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6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1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相关搜索

检索范围:

    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2023年度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公告》相关要求,经个人报名、资格审查,现将通过资格审查人员名单及考试相关事宜公告如下。

    一、通过资格审查人员名单(各岗位按姓氏笔画排序)

    海洋重磁研究岗:

    冯振天、刘英杰、徐智恺、尹启航、张英泽、朱莹洁。

    海洋地质研究岗:

    赵浩、丛静艺、郑世雯。

    海洋自然资源调查研究岗:

    白露、白泽文、鲍雅婷、曹一飞、范丹玲、房莹莹、贾飞宇、贾键鹏、焦亚彬、解静仪、毛宁、孟菲、乔志媛、宋雯、孙豪、王成龙、王侯宇、王君玥、王鹏伟、王青青、王梓琦、杨宇凡、尹玉玲、张鹤露、张明伟、张新艳、张梓言、周殿阳、祝文鑫。

    海洋地质碳封存研究岗:

    杜丁山、李子龙、梁嘉峻、王家豪。

    油气地质研究岗:

    陈飞、仇一凡、高华娟、李煜、鲁国强、邵世国、宋健、宋修章、吴梦琪、吴飘、杨慧心、杨丽、张传运、张丹凤、张善义、周翔。

    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技术研究岗:

    纪云开。

    海砂资源调查评价岗:

    毕晨曦、卞晓园、陈艳霞、党文、冯万丽、高添、高悦、耿慧、郭丽、胡翔宇、阚靖、孔令沂、刘格、刘耕、刘子童、乔温竹、任昕、邵亮、时欣宇、孙百川、孙佳璇、田家威、王佳、王开阳、王祥宇、王一茗、尹好奇、于洋洋、袁启玉、张达恒、张梓巍、周从艳、周末、卓子钧。

    海洋遥感调查岗:

    武复宇。

    海洋探测技术研发岗:

    刘庆省。

    地震数据处理岗:

    蔡晓仙、陈飞宇、党凌峰、方国政、桂书润、姜春涛、蔺玉浩、刘旺、龙黎、罗睿、石莹、王光文、王科清、闫鑫洁、姚欣茹、张浩楠、张立府。

    数据挖掘分析岗:

    曾光、丁文、高泫苏、管志宽、李宝光、李宇扬、李振冬、柳媛媛、姜茗月、任雯倩、田潇、王婕、魏雪玉、吴静、杨含、于书玉、张岗、朱梦凡。

    三管轮岗:

    毕赟龙、耿电豪、侯童民、李欣昱、刘家鑫、佀传朝、王一顺、王增杰、徐政洋、杨广新、张灏森、张隆玺。

    二副岗:

    代磊、胡克森、廖明文、刘振勇、骆家军、周明文、朱志杰、毕帅。

    根据有关要求,因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技术研究岗、海洋遥感调查岗、海洋探测技术研发岗每个岗位通过资格审查人数低于岗位拟招聘人数的3倍,经我单位研究决定暂取消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技术研究岗、海洋遥感调查岗、海洋探测技术研发岗3个岗位本轮招聘。

    二、笔试相关事宜

    (一)笔试人员

    海洋自然资源调查研究岗、海洋地质碳封存研究岗、海砂资源调查评价岗、地震数据处理岗、数据挖掘分析岗、三管轮岗等6个岗位,通过资格审查人员需要进行笔试。

    请考生于2月25日前向caoxianming@mail.cgs.gov.cn提交确认参加笔试邮件,未提交确认邮件的视为放弃应聘该岗位。

    (二)笔试时间及内容

    时间:2023年3月4日9:30—11:00。

    考试内容:公共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测试。

    (三)考试形式

    笔试采取在线“云考试”的方式进行。考生自备考试设备,通过电脑端答题、移动端拍摄佐证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参加考试。

    (四)设备要求

    1.电脑端(用于在线答题)

    考生自备带有麦克风、摄像头和储电功能的电脑(建议使用笔记本电脑,以防考试中途断电),电脑配置要求:

