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21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近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长沙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承办的第五届全国自然资源要素野外观测研究学术交流研讨会在长沙中心黄山水土资源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成功举办。来自全国自然资源要素野外观测网络的各野外观测站站长、业务骨干及相关专家学者共35人参加。

    会上,自然资源要素监测与综合观测工程首席专家总结工程实施5年以来取得的成绩,并组织评选出2项优秀成果、5个优秀站、5位优秀站长、10位优秀观测工作者。中国科学院、北京林业大学3名专家学者聚焦野外观测前沿技术及观测数据成果应用作学术报告。各野外观测站站长围绕基础设施、经费保障、人员配置及成果产出等方面总结“十四五”期间取得的成果。

    参观科普馆

    与会人员围绕“十五五”期间站网建设规划部署进行深入研讨并达成共识:各野外观测台站要进一步聚焦观测领域,系统梳理观测指标要素,扎实开展“观测-研究-应用-示范”工作,持续推进自然资源要素野外观测站网建设与成果产出,重点支撑自然资源部“一张图”数据建设、自然资源资本核算和国土空间规划等。

    参观科研实验场 

    第五届全国自然资源要素野外观测研究学术交流研讨会...

    为引导全社会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推动建设美丽中国,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长沙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简称“长沙中心”)联合行业单位、地方政府部门和驻地学校,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分“科普开放日”“科普研学游”“科普进校园”“科普宣传展”四大环节,开展以“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的第55个世界地球日“科普行”系列活动。

    在科普开放日环节,邀请宁乡市玉潭街道中心小学师生走进长沙中心,科普工作者引导师生150余人参观中心地质文化宣传橱窗,讲述单位的优良传统和职责使命,向师生介绍便携式全液压钻机、无人机等各类地质装备的实际用途和操作规程,并邀请体验无人机试飞,及开展宣传横幅签字活动和主题科普讲座。

    在黄山水土资源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长沙中心邀请黄山市人民政府等相关单位,以及黄山市小博士幼儿园师生、家长220余人来观测站参观研学,科普工作者分发宣传手册,介绍场馆功能和科普展板,引导大家参观岩石馆和影像馆,讲解岩石的形成、分类、用途等方面的知识,通过组织观看视频和科普PPT,科普太阳系和八大行星的基本概念和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开展“星际探险家”趣味游戏。

    在科普研学游环节,科普工作者组织长沙市西雅博才小学师生、家长120余人前往湖南省地质博物馆参观研学。讲解员介绍地球奥秘、地质矿产、环境保护等知识,大家切身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沧海桑田,收获探索宇宙奥妙的“金钥匙”。大家纷纷表示,将节约利用资源和爱护生态环境,保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

    在科普宣传展环节,长沙中心联合宁乡市自然资源局,走进宁乡市市民之家活动广场,两个野外项目组分别在岳阳市平江县石牛寨国家地质公园、溆浦县幸福街街道为市民讲解主题展板科学知识。宣传展板前吸引大量市民驻足观看,科技工作者向社会大众宣传我国自然资源国情国策国法,展现自然资源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履职成效,引导社会大众节约利用资源,增强社会群众珍爱地球、保护地球意识。

    在科普进校园环节,长沙中心宜春-新余项目组走进宜春市袁州区锦绣小学,科普工作者为学校师生带去精彩的科普讲座,播放科普动画视频,开展“知识竞答”等趣味游戏和保护环境签字仪式。

    此次科普宣传活动,长沙中心共发放宣传单5000份、制作科普展板38块、赠送图书500余册、发放地球仪等学习用品400余份,受众8000余人,社会反响强烈。

    近年来,长沙中心依托“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全国土地日”等重要节点,组织开展“科普进校园”“科普开放日”“科普研学游”“科普宣传展”等活动。地质科普活动不仅让公众了解地球科学的奥秘,还引发了大家对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热议,促进了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推动了地质科普理念创新、内容创新,对于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具有重要意义。

    长沙中心扎实开展第55个世界地球日“科普行”系列活...

