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4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09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2016年6月26日一早,我匆匆踏上了前往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承担的“南疆大型资源基地调查工程”所属“西昆仑铁锰铅锌资源基地调查与勘查示范”二级项目所在野外驻地的路程。

      车辆在行进途中,向南仰头望去,巍峨的昆仑山脉仿佛能刺破苍穹,炎炎烈日下蜿蜒不尽的灰黄色山峦见不到一丁点儿的绿色,似乎告诉人们那是生命的禁区。刹那间使我联想起在中学时代看过的一个纪录片,名字就叫《昆仑山上一棵草》,那时还很不理解,一棵草有什么稀奇的。此时此刻,忽然间领悟了它想表达的真切内涵——在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的昆仑山,即使是一颗草都显得弥足珍贵,也倾诉着生命的顽强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啊!我作为西昆仑二级项目负责人,在前往项目驻地的途中,我心里难免还有些担心,因为项目组基本上都是年青人组成的,年龄与自己的孩子相仿,担心他们驻地条件怎么样?驻地附近的安全能保证吗?大家工作、生活和相处的如何?……

      项目驻地位于克孜勒苏柯尔克孜族自治州乌恰县波斯坦铁列克乡的依买克村原村委会院内,那是一个坐落在昆仑山北坡山脚下海拔约2000米的柯尔克孜族聚居的古老村落。车开进了驻地院子,一张张晒得黝黑的笑脸热切地迎接着我,展现在我眼前的驻地院门正对着高耸的昆仑山,四周是院墙,周边居住着柯尔克孜族的村民。在院内有个篮球场,是全村年轻人活动的唯一场所。院子北面是一排住房、会议室兼办公室,墙上左侧挂着“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右侧挂着“南疆工程西昆仑二级项目部”的牌匾,正中央是“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大力促进科技创新,全力支撑找矿突破”的标牌显得非常醒目和气派,花坛和空地已经种上了菜,宽敞整洁的院落,整齐停放的车辆,院子中央有一个1米见方的升旗台,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着,一切都井井有条。看到这一切,一下子让我放下心来,原先的种种不安顿时烟消云散,让我感受到了见到亲人的温暖和回到家的感觉。

      一些上山的同志们陆续都陆续收工回来了,简单吃过饭后,大家都围坐在一起,七嘴八舌地说起了出队和驻地建设的情况。项目负责人贺永康谈到,项目组能够顺利进到驻地,应该感谢当地政府和有关地勘单位的帮助,克州、乌恰县和波斯坦铁列克乡各级党委、政府和新疆地矿局第二地质大队领导的给予了大力支持,为项目提供了工作、生活的许多有利条件。驻地选择在依买克村旧村委会院内,当时,由于新村委会搬迁,旧村委会房屋年久失修,房顶漏雨,院内也淤积了十几厘米的泥水,院内杂草丛生,显得破败不堪,生活用水要到村口露天的泉眼处去挑,水源常受到牲畜污染,极不卫生也不方便。面对简陋的驻地条件,项目负责人与大家共同商议,这是项目今后几年生活和工作的地方,我们要自力更生,建设家园,创造一个舒适优美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展现出新一代地质人的精神风貌。于是,党员干部带头,大家自觉行动起来,积极投入到驻地建设工作中。项目组购买了水泥、砂子、砖头、防水材料、塑料管材和水管,自己动手修缮房顶,做防水处理,清理院内杂草、淤泥,挖沟埋管和引水,搭建伙房,一切工作都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

      项目组临时党支部书记燕洲泉,大家都昵称他小燕子,肯动脑子,主意多,买来了菜种,在院内新开垦的空地上撒上羊粪并种上了菜,现在已经长出了淡绿色的小菜苗。为了美化环境,他还自己花钱买来了几盆花,摆放在门前,为院内点缀上点点绿色,显得那么抢眼。他笑着说:“等您下次来时,就可以吃上我们自己种的新鲜蔬菜了”;在挖沟埋管过程中引来了周边村民的围观,由于语言不通,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司机小黄主动担任起水暖工的角色,设计水管线,安装水龙头,并且把周边几户村民的院内都安装了水管线和水龙头,当水龙头打开,一股清澈的水流涌出来时,村民们仿佛才恍然大悟,大人们高兴的嘴都合不拢了,孩子们在院子里相互撩着水追逐撒欢儿,这是他们祖祖辈辈第一次用上了“自来水”啊!村民们都一个个冲小伙子们竖起了大拇指,用最简单的肢体语言表达了他们的赞许之情。虽然项目组仅仅做了一些便民惠民的小事,但却表达了我们的真挚的情谊,很快就增进了民族间的感情和团结。我问小黄你以前干过吗?他憨憨地笑着说:“没有,以前只看过,边干边琢磨呗!”;为了解决房屋不足的问题,小伙子们顶着烈日搭建伙房,人工拌混凝土、砌砖墙、一个个又俨然是泥瓦匠,上梁、铺房顶、做防水顶棚、安装门窗、刷墙、垒灶台,尽管大伙儿都是第一次干这活儿,但一切显得专业又认真,崭新的厨房展现在大家眼前时,享受着自己出辛勤劳动成果的那种感觉真好啊!通过近十天的努力,院内面貌焕然一新。眼前的这一切,都是我们这个充满活力、能战斗的集体用劳动和汗水换来的,我内心不由对他们产生了深深的钦佩之情。由于周边居住的都是信奉伊斯兰教的柯尔克孜族村民,尽管项目上有的同志不吃羊肉,但为了尊重邻居的民族生活习俗,食堂就改成了清真饮食,大家也毫无怨言。懂得入乡随俗、识大局,如何与村民和谐相处的道理,不计个人得失,才是我们新一代地质人朴素的品德和包容的胸怀。