    (1)操作系统:Windows 7、Windows 10(禁止使用双系统、iOS系统);

    (2)内存:4G(含)以上(可用内存至少2G以上);

    (3)网络:可连接互联网(确保网络正常,稳定带宽4M以上,不建议使用手机热点);

    (4)摄像头:计算机自带摄像头或外接摄像头;

    (5)麦克风:计算机自带具有收音功能的麦克风或外接麦克风(如需外接麦克风,请将其放置在桌面上,考试期间不得佩戴耳机)。

    2.移动端(用于拍摄佐证视频)

    考生自备一台移动设备(手机或平板)须带有摄像头、具有录音录像功能、可用存储内存至少在2G以上,且有能满足连续录像两个小时的电量(建议连接电源)。

    (五)考前准备

    1.在正式开始考试前,请考生将设备及网络调试到最佳状态。考试过程中由于设备硬件故障、断电断网等导致考试无法正常进行的,由考生自行承担责任。

    2.考生必须关闭电脑系统自动更新,退出360安全卫士、360杀毒、2345安全卫士、金山毒霸、腾讯电脑管家、McAfee、鲁大师等所有可能因弹窗影响系统判断的软件,由于系统弹窗导致系统误判而影响考试的,由考生自行承担责任。

    3.考生所在的考场环境应为光线充足、封闭、无其他人、无外界干扰的安静场所,场所内不能放置任何书籍及影像资料等,考生不得在网吧、茶馆、图书馆、教室等公共区域参加考试。

    4.考生应调整好摄像头的拍摄角度和身体坐姿,上半身能够在电脑端的摄像范围中,光线适宜,拍摄角度应避免逆光。

    5.考生不得使用滤镜等可能导致本人影像失真的设备,上半身不得有饰品,上衣不带纽扣,不得遮挡面部(不得戴口罩),头发不能遮挡耳部,不得戴耳机。

    6.考生登录系统前,请将手机调至静音状态(请勿调至飞行模式),将手机微信、QQ等通讯软件退出登录,确保手机联网。考试全程未经许可,不得接触和使用手机。凡发现未经许可接触和使用通讯工具的,一律按违纪处理。

    7.考生端账号为考生报名登记的手机号,密码将通过邮件发送到报名邮箱。系统登录采用人证、人脸双重识别。考试全程请确保为考生本人,如发现替考、作弊等违纪行为的,一律按违纪处理。

    (六)模拟考试

    模拟考试时间:2月27日-3月2日。每人只能模拟考试一次。

    模拟考试链接:https://i.kaoshiyun.com.cn/v5/exam/77e368,推荐使用Chrome浏览器登录。

    模拟考试的主要目的是让考生提前熟悉系统登录、试题呈现与作答、录音录像、手机端佐证视频拍摄等全流程操作,具体的试题信息和要求以正式考试的为准。

    若在模拟考试过程中出现无法登录、面部识别障碍、无法作答等问题,请及时联系考试工作人员。

    请考生务必完整体验整个作答、交卷过程,以便测试考生电脑端、移动端设备和网络条件,如考试当天因不熟悉考试过程,导致无法正常参加考试的,由考生自行承担责任。

    (七)正式考试

    1.考试安排

    正式考试时间为2023年3月4日,9:30—11:00,请各位考生按照规定时间参加考试。

    2.考试要求

    (1)请考生在开考前30分钟电脑端“考试云”链接:https://i.kaoshiyun.com.cn/v5/login/8003b003f0039003d00390038,推荐使用Chrome浏览器登录。因个人原因延迟进入考试系统的,由考生自行承担责任。在开考后考生仍未进入考试系统,或在考试中途强行退出系统的,视为自动放弃考试资格。

    (2)考生可自行准备一支笔和一张空白纸作为草稿纸,考试全程不得使用计算器。

    (3)考试开始前5分钟,考生用移动端摄像头360度环绕拍摄考试环境,随后将移动设备固定在能够拍摄到考生桌面、考生电脑屏幕内容、周围环境及考生行为的位置上继续拍摄。

