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5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3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搬运地灾监测仪器

    向白格滑坡后缘进发

    在野外进行水文地质试验

    赶赴调查工作区

    在扎西康进行物探测量

    野外的午餐

    为老挝地质人员进行地层产状测量培训

    川藏铁路沿线主要活动断裂运动速率GPS测量

    汉源五峰—龙马溪组剖面采样

    今年恰逢五四运动100周年。“以中立不倚之精神,肩兹砥柱中流之责任……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100年过去,先辈的嘱托言犹在耳。走在新时代的大路上,吾辈青年亦当不负青云之志,永存赤子之心。让我们去听、去看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地质青年们努力奋斗的故事。

    誓把悬湖变清江

    四川是全国地质灾害最重的省份之一,因处在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过渡带, 受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条件和暴雨、地震等诱发因素频发影响,使之成为地质灾害的多发区、易发区。

    2018年10月~11月,川藏交界处的白格滑坡先后两次堵塞金沙江,形成堰塞湖,蓄水量持续增加,湖水位持续上涨,形势非常危急。

    在部、局党组的统一部署下,成都地调中心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突击队徒步20多个小时到达白格滑坡后缘。在不断遭遇暴风雪、冰雹、路面结冰等恶劣状况,以及边坡雷达搬运困难、缺水缺粮、温差较大、通信中断等情况下,应急调查突击队的地质青年们毫不畏惧,顶风冒雪,翻山越岭,摸清了沿岸高隐蔽性强变形的灾害点,提交了《沿岸40公里地质灾害隐患调查报告》。

    在堰塞湖救灾一线,地质青年们有的通宵研判滑坡变形,有的操作仪器、分析监测数据,24小时轮班值守,共发布96期边坡雷达小时报、8期边坡雷达监测简报、43期北斗监测简报,为指挥部和专家组的处置决策提供了第一手变形监测资料,提出了多条防范建议。他们还与施工现场实时保持联络,成功发布预警1次、预报12次、通报73次,在发生垮塌前通知现场施工人员停工和撤离,保证了堰塞坝泄流槽施工人员零伤亡。

    让百姓喝上幸福泉

    乌蒙山区位于云贵高原与四川盆地接合部,山高谷深,地势陡峻,为典型的高原山地构造地形,生态环境极其脆弱,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旱季经常出现溪沟断流、井泉干涸、居民无水可吃的状况。有时,为了日常的生活用水,上百户人家每天要步行到几公里以外的水井排队挑水。缺水问题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瓶颈。

    为解决缺水区百姓饮水难问题,中国地质调查局设立了乌蒙山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项目。尽管野外地质工作极其枯燥、异常艰辛甚至极端危险,但想到乌蒙山区还有300万人没有用上安全洁净用水,成都地调中心的地质青年不敢停下脚步,只为了不辜负百姓们深沉的渴望。

    近3年,成都地调中心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团队在乌蒙山区共施工探采结合井26口、引泉工程7处,日供水量达6400立方米,缓解了6.33万缺水群众的饮水难问题。

    “青藏精神”闪耀新时代光芒

    20多年前,成都地调中心首批地质青年踏上青藏高原为祖国寻找宝藏。20多年后,成都地调中心第三代青藏人依旧奋战在羌塘、喜马拉雅。

    他们在悬崖峭壁间不露惧色,跨过一道道狭窄的深沟;他们已经习惯坚持走完每一条路线,风雨无阻;他们已经习惯爬上一座又一座雪山、翻越一个又一个高峰,无畏风雪;他们更喜欢在无人的角落,默默地给家人打个电话,一身铁骨,满腹柔情。

    正是这一代又一代的地质青年,从西藏的阿里、那曲再到青海的沱沱河,付出了难以想象的代价,填补了地质调查史上的空白,打破了“破碎”的高原这一认识,并取得了系列钻井创新技术成果,为我国高原基础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正是这些地质青年厘定了错那洞穹窿,抢占了喜马拉雅碰撞造山过程关键性地质体研究新阵地,发现了超大型铍稀有金属矿,再造了扎西康,开创了西藏寻找稀有金属矿的历史,助推了西藏山南地区铍钨锡多金属资源勘查基地建设,为我国寻找战略性关键矿产提供了后备保障。