      面对南疆地区存在的不安定因素,项目组与同处一个院内的村警务室加克库瓦力警官和协警共同商议加强防爆防控的措施,在院墙上拉上了安全防护网,在院门口和院内安装了监控探头,实施24小时监控,大大提高了对突发事件的防范能力。我和项目组人员在与加克库瓦力警官交流时他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说到:你们的人员素质很高,为我们村里干了许多实事,大家都看在眼里,心里十分感动。加克库瓦力警官在我们驻地建设、物资配给和保管等方面给予项目组很大帮助,我也用简单的民族语言表达了我们对他的谢意,也表示我们共同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做好自治区党委提出的“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工作,互相帮助,民族团结兄弟情、警民共建一家亲的强烈愿望,得到了他热烈的响应,一下子拉近了彼此的情感。他表示,你们从遥远的内地来到这偏远艰苦的山区,是为了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定作贡献,我们的目标是共同的,我们大家共同努力,有能力也有信心做好安保工作,我们是兄弟,是一家人,为你们做好服务是我的职责。凝视着他真诚的眼睛,感受着民族间兄弟般的情谊,我作为一个新疆人,我的心一下激动起来,和他紧紧拥抱在一起,深深感受到民族团结心连心的力量。

      接下来的时间,我和项目组的同志们进行了交流讨论,对今后的工作、目标任务、安全生产、民主管理、宣传报导和项目临时党支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方面做出了具体安排,紧张的野外工作即将开始了,大家都信心百倍,表达了紧紧围绕南疆工程和项目成果目标,以西昆仑锰矿找矿和调查研究为重中之重工作,大力促进科技创新、支撑找矿突破的强烈愿望。望着一张张充满热情的脸庞,我这个老地质人被深深地感染了,他们虽然没有豪言壮语,但地质事业“三光荣”传统却深深根植于他们的心里,成为了他们的职业素养与品德;以无私奉献和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艰苦的工作、生活环境,更显得地质人博大的情怀;他们所说的、所做的真正展现了新时期年青一代地质人的精神风貌,我为他们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

      因为工作的关系,第三天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他们,虽然担心没了,但我的心却留在了那里,因为那是我的业务团队工作和生活的地方。天空中一支雄鹰掠过头顶——那是大山中少数民族崇拜的神,它就像我团队中的小伙子们一样,展翅翱翔在帕米尔高原上,穿越在西昆仑的沟谷、山巅,战胜一切艰难险阻,胸中满怀着无限的希望,为祖国寻找矿产资源。我内心深深地祝福他们,祝他们早日传来找矿重大新发现的喜讯!
       
      再见了,小伙子们,你们都是好样的!我不久就会回来,和你们一起战斗!


    通到柯尔克孜族牧民邻居院内的自来水


    自力更生挖沟、埋水管


    齐心协力挖水管沟


    自建伙房的内景


    自建的伙房(左侧)


    焕然一新的驻地院落全景


    标准化建设的基地


    自己耕种的曼陀罗花与蔬菜


    垃圾分类回收


    项目驻地办公室内景

    自强不息、团结奋进在帕米尔高原的新一代地质人

        中国地调局成都综合所位于峨眉山市的选冶中试基地房屋和基础配套设施改造维修近日顺利完工交付使用,峨眉基地老工作区面貌焕然一新,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近年来,随着地调科研任务和野战军装备的不断增加,受成都实验大楼总部条件限制,许多选矿、冶金、分析测试等中试、扩大试验需要前往峨眉中试基地完成。但目前峨眉基地现有试验车间的设备密度和地质样品库库容已经达到饱和状态,增加新的试验场所迫在眉睫。


