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5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1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2018年10月18-20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组织专家,在湖南省吉首市对“武陵山区湘西北城镇地质灾害调查”二级项目及2018年下设的三个子项目进行了野外验收。

    验收会上,二级项目负责人详细汇报了2016-2018年二级项目基本概况、总体目标任务、工作量完成情况、工作方法和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并对2018年度子项目设置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随后,各子项目负责人汇报了子项目工作量完成情况及取得的初步成果。汇报结束后,专家分组对各子项目野外原始资料进行了现场抽检,仔细审阅了实际材料图、各类调查卡片、工程地质勘查资料、实测剖面等原始地质资料及物探、遥感等相关工作小结。

    专家组充分肯定了各子项目野外地质调查工作质量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对原始地质资料抽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为项目组下一步开展成果报告编制奠定了基础。专家组一致认为“武陵山区湘西北城镇地质灾害调查”二级项目完成了野外阶段工作任务,提交野外验收的各类资料符合相关规范、规定的要求,同意验收通过。同时,给予三个子项目野外验收结论分别为“麻阳县高村镇地质灾害调查项目”为优秀,“凤凰县沱江镇地质灾害调查项目”和“泸溪县武溪镇地质灾害调查项目”均为良好。

    二级项目取得的主要成果有:一是根据地面调查、工程地质测绘及勘查资料,进一步查明了区内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地质灾害及隐患点特征,区内易崩易滑地层为志留系砂页岩、神皇山组及东井组红层,分析总结了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及成灾模式;二是完成1∶5万灾害地质图、地质灾害分布图标准图幅模板的编制,总结了编图经验和技术方法;三是根据城镇建设规划,对9个重要城镇规划建设区斜坡带进行了1∶2000-1∶10000中大比例尺勘查测绘,查明了斜坡工程地质条件,评估了斜坡带中地质灾害及隐患点的稳定性和危险性等,为后续风险评估提供了基础数据;四是编制了《重点区隐患点防灾预案》、《地质灾害预防措施手册》、《群测群防、避灾自救》等地质灾害防范知识科普读物和科普扑克共3套,分别开展科普活动7次,将服务地方防灾减灾工作做到了实处;五是在科学理论创新和技术方法取得了进步,主要表现在开展了降雨型滑坡成灾机理及预测预报研究,总结了降雨型滑坡成灾机理,探索了考虑城镇建设、降雨阈值以及概率模型评价滑坡易发性的技术方法,引入了DAN3D软件技术方法,对单体滑坡进行风险评价,初步提出了地质灾害早期识别标志,为区内隐患斜坡的识别和划分提供了技术依据等。

    来自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湖南省地质调查院、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〇五队、四〇七队、四一三队及武汉地调中心等相关单位的领导、专家及技术人员参加了验收会议。

    专家听取项目工作汇报 

     野外质量检查

     

    野外质量检查 

     
     
    武陵山区湘西北城镇地质灾害调查项目通过野外验收

    浙江飞云江流域地质灾害调查项目为探索东南沿海广泛发育的残坡积土滑坡的失稳机制,设计了原位足尺试验。项目组经过一个月的选点、勘查与准备工作,2017年11月15日,飞云江流域残坡积土滑坡失稳机制模拟试验正式启动。

    该试验场位于文成县黄坦镇富岙村,属于浙东南沿海低山丘陵区,斜坡前缘高程322米,后缘高程338米,落差16米。由于人工开挖,前缘存在5米的临空面,整体地形上缓下陡。坡体右侧存在一失稳斜坡,地形上呈明显的负地形,场地上部约3米厚为残积土层,3米到13米为全风化层,未见底。试验场斜坡后缘存在两条拉裂缝,延伸到斜坡右侧已经失稳的滑坡后壁,宽约10cm,深度可达1.5米。斜坡前缘临空面上部在自然干湿循环条件及重力作用下大量拉张的微裂隙发育。

    该试验为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与中国地质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等高校约20余人共同参与,场地上安装便携式人工降雨模拟器,模拟不同工况下降雨情形;滑坡体上安装有测斜仪、土壤水分监测仪等进行实时监测;滑坡后缘利用高密度电法进行跟踪测量;后期利用地质雷达进行滑坡探测。

    通过本次试验,将获得研究区残坡积土边坡水文响应及变形破坏特征,以及降雨条件下滑坡启动破坏机制,进一步指导台风期诱发滑坡的早期识别及预警预报研究。

    探索残坡积土滑坡失稳机制的原位足尺试验启动

    针对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为加强三峡库区2017年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提高专业监测质量和监测预警水平,5月8-10日,地调局环境监测院在重庆市开州区成功召开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专业监测年度总结技术交流会。来自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中心、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灾害应急中心、重庆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以及三峡库区10个地质灾害重点区县地质环境监测站和11家专业监测单位的代表齐聚开州,总结过去经验与教训,共商2017年专业监测工作。

    交流会上,专业监测单位就监测预警建设和运行、自动化监测数据处理分析、专业监测新技术新方法应用、监测预警经验教训、重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案例等方面开展了技术研讨和经验交流。与会代表对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做好2017年专业监测预警工作等积极讨论,交流经验,分享教训,共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会议邀请成都理工大学汤明高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汪洋副教授、四川省地质调查院成余粮教授、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黄学斌教授等专家,分别就三峡水库滑坡蓄水变形响应规律及机理、山区河道型滑坡涌浪预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三峡库区地质灾害专业监测关键技术问题与工作建议等方面开展了专题研讨,生动展示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研究最新成果,进一步明确了专业监测工作核心任务,提出了如何创新性地开展地质灾害监测工作具体建议,提高了专业监测人员的地质灾害认识水平和预警预报能力,进一步夯实了库区地质灾害专业监测工作技术基础,服务和支撑库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有效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保障三峡工程正常运行。

    此次会议得到了开州区人民政府、开州区国土资源与房屋管理局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专业监测技术交流会议现场
    特邀专家给参会代表做专题讲座
     
    专业监测预警技术交流与研讨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专业监测年度总结技术交流会在重庆...

    顾功叙:地球物理学家(1908.6.25—1992.4.14)。

    浙江嘉善人;1929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1936年获美国科罗拉多州矿业学院地球物理勘探专业硕士学位。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主要从事物探和地震检测预报研究。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和中国地震学会的发起人之一。最早开展物探工作,是我国物探研究和队伍建设的奠基人之一,较早进行中国大陆地壳均衡改正研究等。对中国地球物理勘探事业和石油等矿产资源的发现及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20世纪50年代参与领导了“大庆油田发现过程中的地球科学工作”。代表作有《地球物理勘探基础》。1982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附件《院士传记》之顾功叙

    顾功叙

    顾功叙:地球物理学家(1908.6.25—1992.4.14)。

    浙江嘉善人;1929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1936年获美国科罗拉多州矿业学院地球物理勘探专业硕士学位。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主要从事物探和地震检测预报研究。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和中国地震学会的发起人之一。最早开展物探工作,是我国物探研究和队伍建设的奠基人之一,较早进行中国大陆地壳均衡改正研究等。对中国地球物理勘探事业和石油等矿产资源的发现及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20世纪50年代参与领导了“大庆油田发现过程中的地球科学工作”。代表作有《地球物理勘探基础》。1982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附件《院士传记》之顾功叙

    顾功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