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437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3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77日至725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资源所”)副所长带队,安全和保密处联合科技处、人事处、监审处组成工作组,对资源所青藏高原及邻区的13个三级项目开展了野外综合检查和慰问。 

    此次野外综合检查,是资源所安委会根据当前安全生产工作形势,结合野外项目组工作实际而进行的综合性检查。本次检查工作重点围绕野外项目组安全教育培训、安全生产责任落实、野外驻地选择、野外租用车辆安全使用管理、北斗终端设备操作使用、委托业务工程施工现场安全、临时驻地消防安全管理、野外党支部建设、人才教育培养、应急预案编制演练、安全隐患排查整改等开展。检查组通过现场查看、谈话了解、查阅资料、随同作业等方式,了解和掌握了野外项目组的工作情况,并及时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和安全隐患,提出了具体的整改建议和整改时间,以确保问题及时整改到位。

    同时,检查组还代表所党委和所领导向9个野外项目组发放了慰问金,使野外作业人员进一步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关爱和温暖。 

     

    通过此次安全综合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了野外项目组存在的安全隐患,进一步强化了野外项目组安全生产职责意识,压实了安全生产责任,筑牢了野外安全生产防线。下一步,资源所将持续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压实安全生产责任,紧盯安全生产薄弱环节,持续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坚决防范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为所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安全保障。

     
    资源所对青藏高原及邻区野外项目组开展综合检查和慰...

    在党的104周岁生日之际,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以下简称“天津地调中心”)财务处党支部、规划处党支部联合财政部天津监管局财经纪律重点问题专项检查组临时党支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以下简称“物化探所”)财务处党支部、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勘探技术研究所”)财务处党支部在物化探所天津基地共同开展庆“七一”主题党日活动。

    首先,参加活动的党员在党旗下举起右手,庄严宣誓,重温入党誓词,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铸牢对党忠诚。随后,全体党员到物化探所展室参观学习物化探所发展历程和近年来取得的丰硕科研成果。然后财政部天津监管局财经纪律重点问题专项检查组临时党支部书记领学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天津地调中心、物化探所、勘探技术研究所有关同志介绍了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开展情况。最后,检查组同志介绍了当前经济形势和监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三家局属单位同志介绍了各自的主责主业和相互关联性,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

    全体党员一致认为,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局属单位和财政部天津监管局的沟通交流,只有让财政了解地质特殊性,地质了解财政要求,才能更好地促进党建与业务融合、业务与财务融合,保障财政资金产出更好的效益。

    天津地调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财务处党支部、规划处党支部党员参加了主题党日活动。

    重温入党誓词

    天津地调中心与财政部天津监管局等单位开展联学联建...

    春潮涌动,使命催征。

    近期,中国地质调查局系统2025年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全面启动。我们集中推出部分局属单位近期野外地质调查队伍出队稿件,以期展示他们铆足干劲奔赴祖国山河,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劳动者风采。

    资源所

    近日,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对即将奔赴一线职工开展出队前安全生产、野外临时党支部建设、廉政风险防控及案例警示教育培训,全方位筑牢安全与思想防线。

    此次培训以贯彻落实《地质勘查和测绘行业安全生产检查重点事项指引》为指导,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三个必须”等安全生产实施方案。结合当前安全生产形势,系统梳理外业、室内及装备管理等环节存在的问题,针对野外作业全流程(出队前、作业中、收队后)的安全保障进行了详细讲解,并重点强调信息及时上报制度。同时,对地质灾害、车辆事故等突发情况的应急响应流程进行详细讲解,包括伤员转运、路线研判和通讯求救等关键内容。

    在党建工作方面,培训深入解读野外临时党支部的性质、建设意义与工作要求,明确 2025 年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重点任务,要求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供组织保障。

    廉政教育方面,培训针对野外工作中可能出现的违规问题进行政策宣讲,重点剖析公职人员公务交往规范,通报地调局系统酒驾典型案例,引导干部职工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契机,将党纪国法融入日常行为准则,确保知敬畏、守底线。

    牡丹江中心

    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牡丹江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2025年度野外地质调查项目正式启动。伴随着嘹亮的出征号角,两支矿产调查项目组携带专业设备分别奔赴金厂、集贤等工作区,开启为期6个月的野外地质勘查工作。