    3月19日,中国地质学会第四批地学科普研学基地(营地)评选结果公布,中国地质调查局长沙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简称“长沙中心”)黄山水土资源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黄山观测站”)通过评选认定。

    黄山观测站自2021年启动建设,定位为“三基地一中心”(科研基地、科普基地、研学基地、学术交流中心),按照“一站多点、连线成网”模式,旨在完成野外观测样地、试验场、自然资源科普馆、岩石馆、化验室和学术交流中心等建设工作,建成高起点、高层次的科技创新平台,有效支撑江南丘陵区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部履行“两统一”职责。目前,黄山观测站建成科普场馆2处、观测试验场6处,长期观测样地83处,数据一体化云平台1个,配备各类观测设备107台(套)。在前期获批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创新平台,并入选自然资源部科普基地的基础上,此次通过中国地质学会第四批地学科普研学基地(营地)评选认定,是黄山观测站建设成果的又一实质性突破,为长沙中心持续强化地质科技创新,推动地质科学知识普及和研学活动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下一步,黄山观测站将立足区域自然资源禀赋和典型地质遗迹,扎实做好地球关键带研究和自然资源科普研学工作,聚力打造科普研学新范式,助推自然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

     

    长沙中心成功获批中国地质学会研学基地

    一、项目编号:0733-22171004(招标文件编号:0733-22171004)
    二、项目名称:新疆东天山彩霞山-黄山航空物探测量飞行
    三、中标(成交)信息 
    供应商名称:湖北同诚通用航空有限公司
    供应商地址: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红星北路沙市飞机场内
    中标(成交)金额:87.525(万元)
    四、主要标的信息 

    五、评审专家(单一来源采购人员)名单: 
    刘志逊、姜媛、刘瑞华、苏志刚、崔志强
    六、代理服务收费标准及金额: 
    本项目代理费收费标准:详见附件招标文件
    本项目代理费总金额:2.00万元(人民币)
    七、公告期限 
    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1个工作日。
    八、其它补充事宜 
    无。
    九、凡对本次公告内容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 
    1.采购人信息
    名称: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地址: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金光道84号
    联系方式:王琦;0316-2267723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
    名称:中信国际招标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新源南路6号京城大厦A座8层
    联系方式:王磊、符群慕010-84865055-205、156
    3.项目联系方式
    项目联系人:王磊、符群慕
    电话:010-84865055-205、156

    研究所 新疆东天山彩霞山-黄山航空物探测量飞行中标公告...

    12月15日,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第35届年会暨地质公园建立20周年纪念会在中国地质科学院举行,旨在回顾我国地质公园建设20年的成长历程,交流旅游地学理论与实践取得的新成就。

    原国土资源部部长孙文盛为会议发来贺信;中国地震局原局长宋瑞祥,中国地质调查局原局长孟宪来,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廷栋,中国工程院院士裴荣富、赵文津、卢耀如,原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司长姜建军等出席会议并致辞。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吴珍汉主持。

    我国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之一——安徽黄山世界地质公园

    吴珍汉表示,35年来,旅游地学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旅游地学理论得到了长足进步;20年来,我国地质公园事业实现了飞速发展。这两件大事在中国地学发展史上、在中国园林建设史上、在中国旅游业发展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义。

    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秘书长王艳君宣读了原国土资源部部长孙文盛发来的贺信。孙文盛在信中表示,地质公园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既保护了地质遗产和自然环境,又普及了地球科学知识。他认为,在纪念地质公园建立20周年之际,对其发展历程进行总结、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是非常必要的,中国创立地质公园值得国人引以为荣。

    随后,与会嘉宾从旅游地学理论的建立到地质公园的建设与发展,进行了热烈讨论。他们一致认为,此次会议是对地质公园建设的一次系统梳理,对地质公园今后的发展具有指导性意义;希望能有更多年轻人加入到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的发展中,希望地质公园建设能够与爱国、爱家乡的情怀紧密结合;要加大科普宣传力度,让更多人理解地质、懂得地质。