     

    图一:电脑端正面视角

     

    图二:电脑端背面视角

     

    图三:移动端摆放视角(左侧或者右侧)

     

    图四:佐证视频监控视角

    (4)在考试开始前15分钟,进行人脸身份实名认证。人证识别时,可身体前倾,确保图像清晰,提高识别通过率。

    (5)电脑端和移动端摄像头全程开启拍摄考试过程。如出现视频拍摄角度不符合要求、无故中断视频录制等情况,都将影响成绩的有效性,由考生本人承担所有责任。

    (6)若考生拍摄佐证视频所使用的移动设备为手机,则在考试过程中,考生只可接听15806477568的电话,接听完电话后,务必将手机打开视频软件,放回原录制位置,继续拍摄佐证视频,以确保佐证视频的有效性。

    (7)考试过程中,在线考试系统会全程对考生的行为进行监控,因此考生本人务必始终在监控视频范围内。同时考生所处考试场所不得有其他人员在场,一经发现,一律按违纪处理。

    (8)考试系统后台实时监控,全程录屏、录像,请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和行为举止。在考试期间禁止使用快捷键切屏、截屏、退出考试系统,由此导致系统卡顿、退出、强制交卷的,所造成的后果由考生自行承担。不允许多屏登录,一经发现,一律按违纪处理。

    (9)考试过程中,考生若有疑似违纪行为,系统将自动记录,考试结束后由考务工作小组根据记录视频、电脑截屏、作答数据、监考员记录、系统日志等多种方式进行判断,其结果实属违纪的,一律按违纪处理。

    (10)考试过程中,如出现电脑断电的情形,可在解决问题之后,在考试时间内重新登录系统参加考试,但不延长考试时间。需要特别注意:电脑断电期间请确保移动端录制考试过程。

    (11)考试结束时,系统将提示交卷,对于超时仍未交卷的考生,系统将进行强制交卷处理。在提交试卷后,请考生耐心等待数据上传,直至显示“交卷完成”。

    (12)考生若没有按照要求进行登录、答题、保存、交卷,将不能正确记录相关信息,后果由考生承担。

    (八)成绩发布

    笔试成绩在招聘系统内发布。

    (九)其他要求

    1.考生需严格遵守考试纪律,详见《在线笔试违纪行为认定及处理办法》(见附件)。考生未按要求参加考试或违反考试纪律的,成绩按无效处理。考生不参加笔试考试视为放弃考试资格,不再提供补考机会。

    2.考生须从报名开始至正式考试结束,确保所登记手机号码始终保持畅通,如因手机号码无法接收短信、未接听电话而影响考试顺利进行的,后果由考生承担。

    (十)如有在线考核系统账号、链接问题的,可通过电话联系。

    笔试咨询电话:0532-85755804,15806477568

    咨询时间:工作日9:00—11:30,14:00—16:00。

    三、面试工作安排

    面试人员:海洋自然资源调查研究岗、海洋地质碳封存研究岗、海砂资源调查评价岗、地震数据处理岗、数据挖掘分析岗、三管轮岗等6个岗位笔试成绩大于等于60分的人员进入面试,以及海洋重磁研究岗、海洋地质研究岗、油气地质研究岗、二副岗等4个岗位通过资格审查人员直接进行面试。

    面试分为自我陈述(采取PPT方式,不超过10分钟)和考官提问两部分,主要考核应聘人员的专业知识、业务水平、岗位匹配、综合素质等。

    面试时间及具体安排另行通知。请参考人员及时关注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门户网站。

    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2023年公开招聘通...

