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12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为进一步推进项目实施,对接地方需求,梳理并解决矿山企业综合利用难题,推动综合利用技术示范推广,助力赣南脱贫攻坚,7月27-28日,中国地质调查局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赣南矿产综合利用调查评价项目组在赣州组织召开赣南矿产企业与矿业专家研讨会,就赣南地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需求进行精准对接。

    围绕赣南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并结合赣南矿产综合利用调查评价项目目标任务和进展,技术专家对当前钨、稀土、铅锌、高岭土等矿产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技术最新动向进行了汇报和介绍,各县市矿管局和矿山企业代表就赣南矿山企业中普遍存在的共伴生资源回收、固废中有价组分回收、二次固废的整体利用等问题与技术专家进行了研讨交流。

    通过需求对接和研讨,与会人员达成共识,要进一步加强产学研结合,推动生产工艺和流程的升级改造,推动选矿与深加工技术的创新与推广,实现矿产综合利用调查成果的转化应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推进赣州矿业的可持续发展。

    赣南矿产综合利用调查评价项目是郑州综合利用所2017年组织实施的新开项目,实施半年来,已先后组织200余人次赴赣州18个县域65家矿山企业调研取样,对赣南扶贫七县钨固废、稀土固废等开展了资源潜力调查,建设挂牌了铅锌矿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创新示范基地和萤石尾矿综合利用技术创新基地,对高岭土、锂辉石、锡、钨、萤石尾矿等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进行的创新研究取得了明显成效,受到当地矿管部门和矿山企业的一致好评。

    来自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赣州扶贫联动办公室、郑州综合利用所、赣州市矿管局、郑州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江西有色地质勘查二队等单位的矿业技术专家,兴国、于都、宁都、瑞金、会昌等县(市)矿管局和江西润鹏矿业开发有限公司、兴国中萤矿业有限公司、江西钨业集团、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等矿山企业代表4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会后,技术专家还到矿山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对工艺流程中存在的技术难题进行了现场解答。

     

     

    会议现场

     

    项目汇报

     

    技术专家到矿山企业实地考察

     
    赣南矿产综合利用调查评价项目组织召开赣南矿产企业...
      11月14日,根据科技部技术预测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资源领域技术预测2014年度工作安排,非金属矿资源领域技术预测工作牵头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再次组织专家就非金属矿资源领域“十三五”技术预测进行研讨。来自中南大学、郑州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贵州大学等单位的10余位专家出席了研讨会。

      会议传达了11月3号在北京召开的资源领域技术预测工作会议精神,介绍了非金属矿资源领域技术预测和战略研究总体工作进展情况,阐述了刘炯天院士在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四个方面的工作思路,并对下一阶段的具体工作进行了部署。

      专家们根据战略院“领域技术清单调整的建议”要求,结合第一轮技术调查结果及调查专家反馈意见,对拟在“十三五”期间开展的非金属矿资源领域关键技术和研究方向展开了充分研讨,并进行了凝练和筛选。会议强调,专家要根据关键技术选择的利益原则、原创性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前瞻性原则及安全原则和满足经济发展、技术进步、社会发展及可行性的准则,在非金属矿资源领域科技发展趋势和技术预测结果的基础上,研究提出非金属矿资源领域国家关键技术选择建议,凝练30项大方向技术,并最终形成技术选择报告,为即将进行的资源领域技术预测及关键技术选择汇报咨询答辩会做好充分准备。




    非金属矿资源领域“十三五”技术预测专家再聚首

    为保障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调查工程工作顺利展开,推动科技创新在项目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提升地质调查项目人员科学技术素养和水平,6月27-28日,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调查工程在郑州组织召开了技术培训会。 

    会上,工程首席赵恒勤研究员对工程的工作进展和下一阶段工作总体部署进行了安排,工程实施单位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科技处相关负责人对大家的到来表示了欢迎。培训重点围绕石英/石墨等非金属矿利用技术及进展、微生物技术在矿业中的应用、矿业废渣利用技术等内容,邀请行业内资深专家为项目成员进行授课,全面介绍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调查先进技术和装备工艺,并就具体问题现场交流,答疑解惑,收到了良好效果。

    苏州中材非金属矿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庞功周教授级高工、郑州大学曹亦俊教授、中南大学贺治国教授、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衷水平教授级高工、成都理工大学汪灵教授等专家分别以“高岭土加工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国内外石墨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微细粒分选过程流动强化”、“环境微生物技术前沿及在重金属污染治理的应用”、“铜阳极泥稀贵金属综合利用”、“石英的工业应用及开发利用关键技术问题”为题对大家进行了培训。

    工程首席、郑州综合利用所科技处、工程管理办公室、项目负责人及技术骨干40余人参加了培训。

     

     

    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调查工程技术培训会在郑州举...

