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6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1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图为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吊罗山乡什活村俯瞰。 琼中县政协 供图

    “1小时卖出了近百箱琼中山鸡肉,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海南琼中美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凌告诉记者,山鸡畅销,得益于近日自然资源部扶贫办联合部宣教中心、中国自然资源报社主办的“哇声一片”电商扶贫直播项目。此次直播吸引了80余万人次参与,成交229单。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地处海南岛中部,是自然资源部的定点扶贫县之一。近年来,自然资源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脱贫攻坚决策部署,从政策、项目、产业等多个方面给予大力扶持,给这片土地带来了巨大变化。勤劳的黎族、苗族同胞,正在谱写着脱贫致富的幸福欢歌。

    2019年6月,琼中县通过了国务院扶贫办贫困县脱贫退出专项评估验收,成为海南省第一批脱贫摘帽县。截至去年年底,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退出5940户23930人,44个贫困村全部“摘帽”,综合贫困发生率降至0.04%。

    发挥部门优势 精准实施扶贫项目

    去年11月,琼中县黎母山镇榕木村给自然资源部送来一面写有“饮水思源”的锦旗。榕木村村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真心感谢自然资源部帮他们解决了多年来的饮水难题。

    自然资源部挂职琼中县县委常委、副县长王安涛介绍,榕木村的饮水工程是按照自然资源部精准脱贫总体工作部署,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负责在贫困集中连片缺水区实施的安全饮水示范惠民工程。

    根据区域地质分析,榕木村周边地质构造不发育,是打井找水困难区。武汉地质调查中心通过详细的地面调查,按照“构造控水、裂隙导水、空间蓄水”原则精准部署,成功打出2口示范井,单孔涌水量分别达603吨/日和187吨/日,切实解决了榕木村与新进农场5000余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实现了“一户一表一龙头”的供水目标。

    榕木村只是自然资源部在琼中县实施安全饮用水项目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自然资源部通过在琼中县开展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调查,目前已建成11口集中供水井,覆盖16个村民小组,总涌水量达3324吨/日,各项水质检测指标均达到安全饮用水标准,满足了群众急需。

    琼中县地处山区,地形条件复杂,起伏较大,表层风化严重,在降水、震动等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影响下,极易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为此,自然资源部在营根镇什金钗村小组建立了典型泥石流灾害监测预警示范点,通过监测雨量、土壤含水率、泥石流冲击断线及野外视频监测,助力当地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在琼中实施了海南岛热带特色农业区生态地质调查项目,编制了琼中县生态地质背景系列图件,探明该县分布有清洁土壤370万亩,占全县土地面积90%以上;在营根—湾岭地区开展1∶5万农业区生态地质调查,探明湾岭镇连片分布着绿色优质富硒富碘优质园地25.6万亩,达到A级绿色食品产地要求,为该县建设绿色农产品基地,打造特色富硒现代化农业产业品牌提供了支撑。自然资源部还安排项目经费1200多万元,选取琼中县红毛镇番响村开展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及生态修复项目试点。

    推进产业扶贫 增强群众“造血功能”

    琼中县位于海南生态保护核心区,森林覆盖率高达83.74%,当地许多村庄“美得让人心动”。但是,老乡们的日子却过得不宽裕。

    精准扶贫,首要是精准。去年,自然资源部安排扶贫资金180万元支持黎母山镇建设琼中山鸡林下生态循环养殖基地。基地占地240亩,建有2个山鸡肉鸡场和1个蛋鸡场。截至今年3月底,该基地共饲养山鸡苗14批次约9.68万羽,出栏山鸡约7.8万只;饲养绿壳蛋鸡5批次约 2.41万羽,产出绿壳蛋近80万枚。“该项目实施以来,吸纳了黎母山镇贫困人口约320户1381人抱团参与,已累计分红42万元;9名贫困群众在基地务工,一个月下来能有3600元。”王安涛告诉记者。

    有了产品,如何卖出去?自然资源部采取了多项措施帮扶。一是开展消费扶贫,组织部机关、相关单位采购琼中山鸡蛋、山鸡肉、小黄牛肉、红茶等农特产品,去年销售总额30余万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琼中农副产品滞销,部相关单位进行消费帮扶,累计采购了12.9万元农副产品。二是借助极地科考和远洋科考平台,推动琼中农特产品成为“雪龙2”号极地科考船和“向阳红06”号远洋科考船的后勤保障品,帮助县属国有企业——海南琼中美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销售农产品170万元。按照合作协议,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将连续3年从琼中县定点采购农副产品。