    本次矿产地质调查是落实“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关键举措。项目组将围绕佳木斯—兴凯成矿带,聚焦金、铁等矿种,兼顾其他战略性矿产。通过开展地质填图、物化探异常查证、样品分析测试等工作,摸清区域成矿规律、扩大资源储量规模,圈定找矿靶区,提交区块建议,评价矿产资源潜力,为后续矿产勘查工作提供依据。

    接下来,项目组将传承 “三光荣” 传统,无惧荒山野岭、峭壁险途,以坚定信念叩问大地、解码岩芯,以专业与毅力,为地质找矿事业书写新的华章。

    海口中心

    在春日的晨光中,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宁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5个项目、14个工组、60名精锐调查人员踏上了前往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柴达木盆地、格尔木地区等野外一线的工作征程,标志着新一轮高原地区的外业调查工作正式拉开序幕。出征前,西宁中心主要负责同志为即将踏上征程的调查人员进行了动员,阐述了项目承担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完成任务的标准、质量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强调了廉洁纪律和野外安全的重要性。西宁中心对调查人员寄予厚望,希望他们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高质量完成各项调查任务,为国家地质资源调查和环境监测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海口海洋地质调查中心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航次专项顺利出队,正式启动海口中心2025年度海上外业调查工作。

    本航次计划由6名骨干人员组成团队,搭乘“粤南沙渔48888”号调查船,前往海南海口-文昌等近岸海域,执行综合物探、地质取样等任务。目前,已于文昌市铺前港完成备航工作。

    为确保航次顺利实施,海口中心统筹推进“陆海联动”协同备航。通过召开专项动员部署会,明确安全底线与技术规范;开展海陆双线安全教育培训,及气象突变、设备故障、消防、逃生4类场景实战演练,优化应急预案;严密组织备航工作,完成海上设备联调联试与安全检查,确保单道地震、浅地层剖面仪等核心调查设备稳定运行,备足应急药品、救生装置,确保航次安全与作业能力达标。

    后续,航次专项将遵循“业务+支撑”运行模式及“保安全、保质量、保发展”要求,严格执行标准化作业流程,系统采集海底地层结构、底质类型分布等基础数据,全面支撑海口中心地调项目年度任务高质量完成。

    昆明中心

    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启动野外出队。4月17日凌晨4时,哈巴雪山气温低至零下,寒风凛冽。昆明中心川滇生态屏障重点地区生态修复综合调查项目攻坚小组背负试验材料,从海拔4000余米的大本营出发,向海拔5396米的冰岩混合区挺进,历时13小时,最终成功在雪线以上区域完成冰川岩溶试验布设。

    此次项目聚焦川滇生态屏障高寒草甸区、高山峡谷区、岩溶石山区等生态脆弱区,开展生态-地质综合调查,旨在摸清川滇生态屏障生态环境现状及分布规律,明晰地质作用机理,筑牢中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

    昆明中心川滇生态屏障重点地区生态修复综合调查项目组以哈巴雪山自然保护区典型冰川岩溶关键带为研究对象,开展冻融条件下碳酸盐岩物理-化学风化及岩溶碳循环过程研究,旨在阐明高寒冰川岩溶关键带碳酸盐岩物理化学风化特征和岩溶碳循环机制,为冰川高寒岩溶区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碳汇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野外一线 | 中国地质调查局系统2025年野外地质调查工...

    近日,按照地调局发展研究中心党委和纪委工作安排,发展研究中心党委办公室和监察审计处共赴甘肃北山,联合调研中心承担的柳园-花牛山地区矿产调查与找矿预测项目野外临时党支部建设情况。为了保证调研效果,调研组根据局党组和纪检组对野外临时党支部的工作要求制定了调研提纲。野外临时党支部重点围绕支部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廉政风险防控、业务学习研讨、和谐团队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汇报。

    通过听取党支部工作汇报,与党员进行交流,查阅有关材料,深入野外一线现场,调研组全面掌握了有关工作情况。调研组认为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确保了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员较好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能以“四讲四有”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合格共产党员,保障了野外工作进展顺利,推动各项野外任务按计划进行。团队建设和谐,与当地镇政府、驻地官兵、社区建立良好的共建关系,主动融入地方生活,与合作单位聘用人员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充分激发项目组成员工作热情。主动防控廉政风险,结合梳理出的野外工作廉政风险点,制定费用报销审批监控制度规范报销、借款程序,按照中心财务规定使用公务卡、管理备用金,及时公开相关费用使用情况等。党组织生活丰富,开展了手抄党章、参观红西路军红柳园血战纪念碑、慰问当地烈士家属、军民篮球联谊赛等活动。