    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金牌职工”、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宁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分析测试技术“蓝领专家”,先后获得“河南省岩矿测试技术标兵”“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参加工作28年以来,支金保收获了无数褒奖。在这些耀眼光环的背后,是他对党的忠诚、对地质事业的热爱和对科技创新的不懈追求。

    作为中国地调局西宁中心分析测试实验室质量管理组组长、高级化验技工,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实现了从一名普通工人到高级技能人才的飞跃,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立志做一名有知识的“蓝领”

    1993年,支金保入职原武警黄金第六支队,成为实验室一名职工,负责样品分析。这项工作技术含量高、标准要求严,被称作“寻找金矿的眼睛”。自认为高中毕业、文化底子不错的支金保怎么也没有想到,第一次摸底考试竟没及格。“别人行,我凭啥不行?”他没有气馁,而是暗下决心:一定要练就过硬本领,做一名有知识、有技能的职工。

    为尽快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他不放过每一次学习培训机会,每天加班加点学习,反复练习各种操作方法,细心琢磨工作中的每个环节;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虚心向技术干部和老同志请教。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一年时间,他就熟练掌握了样品加工、磨片、溶样、测试等技术,在每次计量认证和复查现场样品考核和理论考核中成绩均为优秀。

    2004年,河南省举办首届地质行业技能比武,相关单位都派出业务领域的尖子参赛,支金保也报了名,且是唯一一名高中学历的选手。他闭门苦练七十多天,每天练习操作300遍。最后,在规定的五大类、69个竞赛项目中,他一路过关斩将,夺得全省第三名的好成绩,被授予“河南省岩矿测试技术标兵”称号。回到工作岗位,同事们打心眼里佩服这位勤奋的“战友”。

    支金保常说一句话:“新时代技能人员要有学历文凭,更要有知识和技能。”二十多年里,他先后啃完了《化验读本》《岩矿分析》《金的分析化学》等二十多套化验专业方面的书籍,做了几十万字学习笔记,千余条操作规程烂熟于心,十几项化验技能炉火纯青,上百种问题处理方案成竹在胸,并以优异成绩取得郑州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文凭、材料成分检验工种高级职业资格证书,从一名普遍的化验员成长为资深的技术人员,多次被表彰为学习成才先进个人、业务技术标兵。

    工作中的支金保一丝不苟

    攻克技术难题诠释不懈追求

    参加工作后,支金保把分析测试岗位确定为自己人生和事业的新起点,设定了做一名优秀复合型技术工人的目标。地质工作者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作风和他对技术创新的执着追求,激励着他攻破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

    金精粉测试含量偏低是岩矿分析中最为棘手的难题之一,尽管单位组织了多次技术攻关,问题却始终没有进展。支金保迎难而上,在查阅大量资料、请教众多专家和开展数百次实验之后,成功找到了破解办法——通过更换液体氟化氢铵和改进吸附材料配比,从而大大提高金的溶解和吸附能力。这一方法不但能快速测算出金含量,而且具有极高的市场应用价值,被相关单位推广使用。

    矿石样品磨片是一项极难掌握的技能,在每分钟1200转的磨片机上打磨一块橡皮大小的石片,全靠手指按压的力度掌控,轻了薄片会被甩飞,重了会被磨碎。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支金保不但练就了一手磨片绝活,还摸索出一套四步磨石法,可以轻易地将一块石头打磨成透明薄片,厚度相当于一张普通纸的1/10,而且成功率也从之前的不足50%提高到90%以上。

