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21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12月15日-16日,地调局武汉地调中心组织实施的“泛珠三角地区地质环境综合调查”工程,在武汉召开2017年度二级项目考核和2018年地质调查项目实施方案研讨会,圆满完成泛珠三角工程二级项目年度考核工作。

    考核专家组由7名技术专家和2名预算专家组成,来自中国地质调查局水环部、西南项目办、华北项目办的3名专家负责整个考核过程的现场督导。

    会上,泛珠三角工程首席专家黄长生介绍了工程2017年取得的主要进展、成果及下一步工作部署情况。会议强调,专家组对二级项目负责人2017年度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目标任务、科技创新目标、工作量、绩效目标完成情况,主要成果与进展、履职履责情况,并要求二级项目汇报内容要突出年度成果亮点。

    会议听取了泛珠三角工程所属4个二级项目2017年主要工作进展及2018年实施方案的汇报,项目负责人与考核专家组针对重要问题进行了互动式研讨。会议指出,2018年是各二级项目的结题年,一方面要细化2018年的工作部署安排,安排好全年的各项工作,继续保持与地方政府的对接与联系,针对关键技术问题加强与高校、局属单位等联合攻关;另一方面要切实抓好结题年项目成果、亮点的梳理总结,力争出好成果、大成果。

    在本次年度考核中,“环北部湾南宁、北海、湛江1∶5万环境地质调查”“珠江-西江经济带梧州-肇庆先行试验区1∶5万环境地质调查”“粤港澳湾区1∶5万环境地质调查”等3个二级项目获“优秀”,“琼东南经济规划建设区1∶5万环境地质调查”项目获“良好”。

    武汉地调中心主任刘同良出席会议并参加交流研讨。来自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江西省地质局、广东省地质局、天津地调中心、西安地调中心、湖北省地质调查院、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地调中心等单位30余名专家、代表参加了会议。

    二级项目负责人汇报工作

    交流研讨

    泛珠三角工程二级项目年度考核圆满结束

    2018年12月3日,为更好地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推进科技创新引领新时代地质调查工作,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泛珠三角工程首席黄长生一行7人,应邀前往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开展学术交流与业务合作调研。 

    交流座谈会上,中科院岩土所薛强副所长围绕“资源、能源、环境领域国际一流的研究机构”战略定位,介绍了中科院岩土所面向国家重大工程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在环境岩土、特殊土力学、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深部资源探测等领域提供的全套解决方案。黄长生介绍了武汉地调中心业务发展、中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长江流域水文地质与水资源调查、粤港澳大湾区及海南生态文明试验区综合地质调查、武汉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等方面的工作情况和取得的重要成果。

    中科院岩土所刘磊副研究员系统讲解了固体废弃物安全处置与生态高值化技术,重点就温纳-偶极探测技术、好氧通风降解技术、多参数一体化远程在线监测系统等自主研发技术,以及在生活垃圾原位隔离、市政污泥固化稳定、矿山生态修复、污染土及河湖底泥处置多领域的应用情况。张先伟副研究员汇报了岩土所在特殊土方向科学研究、土体性质分析、指导工程应用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双方在土力学结合地质调查支撑服务地方发展的合作设想。李琦研究员介绍了岩土所自主研制的重大试验设备,包括岩石动三轴试验系统、微米CT、核磁共振成像、真三轴、岩石渗透-流通反应-波速成像室内测试系统。

    黄长生一行对中科院岩土所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基础研究,依托长江经济带固废产业技术研究院开展技术开发与集成,通过中宜生态土研究院实施技术输出及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形式表示赞赏。并就压性构造带找水、岩石破裂应力空间拓展过程与岩土所科技人员展开学术探讨。黄长生一行还参观了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能源与废弃物地下储存研究中心实验室、污染泥土科学与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双方认为,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围绕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强强联合、共谋发展,多角度推动战略合作,并探讨了优先合作领域。

    武汉地调中心与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所开展业务交流

    2018年11月13日,时值中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成立之际,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主办的城市群重大环境地质问题研究与监测预警技术开发学术研讨会在湖北武汉成功召开。研讨会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围绕中南地区水工环地质工作重点,聚焦城市群重大环境地质问题研究与监测预警技术开发主题,针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和环北部湾经济区城市地质、地质灾害、岩溶石漠化、海岸带水文地质等内容进行了研讨。