    针对调研检查中发现的不足,调研组建议野外临时党支部进一步推动组织生活系统化规范化,做好各项工作的原始记录;促进组织建设制度化,结合野外工作实际,进一步明确临时党组织和支部委员职责;强化对项目组成员的反腐倡廉教育,提高廉洁自律意识,从源头规避廉政风险。同时党办和监审处将继续加强与野外临时党支部的沟通交流,协助临时党支部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按发展研究中心党委要求加强对支部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保证发展研究中心党委决策部署在野外项目组的贯彻落实。

     

    研究中心开展甘肃北山项目组野外临时党支部建设情况调研...

    9月30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李海清率调研检查组到广州海洋局调研野外项目临时党组织建设情况。

    李海清对广州海洋局推进野外项目临时党组织建设试点工作取得的成效给予肯定。他指出,“海洋六号”临时党委是局野外项目临时党组织建设试点单位之一,临时党委在组织制度建设、廉政风险防控、政治理论学习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发挥了临时党委的政治核心和集体领导作用,为科考任务的完成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李海清强调,要充分认识建设野外项目临时党组织的重要意义。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制定工作方案,指导试点工作。二要创新野外项目资金管理方式,确保不出问题。三要在2017年,向全局推广野外项目临时党组织建设的经验成果。李海清对广州海洋局提出三点希望,一是领导班子要高度重视野外项目临时党组织建设,进一步支持“海洋六号”临时党委建设,总结好经验。二是党委办公室和监察审计处要密切配合,做好试点工作。三是广州海洋局要争当模范,带头贯彻试点要求、带头创新工作方法、带头创造管理经验,为建设优秀野外项目临时党组织、建设世界一流地调局贡献力量。

    座谈会上,李海清听取了广州海洋局相关工作情况的汇报并于会后赴广州海洋局南岗基地视察了地调局廉政教育基地建设情况。

    局监审室、直属机关党委、发展研究中心负责人陪同调研。广州海洋局班子成员、党委办公室、监审处、船舶大队以及“海洋六号”临时党委成员参加座谈。

     

     

    李海清到广州海洋局调研野外项目临时党组织建设

    12月1日,中国地质调查局2016年油气资源调查评价成果交流研讨会在成都召开。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金发出席会议并讲话。

    李金发充分肯定了局系统2016年油气资源调查工作取得的一系列新发现和新进展,并介绍了“十三五”期间“五大科技攻坚战”的重点工作部署。

    李金发强调,油气调查工作要坚持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三性”定位,围绕新区、新层系、新类型、新认识“四新”方向,做好南方页岩气、北方石炭-二叠系油气、羌塘油气和松辽盆地页岩油调查等重点工作。他对下一步工作提出八点要求: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各工程首席和牵头单位要积极发挥组织领导作用。二是要选择好施工队伍。三是要以目标为导向,特别是油气参数井工程要以油气重大发现为目标。四是要坚持创新引领,把基础研究作为地质调查工作的根本,加强技术方法创新。五是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六是要加强条件平台建设,包括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及野外工作条件建设。七是要严格规范管理,加强项目质量与资金管理及安全保密工作。八是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建立野外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中国地质调查局有关部室、直属单位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交流研讨会现场

     

    中国地质调查局2016年油气资源调查评价成果交流研讨...

    10月13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黄河流域中游野外临时党支部组织正在晋陕豫黄河三角区开展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项目全体人员,赴运城革命老区红色基因传承教育基地——杜马战役英烈西牛纪念园,开展“弘扬英烈精神,汲取奋进力量”党建教育活动。

