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6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印度矿产资源种类不齐全。目前已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仅有89种,煤炭、铁矿石、铬铁矿、铝土矿、云母、石膏等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储量和产量居世界前列;但石油、天然气、铜、镍及部分其他重要金属矿产储量有限,属石油、天然气极度匮乏国家。

    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对能源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大,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印度对境外能源的依存率不断攀升,目前石油对外依存率高达70%以上,天然气对外的依存率达30%左右。据权威机构预测,至2040年,印度石油对外的依存率将达到85%以上,能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印度经济发展的瓶颈。印度过度依赖境外石油、天然气、铜、镍及部分其它重要金属矿产,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国家的安全和经济发展。因此,近年来,印度政府放眼全球,重点着眼于能源资源的全球配置,高度重视能源资源外交,积极实施了能源资源全球配置战略,并已初步形成了其能源资源全球配置战略布局雏型,实现了能源资源供应的多元化。

    中国与印度同属世界人口大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世界新兴经济体,在人口发展、经济社会发展、能源资源消耗趋势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未来,中、印两国围绕资源需求在全球资源配置中的竞争可能将更加激烈。因而,研究印度的境外地质调查战略对我国开展境外地质地质调查、有效利用境外能源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一、印度境外地质调查与全球能源资源战略 

    1. 境外地质调查组织实施机制“三位一体”,政府、职能部门(含专门机构)和国有企业间形成良性互动

    目前,在印度政府、职能部门(含专门机构)和国有企业间已初步形成了“三位一体”的组织实施架构,在实施境外地质调查与全球能源资源战略中各司其职。印度政府起牵头作用,积极开展能源资源外交;矿业部、石油天然气部等职能部门则负责境外地质调查的具体组织、协调工作,为其国有企业境外地质调查搭建合作平台;国有企业则在上述平台上积极进军海外。印度能源部制定了较有效的能源外交策略,其宗旨是积极与油气资源丰富国家拉近关系、寻求合作,策略主要包括与油气资源丰富国家举行国家首脑、石油部长级别的会议,签订政府间合作协议,与目标国成立能源联合工作组和通过签订谅解备忘录、发表声明等形式与这些国家、相关国际组织开展合作。

    2. 构建境外地质调查全球合作网,积极与全球主要能源资源国家成立联合工作组(JWG)

    为了顺利介入目标国的地质调查,促成地质调查合作项目,印度从积极参加或举办各种与能源、地质相关的年会、论坛、研讨会等国际性会议开始,拉近与目标国的关系。之后积极与目标国成立联合工作组,通过联合工作组与目标国建立前沿科学问题合作研究、关键技术联合开发、人员技术培训等长期合作关系,在联合工作中通过不间断地举行双边合作会议的形式推进项目合作,待时机成熟时再签订项目合作谅解备忘录。例如,2000年至2014年底,印度-俄罗斯联合工作组在14年的时间里共举行了19次联合工作组会议,最终实现了与俄罗斯签订能源地质调查与开发合作谅解备忘录的目的。目前,印度已与俄罗斯、中东地区、美国、加拿大等世界主要能源国家或地区,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蒙古、智利、墨西哥、阿根廷、南非、纳米比亚等世界主要矿产资源大国成立联合工作组,基本涵盖了全球主要能源资源大国,初步构建了全球合作网雏形。

    3. 境外地质调查合作目标国以资源大国为主,合作模式以直接投资勘探开发项目为主

    目前,印度的境外油气勘探开发项目涉及亚洲、美洲、欧洲、非洲、中东、大洋洲等6大地区25个国家,其中,包括俄罗斯、伊朗、伊拉克、委内瑞拉等世界级能源大国。此外,印度还规划建设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土库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缅甸-孟加拉国-印度等多条跨国天然气管线,但拟修建的这3条天然气输送管线面临多重困难,贯通尚需时日。在矿产方面,已与包括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智利、南非等世界重要矿产资源国在内的20多个主要矿产资源国家实施了矿产勘查、开发合作项目。

    印度国有企业介入海外能源资源勘查、开发项目方式以直接投资勘探开发项目为主,包括投资参股、投资控股和独资3种方式,以投资参股为主,与合作方联合实施勘探、开发项目;同时,也获得了多个油气项目的独资勘探、开发权益。

    二、结论与启示

    近年来,印度放眼全球,积极实施全球能源资源的战略布局,实行能源资源多元化供应战略,已初步构建全球能源资源合作网,形成了不可忽视的国际能源资源竞争力。中、印两国面临相似的能源资源安全保障问题,两国能源资源供应源有所交织,双方竞争态势增强。因此,如何处理好与印度在全球能源资源配置中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已成为我国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通过分析其境外地质调查与全球能源资源战略,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1. 政府牵头、职能部门搭台、企业进军海外的“三位一体”模式简单实用、有效