    5月25-26日,以“提升基层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能力,示范引领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为主题的全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现场研讨会在陕西省商洛市召开。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现场考察了商洛市商州区杨峪河镇王洼滑坡监测预警示范点和丹凤县竹林关镇“7.23”泥石流综合治理工程;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技术人员介绍了“管理支撑层级化、监测手段多样化、数据采集智能化、预警预报及时化和信息服务一体化”的地质灾害防治“五化建设”模式;湖北、重庆、陕西三省(市)分别介绍了“四位一体”网格化和“四重”网格化管理模式、“保底线、减存量、控增量、提能力”工作思路。

    通过现场考察和研讨交流,地质灾害防治“五化建设”模式在与会代表中引起极大反响,大家纷纷表示,在我国地质灾害点多面广工作难度大的防灾形势下,地质灾害防治“五化建设”模式及网格化管理模式,非常实用且有效。很多省、市、县在会上也希望能够尽快将该模式引入到本地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

    据了解,2012年以来,在陕西省、商洛市各级地方政府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在商洛市镇安县开展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和示范,创建了地质灾害防治“五化建设”模式。2014年开始,商洛市委市政府在镇安县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市1区6县全面铺开地质灾害防治“五化”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17年4月,国土资源部凌月明副部长在“2017年全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上明确提出要总结推广各地好的经验和做法,将陕西省商洛市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等典型做法作为国土资源部今年的推广重点。

    近年来,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针对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手段少、测量精度低、数据汇总难、预警分析不及时,以及地质灾害防治数据管理分散、成果社会化服务程度不高等问题,通过不断探索,依靠管理、科技创新,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一是探索建立了中央与地方合作分工的防灾减灾新模式。国家公益性事业单位承担科技创新和技术支撑,构建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业务体系,地方政府负责体系建设、制度建设与运行。二是促进了地质灾害防治行政管理与技术支撑深度融合,推动了基层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和应急综合防治“四大体系”融合,实现了群测群防与专业监测融合。三是通过科技创新,借助野外智能采集系统和二维码技术,解决了长期存在的专业调查与行政管理数据库不一致和数据库动态更新难的问题,打通了自下而上的“县-市-省-全国”四级数据库动态更新通道,实现了地质灾害防治信息实时采集、实时传输和实时更新。四是通过技术革新,提升了群专结合监测预警科技含量,实现了及时采集、动态分析、及时预警,提高了预警预报准确性和时效性。五是基于云平台和“掌上地灾服务中心”,推动了全民参与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实现了防灾减灾社会化、公众化和普及化。

    全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现场研讨会由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主办,商洛市人民政府承办。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地调局环境监测院、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商洛市人民政府等单位的相关领导出席。来自全国31个省市区国土资源厅(局)和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院、中心)的13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

    会议现场
     野外考察现场
    野外考察现场
    全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现场研讨会在商洛召开

    11月15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历经8年谈判后,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终于宣告诞生、正式启航。

    覆盖人口数量最多、成员结构最多元、发展潜力最大……RCEP的签署,对地区、对世界、对中国有何重大意义?

    这是11月11日拍摄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标志门。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的胜利

    此次签署RCEP的共有15个成员国,包括东盟10国和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总人口达22.7亿,GDP达26万亿美元,出口总额达5.2万亿美元,均占全球总量约30%。RCEP自贸区的建成,意味着全球约三分之一的经济体量将形成一体化大市场。

    这样的大市场来之不易——RCEP由东盟于2012年发起,历经8年、31轮正式谈判,特别是今年以来,各成员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巨大困难,全面完成市场准入谈判,并完成1.4万多页文本法律审核工作,最终在第四次领导人会议期间如期签署协定,成为东亚经济一体化建设近20年来最重要的成果。

    据悉,RCEP要求15个成员国均承诺降低关税、开放市场、减少标准壁垒。有韩国媒体预测,RCEP生效后,韩国出口到印度尼西亚的汽车零部件关税有望从目前的40%降为零。

    这是11月3日拍摄的上海洋山港集装箱码头。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用“关键且及时”来形容这份协议的签署。“在疫情肆虐、世界经济严重衰退、国际贸易投资萎缩、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加剧的特殊背景下,各方能够就RCEP达成共识,宣告了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的胜利,将有力提振各方对经济增长的信心。”