    为提高野外快速分析能力,他与同事孙鹏经过两年多的研究,探索出野外样品快速分析法,将实验室采、加、化周期由原来的45天缩短至1天。

    “每解决一个技术难题,都是完成一次对自己的挑战,也是成长的蜕变。”二十多年来,支金保在本职岗位上做了大量技术革新,先后破解26个技术难题,取得8项技术革新成果,不但大大提高了实验室快速、准确分析的能力,还为单位节约经费上百万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岩矿分析专家,被称为“专家型技术工人”“工人教授”“身边的大国工匠”。

    “传帮带”培育技术人才队伍

    “不仅要个人进步、团队进步,还要带着更多的人一起进步,要把工匠精神传递给年轻人。”支金保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二十多年来,他先后带过四十多名徒弟,其中32人成为业务尖子,所在的分析班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班。

    工作中,他总是手把手地教方法,不厌其烦地讲要领,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多年积累的技巧和绝活全盘托出,得到了大家的钦佩和敬仰。遇到反应慢的徒弟,他反复耐心地示范讲解,直到对方学会为止。即使徒弟不小心犯错,他也不会大声训斥,而是认真分析原因,一起总结教训。

    技术干部王彩玉说,支师傅对她影响最深的,不仅是他的过硬技术,还有他的职业精神。每次添加试剂,他都按照精确值,一点一点地滴,做到分毫不差;每当开启盐酸等危险试剂瓶盖,他总是挡在助手前面以防不测。这种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精神一直影响和鼓舞着实验室的每一位同志。

    2008年,单位从国外引进一套价值五十多万元的分析仪器,领导把这件宝贝交给了支金保和他的徒弟党书鹏。为了尽快掌握技术,支金保对照操作规范和说明书苦练3个月,总结出180多个注意问题和易错点,然后手把手地教给党书鹏。每次操作机器,他都站在徒弟背后,做对方最大的支持,因为按照规定,师父在场时发生任何操作失误由其负全责。解除心理压力的党书鹏进步极快,不到半年就熟练掌握了整套机器的操作要领。

    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

    一直以来,支金保都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入党时的铮铮誓言。

    矿石样品磨片是实验室几十个岗位中最苦最累的工作。一天下来,支金保腰酸背痛,满手伤痕,耳朵和鼻子里塞满了粉尘。长时间的劳累使他落下了颈椎劳损的毛病,脖子上经常贴满各种膏药。强烈的噪音还给他的听觉系统造成伤害,听力不及常人一半。

    在实验室,支金保是唯一一个身兼两职的人,既做分析测试又管样品磨片。别的同事都有机会调休,他却经常加班加点。某年初冬,单位接到某矿区一批紧急矿样测试,要求20天内拿出结果。支金保深知,野外勘查耽误一天就会损失几万元,于是带领分析班昼夜连轴转。工作中,他需要不停地用手沾水,很快双手便被冻得红肿裂口,即便贴上膏药、涂上药膏,血水依然将半个水池几乎染成红色。十几天后,任务圆满完成,而他的手已经溃烂化脓。

    2008年底,支金保带领样品分析班出色完成了多项重大化验任务,单位准备给他表彰。得知情况后,他马上找到领导:“工作是大家干的,哪能给我一个人表彰”。结果,个人三等功变成了全班的集体三等功。

    支金保在河南省技能比武中获奖后,不断有企业以高薪聘请他。当时他的妻子下岗待业,全家唯一的收入是他每月不到2000元的工资。面对优厚待遇的诱惑,他严词拒绝:“没有组织的培养就没有我的今天,没有实验室这个平台就没有我现在的成绩。翅膀再硬,我也不会离开哺育我的家。”

    二十多年来,支金保经手的化验样品多达四十余万件,从未出过差错。他始终保持着对地质事业的热爱,心系单位发展。2014年8月,原武警黄金第六支队从河南省三门峡迁至青海省西宁市,考虑青海工作区条件艰苦,加上两地分居,许多职工都打起了退堂鼓,支金保是唯一一个主动报名随队前往的。2018年8月,黄金部队跨军地改革,不少年龄较大的干部职工选择回流部队安置,支金保则毅然选择随队转改。

    谈到未来,支金保眼神坚定地说:“人不能在荣誉面前止步。今后要做的事还很多,除了用心干好本职工作,还要为单位培育更多新一代工匠,带动更多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路。”

