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2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3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张茂省,男,56岁,博士,专业技术二级,西安地调中心主任助理。专业方向:水工环地质

    解决资源环境问题或基础地质问题情况:

    提出了延安革命旧址绿色地质维护方案并在宝塔山、西北局革命旧址成功试验,提出的地下空间开发方案被延安市政府采纳;查明了黄土高原区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支撑了西北地区地质灾害的减灾防灾;为陕北能源化工基地探明33处水源地,提交B级可采资源量每天215.74万立方米。

    实现转化应用和有效服务情况:

    依据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地下水勘查成果重新编制了《榆林市水资源规划》;宝塔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试点成为全国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示范,详细调查成果有效服务了76个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8.12”山阳滑坡、7.22”岷漳地震灾后重建、西安地铁变形异常等地质灾害应急处置中发挥了技术支撑作用。

    促进科学理论创新和技术方法进步情况:

    提出了基于风险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原理与方法、黄土水敏性灾变力学机制理论及精细化预警技术、旱区生态水文地质研究与评价方法、基于负面清单的城市地下空间评价方法,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7项,其中一等奖3项。参编标准规范4本,实用新型专利3项,出版专著5部,发表论文130余篇,其中SCI检索18篇。

    促进人才成长和团队建设情况:

    建成一支82人组成的水工环地质调查与创新团队,创建了陕西省“三秦学者”创新团队;建立了部黄土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省水资源与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部野外科学观测基地等平台;指导博士后出站3人;培养博士研究生3人,硕士研究生20余人;开展技术培训近百次,累计培训3000余人次。

    张茂省

    鲜水河断裂带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是中国大陆内部地震活动性最强的左行走滑活动断裂带,自1725年以来已发生8次7级以上破坏性强震,并且未来发生强震的概率较高,该断层已引起国内外地质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的高度关注。断裂主滑动带(Principal Slip Zone,简称PSZ)是地震作用的直接产物,保留有地震时形成的新鲜物质。研究PSZ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和物理化学性质是认识断裂带地震活动的关键和突破口,是研究地震破裂机制和强震发生规律的重要基础和手段,对断裂带沿线的城镇防震减灾和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研究所“巴颜喀拉地块北缘与东缘大型断裂带区域地质调查”项目组在四川道孚县龙灯乡基础地质调查中发现了鲜水河断裂带的主滑动带。该剖面为季节性洪流在河道内冲刷出的新鲜基岩剖面,约20米宽1.5米深,主要岩性为砂岩、粉砂岩,属三叠纪侏倭组地层。断裂的强烈活动使得剖面中的岩石发生强烈破碎。此次发现的鲜水河断裂带主滑动带位于断裂带核部,其两侧发育不同颜色的碎裂岩和断层角砾岩,中部为5-10厘米厚的黑色断层泥。现有研究表明,一次7级以上的大地震形成约1-2毫米的主滑动带,因此,此次在地表发现的主滑动带至少经历了二十多次甚至近百次的大地震活动。该剖面中见到的主滑动带与鲜水河断裂带科学钻探1号钻孔(XSH-1)岩心中见到的主滑动带岩性、结构构造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并且主滑动带所在位置与地表的河流阶地位错、断层陡坎(地堑)等构造地貌所反应的断层位置完全一致。

    通过对该剖面开展精细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分析,对断裂带物质进行物理-化学性质、摩擦实验和年代学研究,将有望揭示鲜水河断裂带的大地震孕震环境、破裂机制、活动历史和孕育发生规律。该断裂带主滑动带剖面,不仅是地质调查项目的重要发现,而且将有可能在地震断裂理论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并为该地区防灾减灾工作做出重要贡献。

    鲜水河断裂带主滑动带(红色虚线),道孚县龙灯乡

    (a)断裂带左行走滑伴随正断分量;(b)、(c)断裂带主滑动带由5-10cm厚黑色断层泥组成

    鲜水河断裂带基础地质调查新进展:发现破解地震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