    打造“富美乡村”,不仅要美,更要富。在番响村,来自自然资源部的驻村第一书记徐岩介绍说,番响村拥有优越的生态环境、独特的民族文化,可以依托生态核心区和红色文化富集区的优势带动村域整体发展。眼下,村里正积极创建土地综合整治及生态修复示范村镇。

    徐岩每天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在他看来,要想富,既要苦练内功,利用自身优势增强致富能力,也要引进外部资源。

    近年来,自然资源部先后投入77万元为番响村建设农家乐、工艺品加工等旅游配套产业;投入70多万元为南美村小组建设公共蚕房20间;投入18万元建成了44亩红毛丹种植基地;投入50多万元为道响村小组和番响村小组分别新建100平方米文化室、4间公共蚕房。

    “扶贫效果好不好,关键要看群众有没有获得感。”王安涛说,“摘帽”并不是终点,脱贫的成果还需要持续巩固提升。产业扶贫是直接有效的方法,也是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要通过产业发展,让群众走上长久富裕路。

    坚持扶贫先扶志 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为从源头上彻底转变贫困群众中存在的“等靠要”思想,自然资源部在“扶志”上也采取了政策宣传、培训教育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群众的自主发展意识,调动其创业就业的积极性。

    去年,自然资源部为琼中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低保户、特困户、重度残疾户中的449名品学兼优学生发放了“海洋奖学金”35万元;分别在琼中民族思源中学、湾岭镇学校和黎母山学校举办校园科普讲座暨捐资助学活动,捐赠了10700册图书和价值2.5万元的学习用品。同时,为琼中县44个贫困村党支部书记、致富带头人、技术人才等举办专题培训班;组织专家赴定点扶贫村开展基层干部、实用科技人才队伍、富硒农业种植和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等专题培训。此外,自然资源部国际合作司、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和南海局海口中心站分别与琼中县红毛镇番响村党支部、长征镇新平村党支部开展了党建“结对子”工作,互相学习借鉴,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党员在脱贫攻坚战中的作用。

    “要坚持扶贫先扶志,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充分发挥致富带头人、技术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他们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技术带动激发群众的潜能,最终实现全体致富的目标。”王安涛信心满满地说。

    黎苗山村唱欢歌

    日前,为弘扬尊老敬老传统文化,丰富离退休人员的文化娱乐生活,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在重阳节来临之际组织开展了敬老月系列活动。

    一是召开离退休“温馨重阳、叙旧话新”重阳节座谈会。所负责人、人事处工作人员及离退休老同志欢聚一堂,畅所欲言,积极为研究所和谐稳定发展建言献策。会上,所负责人通报了研究所队伍建设、党建工作、科研工作、离退休管理工作等情况,分析了目前研究所发展所面临的形势和问题,并提出了下步工作建议和意见,并代表所党委、所领导班子向全体离退休人员致以了节日的问候和祝福。他指出,饮水思源,感恩常铭,广大老同志是研究所建设发展和历史成就的见证者和亲历者,他们在长期工作实践中打下了坚实基础,积累了丰富经验,是研究所做好各项工作的坚强后盾和重要支撑。他强调,今后将继续按照“全面做好老干部工作”要求,一如既往地在政治上尊重、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精神上关怀老干部,用心用情做好离退休老干部服务工作。老同志们对研究所的业务发展和离退休管理工作也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随后,人事处通报了养老保险办理情况。

    二是举办趣味游艺活动。活动由人事处精心筹备,根据离退休老同志年龄、身体情况,设置了蒙眼敲锣、定点投篮、套圈等多项健康娱乐项目。老同志们个个精神抖擞,身手敏捷,尽情游戏,在投篮、套圈等活动现场,还排起了长龙,大家相互鼓励、交流方法,现场不时传来一阵阵欢乐的笑声。本动既引导老同志们走出来、动起来、乐起来,同时传递了阳光和快乐,展现出新时期离退休人员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是看望慰问生病离退休人员。重阳节到来前夕,人事处、离退休支部一行专程前去看望了生病住院的老同志,送去节日慰问品及暖心问候。