    分析人士指出,RCEP囊括了东亚地区主要国家,将为区域和全球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有国际知名智库测算,到2025年,RCEP可望带动成员国出口、对外投资存量、GDP分别比基线多增长10.4%、2.6%、1.8%。

    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亚太地区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阮宗泽表示,可以预见,RCEP的达成为亚太自贸区(FTAAP)进程提供了实现路径,进一步提升亚太地区今后在全球发展格局中的分量。

    滚装货船“劳拉”轮驶入海口秀英港,这是海南自贸区政策实施以来的首艘汽车外贸船(2月1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

    高质量和包容性的统一

    据悉,RCEP由序言、20个章节(主要包括货物贸易、原产地规则、海关程序和贸易便利化、贸易救济、服务贸易等),以及4个市场准入承诺表附件组成。

    RCEP有哪些特点?这是一个现代、全面、高质量、互惠的大型区域自贸协定——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这样表示。

    此前东盟已与中国、日本、韩国等国签署了多个“10+1”自贸协定,中、日、韩、澳、新西兰5国之间也有多对自贸伙伴关系,相比之下,RCEP的服务贸易和投资开放水平高于“10+1”协定,将发挥区域内经贸规则“整合器”的作用。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余淼杰表示,如果各个国家两两之间签署贸易协定,各协定的不同规则就会出现“意大利面碗”现象,剪不断,理还乱。形成统一的规则,将大大降低运营成本,减少不确定性。

    11月10日,在中国邮政集团广州航空邮件处理中心,工作人员在总包待发区内作业。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商务部国际司负责人指出,RCEP通过采用区域累积的原产地规则,将深化域内产业链价值链;利用新技术推动海关便利化,将促进新型跨境物流发展;采用负面清单推进投资自由化,将提升投资政策透明度,这都会促进区域内经贸规则的优化和整合。

    “高质量”是RCEP的一个显著特征:货物贸易最终零关税产品数整体将超过90%,服务贸易和投资总体开放水平显著高于原有“10+1”自贸协定,高水平的知识产权、电子商务、竞争政策、政府采购等现代化议题也纳入其中……

    阮宗泽表示,今后域内企业有望更大程度、更加便捷地享受优惠政策,各国人民也将以更低廉的价格享用进口产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将得到进一步满足。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上图为10月27日在韩国首尔龙山区拍摄的爱茉莉太平洋总部大楼内的“爱茉莉商店”(新华社记者 王婧嫱 摄);下图为11月8日,参观者在第三届进博会消费品展区爱茉莉太平洋展台试用护肤品(新华社记者 张玉薇 摄)。新华社发

    今年前三季度,东盟历史性地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与其他RCEP成员贸易总额达10550亿美元,约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一。这样巨大的贸易体量,通过降低关税,无疑将产生巨大的“贸易创造”效应。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RCEP的签署,原本并没有自贸协定的中日、日韩间也建立起新的自贸伙伴关系,区域内自由贸易程度进一步提升。

    “RCEP的达成,将有助于推进更高水平的中日韩经济一体化,也为未来达成中日韩自贸协定奠定基础。”王受文说。

    在互惠方面,RCEP照顾到不同国家国情,给予最不发达国家特殊与差别待遇,可以说最大限度兼顾了各方诉求。分析人士表示,这将促进本地区的包容均衡发展,使各方都能充分共享RCEP成果。

    11月10日,观众从第三届进博会食品及农产品展区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展台走出。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中国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

    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

    “十四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进博会上也明确宣示“中国愿同更多国家商签高标准自由贸易协定,推动尽快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分析人士指出,RCEP自贸区的建成将为中国在新时期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巨大助力。

    “RCEP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非常关键的机制性合作平台,在此框架下,中国可更高效配置资源和要素,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升级。”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说。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上图为艾莱发喜新西兰公司员工在冰激凌生产线上工作(资料照片,新华社发);下图为11月7日,工作人员在第三届进博会G'nature展台展示从新西兰进口的冰激凌(新华社记者 张玉薇 摄)。新华社发