    杜马战役英烈西牛纪念园始建于1969年,是为纪念1947年11月解放运城时期在杜马战役中牺牲的革命烈士而建立,安息着400余名革命烈士。杜马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发生在运城地区的一次著名战斗,是我军在解放战争中“围城打援”的经典战役。此次战役历经四天四夜,共歼敌3700余名,俘虏近千人,战役的胜利对我军解放运城和加速西北战场取得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苍松翠柏中的杜马战役英烈西牛纪念园庄严肃穆,革命烈士纪念碑巍然高耸。项目组全体人员在平陆县退伍军人事务局负责人的陪同下,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向革命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向革命烈士行三鞠躬礼致敬,深切表达对革命英烈的缅怀哀思和崇高敬意。在杜马战役纪念馆,大家全面了解了杜马战役英勇壮烈的革命历程,从中汲取红色精神和奋进的力量。杜马战役英烈西牛纪念园的红色文化和精神传承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宝贵财富。参观杜马战役英烈西牛纪念园对于项目组全体成员来说,不仅是一次历史的追溯和缅怀,更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和精神启迪。

    野外临时党支部要求项目全体人员要始终牢记革命的先烈的丰功伟绩,继承革命先烈的优秀传统,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5月16日关于运城盐湖的重要指示精神,面对日趋变冷的天气,发扬不怕苦、肯吃苦的精神,团结一心,脚踏实地做好年度野外地质调查任务的补充完善工作,加快规范相关成果地质图件,在黄河贯通三门峡东流入海的时限、汾河改道退出运城盆地、运城盐湖形成演化等方面取得创新性的认识,积极推进区域地质调查成果有效服务于黄河流域中游运城段的生态保护及高质量发展。 

    走进杜马战役英烈西牛纪念园——弘扬英烈精神,汲取...

    9月24日,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以下简称“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项目组顺利完成了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树林湿地地质取样工作。至此,“海岸带典型区生态地质调查”项目2024年度全国典型红树林野外工作圆满完成。

    “海岸带典型区生态地质调查”项目分别于5月和9月共历时2个月对我国8个典型红树林湿地分布区开展了地质调查和取样任务,完成了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首次较为系统的全国典型红树林地质调查和取样工作,是项目组在多年来盐沼湿地调查的基础上,向“蓝碳”另一重要生态系统——红树林进行的工作拓展。

    本次野外调查和取样的作业范围,包括浙江乐清西门岛海洋特别保护区、福建泉州湾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西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南三亚青梅港自然保护区、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8个区域,完成了32个站位的红树林湿地环境调查以及80站次的红树林柱状样、红树林表层样和河流表层样地质取样工作,共取得地质样品992件。

    通过本次调查,项目组对全国典型红树林的种属、分布和特征有了更加系统和全面的认识,并取得了宝贵的地质样品,为下一步摸清滨海湿地蓝碳家底,揭示蓝色碳汇时空格局,开展生态功能评价等工作奠定基础。后续研究成果为进一步丰富滨海湿地生态地质和碳循环理论,进而为滨海湿地固碳增汇和保护修复方案制定提供科技支撑。

    此外,在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党委指导下,项目组提前谋划成立野外临时党支部,着力抓好人员教育监督和管理工作。外业过程中,面对野外酷暑日晒、蚊虫叮咬、泥泞恶臭和台风威胁等困难,临时党支部指导调整工作方案,成立突击小队,党员同志勇于担当、冲锋在前,积极克服困难,通过优化作业顺序和改良技术装备不断提高作业效率,圆满完成了本次调查任务,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彰显。

    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照

    广西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照

    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照 

     
    海岸带生态地质调查全国典型红树林取样工作顺利完成

    8月29日至8月31日,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资源所”)赴四川省凉山州冕宁县,组织专家对地质调查三级项目“四川康定-云南个旧稀有稀土矿产地质调查”下设委托业务开展了质量检查及野外验收。专家组仔细检查了委托业务提交的各项资料并提出了下一步工作建议,委托业务负责人和技术骨干参加验收。

    29日,专家组一行赴野外项目部,认真听取项目组稀土找矿进展整体情况汇报。30日上午,专家组前往ZK4501、ZK5101钻孔,现场检查了实测剖面、钻孔封孔等情况。 

    图1 专家组在冕宁环单沟开展野外检查

    30日下午,专家组前往登加山岩心库,仔细观察了钻孔ZK7601、ZK7602、ZK4501、ZK5101岩心的岩石组合、层序结构和矿石类型,对项目组在攀西环单沟新发现的厚大隐伏富稀土矿体的整体找矿效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宁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以下简称“西宁中心”)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后续构造成矿背景、矿石物质组分、矿床成因联系等进一步研究重点提出了建议。在此基础上,专家组对牦牛坪、环单沟等工作区下一步钻探部署方案进行探讨。 

