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2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2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四态”包括思想状态、工作状态、身心状态、生活状态,是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从2015年开始组织的一项调查活动,目的是通过“四态”调查系统掌握干部职工“四态”情况,动态跟踪、深入掌握干部职工所想所思所盼,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着力增强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针对性,营造心情舒畅、团结协作、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保障地质调查事业健康发展。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高度重视“四态”调查,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每年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通过领导班子成员下基层面对面谈话、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等方式系统了解单位干部职工“四态”情况。沈阳地调中心党委把“四态”调查收集到的意见建议进行分解,各部门认领后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逐条整改和落实。通过几年的努力,沈阳地调中心广大干部职工特别是青年干部职工的思想有了很大的转变,主要体现在“四心”的变化上。

    “红心”更坚定,坚定理想信念,咬定青山不放松。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沈阳地调中心组织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通过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政治生态整治专项行动、支部规范化建设、支部品牌创建、先进典型培树等活动,广大青年人在政治上、思想上、作风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能够及时主动了解中央方针政策、部局党组和沈阳地调中心党委的重大决策部署,及时主动了解中国地质调查局和本单位重大成果进展、单位和部门政治生态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工作上的廉政风险点,能够积极践行“责任、创新、合作、奉献、清廉”新时代地质工作者核心价值观。广大青年人“四个意识”显著增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得到升华,围绕部局党组和沈阳地调中心党委部署的“两重”工作,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处处体现先锋模范作用。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诗是借咏竹子的顽强生命力来表达一种坚定的信念。沈阳地调中心广大青年人的信念和目标是什么呢?往小了说是为了“成为本岗位、本专业的行家里手”、“成为既懂技术,又会管理,综合素质教高的能手”,往大了说就是“希望沈阳地调中心成为东北地区地质行业的领军单位”,再大就是“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东北地质调查事业而奋斗”,这样的信念支撑着广大青年人不断前进。

    身心更愉悦,饱含激情,春风得意马蹄疾。

    在工作方面,广大青年人普遍对现在的工作状态表示满意。能在单位的业务平台里找到自己的位置,认为现在的岗位适合自己,很清楚自己的工作职责,乐于并专注于自己的工作,能充分发挥作用,虽然工作压力比较大、经常加班,但是绝大多数能适应当前的工作节奏。他们渴望进步,希望通过努力工作,争取更好的发展。

    在生活方面,广大青年人普遍身体状况良好,对现在的生活状况表示满意。近年来沈阳地调中心坚持以人为本,在住房、医疗、教育各方面做了很多实际工作,努力解决广大青年人的后顾之忧。大部分青年人都住上了单位集资修建的职工住宅,住宅区和办公楼相邻,上下班更为方便,节约出大量的通勤时间。很多青年职工晚上在办公室钻研业务、编写论文,几分钟就能回到家中休息,安全方便。

    为了能让广大职工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沈阳地调中心每年都安排职工体检,深受大家欢迎。通过体检,大家能及时了解身体状况,如果查出身体问题,可以及时得到治疗,防患于未然。沈阳地调中心还为广大职工提供了健身场所,修建了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场地,同时为野外职工提供了体育活动经费用以购买体育器材。此外,年底还会组织团拜会、摄影展、乒乓球赛、素质拓展等各类文体活动,通过活动不但锻炼了广大职工的身体素质,丰富了业余生活,同时增加了职工之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子女教育问题一直是广大青年人生活压力的主要来源,为了让青年职工子女得到良好的教育,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单位积极与附近的优质小学沟通,为青年职工子女就近入学提供了便利,近年来已经有数十位适龄儿童入学,接收良好的教育。

    为了能及时了解广大青年人的所思所想,沈阳地调中心开展了谈心交心活动。党委成员和分管部门负责人谈,部门负责人和所在处室职工谈,通过谈心谈话,能及时了解青年人的思想状况,舒缓他们的心理压力,使他们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去。大家普遍认为谈心交心活动非常必要、作用明显,应该经常和深入开展。