    两组数字最能印证RCEP的“含金量”:

    ——RCEP签署后,中国对外签署的自贸协定将达到19个,自贸伙伴将达到26个;

    ——通过RCEP新建立了中日自贸关系,这是中国首次与世界前十的经济体签署自贸协定,使中国与自贸伙伴贸易覆盖率由目前的27%提升至35%。

    在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一家食品公司,主播在进行网络直播(7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表示,RCEP的签署将有助于我国通过更全面、更深入、更多元的对外开放,进一步优化对外贸易和投资布局,不断与国际高标准贸易投资规则接轨,构建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目前距离RCEP最终生效尚待时日:根据规定,RCEP协定需15个成员中至少9个成员批准后方可生效,其中要至少包括6个东盟成员国和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中至少3个国家。

    据王受文介绍,接下来RCEP各成员将各自履行国内法律审批程序,努力推动协定早日生效实施。各国已加快国内批准程序,中方也将与各方共同努力,争取让RCEP协定尽早惠及本地区企业和人民。

    “协定的签署只是一个起点,RCEP为本地区提供了一个平台,各方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合作,实现贸易投资更高水平的自由化便利化。”王受文说。

    为区域和全球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解读区域全面...

     

    邵汉民(右三)在演示用激光测距监测法进行地灾监测

     

    地灾防治专家讲解地质灾害野外调查数据采集系统

    如何加强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及时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并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是人们在汛期来临时最为关心的问题。5月25日~26日,在陕西省商洛市召开的全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现场研讨会上,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提出的地质灾害防治“五化建设”模式,引起了全国地质灾害防治领域专家们的广泛热议。

    地灾防治“五化建设”正在悄然发芽

    在6月的夏日里,陕西省丹凤县竹林关桃花谷已经没有了盛开的桃花,但竹林雨润、溪水潺潺,却也蕴藏了另一番秦岭神韵。

    谁能想到,7年前的夏季,这里曾是一片狼藉。

    2010年7月23日,陕西省丹凤县遭遇20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引发了泥石流地质灾害,致使竹林关桃花谷5间房屋10亩农田被毁,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20万元。尽管经过综合治理后的竹林关桃花谷风光秀美,游人如织,已经是秦岭生态旅游的品牌之一,但是7年前的那场天灾却给当地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

    2012年以来,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在陕西省商洛市开展了镇安县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与示范,通过研究创建了地质灾害防治“五化建设”模式。所谓“五化建设”模式,包涵管理支撑层级化、监测手段多样化、数据采集智能化、预警预报及时化和信息服务一体化,是一套新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技术体系。

    目前,“五化建设”模式依靠管理创新、科技创新和信息化手段,结合地方防灾减灾的需求,已经在基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上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帮“土专家”成为“专业人士”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作为防灾减灾的重要途径,存在监测手段少、监测精度低、预警分析难等问题,同时还面临着缺少有效的业务指导与管理的困境。商洛市杨峪河镇民主村的地质灾害监测员邵汉民,对此有着切身的体会。

    邵汉民所在的民主村辖区有个地方叫王洼,这个有着102户人家356名群众的地方属于大面积滑坡区域,是需要重点监测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作为“庄稼汉”的邵汉民对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只是略懂一二,只能通过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摸索、总结,寻找出最有成效的监测方法。邵汉民这种边摸索边学习的日子一过就是10年,他自创了“金字塔式监测管理体系”和“埋桩法”地质灾害监测方法等,成为了一名自学成才的“土专家”。

    地质灾害防治“五化建设”模式针对这种缺乏业务指导与管理的情况,给出了解决方法。

    首先,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制度,建立一个层级化的行政管理与技术支撑的融合体系。编制部门防灾工作责任制度、带值班制度、灾险情速报制度、零报告制度和监测人员管理制度等,规范地质灾害群测群防运行与管理。同时,夯实县、镇、村三级行政管理部门职责,建立技术支撑单位、县级地质环境监测站和镇办国土所三级技术支撑体系,形成“三层管理、三级支撑”的模式,促进行政管理与技术支撑相融合,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支撑作用。

