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3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4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中国地质调查局矿产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资源所”)科员人员近日在全球锂矿贸易网络风险识别和评估方面取得阶段性重要进展。

    资源所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郝洪昌博士和王安建教授,对全球锂资源产业链多层贸易网络体系中的风险传导机制进行研究,系统评估了全球锂矿贸易体系中可预见性和隐藏的系统性风险。通过构建全球锂产业链多层风险传导贸易网络模型,模拟风险沿产业链传播的动态过程,评估风险传播的影响范围和传播路径(图1),并识别网络中的关键核心节点国家。发现全球锂资源贸易网络体系中的风险传导具有“稳健但脆弱”的特征,并且属于“小众传播”,即少数的关键节点国家控制着对网络稳定有显著影响的多数贸易流。此外,智利、阿根廷、澳大利亚等重要的资源国,中国、日本、韩国等锂产品加工枢纽以及美国、德国等贸易国均是网络中的核心节点国家,当风险从上层网络传导至下层网络时,多样化的贸易关系增加了网络中国家的弹性和抗风险能力,但也降低了部分枢纽国家对资源的控制能力。

    该研究在验证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现风险在网络中的传播过程存在四种模式:直接接触传播,风险源自身可以影响网络中超过90%以上的国家;间接接触传播,风险源自身可以感染相当数量的节点,并且还可以通过影响核心国家从而进一步扩散风险;经核传播,风险源主要通过影响核心国家节点来传播风险;空间性传播,风险传播具有集聚性,这一现象主要是出现在欧洲地区国家。

    全球锂资源贸易网络的稳定性、风险性研究对于保证锂资源稳定供应至关重要。此外,该研究成果为其他产业的上下游产品国际贸易系统的风险传导问题提供思路,同时模型可以作为借鉴为国际贸易稳定性研究提供政策仿真工具。

    上述成果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中国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全球治理体系研究”(7199148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安全与管理”(7199148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数字经济时代的资源环境管理理论与应用”(72088101)的资助。

     

    图1 2013年和2019年中国作为风险源的传播路径

     
    全球锂矿贸易网络风险识别和评估方面取得阶段性重要...

    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组织专家赴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三峡工程博物馆开展地质科普讲座。讲座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围绕地球的时间标尺、生命演化和馆藏标本三大主题展开。 

    武汉地调中心危凯博士介绍了地球的纪年方式和“金钉子”的故事,回顾了从宇宙大爆发到地球诞生,以及地质历史上五次生物大灭绝事件和随后生物复苏的精彩历程。王传尚研究员针对前期由武汉地调中心提供的布展标本进行了详细讲解,将这些岩石、矿石、化石背后隐藏的“火球地球”“雪球地球”“沧海桑田”“生命奇迹”等精彩故事逐一呈现。

    讲座结束后,两位专家现场回答了大家的提问,并与博物馆负责人对布展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

    三峡工程博物馆对两位专家的精彩授课和前期给予的支持帮助表示了肯定,希望今后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更充分地发挥好三峡工程博物馆作为展示三峡工程和自然地理文化窗口的作用,共同把三峡的故事、地球的故事、生命演化的故事讲好!

    危凯博士讲授“地球的时间尺和生命演化”

    王传尚研究员讲述馆藏化石标本蕴藏的故事

    武汉地调中心携手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开展地质科普...
      记者近日从青海省地矿局第五地质勘查院获悉,由该院实施的夏日哈木铜镍矿勘查项目在2012年的基础上有了重大进展,初步估算资源量已达百万吨级规模。

      据了解,目前,夏日哈木铜镍矿矿区已累计投入经费1.5亿多元,已圈定出5个化探综合异常区。其中,一个异常区目前完成了普查-详查工作。

      据相关人士介绍,夏日哈木铜镍矿是青海东昆仑地区发现的首例具有一定规模的岩浆熔离型铜镍硫化物矿床。该矿床的发现昭示着区内该类型矿床具有巨大的成矿潜力,对区域内乃至整个东昆仑地区寻找该类型矿床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夏日哈木找矿突破进一步诠释了地质找矿新机制,是公益先行,商业资金跟进,实现找矿突破的一个成功范例。”到该院开展地调质量万里行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金发如是评价。