    踏上“一带一路”新征程

    从湄公河沿岸到南海之滨,从缅甸的实皆断裂到印尼巽他群岛,从越北的斋江穹窿到老挝波罗芬高原,有这样一群年轻的地质追梦人,他们既可以越丛林、踏泥泞,征服一座座高山,也可以英姿飒爽、风度翩翩,活跃在“地学外交”舞台。

    他们就是成都地调中心开展境外地质调查的地质青年们。

    按照中国地质调查局的布局与分工,成都地调中心肩负东南亚、南亚两大区域的地质调查工作。境外地质室16人的年轻团队,出色地完成了局党组交办的各项任务。他们承担的《老挝沙耶武里地区1∶20万地质地球化学填图》得到老挝能源矿产部部长嘉奖令,获得“卓越贡献奖”,老方表示此业绩将铭记于老挝国家史册。

    2018年11月15日,中国—东盟地学合作中心成立,中国与东盟国家地学合作开启新篇章。截至目前,与中国地质调查局签订合作谅解备忘录的东盟国家达到7个、南亚国家达到3个。

    成都地调中心这样的团队还有很多。

    基础地质研究室的地质青年们凭着对地球科学的热爱、对地质事业的热情,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8年,他们在龙门山成矿带研究取得了创新性进展,进一步深化了西南三江特提斯演化基础研究,新发现双江一带蓝闪石具进变质和退变质两种成分环带的高压变质岩;提出了原—古特提斯洋连续演化的认识,揭示了古生代的成矿地质背景,对基础地质研究以及未来中深部地质找矿等均具有重要意义。这一成果得到业内专家高度赞誉。他们对罗平生物群的研究持续十余载,目前已将其打造成国际古生物学研究平台。

    页岩气团队十年如一日深入四川地质条件复杂区,为祖国寻找页岩气,首次在滇东北向斜新区获得页岩气重要发现,开拓了近2000平方千米页岩气勘探新区;与企业合作,调查发现川西南犍为—沐川地区有望开拓油气勘探新领域。

    站在历史新节点上,牢记行业责任,紧握时代机遇。作为新时代地质青年,我们愿意为祖国的地质事业奉献青春、挥洒热血,传承发扬好“责任、创新、奉献、合作、清廉”新时代地质文化。我们有决心、有能力为建成世界一流新型地质调查局、为提高国家资源保障程度、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新的贡献,同时收获属于自己的梦想与荣光。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根据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的安排,近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面向全体职工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安全主题宣教活动。

    在职工、读者进出大楼的显著位置设置了“防风险、除隐患、遏事故”的2019年安全生产月主题宣传墙,张贴了地调局制作的主题宣传海报,让职工和读者的安全意识得到了加强;在“6·16安全生产咨询日”前夕,组织中心安全员召开了会议,要求安全员协助处室负责人做好本处室的安全宣教工作,指导职工开展学习,增长安全知识,提高安全能力,并下发了学习资料;组织职工观看了年度安全主题宣传片《生命的红线》,邀请了消防教官做了主题讲座,用详实、鲜活的案例让职工们的身心都受到了洗礼,将安全责任铭记于心;组织全面的自查自检,走遍了每间办公场所、库房、机房和读者区域,发现隐患立即联系责任处室进行了整改和清理。

    安全生产月是全年安全生产工作开展和职工教育培训巩固的重要契机,地学文献中心将继续做好相关的宣教和培训活动,力求让职工受教育,单位保平安。

     

     

    全生产咨询日向职工开展安全生产宣教活动并发放学习资料

     

    在单位内设置安全生产主题宣传墙,悬挂海报

     

    面向全体职工开展安全主题教育讲座

     

    自查自检,及时整改,消除隐患

    地学文献中心开展全员安全生产宣教活动

    11月16日,在2018中国-东盟矿业合作论坛老挝国家矿业专场推介会上,老挝能源矿产部向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颁发部长嘉奖令,表彰成都地调中心对老挝地质调查工作作出的卓越贡献,并表示此业绩将铭记于老挝国家史册。

    会议透露,2012~2017年,成都地调中心与老挝在地质调查、实验室建设以及人才培养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

    双方合作开展了老挝北部沙耶武里地区1︰200000地质地球化学调查工作,编制地球化学系列图件120余张,提供了诸多找矿线索和信息,并实现了找矿发现,为老挝政府在该区域规划部署工作、推动矿业发展提供了基础地质资料信息,并引导中资在老挝进行矿业产能合作,为后续老挝开展大型资源基地评价工作以及老挝矿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双方合作建成老挝国家地质实验室,这也是老挝历史上的第一个地质实验室。成都地调中心还依托项目和平台为老挝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及留学生,帮助老挝国家地质实验室培养并建立了实验室第一个运维团队。

    成都地调中心主要负责人表示,未来成都地调中心将在自然资源部以及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的领导和支持下,做好项目,培养好人才,依托中老合作项目,积极为老挝培养技术人员和研究生,持续推进地球化学调查工作,支撑老挝政府构建自己的技术团队,推动其矿业产业发展。

     颁奖

     

     

    成都地调中心荣获老挝能源矿产部地质调查工作卓越贡...

