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2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2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近日,我国水科学领域顶级学术期刊《水利学报》公布了历经一年的推荐、评选和公示的“2016年度《水利学报》十大优秀论文”,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张光辉科研团队发表的“灌溉农业的地下水保障能力评价方法研究-黄淮海平原为例”入选“十大优秀论文”。

    该十大优秀论文是从2016年度《水利学报》刊发的12期、177篇论文中评选出的,包括天津大学钟登华院士的“基于改进重抽样法的高拱坝施工进度仿真研究”、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王浩院士的“变化中的流域‘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理论与研究方法”、清华大学吕立群教授的“怒江泥石流扇地貌特征与扇体堵江机理研究”和河海大学王卫光教授的“多模式集合模拟未来气候变化对水稻需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等论文。

    “灌溉农业的地下水保障能力评价方法研究”成果是张光辉研究员入选“国土资源部科技领军人才计划”(首批,2013-2016年)期间完成的重要创新成果,它针对我国北方粮食主产区地下水作为农业灌溉主要水源所面临的地下水超采加剧与灌溉用水对地下水依赖程度日益提高的重大现实问题,通过农业灌溉用水强度与降水量和农作物播种强度之间关系研究,以及灌溉农业用水对地下水依赖程度和对地下水超采影响特征研究,破解了如何界定国家粮食主产区对地下水依赖程度和保障能力的关键难题问题,包括气候变化、水文地质条件和灌溉农业种植制度及农作物布局结构等区域性差异影响,既考虑了地下水资源自然承载能力,又充分反映了灌溉农业对地下水需求程度、依赖性和超采现状,同时还满足了便于全国范围(例如华北平原、东北及西北地区等)进行灌溉农业的地下水保障能力在统一平台上对比分析。该文全面介绍了如何破解该难题的研究基础、重要发现和创建的相应评价理论方法,以及在黄淮海平原全区实际应用成果。上述成果曾获“中国地质学会2015年度地质科技十大进展”、“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2015年度地质科技十大进展”和“河北省2015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

     

     

     

    灌溉农业的地下水保障能力评价方法研究获《水利学报...

    为贯彻落实局党组关于更加有力地支撑服务国家能源安全保障和加快推进地质科技创新等重大决策部署,聚焦地热能源勘查开发关键技术问题,提升我国地热能源勘查开发自主创新能力,支撑服务国家清洁可持续能源开发利用,10月24日,地调局水环中心在北京组织召开“地热能源勘查开发工程技术研讨咨询会”。

    与会专家认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国家能源安全和重大战略需求,实现我国地热能源勘查示范引领和科技创新,大力推进我国地热能源勘查开发技术攻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与会专家对热能源勘查开发的创新目标和重点研究领域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到2020年,形成深部地热地球物理勘查技术体系并进行联合反演,实现高精度探测深度8000-10000米;突破深部高温地热钻探和完井工程技术瓶颈,实现钻探及完井深度6000米;自主研发高温地热测井技术装备,攻克热储压裂建造、高温监测等关键技术;开展深部地热勘查数值模拟与三维仿真研究;初步形成深部地热勘查开发技术方法体系和技术要求。到2030年,实现对6000-10000米地热能源的高精度探测,完成对深部地热能源静态探测、动态观测和监测的技术跨越,建成世界一流的地热能源勘查开发示范基地。

    吉林大学特聘教授许天福以及来自中国科技大学、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天津地热勘查开发设计院、山东省地勘局、地调局探矿工程所、地调局探矿工艺所等单位的十多位专家参加了咨询研讨会。地调局水环部有关领导到会指导。

     

     

    地热能源勘查开发工程技术研讨咨询会在京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