面推进局系统教育实践活动。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各部室、各单位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指导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讲话精神,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以整风精神召开一次高质量的专题民主生活会。并在“回头看”的基础上,做好整改落实、建章立制工作。督导组要坚持原则、强化责任、从严要求、从严把关。

      四是抓好建章立制,巩固活动取得的成果。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着力形成一批实践成果、制度成果、理论成果。对现有的工作制度和规定进行一次系统评估,研究制定建章立制工作方案,推进制度规定的研究制定和修改完善工作,确保活动取得真正实效。

      局党组成员,局老领导,局系统十八大代表、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局机关处级以上党员干部,中国地质科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其他在京单位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在局机关主会场参加会议。其他在京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京外单位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局属各单位活动办成员,局督导组成员在各分会场参加会议。




    地调局召开局党组专题民主生活会情况通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