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2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09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日前,由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资源所”)王登红研究员项目组完成的《锂能源金属矿产深部探测理论与实践》正式出版。

    该专著在全面搜集、整理国内外锂在能源金属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一是对我国新疆卡鲁安、大红柳滩、大喀拉苏、镜儿泉及四川甲基卡、加达、黄金口等不同类型锂矿的地质特征、矿化类型、成矿条件、成矿时代等进行了典型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稀有金属伟晶岩中造岩矿物、关键副矿物及熔、流体包裹体特征对成岩成矿的指示意义,总结了我国锂资源区域成矿规律,厘定了优势成矿类型、成矿地质背景、时空分布特征,划分了锂成矿区带,建立了锂矿成矿的“多旋回深循环内外生一体化”理论,为川西甲基卡及可尔因地区的锂矿找矿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取得了新的找矿突破。二是逐渐完善“以锂找锂”的技术路线,开展了锂同位素填图方法的示范,进一步揭示了高分异岩浆热液稀有金属成矿机制,为后续锂作为能源金属高端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三是从能源金属的角度,提出资源调查评价和深部探测的总体思路、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以川西和北疆为重点,结合深部钻探等工作形成不同类型锂矿3000 m以浅锂矿资源勘探成套技术能力,储备5000m以浅适合于锂矿的资源勘查前沿技术(包括深穿透、放射性、地气测量等)。

    该专著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锂能源金属矿产基地深部探测技术示范”项目(2017-2020)项目成果的集中体现,旨在立足于创新理论、创新方法、 创新思路,通过“以锂找锂”等技术创新与找矿实践,开展锂矿深部地质的综合探测,建立成矿模式与勘查模型,综合评价重点地区深部锂资源 的找矿前景,通过钻探等工程技术手段来查证异常,实现找矿突破,开拓锂作为能源金属的找矿新领域,为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和技术示范。

     

     
     
     
    《锂能源金属矿产深部探测理论与实践》专著正式出版
        为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5周年,中国地调局武汉中心于3月8日组织在汉女职工前往江夏金口古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山舰博物馆。

      中山舰原名永丰舰,是以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命名的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代名舰。在1938年的“武汉保卫战”中被日本飞机炸沉于长江金口水域。1997年打捞出水。修复后的中山舰,恢复了其历史原貌,保留了部分被敌机击中的历史痕迹,令人肃然起敬。

      通过此次参观,缅怀了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重温了革命岁月的悲壮历史。使大家认识到当下美好的生活实属来之不易,更应勿忘历史,勤勉工作,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武汉中心组织参观中山舰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