    5月16日,为深化学习贯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丰富内涵及核心要义,地调局水环中心邀请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宏伟作题为《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题辅导报告。

    李宏伟教授报告主要从建设美丽中国就是对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负责、准确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与实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三个方面展开,历时一个半小时。报告深入阐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战略意义,以浙江省安吉鲁家村为例详细讲解了现代化进程中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以及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应遵循得原则,同时以社会、企业、政府不同责任主体为单元,从“培育生态文明理念,推动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强调企业主体责任,激发科技创新与市场活力”、“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建构生态文明建设保障机制” 三个层面就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整场报告鞭辟入里、生动透彻,既妙趣横生,又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让水环中心广大干部职工感受到了视觉与听觉的享受,更是思想的洗礼。

    水环中心主任首先代表领导班子对李宏伟教授百忙之中莅临水环中心指导工作给予衷心感谢,重点就学习贯彻此次报告会精神、进一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提出具体要求。强调,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一是要牢固树立“学习永远在路上”的思想,在学习领悟上下功夫,常坚持、不降温,用实功、见实效,真正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铭记于心、深悟于脑、落实于行,做习近平新思想的主动学习者、自觉实践者、模范贯彻者;二是要开拓创新,学以致用,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导实践再出发、不停步,把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与水环中心在地质调查工作中的定位紧密结合起来,与水环中心“两重工作”结合起来,与水环中心五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结合起来,统筹谋划、精心部署,充分发挥水环中心在自然资源综合管理、清洁低碳能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等领域的优势,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锐意进取、团结协作、攻坚克难,全面推动水环中心快速转型,为开启水环中心崭新的一页而不懈努力。

    水环中心领导班子成员出席报告会,副总经济师、副总工程师、主任工程师、各部门负责人、各党支部书记共计二十余人参加报告会。

    水环中心邀请中央党校教授深入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按照中国地质调查局物化探所2016年度质量管理计划的统一部署,2016722-23日,由彭轩明所长带队,并邀请行业专家赴哈尔滨对我所承担的“863”课题“固定翼时间域航空电磁系统实用化”野外工作的质量、安全、保密等进行了综合检查。

    检查组首先听取了课题进展和阶段成果的汇报,对固定翼时间域航空电磁系统硬件、软件、调试验证数据、飞行安全等进展情况进行了认真审阅和检查;随后现场检查了固定翼时间域航空电磁系统和专用飞机,观看了时间域系统试验试飞。

    “固定翼时间域航空电磁系统实用化”课题组经过多年试验研究,攻克了专用飞机改装、硬件优化、数据处理、质量监控等方法技术难题,特别是课题组完成了时间域专用飞机减重、减阻等优化工作,解决了大速度线圈振动、接收绞车安全收放等技术难题,掌握了时间域飞机改装优化的核心技术。课题组开展了16个架次集成调试试飞和系统性能验证工作,在350米飞行高度获取到清晰的大地响应数据,初步验证了系统的基本性能。

    检查组认为,课题在Y12IV时间域飞机优化、仪器关键技术指标优化、数据处理、集成调试和性能验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为最终实现实用化大勘探深度固定翼航空电磁系统奠定了坚实基础。检查组要求课题组继续努力,对照合同任务要求,做好年内结题工作。

    最后,彭轩明所长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课题组要按照检查组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在阶段成果的基础上加快系统实用化研究,做好课题成果总结等工作;二是在确保课题成果质量的同时,加强安全、保密、廉政防控等方面知识的学习,时刻铭记于心,提高自身防范意识,并健全相关记录;三是继续发扬科技创新团队的优良作风,认真总结经验、梳理科学问题,为进一步创新研究和“十三五”立项做好准备。

     

    彭轩明所长一行赴黑龙江开展野外检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