    敬老月系列活动在趣味游艺活动现场的欢声笑语中拉上了帷幕,大家赢得了奖品,收获了喜悦。离退休老同志一致对研究所党委和领导班子的工作予以了充分肯定,近几年研究所工作取得的成效,让每一位老同志都倍感欣慰,对未来充满信心。大家纷纷表示,今后还将继续发挥余热,关心和支持研究所各项事业发展,为单位和谐稳定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座谈会

    投篮游戏

    蒙眼敲锣游戏

    套圈游戏

    郑州综合利用所组织开展敬老月系列活动

    5月24日,自然资源部派驻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五云镇夏潭村第一书记李兆宜一行4人专程来到武汉,感谢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在夏潭村实施“夏潭饮水示范工程”,实现了夏潭村几代人梦寐以求的安全饮用自来水的愿望。

    座谈会上,武汉地调中心党委书记代表党委班子及干部职工对江西客人的到来表示欢迎,向客人介绍了单位基本情况、优势学科和人才队伍情况以及近年来取得的重大成果,对在“夏潭饮水示范工程”建设过程中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的赣州市赣县区、五云镇、夏潭村各级组织表示感谢,并感谢4位潜心扎根农村基层一线、为实现夏潭村整体脱贫默默奉献所作出的贡献。

    李兆宜介绍了夏潭村的历史、人口、主要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情况,指出夏潭村致贫的主要原因是缺水,特别是缺乏干净卫生的饮用水。他代表夏潭村全体村民感谢武汉地调中心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号召,组织精干力量实施“夏潭饮水示范工程”,实现了整村“一户一表一龙头”的供水模式,办成了夏潭村过去想做没有做成的大事,解决了过去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他转达了夏潭村全体村民的感激之情,盛赞“夏潭饮水示范工程”将惠及村民子孙后代,并当场咏颂村民赋诗一首:“国土部门好作风,找水打井见真功,精耕细作建水池,好水送到我家中”。随后,李兆宜一行先后将绣有“民生地质结硕果,安全饮水解民忧”的锦旗、夏潭村一乡贤挥毫书写的“饮水思源”匾牌、凝聚饮水示范工程建设项目组科技人员心血和汗水的“夏潭饮水示范工程平面布置图”赠送给武汉地调中心。

    李兆宜欣慰地表示,有了方便、干净卫生的水,制约夏潭村经济发展的诸多问题都将迎刃而解,夏潭村将在2018年内实现整村脱贫,彻底甩掉贫困的帽子。武汉地调中心祝贺夏潭村将于今年内实现整体脱贫、迈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快车道,并表示将主动与夏潭村建立长期的联系机制,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夏潭村的发展,尽最大努力帮助解决夏潭村在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赠送锦旗

    赠送匾牌

    赠送饮水示范工程平面图

    武汉地调中心“夏潭饮水示范工程”获赠锦旗

    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承担的“中俄蒙经济走廊哈大齐和绥芬河-同江地区地质环境综合调查”二级项目在中俄边境城市抚远成功实施了2眼水质优良的探采结合井,解决了长期困扰百姓的饮水质量问题。2017年10月29日,沈阳地调中心在通江乡团结村、乌苏镇万里村重点贫困村圆满完成了探采结合井的交接仪式。

    抚远市地处三江平原东北部,第四系含水层水量丰富,但铁锰含量高,放一段时间发红,洗衣服发黄,闻起来腥臭,老百姓苦不堪言,甚至举家搬迁。近年来,政府为解决饮水问题,给部分村屯安装了锰砂过滤罐,水质有所改善。但由于铁锰含量过高,每年要更换三、四次锰砂,花费都在一万元以上,给村民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改善饮水质量是村民的迫切要求和呼声,已经纳入上级政府和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工作目标。

    项目组紧密围绕局党组的“五问”原则,急百姓之所急,同政府一道扶贫攻坚。通过区域沉积环境研究,采用地面调查、地面物探、岩心断代、水文测井等方法,确定了2个村的成井深度、取水及止水层位,并组织了实施,最终取得圆满成功。2眼井的开采水层位均为新近系粉细砂岩,出水量近1000m3/d,水质优良,为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提供了保障,堪称“民心工程”。尤其是团结村,井水清澈甘甜,口感极佳,解决了该村几代人未能解决的水质问题。该村村民委员会给地调局和沈阳地调中心赠送了锦旗和感谢信,在井旁立碑,以表达饮水思源之情。