    从高中生到“大国工匠”

    日前,国土资源行业公益专项“典型煤系非金属资源耦合告高值化利用技术与示范”2017年度评审会议在郑州召开。

    会议首先听取了项目负责人的项目进展汇报。项目自实施以来,形成了煤矸石和粉煤灰多组分分离综合回收、轻质高强保温材料制备等关键技术,开发了以煤矸石为主要原料制备高性能低成本Al2O3-SiC-C系炮泥耐火材料的技术,及以粉煤灰为主要原料制备陶粒支撑剂和高性能陶瓷纤维技术;达到了预期主要指标,粉煤灰分选有机碳含量低于0.5%,炮泥耐火材料性能达到Al2O3≥35.0%,SiC≥10%,C≥8.0%,体积密度≥2.0g/cm3,抗折强度≥3.5MPa(1400℃×2h);高性能纤维材料纤维化率大于90%(球化率小于10%);建成年产1万吨高性能纤维和年产5万平米多孔建筑外墙保温隔热材料示范生产线;页岩气支撑剂主要技术指标达到了任务书规定的要求;申请发明专利11项,授权8项,发表论文17篇,其中SCI(EI)论文15篇;培养技术骨干、研究生19名。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一行及来自郑州大学、河南工业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出席了会议。

    地调局郑州综合利用所、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源伟业新材料有限公司等参加单位也对承担的课题做了详细汇报。针对项目存在的问题,专家组给予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专家组在听取项目年度执行情况汇报、审查原始材料的基础上,经质询和讨论,认为项目研究意义重大,影响辐射广,完成了任务书规定的年度指标,达到考核要求,一致同意该项目通过年度评估。

    2

    典型煤系非金属资源耦合高值化利用技术与示范项目顺...

    12月15日,中国地质调查局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组织开展危化品安全知识培训。

    培训邀请了郑州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宋成盈教授主讲,宋成盈教授首先对检测中心、矿冶中心、矿物材料中心等部门实验室进行了现场指导检查,对实验室中危化品等存在的问题隐患,提出了整改建议。通过现场指导,为科研人员上了一堂生动的实践教学课。会上,宋成盈教授从危化品的概念、危化品分类、危化品防护、实验室存在的危险源、实验室不安全行为、实验室不安全环境、实验室人员岗位职责等方面对与会人员进行了讲解。全所职工50余人参加培训。

    宋成盈教授是河南省安全生产专家委员会专家,长期从事化工领域教学、科研和安全技术服务工作,是实验室及危化品安全管理方面的专家。此次培训针对性强,讲课内容丰富实用,培训方式既有现场指导教学,又有理论知识授课,贴近实际,大家收获颇丰。

    郑州综合利用所一贯高度重视危化品安全管理工作,将危化品纳入研究所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内容,不断提高危化品管理水平,进一步巩固了现有的安全生产形势。

    宋成盈教授实验室现场检查指导

    宋成盈教授讲授危化品安全知识

    郑州综合利用所组织开展危化品安全知识培训

    日前,国土资源行业公益专项“典型煤系非金属资源耦合告高值化利用技术与示范”2017年度评审会议在郑州召开。

    会议首先听取了项目负责人的项目进展汇报。项目自实施以来,形成了煤矸石和粉煤灰多组分分离综合回收、轻质高强保温材料制备等关键技术,开发了以煤矸石为主要原料制备高性能低成本Al2O3-SiC-C系炮泥耐火材料的技术,及以粉煤灰为主要原料制备陶粒支撑剂和高性能陶瓷纤维技术;达到了预期主要指标,粉煤灰分选有机碳含量低于0.5%,炮泥耐火材料性能达到Al2O3≥35.0%,SiC≥10%,C≥8.0%,体积密度≥2.0g/cm3,抗折强度≥3.5MPa(1400℃×2h);高性能纤维材料纤维化率大于90%(球化率小于10%);建成年产1万吨高性能纤维和年产5万平米多孔建筑外墙保温隔热材料示范生产线;页岩气支撑剂主要技术指标达到了任务书规定的要求;申请发明专利11项,授权8项,发表论文17篇,其中SCI(EI)论文15篇;培养技术骨干、研究生19名。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一行及来自郑州大学、河南工业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出席了会议。

    地调局郑州综合利用所、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源伟业新材料有限公司等参加单位也对承担的课题做了详细汇报。针对项目存在的问题,专家组给予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专家组在听取项目年度执行情况汇报、审查原始材料的基础上,经质询和讨论,认为项目研究意义重大,影响辐射广,完成了任务书规定的年度指标,达到考核要求,一致同意该项目通过年度评估。

    2

    典型煤系非金属资源耦合高值化利用技术与示范项目顺...