    在学术报告环节,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陈安泽,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张绪教,河南省地质调查院首席专家、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副秘书长张忠慧等15位专家,从不同角度交流了旅游地学理论与实践所取得的成就及地质公园建立20年的发展历程。

    此次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中国地质科学院承办,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国家地质公园网络中心办公室协办。

    让更多年轻人加入到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的发展中

    “专业化不足、研学课程开发得不到重视、研学导师人才缺乏、研学质量评价困难……” 7月20日,在全国首届中小学综合实践暨自然资源研学旅行课程研发高峰论坛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经管学院地质旅游研究所所长许涛博士结合自身研究“地学旅游解说五层次模型”及“河北临城白云洞研学实践课程”,深刻指出目前限制自然资源研学旅行质量提高的几大痛点,顷刻引起了与会专家学者的一致共鸣。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优良传统。在国家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倡导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研学旅行在中国大地上蓬勃兴起。自然资源研学作为研学旅行的半壁江山,在普及地球科学知识、提高国民科学素质、增进人地关系和谐认知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会议现场 姬长玉 摄

    自然资源研学旅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我国的自然资源研学旅行开展晚,课程开发、研学导师培训、基地建设、运行管理等方面的相关政策、标准不完善,普遍存在着“只旅不学”、“只学不旅”或者“学旅两张皮”现象。专家指出,其中,自然资源研学旅行课程的缺乏是制约自然资源研学旅行质量的最核心的要素。

    自然资源研学课程如何与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衔接?如何合作研发自然资源系列研学课程?如何解决市场痛点,推动我国自然资源研学旅行质量的提升?

    汇集产、学、研、用、政各界声音,碰撞思想,交流经验,共同研讨——本次论坛独具匠心、精心安排,特别邀请了12家地学类、旅游类高校教师,8家科研机构、3家专门研究研学旅行的教育机构、9家自然类公园负责人和21家专业从事研学旅行服务的企业负责人。据主办方透露,下一步还将编撰、出版一套针对各个自然类公园的《青少年综合实践暨自然资源研学旅行系列课程》。

    “那些感受大地之美的人,能从中获得生命的力量,直至一生。”会上,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研究中心主任宋世云围绕《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研学旅行国家政策与发展动向》的报告受到了广泛欢迎。此外,来自泰山、黄山、北京石花洞、武安市东太行、山东莱阳白垩纪地质公园、河北临城文旅委等景区负责人,高校代表、研学旅行运营等十几位专家、企业总经理们分别介绍了自身开展自然资源研学旅行方面的经验与困惑。

    “自然资源研学旅行市场广阔、意义重大。”在讨论环节,与会代表积极踊跃发言成为本次论坛的一大亮点。大家一致认为,针对当前学校、自然公园、运营机构、研发机构等各自为战、缺乏专业化、标准化的情况下,“全国中小学综合实践暨自然资源研学旅行指导委员会”亟需成立,会上讨论了相关组成人员以及工作职能,决定先期把评定自然资源研学旅行课程作为重点任务。

    本次论坛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经管学院院长安海忠教授主持、地质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顾晓华致开幕词。 中国地质学会原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原党组书记孟宪来,自然资源部科技发展司创新发展处处长何凯涛,中国地质图书馆党委书记刘延明,《中国教师》杂志社社长曹巍,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地质遗迹调查评估室主任董颖,自然资源部科普基地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周艳,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常务副秘书长王艳君,中国旅游景区协会山岳分会秘书长李杰,中国探险协会特种委员会主任唐长钟等人出席了本次论坛。

    论坛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经管学院地质旅游研究所、地质出版社联合举办。

     

    全国首届中小学综合实践暨自然资源研学旅行课程研发...

