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3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1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相关搜索

检索范围:

    2017年6月25日-2017年7月3日,地调局武汉地调中心“武当-桐柏-大别成矿带武当-随枣地区地质矿产调查”二级项目所属“湖北1∶5万十堰幅、吕家河幅、土城幅、薛家村幅区域地质调查子项目”项目组,邀请湖北省地质调查院武当地区区域地质调查专家邓乾忠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岩矿系变质岩方向周汉文教授,对项目2017年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难题进行答疑解惑,并进行野外现场指导。

    该子项目目标任务之一是以现代沉积学及造山带理论为指导,系统建立调查区内地层系统,准确划分填图区内地质单元,特别是新元古代青白口系武当群的地层序列(含岩石组成、形成时代、变质变形作用及期次、空间展布规律等)。在一周的时间内,邓乾忠教授带领项目成员参观考察了邻区青峰镇学堂坪武当群杨坪组剖面、郧县碾盘沟双台剖面、郧西县天河口、高庙耀岭河组剖面及其沿途武当群相关地层,详细讲解了武当群内部各地质单元的划分标志、岩性变化及岩石组合,并重点介绍了杨坪组底部厚至巨厚层石英砂岩、杨坪组和双台组顶部含C、P、S层以及耀岭河组底部砾岩层等特殊标志层。周汉文教授向项目组成员讲解了区内主要变质岩的矿物组合、变质作用及变形构造,详细阐述了两者发生的机制和时空演化关系,传授了野外观察测量变形构造的方式方法。两位专家还向项目组成员讲解了变质岩的详细定名规则、描述方法和野外原岩恢复的方法。此外,两位专家对项目组2016年度测制的主干剖面进行了考察,并对早古生代的地层划分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专家对项目组后期工作开展提出了三点建设性意见:在野外填图过程中以岩性组合为填图地质单元开展工作;野外路线地质调查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变形构造期次分析和产状测量以便开展区内构造应力分析;路线地质调查过程中需采集代表性岩石样品以便相邻路线对比连图。

    讲解正变质岩矿物组合鉴定 

    讲解变质变形构造分析 

     
    武汉地调中心邀请区调和变质岩专家开展野外技术指导

    为保护我国和湖北省珍稀古生物化石群落,保护和发展可以重建长江流域乃至我国南方地质生态环境变迁的宝贵资料,在湖北省自然资源厅、湖北省地质局、国家出版基金的支持下,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牵头,组织全省有关科研、教学和生产部门地质古生物专家编写的《湖北省古生物与珍稀古生物群落》第六卷《珍稀古生物群落》,近日由湖北省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该书由武汉地调中心汪啸风、王传尚、陈孝红等主编,系统介绍了湖北省境内的国家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以及近年来新发现的引起全世界同行关注的珍稀化石群,包括距今7亿年左右的神农架宋洛生物群、距今6亿年左右的秭归庙河生物群、距今5.5亿年左右的宜昌三斗坪埃迪卡拉(或西陵峡)生物群、距今5.2亿年左右的长阳清江生物群、距今2.48亿年的南漳-远安动物群、距今1亿年左右的郧县恐龙蛋化石群、距今0.56亿年的松滋猴-鸟-鱼生物群以及鄂西中生代陆相红色盆地所发现的珍稀植物群。加强这些珍稀生物群的认识、宣传和保护,对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地质文化传播、保护地球和认识人类进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对于发展地质研学旅游事业,保护长江流域地质生态环境,助力地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均具有良好的现实推动作用。

    该书的出版为湖北省乃至全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及保护条例修订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并对湖北省及长江流域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古生物化石资源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珍稀古生物群落》出版发行

    为适应长江经济带建设、保护资源环境、普及和宣传古生物化石在恢复和重建地球资源和环境中的意义,在湖北省自然资源厅支持下,湖北省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组织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等有关专家共同编撰,并由中国科学院殷鸿福院士作序的《湖北古生物》一书,在第51个世界地球日由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自1924年李四光等老一辈地质学家对湖北开展开创性的地质工作以来,湖北省一直是我国乃至全球地层古生物研究的经典地区之一。该书结合改革开放40年来湖北省在古生物化石开发保护和研究中的重要进展,结合古生物系统分类,有重点地展示了湖北省迄今所发现30多个门类数千种无脊椎、脊椎动物和古植物化石的代表。其中,包括具有全球对比意义、距今5.51亿年左右的庙河生物群,距今5.41亿年前的埃迪卡拉或石板滩生物群以及距今5.18亿年左右反映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清江生物群。还包括在南漳-远安动物群中发现的距今2.48亿年左右的“古鸭嘴兽龙”海生爬行动物化石,在松滋发现的举世罕见的猴鸟鱼化石库中的全球最早的距今5500万年的灵长类代表—阿克琉斯基猴化石,以及郧县珍稀古生物化石产地所保存的多种类型恐龙蛋化石等。此外,还有根据古生物化石研究所建立的两枚具有全球划时代对比意义的“金钉子”。

    该书从科学研究、科学普及和资源环境保护目标出发,力求文字简明扼要、图片清晰美观,为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古生物化石资源,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宣传生物与环境的科学价值提供依据,也为宣传唯物论、更好地保护湖北省不可再生的古生物化石资源和绿水青山环境提供了生动的教材。

    《湖北古生物》一书正式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