    其次,建立手段多样化的群测群防监测技术方法体系和建实手段多样化、定量化的新型群测群防监测网络。该院设计发明了激光测距监测法,改进传统埋桩法和埋钉法,集成应用裂缝伸缩仪法、裂缝报警器法、上漆法和简易雨量法等方法,形成了一套包括7种手段在内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技术方法体系。综合利用7种监测手段,通过监测网点布设,建实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网络,实现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前缘陡坎、后缘裂缝、坡体裂缝、房屋开裂和降雨量等定量化监测,跟踪掌握隐患点变形发展趋势。

    现在,邵汉民所在的王洼滑坡监测预警示范点已经在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专家的帮助下改进了监测方法,配备了先进的监测设备。年近七旬的邵汉民经过专业的培训,现在已经能够很熟练地使用激光测距监测法等监测方法来进行日常监测工作。他也由一位地质灾害监测的“土专家”逐渐成为了一位半“专业人士”,成为群测群防走向群专结合防治道路的一个鲜活的案例。

    “新三件”实现信息管理高效化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的地灾防治专家杨旭东,曾不止一次提及新时期地质灾害调查“新三件”——微型无人机、野外调查采集PAD和云平台。杨旭东介绍说,借助以“新三件”为代表的野外智能采集系统,可以解决长期存在的数据库动态更新难的问题,实现地质灾害防治信息实时采集、实时传输和实时更新。

    据了解,以地质灾害调查成果应用转化为核心,结合地方地质灾害防治管理部门工作需求,搭建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信息管理系统,能够集野外数据智能手机客户端采集、灾险情接报处置、灾害信息高效管理等功能为一体。

    野外数据智能手机客户端采集,是基于智能手机研发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数据采集系统”,能够解决群测群防定量监测数据、宏观观测现象、灾情险情信息快速规范化、智能化采集与适时上报,实现地质灾害预警信息接收和群测群防员GPS定位管理等功能。

    灾险情接报处置,是在接收到监测员手机上报的监测数据后,自动分析相邻变化量、累计变化量和灾险情信息,触发相应预警等级,第一时间自动向监测员和相关负责人发送预警信息;在接收到社会公众报送的灾情险情信息后,第一时间向上报人和相应片区负责任人发送预警信息;通过与气象部门合作,实时共享自动化雨量站监测数据,分析预警等级,并根据站点辐射范围向群测群防监测员及相关负责人定向发送预警信息;结合气象部门提供的降雨预测信息,及时制作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产品,有针对性地发送预警信息,并通过电视或网络面向社会公众发布。

    灾害信息高效管理,是基于数字地球,实现地质灾害野外调查点、测绘点和勘查点空间分布及详细调查信息的三维可视化浏览、查询和统计。

    地质灾害防治也能走向“全智能”

    “大家可以用手机或者PAD扫描这个二维码,就会进入地灾查询地图,可以了解身边是否存在地质灾害隐患。如果大家发现周围存在一些地灾隐患点,还可以拍照进行实时上传,提醒其他人进行防范和安全撤离。”5月25日,在陕西商洛市王洼滑坡群测群防监测示范点,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的地质灾害防治专家房浩正在向来自全国地质灾害防治系统的工作人员进行有关地质灾害野外调查数据采集系统的讲解。

    据房浩介绍,每一个地质灾害点都应有一个专属身份证——“二维码”。这个二维码里隐藏着一个地质灾害点的履历表,包括名称、地理位置、类型、规模、威胁对象、防灾责任人等调查信息,以及灾害点的确定、排查情况、防治现状等过程信息。利用“二维码”,社会公众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扫描查询地质灾害点的基本信息,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专用PAD,有针对性地查看、修改地质灾害点信息,从技术上实现地质灾害点的唯一识别、继承更新和跟踪管理。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基于互联网和地质灾害云平台,结合微信二维码扫描、野外采集系统二维码扫描和地灾地图查询等功能,打造的“掌上地灾服务中心”,有助于推动全民参与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实现防灾减灾社会化、公众化和普及化。