    研讨会上,武汉地调中心黄长生教授级高工介绍了武汉城市群和环北部湾经济区地质调查和地质科技创新的最新成果,阐述了地质科技创新中的有关关键技术与理论,提出了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技术、岩溶地面塌陷探测、监测与预警技术、场地水土环境质量快速评价技术、有益、有害元素的生态有效性调控技术、海岸带水源咸化识别与评价方法、生态地质调查技术方法、水土环境质量标准与评价方法等7个攻关方向;武汉地调中心黎清华教授级高工根据多年来在环北部湾经济区海岸带地质调查方面取得的成果,分享了地质调查科技创新的定位思考、科技创新过程、科技创新取得的主要成果;三峡大学黄波林教授介绍了三峡库区滑坡涌浪风险研究、涌浪的危害性和危险性评估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武汉地调中心刘磊博士汇报了开展不同时空尺度地质灾害定量风险评价及地质灾害风险研究的进展与成果;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李德营教授以国际合作视野,深入分析了水工环地质工作在经济社会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创新发展方面的重要性,对实施重要关键技术研发及大数据应用、人才培养与激励等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建议;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蒋忠诚教授介绍了我国石漠化研究与治理进展与展望,分享了在岩溶石山区石漠化治理工作方面取得的成效和经验;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张兆吉教授围绕华北平原典型农业区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价与修复成果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与会专家代表围绕地方地质调查工作现状及需求、中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工作展望、地质科技创新协作、重要关键技术研发及大数据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一致认为:一是要紧密结合国家、地方重大需求和战略,以研究和解决重大科学问题为切入点,在实际工作中加强理论创新;二是要突出创新目标,把创新过程、方法体系、运行机制摆在更重要的位置;三是要加强协同发展,重视开展同国际国内水工环专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此次研讨会凝聚了各方力量、明确了目标方向,谋划了发展思路、达成了合作共识,为中南地区地质环境调查科技创新打下了坚实基础。

    来自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三峡大学、湖北省地质局、湖南省地质局、广东省地质局、海南省地质局、湖北煤炭地质局以及中国地质调查局有关直属单位的领导、专家和代表参加了研讨会。

    城市群重大环境地质问题研究与监测预警技术开发学术...

    2018年11月1-3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在武汉组织召开泛珠三角地区地质环境综合调查工程2016- 2018年成果交流会。

    泛珠三角工程首席黄长生介绍了工程基本情况。围绕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及取得的重要进展,工程所属4个二级项目、6个典型子项目和核心综合研究专题进行了汇报。会议重点介绍了“广州地质随身行”手机APP支撑服务广州市规划建设、编制绿色发展地质环境图集等最新成果。与会专家同项目科技人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研讨,对项目取得的调查研究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会议要求,各二级项目进一步梳理总结,提升成果亮点;泛珠三角工程要立足大格局,集成整装性大成果。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水环部、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岩溶地质研究所,广东省地质调查院、广东省第四地质大队、广西区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广西区海洋地质调查院、海南省地质调查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长江科学院、武汉工程大学等单位相关领导、专家和项目主要成员共50多人参加会议。

    项目汇报工作进展

    交流研讨 

     
     
    泛珠三角地区地质环境综合调查工程成果交流会在汉召...

    2018年5月21日-22日,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指示和“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精神,地调局武汉地调中心组织相关单位在武汉召开了长江流域水文地质与水资源研讨会。

    会上,中国地质调查局环境监测院高级工程师郭海朋介绍了中国地质调查局2019-2021年拟布设的计划项目“水文地质与水资源调查计划”总体工作方案,中国地质大学李长安教授作了“长江流域水资源调查的几点想法”的学术报告,武汉地调中心工程首席科学家黄长生介绍了“长江流域水文地质与水资源调查工程”初步实施方案。来自不同单位的领导、专家分别就新时代如何开展全国的水资源调查特别是长江流域的水文地质与水资源调查工作进行了研讨和交流,献计献策。通过研讨,进一步明确了开展长江流域水文地质调查与水资源调查的工作思路、技术路线、工作部署和工作内容,为下一步细化长江流域水文地质调查与水资源调查工程实施方案指明了方向。

    来自地调局武汉地调中心、南京地调中心、成都地调中心、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环境监测院、探矿工艺所、岩溶所,湖北省国土厅、江西省国土厅、湖北省地质局、湖南省地堪局、江西省地矿局,长江沿线各省市地调院、环境总站等20多家单位的近60位领导、专家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长江流域水文地质与水资源调查研讨会在武汉顺利召开