    这2眼探采结合井的成功,打破了前人对三江平原“由山前至平原中部,地下水铁含量逐渐增高,由浅部往深部铁含量逐渐增高”的结论,对未来三江平原优质地下水的开发利用起到了示范作用。

    地调局沈阳地调中心党委书记及验收组专家,抚远市国土资源局、农场管理局、市场监督局等受益村的扶贫部门、项目组全体成员出席了本次交接仪式。抚远市电视台全程进行了跟踪采访并进行了新闻报道。

    实施“惠民工程” 助力精准扶贫

    10月28日-30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在黑龙江省抚远市对“中俄蒙经济走廊哈大齐和绥芬河-同江地区地质环境综合调查”项目2017年野外工作进行了验收,质量等级为优秀。

    专家在听取项目工作情况汇报的基础上,室内对野外工作手图、各类调查卡片、钻孔资料、阶段成果及质量管理记录等进行了全面检查,野外实地核查了2眼探采结合井、工程地质钻孔、物探剖面线、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等。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完成了任务书规定的实物工作量,提供的原始资料齐全,记录内容全面,对委托业务管理到位,阶段成果整理及时,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正常,在成果转化应用、有效服务方面和科普宣传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社会效益显著。

    该项目在水文地质钻探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在高铁锰的第四系含水层之下的新近系打出了优质地下水,打破了前人对三江平原“由山前至平原中部,地下水铁含量逐渐增高,由浅部往深部铁含量逐渐增高”的结论,为三江平原优质地下水资源的开发提供了示范。部署在市重点贫困村2眼探采结合井的圆满成功,有力支持了地方政府扶贫攻坚。尤其是位于通江乡团结村的井,水质优良,水量丰富,解决了该村几代人未能解决的水质问题,堪称“民心工程”。该村村民委员会给地调局和沈阳地调中心赠送了锦旗和感谢信,在井旁立碑,以表达饮水思源之情。

    哈大齐和绥芬河-同江地区地质环境综合调查项目2017年...

        2月5日,中国矿业联合会在京举行纪念毛主席开发矿业题词60周年座谈会。原地矿部老领导朱训、夏国治、张宏仁出席。
        1950年2月17日,毛泽东主席在出访苏联期间在莫斯科接见中国留苏学生代表,给留学生任湘题词:“开发矿业”。60年后的今天,人们饮水思源。当事人任湘在座谈会上高兴地回忆了当时的情况。矿业界老领导老专家们纷纷追忆矿业发展伟大历程,共话未来发展蓝图,指出,毛主席“开发矿业”题词成为一个时代的号召,激励新中国矿业工作者不懈努力,地质工作先行,大力开发矿业,中国矿业不断发展壮大,取得巨大进展。老领导老专家积极建言献策,聚焦矿业热点难点问题。与会代表还指出,矿业不仅是古老的产业,也是常青的产业,现代化程度越高,消耗的资源越多,越需要矿业提供资源保障,矿业工作者对未来应充满信心。 

        座谈会指出,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逐步奠定了门类齐全的矿业产业体系,建立了系列的矿业工业部门和世界上实力强大的地质队伍。改革开放以来,进一步调动了广大矿业从业人员的积极性,更好地利用先进技术、依靠先进装备,能面向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使中国矿业得以快速发展,中国成为世界矿业大国。中国矿业不仅支持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也支持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要大力推进绿色矿业,中国矿业发展水平要进一步提升,要体现在找矿、开矿、用矿、管矿各个环节,为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座谈会强调, 中国矿业联合会作为联系政府和矿业企业的桥梁纽带,在新的一年,首要一点,要成为国土资源部加强矿政管理的重要支撑;第二,要成为矿业企业之家;第三,要努力解决矿业企业、矿业行业的共性重大问题。要扎实推进工作,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黄金协会的有关负责人和中国铝业公司、中石化、中国黄金集团公司的代表以及郭振西、方克定、董长海等专家出席会议。

    纪念毛主席开发矿业题词60周年座谈会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