        为彻底改善峨眉基地老旧工作区面貌,提升中试基地试验保障条件和水平,成都综合所历时半年时间对峨眉基地老选矿楼、中试车间、重介质车间和地质样品库、小炮楼外墙、屋面设施进行了加固维修。


        峨眉中试基地为成都综合所原实验办公地,1992年成都综合所所总部迁往成都后,峨眉基地便成为了中试基地。截至目前中试基地已承担了全所地调科研选冶中间扩大试验30余次,小型条件试验100余次。升级改造后的峨眉中试基地在功能的使用,保护和传承综合所历史文化方面作用更加明显。




    成都综合所峨眉中试基地旧貌换新颜服务保障能力升级

    2016年1月29日,中国地调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召开2015年度总结表彰大会。沈阳中心全体干部职工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沈阳中心党委书记曹贵斌主持。沈阳中心主任陈仁义作了沈阳中心2015年度工作总结报告,对沈阳中心在地调科研工作、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党建及党风廉政建设、后勤保障等方面取得的成绩进行了总结回顾,振奋精神,鼓舞士气,营造积极向上,干事创业的氛围,开创沈阳中心跨越式发展新征程。

    2015年是沈阳中心发展历程中极其不平凡的一年。一是地调科研工作成果显著,松辽盆地外围油气调查取得重大新发现、支撑服务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迈出新步伐、基础地质、矿产调查评价、水工环、方法技术、实验测试及珠宝检测开拓市场等工作均取得了重要进展。二是全面加强管理制度体系建设,陆续制定修订出台制度30余项,涵盖财务管理、人事管理、项目管理等方面。强化制度执行,严格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管事,全面规范各项管理工作。三是人才队伍建设初见成效。完成新一轮中层干部聘任,创新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激励机制。完善人才遴选与考核机制,加大领军人才培养,扎实推进“8+6”模式,探索地调科研一体化新机制。成功申报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实现零的突破。四是党建设及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和作风明显改进,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会议强调,2016年沈阳中心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地质调查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局党组重大决策部署,抓住机遇、埋头苦干,以更好的状态、更足的干劲为“十三五”开好局,保质保量完成2016年的“两重”工作任务,努力开创沈阳中心发展新局面;以更实的措施、更硬的作风为创建世界一流地调局建功立业。

    会上,还对2015年度考核优秀单位、优秀职工、2015年度优秀成果、优秀原始资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人进行了表彰。 

    an>

    沈阳中心召开2015年度总结表彰大会

    为推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保证第一环节“学习教育、听取意见”不虚、不空,近日,中心党委先后多次召开座谈会,听取大家对中心党委和领导班子在改进工作作风、“四风”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李文鹏主任全程参与,并与大家进行了深入探讨,座谈会由武选民书记主持。

    座谈会上,大家踊跃发言,一致表示,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以来,团结务实,单位风清气正、人心顺畅,中心发展日新月异,职工面貌焕然一新,成绩有目共睹,纷纷对新一届领导班子为中心发展所做的贡献表示了高度肯定。同时,结合此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领导干部“四风”问题、工作作风问题,以及各自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发表了意见和见解。大家分别就绩效管理改革、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细化优化管理流程、青年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后勤服务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会议认为,随着中心的快速发展,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将逐渐暴露,大家务必增加团结意识、忧患意识,多从自身找毛病,深挖问题根源,建立长效解决机制,为中心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李文鹏主任在发言中,对大家的支持表示了感谢,并对大家的期盼进行了回应:一是密切联系群众,今后将加强与一线职工的沟通,听取职工意见,关心职工生产生活,了解职工思想动态;二是通过此次教育实践活动,发现中心在官僚主义等方面有一些苗头,要及时改正;三是将认真对待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会后尽快逐条落实,确因必须执行上级规定的要做好解释工作,同时完善中心的规章制度;四是中层干部是中心发展的中坚力量,大家不仅要从行动上践行活动要求,还要从思想上有所认识和提高,真正达到“洗澡、治病”的目的;五是真诚希望大家,从单位的长远发展出发,在座谈会之外,利用活动意见箱和邮箱,多提善意的,甚至尖锐的意见。通过此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使中心的各项工作更加高效、务实、廉洁,推动工作迈上一个新的高度。

    武选民书记在发言中认为,单位的风气和今后的发展如何,领导班子是关键。他鼓励大家诚心诚意地向领导班子提出意见和建议,同时要把各项意见具体化,帮助班子查找问题,共同促进中心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加座谈的有部地质环境监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公益支撑中心、水文地质调查室、地质灾害调查室、环境地质调查室、地下水与土壤污染调查室、二氧化碳地质存储调查室、各综合管理部门、物业管理部、汽车队等部门的党员和职工代表,共计79人。

    座谈会现场

     

     

    水环中心党委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群众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