    此外,利用地质灾害数据采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和地灾地图等软件,可以实现地质灾害防治数据采集、集成管理、挖掘分析和发布服务全流程信息化、一体化;依托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整合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应急等综合防治信息,基于地质灾害防治“一张图”,可以实现数据互联互通、一体化管理,有效地服务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完善建立地质灾害标准化数据库,利用地质灾害数据采集系统,自动更新县级地质灾害数据库,建立“县—市—省—全国”四级地质灾害数据库自动更新机制,可以实现自下而上的数据库联动更新,为全国地质灾害动态数据库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从敲锣预警到智能防灾

    地调局航空物探遥感中心承担的“陕西商南-丹凤地区航空物探(磁、放)测量”是“秦岭及天山等重点成矿区带航空物探调查”二级项目的子项目。该子项目于2016年7月13日完成了首架次的测线飞行,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标志着“秦岭及天山等重点成矿区带航空物探调查”二级项目飞行测量工作启动。截止7月25日该子项目完成12个架次飞行,完成工作量3100千米。

    2016年,“秦岭及天山等重点成矿区带航空物探调查”二级项目下辖29个子项目,其中包括13个测量任务、27.5万测线公里的实物工作量。由于子项目设计审查较晚,且所有飞机租赁服务都要进行政府采购公开招标,导致测量工作推进较晚。

    从2016年5月底完成子项目设计审查以来,项目全体人员克服各种困难,努力推进项目工作,目前,除“丹江口地区航空物探(磁、放)测量”子项目尚未启动外,其它12个测量子项目均已启动。 

            

      

      

      

      
    “秦岭及天山等重点成矿区带航空物探调查”二级项目...

    陕西商南-丹凤地区航空物探(磁、放)调查项目组11月19日奔赴陕西进行物性测量和异常查证工作,对丹凤县、商南县等地进行了详尽的物性测量。截止12月12日,项目组已完成野外物性测量点90余处,采集岩矿石磁化率数据2700多个、岩矿石放射性含量数据90余个、磁定向标本18块、查证异常3处。

    陕西商南-丹凤地区航空物探(磁、放)调查测区地理上位于东秦岭腹地,测区面积虽然不大,南北跨度60余公里,东西跨度也仅90余公里,但地形复杂、山路崎岖,时有滑坡断路,行车时往往山里转一圈就是一整天。能谱测量需要累积时间,测量周期长,项目组为了加快工作进度,一直是连续作业,基本上没有休息日。工作区所在的陕西丹凤县、商南县、商州区、洛南县、河南卢氏县“九山、半水、半分田”,是连片的国家级贫困县,山区房屋多为土坯房,群众生活困难。一次我们将自带的煮鸡蛋送给老乡小孩,小孩高兴的不得了,带给我们是巨大的震撼。测量途中虽过村过镇,却多无处吃饭,只能自带干粮,坐在路边就着杯白水啃几口馍就是中午的一餐饭。艰苦的条件更增进了我们同人民群众的深厚情感,地质找矿、精准扶贫就是我们不畏艰险、连续奋战的不竭动力。

    调查区地质上属于北秦岭造山带,山体多由花岗岩体和古元古代秦岭岩群组成,山路陡滑,覆盖着密林遍布荆棘。为了查证一处航放尖峰异常,项目组一行五人曾两次上山,但由于异常高点正处于绝壁中心根本无法抵近。天上飞条线,地上跑死人。工作区辐射背景本来就相对较高,异常查证难度更大。事后大家还心有余悸,都在后怕那暴露的一个多小时,但为国家探矿的决心不变,因为我们难以忘怀贫困山区的孩子渴望的眼神,始终牢记着“中国梦”这一新时期赋予地质工作者神圣而光荣的历史使命。 

    陕西商南-丹凤地区航空物探(磁、放)完成调查野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