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44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1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近日,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代表团赴泰国开展岩溶地质领域国际合作。此次工作围绕广西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广西—东盟岩溶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执行,野外监测站点建设并纳入全球站网,以及国际标准化等岩溶领域后续合作展开。

    基于双方团队前期选点工作的开展,初步掌握了泰国沙墩地区岩溶地质概况。此次出访主要的野外工作包括岩溶地质环境监测站建设,土壤、水样品采集及岩溶地貌发育演化对比研究等。其中,水文水化学监测站选择在泰国沙墩府La-ngu河建设,按照已有关键带监测技术标准放置多参数水质检测仪,实现对于水温、pH、电导率等13项水文水化学特征长期在线监测,并链接至岩溶所数据汇聚平台,钥匙交由泰方保管并进行运行维护。根据沙墩地区不同地层年代、岩性及土地利用方式采集土样31份,经初步晾晒,对颜色、硬度及颗粒大小进行分类描述,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在Stegoden洞穴入口建设土壤监测站点。在流域不同地区共采集水样33份,包括13个地表河及20个地下水样。在沙墩世界地质公园地貌调查中,通过将不同流域区段岩溶发育特征与西南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进行对比发现,该地区海拔高度较低,未发育形成大规模天坑,但孤峰及海蚀岩溶较我国西南岩溶区发育较强烈。

    野外工作结束后,双方围绕前期成果及下一步合作计划进行座谈交流。在过去九年里,双方在岩溶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领域及沙敦世界地质公园联合野外调查中取得了显著进展。

    会上,两国专家围绕沙敦世界地质公园及Ching Dao地区岩溶调查与监测、ISO/TC 319岩溶国际标准化工作、岩溶水文、重金属污染、岩溶碳汇机制与计量方法以及泰国“洞穴—保护—社区”可持续管理模式等主题作技术报告,深入交流最新成果,并梳理下一步合作方向。

    野外调查采样

    经充分讨论,双方就四项重点工作达成一致:一是协同完成广西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结题工作,并持续开展沙墩世界地质公园岩溶研究,积极谋划下一轮项目联合申报。二是推进岩溶地学合作协议签署。三是泰方将以积极成员身份加入国际标准化组织岩溶技术委员会,牵头热带岩溶国际标准制定,弥补该领域空白。四是双方将开发高分辨率监测工具,建立低成本碳汇观测体系,推动在泰国推广应用。

    岩溶所推进落实中泰岩溶地质领域国际合作

    1月16日,辽宁省国土厅马原副厅长带领地环处、地勘处、辽宁省地质矿产调查院一行9人到地调局沈阳地调中心,就联合开展沈抚新区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合力推进沈抚新区规划建设进行对接。

    辽宁国土厅马原副厅长首先介绍了辽宁省委、省政府对沈抚新区城市发展规划的批示和关于沈抚新区建设国土资源管理改革创新试验区的有关情况,以及沈抚新区上升为振兴东北国家“一带五基地”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意义。希望依托中国地质调查局技术和项目平台,辽宁国土厅配套项目资金,在沈抚新区开展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工作,为沈抚新区规划、建设、管理、运行提供全过程服务保障。

    沈阳地调中心主任李志忠表示,沈阳地调中心坚决贯彻落实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按照辽宁省委、省政府和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重大决策部署,围绕沈抚新区城市发展规划和地方政府服务需求,组织精兵强将,精心谋划,开展好沈抚新区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发挥沈阳中心科技创新优势,加快推进省部合作协议等事项,全力支持沈抚新区城市发展建设工作。

    会议就沈抚新区城市地质调查的工作思路、总体目标、项目成果等方面内容以及资金配套、构建地方政府主导的多方协调联动机制等多个事项达成一致意见。

    沈阳地调中心相关领导、科技处、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室等部门相关同志参加了会议。

     

    辽宁省国土厅一行到沈阳地调中心对接沈抚新区城市地...