    总体来说,广大青年人对现在的工作和生活状态都比较满意,身心愉悦,大家饱含激情和斗志,希望乘着党的十九大和自然资源系统改革的春风,努力工作,快马加鞭,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努力在更高的平台上展现自己的才华,为沈阳地调中心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决心更坚定,迎难而上,梅花香自苦寒来。

    通过“四态”调查可知,目前广大青年职工也面临许多的困惑和实际困难,有些来自于社会,有些来自于自身。

    首先,比较其他行业的社会认知度和待遇,地质调查系统并没有优势,广大青年人普遍缺乏行业自豪感。特别是野外一线人员长期在野外,工作和生活环境相对单调,与社会和单位脱节,缺乏归属感和获得感,对家庭存在愧疚感。有些项目时间紧、任务重,项目人员在中秋、国庆这样的假期也一直坚守在野外,不能和家人团聚。

    其次,受世界经济下行和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双重影响,矿业经济陷入持续低迷的状态,地勘单位受到宏观经济不振的影响,行业财政投入逐年缩减。为了适应新形势,某些领域的项目数量大大减少,专业人员不能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而只能从事非专业的工作。而有些项目的技术人员却严重缺乏,工作超负荷,经常性加班,事务性工作较多,压力比较大。此外,单位“传帮带”意识和机制还不健全,青年人渴望得到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希望有更具挑战性的平台。同时,由于名额问题,部分青年人的技术职称一直没有兑现,这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但是,沈阳地调中心广大干部职工并没有被困难吓到,上至领导班子成员下到普通技术人员,都积极出谋划策、破解难题。主要领导一方面多次到上级单位“要政策、要项目”,组织力量申请国家项目;另一方面多次到地方政府了解需求,争取地方项目;除此之外还要经常和省市地勘单位、高等院校沟通交流,谋求合作。每年,沈阳地调中心党委组织党政班子成员带队下基层,慰问野外一线职工,通过与青年人面对面交流谈心,了解他们实际困难,现场解决问题,给青年人带去了组织的关怀和家的温暖。同时,单位鼓励青年人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并且邀请院士和专家到单位做报告,组织专业培训,不断提高青年人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在单位领导的关怀和鼓舞下,广大青年人迎难而上,奋勇拼搏,充分发挥了“三光荣”优良传统和李四光精神。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始终坚守在野外一线,披荆斩棘、风餐露宿;他们不再过多追求个人利益,而是把沈阳地调中心事业发展放在首位;他们服从单位调配,到不同专业领域开展工作,在不同的岗位上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无数人生成功的事实表明,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成功并不是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在通往成功的路上,一定会遇到困难甚至磨难,这个时候只有不断的努力、修炼、克服,才能达到理想的彼岸。沈阳地调中心广大青年人面对困难,勇往直前,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信心更充足,乘风破浪,直挂云帆济沧海。

    沈阳地调中心作为六大区域地质调查中心之一,有很多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丰硕成果,时刻鼓舞着全体青年人。

    首先,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坚决贯彻落实部局党组决策部署,地质调查工作成果显著。沈阳地调中心围绕局党组重大改革和部署,坚持“全力支撑能源、矿产、水和其他战略资源安全保障,精心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中心工作”的工作定位,坚定不移地执行部、局党组决策部署,聚焦国家需求,瞄准国际前沿,适应国家科技和预算体制改革,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积极推进科技创新人才和平台建设,在松辽盆地页岩油调查、东北黑土地调查、城市地质等领域取得一批高水平成果,其中2014年和2017年两项成果入选中国地质调查局10大科技成果,3项成果获得地调局科技成果二等奖,此外还有多项成果获得辽宁省国土资源厅科技成果奖。