    为了顺利推进海外能源战略,印度政府积极牵头,大力推行能源外交。例如,为了有效实施非洲能源战略,在石油部内设置了专门针对非洲能源外交的西非和中非司、东非和南部非洲司、西亚北非司等3个司。这些机构积极同非洲国家开展资源外交,建立合作关系。印度能源外交以“丁”字形战略态势展开,即向北获取俄罗斯油田的开采权,向西建立伊朗到印度的能源安全通道,向东争取缅甸天然气的大部分出口市场。此外,印度还将其触角扩展到非洲、拉丁美洲,形成全球规模的能源外交。目前,其能源外交已取得一定成效,与俄罗斯、缅甸、伊朗、委内瑞拉及中亚各国高层领导人互访频繁,同这些国家签订了有关能源的贸易与合作协议,购买和参与开发它们的油气资源。印度的能源外交不仅为企业“走出去”搭建了合作平台,还对其相邻区域乃至整个亚洲产生相当大的影响,更引起印度与美、俄、中等大国之间关系的微妙互动。此外,印度政府着力对其国营大型石油和天然气公司进行重组和扩容,提高其国际竞争力,鼓励其参与海外油气投资与开发,由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和印度石油有限公司牵头,负责具体贯彻海外能源战略,争取以合资或独资的方式获得海外油气资源项目。

     

    图1 印度境外地质调查联合工作组及其合作模式

    2. 借助联合工作组,构建境外地质调查与全球资源战略合作网

    多年来,印度一直奉行“先通过会议、培训、人员交流等多种方式拉近与合作目标国关系,然后成立联合工作组,最后待时机成熟再签订项目合作谅解备忘录”的能源资源“走出去”策略,这一策略易于被合作目标国接受,易于成功获取合作项目。目前,印度已与全球大部分主要能源资源国成立了联合工作组。通过联合工作组,印度已在多个国家实现了获取能源资源合作勘查、开发项目的目的,而且其中的部分油气项目获得了独资运营权。印度通过“先与合作目标国成立联合工作组,待时机成熟再获取能源资源勘查、开发合作项目”的策略是其主要成功经验之一。

    3. 借助多种形式、多边国际组织,开展境外地质调查合作,提升国际影响力

    印度通过举办或参加印-非峰会、印-非论坛、Indaba、PDAC、国际能源机构会议等多种形式、多边国际组织活动,积极搭建境外地质调查国际合作平台,力争在世界主要能源国家寻求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和开发区块,积极收购国外石油和天然气资产,与国际能源机构等国际能源组织开展合作。通过国际能源论坛等形式的多边论坛,参与全球能源对话,增强印度在国际能源论坛上的影响力,如在国际论坛上公开探讨“石油市场和价格波动透明度”等直接与印度相关的问题,提高国际影响力。

    (本文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授权发布)

    印度境外地质调查战略与启示

    5月18日,如注的暴雨挡不住地调局武汉地调中心科技人员开展科普工作的脚步。应武汉市光谷第一小学的邀请,武汉地调中心精心组织的第一期《地学科普小课堂》正式开讲,为光谷第一小学一年级八班50余名学生呈现了一堂精彩的地学科普课。

    讲座从一张张栩栩如生的化石图片开始,每一张图片都是一个有趣的故事,每一个故事背后都在向孩子们传递着化石的知识。生动有趣的提问、争先恐后的抢答、精心挑选的奖品,让整个课堂变得妙趣横生。同学们时而相互讨论,时而低头沉思,时而举手抢答,气氛十分活跃。他们的学习热情高涨,对地学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在快乐中学习了什么是化石、化石的形成、如何保护化石、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了同学们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的无限热爱。

    《地学科普小课堂》活动,是武汉地调中心专门针对低年级学生开展的以地质知识为主要内容的系列讲座,其宗旨是挖掘行业科普资源,体现行业特色,在广泛传播地学知识的基础上树立“地学科普品牌”,实现活动的经常化,推进科普工作的常态化。

    认真聆听讲座

    争先恐后发言

    武汉地调中心开展《地学科普小课堂》活动

    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六号”科考船使用最新研制的6米深海岩芯取样钻机(简称6米深海钻机)在西太平洋海底成功获取了5.86米富钴结壳岩芯样品。这是“海洋六号”首次在富钴结壳矿区开展6米深海钻机应用。