    借助2015年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合作平台,墨西哥地质服务局劳尔•克鲁斯•里奥斯(Raúl Cruz Ríos)局长于2015年10月27—28日访问了南京地调中心,中国地调局科外部刘大文处长陪同访问,南京中心党组书记郭坤一、总工程师邢光福和副主任何庆成以及大区办主任、境外院负责人和技术骨干等接待来访,郭书记主持了双方研讨。

    中墨双方针对墨西哥全境地球化学填图、数字化地质填图技术交流、放射性矿产和稀土元素矿产评价与勘查、地质旅游与地质公园、地质医学研究等合作内容进行了细致的讨论,并初步达成一致。合作内容和方式将体现在“中墨合作地球化学填图合作项目协议”和“中国东部与墨西哥科迪勒拉区域地质对比研究合作协议”中。墨方建议选择墨西哥东南部的恰帕斯州(Chiapas)作为双方重点合作试点地区。

    劳尔•克鲁斯•里奥斯局长还应邀参观了南京中心实验室。

    墨西哥地质服务局局长访问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调中...

    稀土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战略资源,也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及国防科技工业不可或缺的关键元素,重稀土资源战略地位尤为凸显。目前,全球已知在开发的重稀土基本集中在我国的南方离子型稀土矿,由于离子型稀土矿开采方式的不当,造成了稀土资源流失严重,同时对地下水有一定污染,导致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山普遍处于停产状态,绿色安全高效的开采新技术亟待开发。

    近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与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达成一致协议,计划将离子型稀土绿色安全渗控开采示范项目落户厦门钨业控股公司龙岩市稀土开发有限公司。作为国家组建的六大稀土集团之一,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形成了含稀土矿山开发、冶炼分离、稀土功能材料和科研应用于一体的产业体系,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拥有专业的矿山防渗与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室,研究开发了矿山防渗技术与渗控开采技术。该示范形成的离子型稀土渗控开采体系将从根本上保障国家战略资源的安全开采,有望改变目前离子型稀土矿大面积停产的状况,打造成为重稀土绿色高效开发的示范。

    319273569373499732

    矿山防渗与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室

    661931956441229656

    龙岩现场勘探

     
    成都综合利用所离子型稀土绿色安全开采示范项目落户...

    9月9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中国地质科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王小烈在出席我局和广西国土资源厅主办的“中国-东盟地学合作论坛”期间,代表我局与柬埔寨矿产资源总局副局长彭·那乌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与柬埔寨王国矿产能源部矿产资源总局关于柬埔寨低密度地球化学填图合作项目的协议”。这是双方在今年6月29日签署双边地学合作谅解备忘录之后,达成的第一个合作项目协议。

    协议内容包括双方计划在4年期间,完成柬埔寨境内的全球地球化学基准采样和全国1:100万低密度地球化学填图工作,分别分析76种和69种元素,期间还将开展针对柬方参与项目的地球化学填图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

    签署协议之后,地调局科外部境外地质处带领成都地调中心、水环所、岩溶所、青岛海洋所和广州海洋局等技术专家,与柬埔寨矿产资源总局彭·那乌等代表团举行了双边会谈,就今年联合实施地球化学填图合作项目野外工作,以及双方拟在水文地质调查和海洋地质调查方面的合作事宜进行了磋商。双方议定,一是9月下旬,中方地球化学填图专家组将赴柬埔寨与柬方专家一起实施野外工作;二是已基本就双边水文地质调查合作项目协议内容达成一致,将在修订完成之后,尽早签署;三是双方将保持沟通,就海洋地质调查合作项目协议内容进行沟通,争取尽早达成一致,并争取明年择机签署;四是我方将邀请柬方在明年派出2名地质人员到成都地调中心学习化学分析技术、2名海洋地质学家到青岛海洋所学习海洋地质调查相关技术。

    中国工程院院士裴荣富、何继善、广西国土资源厅副厅长郑杰中、广西地勘局副局长战明国、柬埔寨国务秘书铭·萨克提拉见证了协议签署。

    王小烈与彭.那乌签署双边地球化学填图合作项目协议

    王小烈与柬埔寨矿产资源总局签署合作项目协议

    8月30日上午,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中国地质科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王小烈率队到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就2016中国国际矿业大会有关事项进行了沟通与交流。

    局科外部就局参加2016中国国际矿业大会筹备情况及后续需要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协调事宜进行了汇报。双方针对局提出的相关问题和需要协商的事宜进行了深入交流。在举办高层论坛、组织参会、接待安排、展台设计等方面达成一致意见。