    日前,在“赣南矿产综合利用调查评价”项目支持下,中国地质调查局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联合郑州大学对江西赣州兴国县中萤矿业有限公司鱼形山尾矿库萤石尾矿进行综合利用技术开发,实验室和现场扩大试验指标良好,得到企业认可和好评。

    萤石矿是我国的战略性及优势矿产资源,赣南地区萤石资源保有储量867.2万t(CaF2),占江西省萤石保有量的53%。经过多年开发,赣南地区现有萤石尾矿约54万吨,其中兴国县鱼形山尾矿库尾矿量约20万吨,约占赣南地区萤石尾矿总量的40%,并且萤石含量约20%,综合回收价值较高(该尾矿库萤石价值达8000万)。由于缺乏高效经济的综合利用技术,该尾矿库尾矿萤石至今未进行综合回收。

    针对这一现状,项目组创新性地采用较为高效的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对鱼形山尾矿库萤石尾矿开展了系统的半工业回收试验。采用“一段粗磨+一粗两精”闭路分选,在平均原矿萤石品位为20%时,可获得平均萤石品位为91%,回收率为69%的萤石精矿, 在平均原矿萤石品位为10%时可获得平均萤石品位为82%,回收率为83%的萤石精矿。综合低品位与高品位原矿试验结果,在原矿平均品位17.84%时,可获得平均品位为88.53%,回收率为73.24%的萤石精矿。而达到以上精矿品位,传统浮选工艺需要进行一粗三扫十精,流程长且经济性不佳。该指标得到兴国县中萤矿业有限公司认可,并希望郑州综合利用所能在后期萤石尾矿综合利用开发和尾矿综合回收萤石后产生的二次尾矿综合利用领域给予更多技术支持。

    目前,尾矿已成为我国产出量最大、综合利用率最低的大宗固体废弃物之一,累积堆存100亿吨以上,年产出量达到12亿吨,占全世界尾矿产出量的50%。尾矿综合利用既关企业和行业生存与发展,又影响环境与安全,因此亟需针对性地开发尾矿综合利用技术,在能够实现尾矿资源化的同时避免因二次开发造成的环境和安全问题。“赣南矿产综合利用调查评价”项目在“开展赣南固废综合利用状况调查,查清固废现状,开发综合利用适用技术,建设赣南固废数据库”方面进行了重点工作部署,开展赣南稀土固废、钨固废和萤石固废等典型固废综合利用技术创新,既能为该地区典型固废资源化和减量化提供技术支撑,服务赣南精准扶贫工作,也能为全国同类型固废的综合回收利用工作提供基础。

    萤石尾矿综合利用扩大试验现场1

    萤石尾矿综合利用扩大试验现场2

    以综合利用技术创新支撑萤石尾矿综合回收
        10月24-25日,郑州综合所承担的5项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在研项目“典型微细粒矿利用新技术研究”、“环境恢复矿物材料制备及应用研究”、“豫西金钨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固体非能源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主要技术标准研究”和“低品位铜镍硫化矿选别中降镁抑制剂的研究”顺利通过了中国地调局组织的中期评估。来自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郑州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省岩矿测试中心等单位的9位专家参与了此次评估,来自北京矿冶研究总院、中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广东应用研究院、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协会等10家外协单位的30余人出席了会议。

        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相关领导在讲话中指出,开展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中期评估重在抓进度、促质量和调整布置,检查项目进展和成果及项目预算,评估管理制度落实情况,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提出评估意见。同时还强调,项目承担单位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进一步完善管理体系、发挥各方面作用,规范管理、严肃纪律,做好下一步工作。