    其次,业务能力和学科建设成效显著。形成了能源地质、黑土地地质、城市环境地质、深地探测与新兴战略矿产、东北亚地质等五大业务领域,先后建立了“东北亚地学合作研究中心”、“火山沉积盆地与页岩油勘查实验室”、“黑土地地质生态研究中心”、“东部大陆边缘地质研究中心”、“东北矿业城市环境与地下空间研究中心”,基本形成了业务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具备承担重大地质调查研究项目能力的业务体系。承担地调科研项目的能力大大增强,目前承担地质调查二级项目17项,自然科学基金4项,国家重大研发专项课题2项。具备区域地质调查,液体矿产勘查等多个甲、乙级资质。科技论文的数量和质量逐年提高,2017年,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49篇,其中国内外SCI、EI检索12篇,中文核心期刊39篇。

    单位的社会认知度和国际知名度显著提升。围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辽宁矿业城市转型等课题,积极和大庆油田、辽河油田合作开展油气地质调查工作;携手国家土地督察局沈阳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开展东北黑土地调查与环保监测;与辽宁省国土资源厅联手合作助力沈抚新区发展建设。大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召开了全球黑土地关键带地质生态调查学术研讨会、东北亚地质矿产研讨会等多次国际学术会议;“全球黑土地关键带土地资源演化与可持续利用”国际合作项目成功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IGCP国际合作计划批准立项;在马达加斯加、俄罗斯、蒙古等国开展了境外地质调查。与高校的合作不断加强,先后与中国地质大学、吉林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等高校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学科建设、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人才队伍结构日趋完善,年龄结构更加合理。整合优势科研力量,加强团队建设,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涌现出“能源地质研究团队”等多个先进业务团队,有2人获中国地质调查局“杰出人才”称号,3人获得中国地质调查局“优秀人才”称号,此外还有工程首席专家2人。尤其是高学历、高素质的年轻人占主体,截止2018年9月,沈阳地调中心在编 268人,其中45岁以下青年人162人,占60%,他们之中95%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研究生以上学历达到67%。通过自身努力和组织培养,许多青年人已经走上领导岗位或成为学科领军人物,有2人获中国地质调查局“优秀人才”称号,多人担任二级项目负责和子项目负责。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作为光荣的东北地质人,沈阳地调中心广大青年人有信心接过前辈手里的接力棒,在部局党组和中心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奋勇前进,敢为人先,努力把沈阳地调中心建成世界一流地质调查中心。

    当代青年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这是我们最大的人生际遇,也是最大的人生考验。习总书记说“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每个青年人都应该珍惜这个伟大时代,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新时代青年,不止诗和远方,更有梦和家国!沈阳地调中心广大青年人,一定能够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乘着新时代春风,在祖国的广阔大地上放飞青春梦想,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担当,为东北地质调查事业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奋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征途中书写新的青春篇章!

     

     
     
    坚定信念 迎难而上 勇往直前 再创辉煌

    自古巾帼不让须眉,红颜更胜儿郎。在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下沉沿湖社区工作队里,就有这样几位女同志,她们舍小家顾大家,在防疫一线践行初心使命,成为社区抗疫战线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冲锋在前的“主心骨”。武汉市江夏区沿湖社区蓝宝石生态园是武汉地调中心职工集中居住的一个小区。疫情发生后,家住蓝宝石生态园的中心纪委书记曾冶红,充分利用身处一线之便,组织家住小区的干部职工协助社区开展防疫消杀、出入管控、防护宣传等工作,为打好社区保卫战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心下沉沿湖社区工作队组建后,她又带领党员工作队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新的战斗,与社区沟通联系、安排部署工作、提醒队员做好防护、参加社区执勤值守等,事无巨细,她都亲自参与、以身示范。当有队员反映居民无视禁令私自外出,不听劝阻还出言不逊时,她安慰到,“现在是特殊时期,碰到这种情况,我们尽量沟通,耐心细致劝导。希望疫情赶快结束,大家都回归正常生活”。作为武汉地调中心宜昌基地分管领导,她每天都通过电话、QQ群、微信群与宜昌基地管理处工作人员保持着密切联系,关心关注着宜昌基地职工特别是离退休老同志们的生活和思想情况,不敢有丝毫松懈。