    最后,王小烈对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中国国际矿业大会组委会8年来对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给予的支持表示感谢,并协调做好矿业大会组委会希望局给予的支持。同时,强调通过双方对接,进一步细化矿业大会期间论坛和布展等相关活动,争取达到最佳参会效果。

    局办公室、科外部和地科院、发展研究中心、天津地调中心等部室负责人及相关直属单位代表参加会见。

     

     

     

     

    王小烈一行赴天津对接2016中国国际矿业大会

    8月19日下午,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中国地质科学院党组书记、副院长王小烈,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会见了由中非共和国总统府农业和乡村发展部顾问科亚拉女士带队的中非共和国部长培训班的5位部长和部长办公室自然资源顾问等6人一行。双方就共同推进中非国家地质调查项目、提高地质调查工作程度和地质调查能力以及促进矿业投资等交换了意见,同时,就共同推动援中非共和国国家地质调查计划达成一致。

    王小烈就双边矿业领域合作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建立双方合作交流机制,保持经常性沟通,促进矿业领域合作。两国矿业部门可以探讨签署矿业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两国地质调查局之间也可以探讨签署两局之间地学合作谅解备忘录。二是共同推动实施“中非共和国国家矿业发展规划”和“中非共和国国家地质调查计划”,提高地质工作程度,摸清资源家底,吸引国外矿业投资,促进经济发展,并有助于提高地质调查能力和提高地球科学研究水平。三是加强技术和人员交流,提高中非共和国地质调查能力。如举办短期地质调查管理和技术培训班,以及双方地质人员通过共同实施合作项目、在合作中相互交流、学习,提高地质调查能力。

    科亚拉部长表示中非共和国战乱之后百废待兴,由于包括矿产资源、森林、水资源、地质公园在内的自然资源丰富,特别是矿产资源丰富,已经发现矿床和矿点矿化点470多处,应该为国家经济发展发挥作用。但受限于地质工作程度低,整个国家的资源潜力不是很清楚,难以吸引国外矿业投资。加之中非共和国地质调查局人员偏少,地质调查能力低等因素,此次来华,主要来寻求中国在地质领域的帮助,帮助中非共和国开展地质调查,摸清资源家底,吸引矿业投资。并表示双方要互利共赢合作,可以提供部分矿权优先中国矿业公司登记。科亚拉部长完全同意中方的三点建议。

    王小烈最后简单介绍了即将举办的2016年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并邀请中非共和国矿业部门官员来华参会,出席中国-非盟矿业投资伙伴论坛、国际地质调查局长论坛等。双方确定了联络人,保持经常性沟通,促进地质调查领域务实合作。

    会上,境外地质处处长刘大文概要介绍中国地质调查局概况。会见后,王小烈陪同参观了国土资源部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展室,中心主任韩子夜为中非共和国代表团详细介绍了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的能力和取得的成就。

    中非共和国代表团除科亚拉部长外,还有畜牧业和卫生部部长芒吉奥先生,法语国家艺术、文化及旅游部 部长帕娜女士,总统府经济顾问比罗先生,班吉市临时议会主席/市长那孔博先生和总统自然资源顾问贝尔杜谷先生。中方参加会见的有局科技外事部主任吴珍汉、境外地质处处长刘大文;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主任韩子夜、副总工陈斌和科外部副处长葛晓立等人。

     

    王小烈与中非共和国部长代表团合影 

     

    会谈现场 

     

    王小烈陪同参观航遥中心展室 

    王小烈会见中非共和国科亚拉5位部长一行

    应芬兰地质调查局邀请, 6月28日至30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中国地质科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严光生率团访问芬兰,与芬兰地调局副局长佩卡∙努米举行会谈,听取芬兰地质学家专题报告,考察赫尔辛基市区地下工程。

    与佩卡•努米会谈期间,双方就深入推动两局务实合作达成一致意见,并续签了地学方面谅解备忘录。在专题研讨中,我方人员介绍了中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和城市地质调查计划,芬兰地调局相关专家就地下矿藏基岩建模、高放射性核废料储存基岩建模、浅层地热资源评价和城市地球化学调查等方面作了专题报告,双方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为确定后续合作奠定了基础。