    图2 专家组认真查看岩心并指出下一步工作建议

    31日,专家组在冕宁牦牛坪矿山野外项目部,听取了委托业务负责人对实物工作量和工作部署完成情况、野外抽检记录、工作方法与质量评述、质量管理与资料整理、主要进展及阶段成果等方面的汇报,对照2024年度委托业务合同、实施方案及其审批意见书,仔细查阅了野外工作总结、野外记录、数据质量评价表、自互检记录、野外形成的实际材料图等原始资料,了解项目及委托业务的工作量完成情况、取得的阶段进展和成果。 

    图3 专家组听取汇报并室内检查原始资料

    专家组一致认为,“四川康定-云南个旧稀有稀土矿产地质调查”三级项目下设三个委托业务野外工作部署合理,原始资料齐全,资料整理及时,工作质量满足相关规范要求,质量、安全和保密等管理措施得当,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项目整体推进顺利,同意通过质量检查及野外验收,综合评定结果为优秀级。

    会后,项目组野外临时党支部开展了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扎实推进稀土行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野外党支部联学联建活动,并结合野外现场的调研情况,同中国稀土集团相关领导、西宁中心、协作单位现场技术人员深入开展了技术交流。项目组成员深受鼓舞,纷纷表示一定以饱满的工作状态,全力推进稀土调查工作,感恩于心,感念于行,立足一线,携手发展,全面服务于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推动攀西稀土成矿带新一轮找矿突破工作再上新台阶。 

    图4 项目组在ZK7602机台开展野外党支部联学联建活动 

     
     
    资源所“战略新兴产业矿产地质调查”工程开展2024年...

    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牵头实施的二级项目“重点海域海洋自然资源调查与评价”圆满完成第一航次调查任务,并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调查成果将持续推进“海洋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与应用示范区”高质量建设。

    本航次自5月中旬起至8月初结束,历时70余天,累计实施9种手段的调查作业,包含无人船单波束测量、船载单波束测量、生物取样、海水取样、地质取样、岸滩剖面监测、初级生产力测量、温盐深测量等,共完成岸滩剖面监测2条次、温盐深测量40站位、初级生产力测量20站位、无人船试验性单波束测量219千米、船载单波束测量1219千米、表层地质取样40站位、柱状地质取样3站位、海水取样40站次、生物取样15站位。

    在本次调查中,项目组克服了酷暑日晒等恶劣天气的影响,首次采用“无人船+有人船”联动调查模式,以船载测量为主,无人船测量配合的方式,成功采集了海岸带大比例尺的地形数据,尤其在养殖区、浅滩、港区等近岸浅水复杂海域获取了1:2500的高精度水深资料,初步形成了极浅水测量的技术方法,为更好地开展海岸带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调查所获得的基础数据可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海洋放射性核素监测、海洋牧场建设、海洋灾害防治等提供宝贵的数据支撑。

    外业期间,项目组全体党员充分发挥野外临时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关键时刻党员同志顶在前面,不畏艰苦、勇于担当,克服了调查海域养殖区复杂、暗礁浅滩、台风天气等不利影响因素,通过优化施工顺序和改良技术装备不断提高施工效率,圆满完成调查任务,为深入推进海洋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与应用示范区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无人船+有人船”联动调查模式助力极浅水测量

    长夏炎热,伏暑为最。在这热情似火的八月,中国地质调查局烟台海岸带地质调查中心(以下简称“烟台中心”)的钻探技术支撑团队正在全国多地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为国找矿的地质工作。

    在金都招远,高耸的钻塔昂然挺立,超千米深孔钻机正向地球深部探掘;在胶莱盆地,连绵起伏的青山与整齐划一的红色队伍形成鲜明对比;在渤海海域,“海洋地质十七号”调查船正锚定目标沿着蔚蓝海面向海底深处钻进。与此同时,在汾西深处、中原腹地、皖南地区,均活跃着烟台中心钻探工作人员辛勤劳动的身影,他们与大山为伴,与黄土为友,头顶着烈日,脚踩着泥泞,用实际行动投身到国家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