    2018年3月,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先后赴安徽省国土资源厅、浙江省国土资源厅、杭州市人民政府完成对接和调研工作。

    15日,南京地调中心(华东项目管理办公室)一行到安徽省国土资源厅进行工作对接和需求调研。调研会上,南京地调中心方面介绍了中国地质调查局2017年重大成果,以及南京地调中心的基本情况,阐述了国家及华东地区公益性地质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并就安徽省公益性地质工作的合作机制、主攻方向、工作重点提出建议。提出:一是积极探索自然资源多要素综合调查;二是继续开展页岩气新能源调查评价;三是大力推进城市地质调查、继续推进深部找矿;四是深化省部合作,支撑皖江经济带地质调查;五是构建新型中央与地方地质工作合作关系,服务于国家战略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效结合。省部合作皖江经济带综合地质环境调查项目协调人汇报了省部合作项目进展及华东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方案。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胡春武出席会议并讲话。祝贺中国地质调查局近年来取得辉煌成就,赞扬省部合作皖江经济带综合地质环境调查结出丰硕成果,感谢南京地调中心大力支持与密切合作,提议双方以合作协议为基础进一步凝炼成果、总结经验、加强宣传、推进下步工作。表示,安徽省国土资源厅非常有信心落实好省部协议,将努力从省、市两级财政争取资金支持,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潘海滨汇报了安徽省公益性地质工作进展情况,提出合肥新区城市地质调查、大黄山国家公园调查、土地质量地质调查、浅覆盖区地质找矿、自然资源综合调查试点及淮河流域生态环境调查等地质调查工作。与会人员一致认为,这次调研对接务实、及时,进一步明确了方向,提振了信心,为皖江经济带省部合作工作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21日,南京地调中心(华东项目管理办公室)一行到浙江省国土资源厅进行工作对接。双方互相通报了2018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在浙江省的任务安排情况及浙江省2017年地质调查工作成果和2018年工作部署情况,统筹协调了双方的地质调查工作。会议着重商讨浙江省省部合作三周年成果总结与成果发布事宜,双方一致认为,中国地质调查局与浙江省的合作已经三周年,非常有必要在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深部找矿、海岸带地质调查和地质环境调查等方面进行系统总结,为下一步合作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调查提供基础。双方共同确定了成果发布稿各个部分的牵头单位,明确了责任。要求立即行动起来,成立领导小组,分解任务,落实到人,整体时间节点往前移,为7月初召开发布会做好准备。

    22日,南京地调中心(华东项目管理办公室)一行再赴杭州与杭州市人民政府进行工作需求对接。南京地调中心汇报了“杭州市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总体工作部署和取得的进展,浙江地调院汇报了第一轮“杭州城市地质调查”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不足,杭州市国土局、规划局、建委、环保局、数据资源管理局、地铁集团等部门根据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具体需求,并对项目工作部署提出了建议,同时提出了详细的需求报告。会议要求尽快成立领导协调小组,落实项目合作机制与工作经费,完善《杭州市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示范总体实施方案》,积极推进杭州城市地质调查工作。

    南京地调中心赴安徽对接调研

    南京地质调查中心赴浙江进行工作对接

    南京地调中心到杭州调研城市地质调查工作

    南京地质调查中心赴浙江 安徽完成调研及对接工作

    9月22日-24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在甘肃省嘉峪关市组织专家对阴山成矿带小狐狸山和雅布赖地区地质矿产调查项目进行了野外验收。

    验收专家组在听取项目组汇报、质疑的基础上,对项目完成实物工作量情况,区调图幅PRB数据库、实际材料图库和地质路线、实测剖面、各类测试结果等进行检查,并选择项目取得的重大进展或存在关键地质问题的地段,进行了野外实地检查,重点对项目新填绘的百合山蛇绿构造混杂岩带和白云山蛇绿构造混杂岩带进行了现场检查。经评审,验收专家组一致同意项目通过野外验收。