    在芬兰地调局专家的陪同下,严光生考察了赫尔辛基地下污水处理厂、市中心燃煤发电厂的地下储煤场和城市地下公交枢纽等闻名世界的地下工程,学习了解赫尔辛基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经典案例。

    局科外部、南京中心、物化探所和地科院相关同志陪同出访。

    与芬兰地调局副局长续签两国地学方面谅解备忘录

     

    严光生率团访问芬兰地调局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以下简称成都矿产综合利用所)始建于1964年,有着50多年的光辉历史,有着功勋研究所的殊荣。成都矿产综合利用所长期坚持以稀土资源为核心,以“三稀”资源为重点,兼顾其他能源矿产资源,开展资源潜力、开发条件和环境承载力“三位一体”综合调查评价。

    三稀资源(即稀土、稀有和稀散矿产资源)是该所的研究重点。该所拥有50余年的找矿-选矿-冶金-新材料方面的技术积累,特别是在稀土采选、冶炼、分离等领域开发了多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独有的采选工艺和先进的分离技术为稀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稀土——国之瑰宝

    龚大兴 赖杨

    稀土的概略介绍

    稀土是镧(La)、铈(Ce)、镨(Pr)、钕(Nd)、钷(Pm)、钐(Sm)、铕(Eu)、钆(Gd)、铽(Tb)、镝(Dy)、钬(Ho)、铒(Er)、铥(Tm)、镱(Yb)、镥(Lu),钪(Sc)和钇(Y)共17种元素的统称。

    主要稀土元素

    稀土的类型和分布

    稀土元素可以分为轻稀土、重稀土两大类,主要是以稀土氧化物的形式存在。中国、巴西、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稀土资源储量位居世界前列。

    中国是世界稀土资源储量最大的国家,主要稀土矿有白云鄂博稀土矿、山东微山稀土矿、冕宁稀土矿等。中国是唯一能够提供全部17种稀土金属的国家,稀土储量曾一度占世界总储量的近80%,是名副其实的“稀土大国”。但是经过多年的无序开采,现在只剩42%(USGS,2017)。

    稀土的广泛用途

    稀土的用途

    稀土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虽然总体用量很少,但因为具有其他材料难以比拟的光电磁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电子、新能源、环境保护等新兴领域。常用的稀土材料有稀土发光材料、抛光材料、永磁材料、储氢材料等,其中新材料领域对稀土的需求量达70%左右。

    稀土在军事方面的应用更加广泛,其具有优良的光电磁等物理特性,能与其他材料组成性能各异、品种繁多的新型材料,其最显著的功能就是大幅度提高其他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比如,大幅度提高用于制造坦克、飞机、导弹的钢材、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的战术性能。稀土同样是电子、激光、核工业、超导等诸多高科技的润滑剂。稀土科技一旦用于军事,必然带来军事科技的跃升。

    以稀土元素为主体的三稀资源在新材料、新能源和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用途。未来几十年,世界主要国家将会为这些资源的持续安全供给进行不懈努力。

    全球稀土储量占比

    抓住核心优势,成都综合所蓄势待发

    成都矿产综合利用所,作为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重要的科技支撑单位,在新形势下,将继续坚持以稀土资源为核心,以“三稀”资源为重点,加快中国地质调查局稀土资源应用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创新稀土无尾化利用技术,构建我国西南典型稀土资源的“无尾化”利用技术体系。同步开展川西、黔西、滇东等资源远景区稀土、锂、“三稀”等战略性矿产资源“三位一体”综合调查评价,发现和评价一批可供进一步绿色勘查开发的“三稀”资源基地,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

    2018年-2019年,成都矿产综合利用所在乌蒙山扶贫开发区实施二级项目《贵州毕节-六盘水地区能源资源综合地质调查》(编号:DD20189507),在毕节威宁县哲觉镇一带新发现1处超大型、 2处大 型新类型沉积型稀土矿床,原矿中稀土氧化物(REO)品位最高可达1.6%,平均品位0.15%左右,初步预估资源量达 100万吨以上。该稀土赋存于以高岭石(83%以上)为主的粘土岩中,通过自主研发的 “预处理-选择性浸出”技术, 使 稀土综合回收率达90%以上。此次稀土矿找矿的突破,为我国打造又一个新的稀土勘查开发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成都综合所

    稀土——“超级工业维生素”