    新矿种施工,打开事业发展新局面

    2024年,是烟台中心钻探技术队伍建设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烟台中心面临着施工人员最多、作业范围最广、钻探任务最重、地层矿种最杂的现实情况。据了解,其工程勘查室年度共承担陆域49个钻孔、海域22个钻孔合计17890米钻探任务,涉及金矿、铝土矿、铀矿、铜矿、铁矿等多类型矿种,分布在5省9个项目13个工作区。面对新领域、新矿种、复杂地层带来的挑战,烟台中心钻探技术团队集智攻关,制定了“一矿种一方案”“一工区一对策”的施工方案,通过优选钻进工艺、优化钻进参数和泥浆配比等措施,有效解决各矿种施工面临问题,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经验。针对山东莱西金矿工作区矿化带部位断层泥较多、孔内严重漏失问题,技术团队两次实施水泥封堵,成功穿过漏失破碎层,有效改善孔内漏失情况。针对招远滕家矿区断裂带地层水敏性强、破碎易漏失问题,技术团队充分总结以往经验,对照已有岩心资料,确定地层漏失位置,提前调整冲洗液降失水性能,顺利穿过构造断裂带。针对山西汾西铝土矿工作区地层破碎漏失严重、供水困难的情况,技术团队创新引入空气泡沫冲洗液工艺,在合理处理地层漏失问题的同时有效缓解了工作区供水难题。针对河南驻马店铀矿工作区地层松散易坍塌情况,技术团队邀请北京探矿工程研究所专家实地指导论证,探索应用双聚防塌冲洗液,采用全孔提钻取芯工艺,进一步增强孔内稳定性,保证了岩心采取率。针对首次独立承担海域钻探任务且海况、地层不熟悉的实际,技术团队积极收集国家海洋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等单位以往调查成果,聘请经验丰富技术人员参与指导,利用海上作业“窗口期”加紧施工,目前已实现自主海钻能力“破百”。

    通过一系列方法举措,技术团队有效处置各工作区施工问题,使得效率明显提升:山西汾西工作区单孔施工周期压缩一半,台月实进尺达到650米/台月,较首月提升50%;山东招远工作区施工的1600米钻孔于6月底顺利终孔,全孔台月效率达661.1米/台月,创历史新高,1900米钻孔首月台月效率达795米/台月,再创中心台月效率纪录。经过不断地实践锻炼、复盘总结,技术团队逐步掌握了在漏失、松散、破碎等不同工况条件下的应对措施,实现了浅海地质勘探“百米”的突破,丰富了多矿种施工的专业技术储备,打开了烟台中心钻探事业发展新局面。

    新矿区作业,激发任务保障新效能

    作为一支国家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调查队伍,烟台中心坚持将“支部建在项目上”,尤其对于钻探这个对组织指挥要求高、安全风险考验大的工种,队伍开进到哪里,党的建设、条件保障、安全管理等一系列工作就要跟进到哪里。

    在队伍建设上,为积极响应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为局系统提供钻探技术支撑,同时解决“工勤人员有活干”的掣肘问题,烟台中心党委积极谋划钻探队伍发展,统筹全中心钻探专业资源,充分发挥集团作战优势,组建130余人钻探大队,在人才、技术、装备等方面予以倾斜,为年度钻进能力突破2万米提供保障。

    在任务引领上,结合今年钻探工作任务重、人员多、分布广、骨干力量少的实际,烟台中心工程勘查室积极探索“1个党总支+7个机台临时党支部”的施工期组织架构,坚持将各项工作一同纳入支部议事日程,通盘考虑、全面推进,切实发挥“把方向、统大局”“议中心、谋发展”“解难题、保稳定”的组织优势,为全年任务顺利开展提供支撑、引领及保障。

    在作业模式上,烟台中心合理分析研判工作区作业难题,及时优化调整作业模式,针对山西汾西工作区钻孔数量多、孔深浅、地形复杂的特点,按照“优化班组配置、调整作业时间”的思路,将机台一分为二,采用“履带式+便携式”两个钻机联合作业,实行“长白班”制,有效规避夜间复杂条件行车风险,同时提高了施工效率和机台搬迁效率。

    在保障方式上,烟台中心针对新矿区情况不熟悉、关系协调难、用电保障难的实际问题,由科室主要负责人带队走访驻地自然资源部门、镇政府、村委会、供电所等,在青苗赔偿、土地占用、用电账户开设、变压器协调等方面达成共识,为任务开展奠定基础;结合各矿区任务实际,区分深孔、中深孔、浅孔等不同情况,针对性进行设备选型、管材复新、维修保养等工作,确保“因症施策”“对症下药”;在物资采购、材料供应、装备运输跨省保障难的情况下,探索实施“固定招标+框架协议+定点比价”的采购方式和“定点物流+自有车辆”的运输方式,确保采购公开透明、物资及时供应、装备安全运输,为高效开展施工任务提供支撑。