    据大洋41B航次第三航段首席科学家助理胡波介绍,本次“海洋六号”使用的6米深海钻机是专门针对西太平洋富钴结壳矿层特点设计,室首次在富钴结壳矿区投入应用。该钻机一次投放作业能够同时携带钻具和钻杆总和为9个,可以根据底质的情况和研究目的不同,灵活选择钻具和钻杆的数量,既可以获取不同长度的岩芯,为浅埋藏型富钴结壳资源评价及深入研究海山环境演化提供第一手实物资料,也可以一次投放获取多个岩芯,大大提高作业效率。

    在本航段,“海洋六号”在3个测站应用6米深海钻机取样,均实现了6米的钻进深度,并在其中一个测站获得了总长度为5.86米的富钴结壳岩芯,取芯率达97.7%,充分验证了6米深海钻机性能。

    科考队员庆祝获得5.86米岩芯

    从钻具中取样品

    室内样品处理

    “海洋六号”首次使用6米深海钻机取样
      按照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印发的《国土资源科普基地第46个地球日宣传活动方案》的通知,4月22日,实物中心与中国地质科学院水环所在河北省深州市锦绣广场围绕今年地球日活动主题“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益”共同开展地学知识科普宣传工作。

      实物中心精心挑选出河北地区2个典型矿床的6m沉积变质型铁矿含矿岩心段、9块赋存于碱性杂岩体中的石英脉型金矿石标本以及10块常见矿物晶体、集合体标本进行展出。本次活动以实物资料展示为平台,张志伟在展示现场以科普工作者的身份向公众以及中小学生旁征博引知识趣味性的例子讲解了:所展示的矿物如何进行识别;矿物的生产应用领域;生活中常见的矿物、岩石以及宝玉石饰品;矿石标本类型、成矿来源、背景、过程;矿产资源节约集约综合利用;国家倡导的生态文明背景下对能源资源的结构性调整以及当下水资源、气候环境问题等地学相关知识。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广大市民的兴趣,许多中小学生现场表现出对掌握地学知识的渴望,可以看出,同学们基本领会到本次科普宣传的知识要点,达到了本次活动的预期。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环所副所长张兆吉、深州市委宣传部、深州市国土资源局相关领导、深州职教中心中学生、深州市民等参加了科普宣传展览活动,深州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对活动进行了采访报道,并专门针对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科技场馆科普基地建设工作情况进行了咨询了解。

      本次活动贯彻执行了国土资源部和教育部将共同启动中小学生地球科学素质教育普及工程计划,首次开展了国土资源科技场馆类和科研实验类优秀科普基地间的科普合作,活动成效初现,为下一步强强联合提供了借鉴。本次活动对今后科普工作开展提供了新思路,开辟了新途径,使科普工作者扩大了视野,拓宽了工作思路,进一步推进实物地质资料在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地学教育中应发挥的重要作用。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环所副所长张兆吉与科普工作者探讨交流


    科普工作者为中小学生讲解矿石快速分析仪的应用


    中小学生地球日活动期间接受媒体采访
    实物资料科普展示走进地科院水环所基地

    日前,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自主研发的“海洋粉砂质储层天然气水合物多分支孔有限防砂开采方法”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为ZL 2016 1 1024784.7。

    该发明专利是专门针对我国海域泥质粉砂型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储层特征研发的开采新方法,旨在为缓解泥质粉砂型天然气水合物开采过程中单井提产困难、出砂趋势严重、储层失稳风险大的三重问题提供新的思路,最终达到提高天然气水合物单井产量并缓解工程地质风险的双重目的。

    据悉,青岛海洋所天然气水合物研发团队目前正在针对该方法开展更进一步的研究,并不断投入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新方法、新技术、新理论的研发,从而为我国天然气水合物试开采提供支撑服务。

    青岛海洋所获得一项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新方法国家发明...
        近日,水环地调中心10台北斗车载终端,经调试安装,正式投入使用。

        北斗车载终端是专门针对陆地车辆监控管理应用领域设计的一款车载终端产品,利用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和GPS卫星资源,实现车辆自主导航、遇险紧急一键式报警、北斗短信通讯、行驶轨迹回放、车辆监控等服务的安全保障设备。厂家技术人员结合安装和调试,讲解了北斗车载终端显控单元的使用,使有关人员基本掌握了北斗车载终端的操作知识。

        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要求,野外工作车辆要逐步配齐北斗车载终端设备,每年配备的数量不少于当年野外车辆总数的20%。目前中心配备的北斗车载终端系统已基本满足野外工作需要。


    厂家技术人员讲解北斗车载终端操作知识


    安装调试
    水环地调中心北斗车载终端正式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