    该项目以内蒙古北山地区为调查重点,三年共完成1:5万区调36幅合计填图面积7448km2,1:5万矿调500km2。梳理了内蒙古北山地区成矿地质条件,初步总结了区域成矿规律,新圈定找矿靶区16处,提交西尼乌苏铜金矿产地1处。否定了前人作为一级大地构造单元界线的石板井-小黄山构造带的蛇绿岩带性质,认为其为公婆泉岛弧的弧后超壳断裂,未发育成洋盆,后期经历了强烈的韧性剪切作用;认为月牙山-洗肠井结合带为华北-塔里木板块与中亚造山带两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的结合线;而红石山-百合山蛇绿岩带则为石炭纪沟弧盆体系中弧后裂解形成的SSZ型蛇绿岩;据此提出了该区大地构造单元新的划分方案。提出了以白云山-洗肠井蛇绿混杂岩带和红石山-百合山蛇绿混杂岩带为界,划分红柳园地层分区和马鬃山地层分区、黑鹰山地层分区的新方案,解决了内蒙古北山地区长期以来存在的地层分区混淆的问题。查明了早古生代公婆泉岩浆弧和晚古生代白山岩浆弧两期岩浆弧的物质组成、形成时代和地质演化,明确北山造山带为复合型造山带。

    验收专家听取汇报

    专家组野外考察现场

     
     
     
    阴山成矿带小狐狸山和雅布赖地区地质矿产调查项目通...

    4月20日,2018地球日公益行发布会暨第二届“最美地球印记”地质公园摄影大赛启动仪式近日在北京延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举行。

    据介绍,2018地球日公益行三大活动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国家地质公园网络中心、中国地质博物馆、国土资源科普基地管理办公室、国土资源部宣传教育中心与脚爬客(武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策划,分别是第二届“最美地球印记”地质公园摄影大赛,即“美丽国土”线上图片展;“科普志愿者环中国”训练营活动,即践行“推广地质公园、呵护美丽国土”的理念;“讲好地球故事”精品科普大讲堂,即传播“珍惜自然资源”的理念。活动得到了九华山、沂蒙山、延庆、黄山等数十家地质公园的积极响应,它们将以不同的形式联合主办本年度的系列盛事。

    三大活动深度结合新时代自然资源工作“加快建设安全、绿色、高效、法治、和谐的美丽国土”的总体目标,以不同形式的各类活动贯穿全年,利用信息化手段,搭建起地球科学与普通大众之间沟通与了解的桥梁,通过互动的方式,提高公众对不可再生的地质遗迹等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号召并鼓励更多人加入到“呵护美丽国土”的行动中来,共同守护我们的地球母亲。

    本次摄影大赛将通过互动的方式,面向公众征集地球母亲孕育下的美丽中国画卷,通过网络投票选出100名入围者后,再由专家在5月底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和地质公园特别贡献奖;随后,“科普志愿者环中国”训练营和“讲好地球故事”科普精品讲堂将依次展开,与摄影大赛共同践行世界地球日主题的“三个一”。年底前,主办方将把两届摄影大赛获奖作品进行汇总整理,出版发行《照片背后的故事》,总结“三大活动”成果,开启2019年活动预告。

     

    第二届“最美地球印记”地质公园摄影大赛启动

    4月20日,2018地球日公益行发布会暨“最美地球印记”地质公园摄影大赛启动仪式,在北京延庆世界地质公园举行。活动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国家地质公园网络中心、中国地质博物馆、国土资源科普基地管理办公室、国土资源部宣传教育中心与脚爬客(武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策划。

    2018地球日公益行包括三大活动,分别是:第二届“最美地球印记”地质公园摄影大赛、“科普志愿者环中国”训练营活动、“讲好地球故事”精品科普大讲堂。本次活动得到九华山、沂蒙山、延庆、黄山等数十家地质公园积极响应,将以不同的形式联合主办本年度的系列盛事。

    三大活动深度利用信息化手段,搭建起地球科学与普通大众之间沟通与了解的桥梁,通过互动的方式,提高公众对不可再生地质遗迹等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号召并鼓励更多的人加入到“呵护美丽国土”的行动中来,共同守护我们的地球母亲。