      据了解,2008年地调专项开展的“青海拉陵灶火地区地质矿产调查”项目,完成1∶5万区域矿产地质调查面积2484平方千米,圈定大量1∶5万磁化探异常。随后,青海省地矿局将矿调成果及时转化并筹集社会资金对异常开展查证工作,最终实现了找矿重大突破。

      针对下一步工作,李金发建议,结合新的物探方法进一步开展物探工作;深化战略选区研究,系统认识并重新梳理整个东昆仑成矿带,加大基础性地质调查的力度,做好资源评价工作;不断优选重要远景区和找矿靶区,统筹部署工作;加强异常查证,进行必要的钻探验证,提高工作程度;利用先进的科技提升找矿的效率……

      据他透露,2014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将牵头设立一个项目,专门研究我国西北地区镍矿找矿的具体部署。

      忽隐忽现之“夏日哈木”

      如果不是一处超大型铜镍矿的发现,这个蒙语译为“黄色的山包 ”的地方怕是很难为世人所熟知。

      7月31日,一场专门研讨夏日哈木铜镍矿成矿地质背景和找矿方向的现场研讨会在青海省格尔木市举行。与会人士围绕夏日哈木铜镍矿的重大突破交流了找矿成果、成功经验以及初步研究成果,探讨了矿产勘查工作如何部署等相关问题。

      据悉,这是继2012年11月“青海夏日哈木铜镍矿勘查研讨会”之后针对该矿床的第二次盛会。

      针对一处矿床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连续两次召开大规模的研讨会,这在国内并不多见。夏日哈木铜镍矿的勘查到底有何“魅力”,为何让人如此关注?又有什么经验以及待解的难题令院士专家学者频频相聚,以期能碰撞出火花?

      日前,记者跟随中国地质调查局“质量万里行”检查组一行参加了这一会议,认真听了每个代表的发言,随后深入到矿区现场了解矿区情况,并来到海拔3500米左右的一地表矿体露头实地踏勘。

      站在“高山之巅”,“夏日哈木”之美才算真正尽收眼底。

      显现之美

      从格尔木出发,沿西北方向一路行驶,车窗外的景色由绿色变为了淡绿色,再由淡绿色变成了黄绿色,最后我们的视线中再也找不到绿色了。

      大约2个多小时后,一座座金黄色的山峰便出现在眼前。此刻,记者终于确信——距离目的地已不远了。

      夏日哈木铜镍矿矿区位于青海省东昆仑西段的祁漫塔格地区,行政区划隶属格尔木市乌图美仁乡所辖。2010年,在“青海拉陵灶火地区矿产远景调查(6幅)”成果的基础上,青海省地矿局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通过区域成矿条件分析,筛选了以Ni元素为主的5处化探异常,并开展了预查工作。2011年,该院通过1∶1万高精度磁法测量、1∶1万土壤测量、1∶1万地质草测,逐步缩小了找矿靶区,发现了铜镍矿体。随后,该院对工程进行了验证和控制,一个岩浆熔离型铜镍矿床逐步显现。在之后的2年时间里,按照“大规模投入、大兵团作战、快速评价、快速突破”的指导思想,青海省地矿局筹集资金,由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开展了预查、普查及详查工作。

      “从目前控制的情况来看,东部地区矿体分布形态稳定,西部地区矿体更趋于复杂,边界还尚未控制。总体而言,中东部矿体厚大,比预期的要好得多。”五院院长党兴彦如是介绍。

      据该院最新的资料估算,目前夏日哈木铜镍矿区镍资源量已达100万吨,品位达0.78%。

      作为东昆仑成矿带首次发现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岩浆熔离型铜镍硫化物矿床,这一找矿成果固然可喜,但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汤中立在内的院士专家则更看重其带来的示范意义——这是东昆仑成矿带区位、矿种和类型上的重大突破,对于进一步认识和研究东昆仑造山带地质构造演化以及铜镍矿成矿作用具有重大意义。

      青海省地质调查局局长李世金更是自信地说:“这预示着整个东昆仑西段祁漫塔格地区有望成为一个千万吨级的铜镍铅锌基地。”

      谜团待解

      面对国内矿山产量远不能满足消费需求的现实以及我国镍矿资源的巨大潜力,继续推进镍矿地质找矿工作可谓任重道远。如何能在该区找到第二个“夏日哈木”?如何根据规律性扩大找矿前景?在记者看来,这是众多与会代表云集在此的真正原因。