        各项目负责人围绕目前项目的总体情况、主要工作进展、取得的主要成果、资金使用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步工作安排进行了如实汇报。与会专家严格把关,在认真听取项目汇报和查阅原始记录的基础上与项目组成员针对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关键技术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对这次评估给予了肯定,认为各项目进展顺利,执行进度符合任务书要求,部分阶段性成果显著,资金使用合理,一致同意通过中期评估检查。

        “典型微细粒矿利用新技术研究”研发出一种新型组合捕收剂,使用后获得了产率为0.0983%、品位为52.59%、回收率87.32%的钼精矿,回收率提高了八个百分点;都兰金矿浮选工艺流程获得了金品位为37.49g/t,产率8.72%,回收率87.22%的金精矿,目前该工艺已推广应用到企业。

        “环境恢复矿物材料制备及应用研究”子课题“沙漠复垦与高效产出综合配套技术示范”目前完成了矿物复合吸水保水材料扩大试验,产出的首批沙漠植物用膨润土复合吸水保水材料扩大试验样品已进行首批应用试验,在性能没有明显降低的前提下可降低原料成本25%左右,对大面积推广使用吸水保水材料具有重要意义;获得的“利用绿色环保去除高纯石墨中杂质硫的方法”,成功地将山东平度天然鳞片石墨中杂质硫含量降低50ppm以下,石墨纯度远高于95%;获得的“一种微细鳞片无硫膨胀石墨的微波制备方法”具有膨胀体积大、无硫、节能、环保等优点,对于细鳞片石墨很有效。

        “豫西金钨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完成钨选别柱式高效分选装备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出柱式高效分选装备及操作规程。采用浮选和氰化联合工艺流程,可使鸿鑫金钨矿金精矿品位达到30克/吨以上,金总回收率达到96.5%左右;采用扫选精矿再磨工艺可使灵广金钨矿选金选别指标达到30克/吨以上,回收率大于88%;选钨试验确定了选钨的最佳粗选药剂制度,采用组合捕收剂具有较好的指标,对鸿鑫金钨矿钨粗选回收率达62.32%,对灵广金钨矿粗钨选回收率达76.50%,三氧化钨含量达3.22%。

        “固体非能源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重要技术标准研究”通过征求包括地质、采矿、工艺矿物学、选矿、尾矿综合利用领域内研究院、设计院、大专院校、行业协会、矿产资源管理部门及大型矿山企业约40家单位200多人次意见,已完成8项标准(征求意见稿/草案修改稿)、标准编制说明和征求意见处理汇总表的编制;发表学术论文10篇,培养研究生4名,形成了一支具有较强矿产综合利用的标准研究队伍。

        “低品位铜镍硫化矿选别中降镁抑制剂的研究”试验出的高效组合抑制剂实验室降镁效果显著,铜镍混合精矿氧化镁含量已降到5.81%,镍回收率达到85%左右。


    郑州综合所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通过中期...

    “十一”长假刚过,郑州市新冠肺炎疫情又起。面对疫情,中国地质调查局郑州矿产综合利用所党员干部职工第一时间响应河南省直文明办“立刻向居住地所属社区报到”的号召,在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规定、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又一次穿上红马甲,主动到社区报到,就地转为志愿者,配合社区工作人员科学有序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活动。

    天刚蒙蒙亮,郑州综合利用所郝小非已忙碌多时,准备物资、信息采集、隔离户上门核酸、垃圾清运……忙完经常到深夜,有时连午饭都顾不上吃,晚上泡碗面凑合。为了降低风险,他连续近二十天吃住在办公室,有时实在累得不行也想休息几天,可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支撑着他一次又一次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抗疫工作中。

    每天一大早,研究所抗疫“老人”陈伟就忙着布置场地、维持秩序、转运物资。得知由于本轮疫情突然,很多居民家中生活物资匮乏,他千方百计跟社区协调、联系供货方,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合理设置蔬菜销售摊点,科学制定采购流程,解决了广大职工群众的燃眉之急,得到院内居民一致好评。