    据介绍,第二届“最美地球印记”摄影大赛通过互动的方式,面向公众征集、展示地球母亲孕育下的美丽中国画卷,通过网络投票选出100名入围者后,再由专家在5月底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和地质公园特别贡献奖;随后,“科普志愿者环中国”训练营和“讲好地球故事”科普精品讲堂依次展开,与摄影大赛共同践行地球日主题的“三个一”。年底前,将对两届摄影大赛获奖作品进行汇总整理,出版发行《照片背后的故事》。

     

    第二届“最美地球印记”地质公园摄影大赛启动

    近日,地调局航空物探遥感中心3支野外队在分别在塔里木盆地、东天山黄山-启鑫地区以及大兴安岭地区开展物性测量和异常查证工作,圆满地完成了既定目标。

    塔里木工作组跨越且末县、尉犁县及若羌等县开展野外物性测量工作,共完成野外物性测量点119处,采集磁化率数据3570个,密度数据1140个,采集标本595块。天山黄山-启鑫工作组共采集物性测量点197个、磁化率数据6500个、地面伽马能谱数据210个、岩石定向标本40块,查证了地面磁测剖面7个,航磁异常7处。大兴安岭工作组共完成野外物性测量点206处,采集磁化率数据6239个,密度数据961个、标本38块(包含磁定向标本30块)。其中,在天山黄山-启鑫地区东部还发现了磁铁矿化现象,具有进一步勘探价值,目前矿化样品标本正在进一步检测。

    野外工作的顺利完成,取得了测区内岩性和物性信息的第一手资料,为各项目的综合解释和成果报告编写奠定了坚实基础。

    东天山

    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完成多个地区开展物性测量和异常查...

    国家馆10月份陆续接收了3个矿床(或项目)的实物地质资料,具体为:新疆若羌北山镍(铜)矿整装勘查区坡一镍矿及黄山东镍(铜)矿3个钻孔,共计3141.50米岩心,系列标本200块,大型镍(铜)矿石标本1件;重庆市城口县老鸹寨-观音寨钡矿(毒重石)资源深部详查项目4个钻孔,共计714.48米岩心,大型毒重石标本1件;松辽盆地国际大陆科学钻探(松科2井),岩心223.72米。

    新疆若羌北山镍(铜)矿整装勘查区为国土资源部2012年设立的整装勘查区,已发现超大型镍矿床一处、大型镍矿三处、中小型矿十余处。若羌北山整装勘查区,近年来划为自然保护区和军事禁区,资料采集抢救性地保存了区内特大型坡一镍矿和外围黄山东大型镍(铜)矿实物资料。此批实物资料入库(图1),对于丰富国家馆镍矿类型和展现整装勘查区找矿成果意义重大。

    毒重石是除重晶石外的一种主要含钡矿物,在自然界中毒重石资源十分贫乏,具有比重大、硬度低、无毒等特性,应用领域十分广泛。重庆市城口县老鸹寨-观音寨钡矿(毒重石)类型独特、矿床规模为大型。其实物地质资料的入库(图2),将为研究南秦岭成矿带的独特地质背景、富集机制、毒重石矿床的成矿条件及控矿因素等提供实物资料支撑。

    松辽盆地国际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并联合多家单位共同承担。工程计划通过钻穿白垩系时全球最大的陆相沉积地层,填补完整的、连续的白垩纪陆相沉积记录世界空白,为松辽盆地及相关类似盆地的地球物理勘探提供科学“标尺”。松科2井设计井深6400米,是松辽盆地科学钻探的主体工程,也是我国目前最深的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松科2井的岩心入库(图3),将为后续的地质工作提供实物数据支撑。未来,实物资料中心将持续跟踪科钻工程进展,将确保“松科2井”岩心全部收藏入库。

    此批入库的实物地质资料,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等特征,国家馆将及时进行整理并向社会发布,为支撑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开发以及科研工作提供坚实的实物地质资料保障。

    新疆黄山东镍(铜)矿大型矿石标本

    重庆市城口县老鸹寨-观音寨毒重石大型矿石标本

    松科二井岩心

    十月份实物地质资料入库情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