    4月20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第49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拉开序幕。“珍惜自然资源 呵护美丽国土--讲好我们的地球故事”主题标语在春日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来自武汉市鲁巷实验小学二分校的50余名学生参加了首场内容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

    武汉地调中心主任刘同良为同学们讲授了一堂生动的科普。他围绕地球日主题,深入浅出地为同学们讲解了地球为人类提供的宝贵自然资源以及自然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阐述了人类不文明行为对山川、河流、森林、土壤、湖泊、草原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让同学们认识到山、水、林、田、湖、草作为生态要素,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如果有一个要素被破坏,这个生命共同体的平衡就会被打破,人类的生存就会受到威胁,因此,山水林田湖草与人类有着极为密切的共生关系。他用提问互动的方式加深孩子们对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知识的理解,语重心长地告诉同学们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为我们人类提供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不仅我们自己要有保护山水林田湖草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理念,还要充分发挥主人翁作用,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身边的人。他希望同学们不仅要做环境、资源保护的监督员,还要做引导大家积极参与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促进绿色发展的宣传员,为保护好我们的地球贡献自己的力量。

    工程首席黄长生研究员为同学们作了题为《水土环境质量与人类健康》的专题科普讲座。他通过一张张触目惊心的图片,为同学们讲述水被污染后通过饮水或食物链,污染物进入人体使人急性或慢性致病的案例。他还为同学们讲解了土壤污染对环境的影响,甚至会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以及土地荒漠化、滋生各种地方病的严重后果。通过讲解,让同学们明白水污染、土壤污染给人类健康带来的极大危害,并教育引导同学们树立“爱护环境人人有责,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己”的理念,做爱护环境、坚决抵制一切危害环境行为的忠实践行者。

    武汉地调中心页岩气地质调查与勘探团队依托项目成果,为同学们讲解了绿色能源页岩气的基本概念、地质特征和分布情况,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解页岩气的开采过程,播放了页岩气勘探、开发过程的视频,使同学们了解了页岩气是从页岩层中开采出来的一种重要的非常规能源。

    科普讲座结束后,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参观了龙化石博物馆和科普展板,武汉地调中心科技人员为他们作了耐心细致地讲解,并向他们发放了科普宣传画册。

    科普讲座现场

    兴致勃勃地观赏龙化石标本

    发放科普宣传画册

    师生合影

    武汉地调中心启动第49个世界地球日活动

    2018年1月26日,为贯彻落实全国地质工作会议精神,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主任刘同良一行,应邀与武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汪祥旺座谈,研究武汉市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示范总体实施方案,商议联合开展武汉市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协议,部署项目启动相关事宜。

    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副主任鄢道平介绍了协议内容,工程首席专家黄长生汇报了总体实施方案。双方一致认为方案可行,同意共同签署协议,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进项目实施,共同构建协调联动机制。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主要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武汉地质调查中心主要负责科技引领和技术把关,按照“五大问题,十项需求,二十项成果”的思路展开部署,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实施、统一验收的“五统一”模式管理。

    会议认为武汉市城市地质调查工作起步早,基础扎实,承担单位技术力量雄厚,该合作项目将会高标准高质量地实现预期成果。武汉市有关政府部门高度重视,拟将项目提升到武汉市“多规合一”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武汉市重点办“重中之重”工作,要求项目更加精准对接武汉市长江新城(区)、长江主轴、世界地铁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四大产业基地和六个新城的规划建设需求,尽快开展工作,多出成果,加快成果的转化应用。武汉市人民政府表示将大力支持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的基地建设。

    参加会议的还有湖北省地质局副局长廖声银,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地勘处处长曾沂以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相关单位的代表。

    image001

    座谈会

    image002

    武汉市副市长汪祥旺出席座谈会

    image003

    武汉地质调查中心主任刘同良出席座谈会

    武汉地调中心与武汉市政府共商武汉市多要素城市地质...