    然而疫情形势持续呈上升态势,郑州综合利用所周边多个场所接连出现确诊病例,研究所疫情防控压力陡增。由于社区核酸采样人员不足,鼓励有条件的小区自行组织核酸检测,得知这一情况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医护人员曹亚杰,身为职工家属,毅然报名负责本院的核酸采样,成为“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白衣战士”。还有职工吕振福、杨静、曹飞、牛辉辉、张源、田敏等同志,主动请缨担任信息员,吴照洋、王学凯、张晓璐、张博冉、张银年等争先报名为秩序员,他们的努力为核酸检测工作的快速开展提供了保障,为研究所早日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奠定了坚实基础。像他们这样的志愿者还有很多,有的是几十年党龄的老党员,有的才刚刚入职,尽管岗位、年龄和身份不同,但抗击疫情的执着信念是相同的,都在用实际行动践行“所之在之所、肩上扛上肩”的研究所奉献、奋斗和担当精神,展现出新时代地质人的勇气与担当。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使得玉成。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郑州综合利用所广大干部职工同呼吸、共命运、肩并肩、心连心,共同筑起坚不可摧的抗疫防线。相信通过大家的团结奋战、顽强斗争,胜利的曙光必将来临,定能取得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胜利。

     

    研究所广大职工踊跃投身抗疫志愿服务工作中 

    职工家属曹亚杰医生进行核酸采样 

    合理布置蔬菜点保障居民生活物资供应

    郑州综合利用所干部职工众志成城坚决打赢新一轮疫情...

    5月26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承担的“固废资源化”重点专项“大宗低阶固废规模化制备高值矿物材料关键技术”课题“铝矾土尾矿物相高温重构制备高蓄热材料研究与示范”启动会暨课题实施方案研讨会在郑州召开。来自郑州综合利用所、马鞍山矿山研究院、长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郑州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出席了会议。 

    在项目负责人黄朝晖介绍了项目整体情况之后,课题负责人刘长淼及各子课题负责人分别就课题实施方案、子课题实施方法及技术路线进行了汇报。专家组对课题及各子课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经过质询和讨论,专家组一致认为课题研究目标明确,课题任务分解针对性较强,各子课题之间联系紧密,技术路线及实施方案合理可行。同时,专家组提出,希望课题实施过程中加强组织联系,结合各单位优势,突破固废高值化利用的瓶颈,为我国固废资源化高值利用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课题实施方案汇报

    课题启动会现场

    郑州综合利用所召开“铝矾土尾矿物相高温重构制备高...
      4月14日,以“团结、拼搏、促进、提高”为主题的中国地质调查局第四届职工篮球赛(郑州赛区)在河南郑州正式拉开帷幕。

      上午8点30分,伴随着慷慨激昂的《运动员进行曲》,郑州赛区9支代表队的参赛队员们带着春天的气息,英姿飒爽、意气风发地走进赛场中央,充满活力的脸庞上写满了拼搏的意志。

      按照中央“八项规定”和局赛事要求,赛场秉持节约简朴的赛事原则,只举办了简短的开幕仪式。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局第四届职工篮球比赛组织委员会主任王研出席开幕式并为比赛开球,郑州综合所党委书记、所长冯安生代表研究所领导班子致开幕辞,郑州大学副校长宋毛平教授致欢迎辞,开幕式由郑州赛区组委会主任、郑州综合所副所长杨友生主持。

      中国地质调查局第四届职工篮球预赛阶段分2个赛区进行,参加郑州赛区的有天津中心、青岛所、水环中心、资源所、水环所、岩溶所、探工所、图书馆、郑州所9支代表队。4月14日—17日,小组各代表队之间将通过循环赛制,根据积分高低决出进入决赛的代表队。

      9点整,比赛正式开始。比赛刚一开始,大家就迅速进入角色,激烈的角逐、严密的防守、帅气的投篮、巧妙的配合、精彩的过人不时将现场观众的热情点燃,欢呼声喝彩声不绝于耳。相信此次比赛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目的,在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精神生活的同时,进一步促进兄弟单位间沟通与了解,进一步提高队伍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真正做到凝心聚力、活力无限。


    郑州赛区开幕式


    王研副局长开球


    郑州赛区开幕式


    比赛现场1


    比赛现场2



    中国地质调查局第四届职工篮球赛(郑州赛区)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