    不怕吃苦的“急先锋”。周丽是中心安全和保密处负责人,原本打算回老家与家人团聚的她考虑防疫需要,主动选择一个人留在武汉。作为中心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下属疫情防控组负责人,承担着职工健康动态跟踪、疫情信息发布、居家办公网络安全和信息保密等多项工作,但她毅然加入工作队,除执行防控任务外,坚持每天定时在小区业主QQ群里发布疫情动态,开展病毒防治和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堪称疫情宣传的“大喇叭”;李细华是离退休四支部的联络员,该支部大多数离退休老同志都住在蓝宝石生态园,且子女大多不在身边,因年事已高在网上购物方面存在一定困难。面对这一特殊群体,她在做好执勤工作的同时,总是及时向老同志们传达中心领导的关怀与慰问,密切关注老同志们的思想及身体状况,帮助解决物资采购、个人防护等方面的困难,获得老同志们一致好评。

    2月下旬,中心组建下沉曙光社区党员工作组,面对更加危险的工作环境、更加繁重的工作任务,周丽、李细华再次主动请缨加入抗疫队伍。李细华朴实地说:“周丽一个人在武汉,我孩子已成家立业,我们两个牵挂都比较少,能多出一份力就多出一份力”。

    耐心细致的“大管家”。鲁文莲是小区业主委员会成员,疫情发生以来,她主动承担小区住户的排查工作,从最开始的逐户打电话确认人数、登记健康状况,到后来每天记录体温、多次QQ及微信提醒。面对繁琐的工作,她从未有任何怨言。小区有些老人不会使用网络,她还要打电话一户户记录核实,生怕漏掉一个住户。在此同时,她主动协助做好小区值班巡逻和物资发放等工作;武汉“封城”以后,物资采购就成了难题。马丽艳积极协助物业服务单位团购生活物资,同时利用住房离小区大门近的便利条件,做到订单接收、物资分拣发放、费用结算一条龙服务,累计经手业主预付货款60余笔,未出现任何差错。同时,她还积极关注网上购物渠道,帮助业主在“掌握江夏”及“全民直采”小程序上团购下单多次,被大家称为业主团购物资的“管家婆”。气温回升后,不少居民防范意识有所松懈,走出家门锻炼和遛狗,她总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耐心劝导。但对于屡教不改、明知故犯的,她会不顾情面、果断拍照上报物业进行登记。

    热心服务的志愿者。居住在小区的不少职工积极响应,自愿加入防控队伍。后勤管理处职工周贝就是其中一员,她报名时说:“我虽然不是党员,但如果有需要,我也可以听从指挥、承担任务”。作为一名志愿者,她在网络上奔走于各个采购群,帮助业主寻找合适的团购物资,有时还把自己团购的物资拿出来和大家分享。她还参加了小区值班巡逻,帮老同志采购、分发物资;周晓丽也是一名志愿者,小区微信群、QQ群里经常有她活跃的身影,大家想吃鱼了、想吃面粉了、没有肉了、很久没吃上豆腐了……,她总能找到好的团购渠道,被亲切地称为“小团长”。此外,她还帮助分发物资,替没准时来取货的业主垫付货款,热心服务备受好评。

    在家里,她们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是温柔的化身;在抗疫一线,她们是采购员、是宣传员、是战斗员,是刚强的战士。她们不惧风险,迎难而上,冲在防疫一线,用实际行动彰显了巾帼风采,贡献了巾帼力量。

    关心子女不在身边的老同志生活

    在曙光社区执行任务

    清点采购的生活物资

    为小区居民分拣生活物资

    活跃在战疫一线的武汉地调中心最美“娘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