    2017年12月7日,为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城市地质工作的指导意见,推进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示范工作,进一步完善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示范实施方案,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主办的“武汉市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实施方案研讨会”在武汉市召开。

    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工程首席专家黄长生代表方案编制组做了系统汇报。与会领导和专家围绕武汉市地质工作现状、地质特色以及国土规划建设、城市经济建设对地质工作的迫切需求等,就实施方案进行了热烈讨论,并就如何进一步完善武汉市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实施方案积极献言献策。

    武汉市长江新城管理委员会副总规划师田五红就长江新城(区)在规划、建设和运行管理过程中的地质需求提出了相应建议和要求;中国地质调查局水环部郝爱兵主任对武汉市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实施方案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希望城市地质调查工作更加紧密结合武汉市远景规划和近期建设工作重点工作,特别是要与长江新城规划建设同步开展,有效保证城市地质调查成果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发展。他要求根据专家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后,将实施方案上报中国地质调查局审批。

    湖北省国土资源厅、武汉市长江新城管理委员会、湖北省地质局、武汉市国土资源与规划局、武汉市测绘研究院等单位的相关专家和技术人员等30多人参加了会议。

    武汉市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实施方案研讨会在武汉召开

    11月28-30日,数据库与野外数据采集系统培训会议在广西梧州市顺利召开。会议由地调局武汉地调中心举办,来自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相关专家、武汉地调中心“泛珠三角地质环境综合调查”工程下设二级项目负责人及业务骨干30余人参加了培训。

    会上,“泛珠三角地质环境综合调查”工程首席黄长生紧紧围绕水工环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实际,结合建设数字中国和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的要求,为全体参会人员作了动员讲话。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张礼中研究员和王乾高级工程师分别就1∶5万野外数据采集系统和操作流程进行了授课与答疑。

    1∶5万水工环地质调查野外数据采集系统可实现野外地质调查中自动获取坐标、调取相应调查表格、野外现场照片及平剖面图快速录入保存等,能有效提高野外地质调查工作效率。特别是“地质云1.0”已上线运行,标志着地质调查工作正式进入云时代,为推广普及野外数据采集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

    通过本次培训,与会人员熟练掌握了野外数据采集准备、数据采集、数据管理及辅助制图等操作方法,将有力促进泛珠三角地区地质环境综合调查数据库及信息平台建设。

     

    专家授课 

     

    会议现场 

     

    野外数据采集实践 

    数据库与野外数据采集系统培训会在梧州召开

    2017年11月28日,应广西梧州市龙新小学邀请,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主办,梧州市国土资源局、梧州市地质环境监测站协办的“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活动顺利举办。

    武汉地调中心“泛珠三角地区地质环境综合调查”工程首席黄长生结合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体会,为该校师生进行了“防灾减灾”科普演讲。“珠江-西江经济带梧州-肇庆先行试验区1∶5万环境地质调查”项目组刘广宁高级工程师,围绕地质灾害的早期识别、预防和应急处置、警示案例等知识进行了科普讲解。讲解结束后,武汉地调中心向学校赠送了“地质灾害防范知识科普读物”宣传册及一批文具用品。龙新小学对中国地质调查局公益地质落到实处赠以锦旗表示感谢。

    “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是“珠江-西江经济带梧州-肇庆先行试验区1∶5万环境地质调查”项目2017年度的一项重要目标任务,也是项目组贯彻落实十九大“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重要举措。通过本次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师生对地质灾害的认知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来自地调局武汉地调中心、梧州市国土资源局、梧州市地质环境监测站的10余名专家、技术人员及广西梧州市龙新小学1600余名师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防灾减灾科普演讲

    地质灾害早期识别及应急处置讲解

    赠送科普手册及文具

    学校赠送锦旗

    防灾减灾科普宣传进校园

    长生

    67-8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泛珠三角地区地质环境综合调查工程”首席专家黄长生一行4人到广州市地质调查院,就如何开展好广州市城市综合地质调查工作开展调研交流。

    调研座谈会围绕广州市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地质需求、新一轮城市综合地质调查工作的总体思路及城市地质调查项目设置、工作流程、方案编写、建立联合工作机制等进行了深入研讨。会议形成了三项共识:

    一是明确城市综合地质调查是新一轮地质调查工作的重点,城市地质调查要坚持需求和问题为导向,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积极服务城市群规划建设;二是确定项目名称为“广州市城市综合地质调查”,明晰了广州市城市综合地质调查工作总体方案编制内容和职责分工,方案要体现“多要素”、“全过程”和“四统筹”等原则。成立工作方案编写组,方案编写要以武汉地质调查中心为核心,地勘队伍多方参与;三是以“广州市城市综合地质调查”项目为契机,探索形成中央地质调查工作与地方需求无缝对接,共同实施立项合作、业务推进、成果共享等工作机制,开创多方联动、统筹合作、共建平台、多元服务的工作模式,打造地质调查工作有效支撑服务城市发展的典范。

    广州市地质调查院、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广州市地质调查院、广东省煤田地质局等单位有关负责人参加了座谈。  

    武汉地调中心到广州市地调院调研城市综合地质调查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