      夏日哈木有没有成矿的通道,如果有,通道到底在哪儿?这成为大家探讨的一个主要问题之一。所以,参加会议的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金发不忘多叮嘱与会者几句:要认真分析研究潜力评价成果资料和各类镍矿调查评价成果资料,优选有望突破的重大区域,通过攻关示范、勘查示范等促进找矿突破,进一步促进我国镍矿的地质找矿工作。

      当然,隐藏的通道不会自己“蹦”出来,就“找矿主力军”而言,明确找矿思路和方向最为重要。围绕这一问题,大家纷纷献计献策。有的代表说,要尽快多打查证孔,尽早找到通道;有的代表表示,找通道不是最主要的,一定要重新认识矿床的成因;有的代表则介绍了物探方法,建议从物探下手去调整勘查的思路;还有的代表则建议,从整个东昆仑断裂带整体来认识其规律……

      “目前的工作程度不是很高,所以岩相、岩性还未摸清楚。随着外围找矿力度的加大,该地区的找矿前景将一片光明。”身处找矿一线的党兴彦认为。

      西安地质调查中心主任李文渊认为,下一步加强物探工作、圈出超基性岩是该区寻找镍矿的关键。

      经过探讨与实地踏勘,一个解决当前工作谜团的思路在李金发脑海中逐渐清晰:要结合新的物探方法,进一步开展物探工作;要深化战略选区研究,系统认识并重新梳理整个东昆仑成矿带,加大基础性地质调查的力度,做好资源评价工作;要不断优选重要远景区和找矿靶区,统筹部署工作;要加强异常查证,进行必要的钻探验证,提高工作程度;要利用当前先进的科技,提升找矿效率……

      他还透露,2014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将牵头设立一个项目专门研究我国西北地区镍矿找矿的具体布置。

      机制落地

      夏日哈木的找矿突破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

      “夏日哈木岩浆熔离型铜镍矿床在东昆仑地区的首次发现意义非凡,实现了找矿类型和找矿成果双丰收,显示出区内岩浆熔离型硫化物矿床巨大的找矿潜力。”李金发认为,夏日哈木找矿突破进一步诠释了地质找矿新机制,是公益先行、商业资金跟进、实现找矿突破的一个成功范例。

      在他看来,矿调先行是基础,商业资金及时跟进是关键,科技攻关是支撑。

      “如果没有‘青海拉陵灶火地区地质矿产调查’项目,夏日哈木找矿突破就没有了基础。”五院高级工程师李连松也坦言。

      记者了解到,矿调是围绕重要找矿远景开展1∶5万地物化遥扫面,提高工作程度,提供找矿信息,提交找矿靶区。2008年,地矿专项设立“青海拉陵灶火地区地质矿产调查”项目,完成1∶5万区域矿产地质调查面积2484平方千米,圈定大量1∶5万磁化探异常,这为后续勘查工作提供了依据。2011年,青海地勘局将矿调成果及时转化并跟进后续勘查,筹集资金对异常开展查证工作,并实现了找矿重大突破。

      据介绍,夏日哈木铜镍矿发现3年来,矿区已累计投入经费1.5亿多元,投入人力近千人。通过“大规模投入、大兵团作战、快速勘查”,评价出1个超大型规模矿床,初步估算资源量镍80万吨,平均品位0.78%,共伴生铜5.21万吨,该矿床已列入青海省重点开发项目之一。

      为了发挥科技引领作用,中国地质调查局还在夏日哈木铜镍矿区安排了以寻找超基性岩通道为目的的物探勘查实验项目,通过方法技术有效性试验工作、野外精细化施工和对资料的反复研究和精细化解释,探索了高精度重力、高精度磁法、瞬变电磁等方法对寻找与超基性岩有关的铜镍硫化物矿床起到的直接或间接找矿作用。

      “近年来,青海省政府对地勘单位从设备、仪器等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这为我们找矿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青海省国土资源厅总工程师韩生福说。

      基础地质提供高效服务,市场需求提供有效动力,政府支持提供有力保障,地质找矿新机制在此真正做到了落地生根。

      那么,我们又何必担心“夏日哈木”全部显现那一天的姗姗来迟。



    考察地表露头矿体



    夏日哈木铜镍矿达百万吨级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