    在安全管理上,烟台中心针对每个矿区不同实际,科学制定野外矿区日常管理规定,完善安全风险隐患清单,从优化住宿区选址、调整用车时段、合理安排作息、加强安全检查和应急演练等方面入手,强化各级安全管理责任,督促施工人员持续用好安全管理智慧平台,实时监控钻探机台操作全过程。这些措施使得一线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不断增强,现场安全作业环境得到改善,野外施工安全管理水平有效提升。

     

    新技术赋能,催生找矿突破新动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全力支撑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烟台中心今年新购了多台钻探装备及配套设施,F1000D便携式全液压钻机便是其中1台。前不久,钻探技术团队采用该钻机高效施工完成了352米的岩心钻孔。

    在山东栖霞台前-西陡崖工作区的交接班会上刚上完大夜班的记录员兴奋地汇报着工作情况:“机长,当日进尺115.8米,当班进尺37.8米,我们又破纪录了!”据悉,该钻孔施工地层主要为黑云斜长角闪片麻岩,设计倾角75度,全孔历时5天,台月效率高达1981.1米/台月,单日和单班(8小时)进尺屡创新高,三项指标均突破烟台中心历史纪录。该钻孔的高效施工,体现了烟台中心在钻探技术力量和装备体系建设方面的显著成果。

    除了新设备的投入使用,新工艺、新材料的运用对钻探施工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年以来,钻探技术团队从现场作业需求入手,积极推进钻探行业前沿科技设备工艺的引入及研发,探索运用空气泡沫冲洗液、双聚冲洗液、成膜泥浆、变频离心机、海域升沉补偿钻机等多项技术措施,成功申报“一种钻杆内壁泥皮泥饼清除装置”“一种高速水接头多功能提篮”2项发明专利和2项针对设备改进、工具研发的实用新型专利,团队建设正实现由“传统施工”向“科研+生产”的模式迈进,为队伍高质量发展提供新质生产力。

    与此同时,烟台中心正依托近年来在全国多地开展岩心钻、工程钻、水文钻、海钻的经验成果和技术力量,联合北京探矿工程研究所等多家行业单位积极申报海陆一体化钻探工程技术烟台市工程研究中心。该研究中心主要以海域地质钻探为核心、深部岩心钻探为重点、水文钻探和矿山救援钻探为突破,构建较为系统的海陆一体化钻探工程技术方法体系,为全力支撑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供重要保障。

     

    创新引领 科技赋能 钻探技术支撑水平提质增效

    为深入贯彻“学习党章党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做合格党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纪念中国共产党诞辰95周年之际,2016年6月26日,地调局水环中心京津唐张项目野外临时党支部组织项目组成员在平北抗日根据地纪念馆开展了“缅怀革命先烈,争做地质标兵”活动。

    平北抗日根据地纪念馆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赤城县大海陀乡,是为纪念以海陀山区为中心的平北抗日根据地而建的。1989年,聂荣臻题“平北抗日根据地纪念地”,段苏权题“大海陀”镌刻于村东天然巨石上,1993年7月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平北抗日根据地纪念地是晋察冀边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融合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国家国防教育示范、爱国主义教育、廉政文化教育基地于一体,是全国著名的革命传统和廉政教育基地。

    在纪念馆前面,临时党支部及项目组全体成员怀着崇敬的心情向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的先烈默哀。随后在纪念馆内,大家先后参观了大量的史料、照片和实物,缅怀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昔日的斗争虽然艰苦,但由于革命先烈在政治上坚持了党的领导和统一战线,积极宣传抗日救国思想,在军事上坚持正规军和地方武装密切配合的人民战争思想,在经济上实行减租减息、合理负担等一系列爱民政策,从而在粉碎敌人一次又一次围剿的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自己,最终取得了民族战争的伟大胜利。

    通过此次参观纪念活动,重温革命历史,接受红色传统教育,激励了临时党支部全面发挥在野外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为全面推进野外地质工作有效开展,全体支部党员一致表示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争做地质标兵。

     

    缅怀革命先烈 争做地质标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