    曾小波 李超

    稀土素有“工业维生素”的美誉,按资源类型大致可以分为轻稀土和重稀土两类,在国防等尖端领域所必需的重稀土元素更是被誉为“超级工业维生素”。离子型稀土矿便是“超级工业维生素”的主要来源。全球已知的重稀土储量几乎都集中在我国南方地区,特别是我国南方的离子型重稀土矿十分珍稀宝贵,是许多西方国家都想得到的稀土资源。离子型稀土主要分布在江西、广东、福建、湖南等南方省份,其中江西赣州更有“稀土王国”的美誉。

    1.离子型稀土矿是什么

    离子型稀土矿学名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是由含稀土的花岗岩或火山岩经过多年风化形成的黏土矿物。

    离子型稀土矿床于1969年在江西首次发现,随后在广东、福建、广西、湖南及云南等地相继发现。根据离子型稀土矿的成矿条件,国内学者曾预测越南、老挝等国也有离子型稀土矿,近些年确实有得到相关证实,在越南、老挝、泰国及美国均有发现。离子型稀土矿外观为松散的沙黏土,颜色有白色、灰色、红色、黄色等。

    2.“超级工业维生素”的应用

    稀土在冶金、军事、石油化工、玻璃陶瓷、农业和新材料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是国家关键的战略性资源。

    冶金

    铸铁中使用石墨球化剂、形核剂、有害元素控制剂来提高铸铁质量。

    玻璃陶瓷

    玻璃方面,主要用于着色剂、脱色剂、抛光剂等。陶瓷方面,主要用于减轻釉的碎裂性。

    农业

    生长、生理调节剂,可增强农作物的抗旱、抗涝能力。

    军事

    稀土具有优良的光电磁等物理特性,能与其他材料组成性能各异、品种繁多的新型材料,其最显著的功能就是提高武器的战术性能,也可作为核工业等高科技的润滑剂。

    石油化工

    目前,世界上90%的炼油裂化装置都使用含稀土的催化裂解剂。用稀土制成的分子筛催化剂,具有活性高、选择性好、抗重金属中毒能力强等优点。

    新材料

    在新材料领域,稀土功能材料主要应用在永磁材料、储氢材料、催化材料、发光材料。目前,永磁材料是稀土最大的消费领域,占稀土功能材料领域消费量的28%,发光材料7%。

    离子型稀土矿成矿三大要素

     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山

    3.“超级工业维生素”的开采

    “超级工业维生素”的主要来源是离子型稀土矿,根据离子型稀土矿的特点,我国科技工作者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和实践,开发出采用电解质水溶液进行离子交换浸出稀土的方法。目前,离子型稀土矿开采主要采用原地浸矿工艺技术。原地浸矿不开挖矿体,将浸取剂溶液经浅井直接注入,浸取剂与粘土矿物中的稀土离子进行离子交换,交换下来的稀土离子随浸取液流入积液沟,经沉淀富集稀土,最后分离提纯制得稀土产品。

     

    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示意图

    4.“超级工业维生素”面临的危机与前景

    重稀土作为不可再生资源,由于资源流失严重,加上储量少、品位低等因素,离子型稀土可采储量面临即将枯竭的危险。此外,由于早期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监管力度不够,因此存在越界开采、非法开采、环境污染等问题。

    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加大了监管力度。2012年,我国稀土行业开始整合,原国土资源部于2012年9月13日发布了整合后的《稀土探矿权名单》和《稀土采矿权名单》。2015年1月,工信部在会议中提出将重点整合六家稀土企业,形成“1+5”格局(北方稀土、南方稀土、中铝集团、五矿集团、广东稀土和厦门钨业),组建成南北阵营两家大型稀土集团。六大稀土集团重组是我国政府保护国内稀土资源的重要举措之一。2017年,根据原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调查评估试点工作办法》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7]33号)要求,成都矿产综合利用所负责江西省稀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调查评估试点工作。2019年,成都矿产综合利用所与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达成一致协议,计划将离子型稀土绿色安全开采示范项目落户厦门钨业控股公司龙岩市稀土开发有限公司,将从根本上保障国家战略资源的安全开采,有望改变目前离子型稀土矿大面积停产的状况,打造成为重稀土绿色高效开发的典范。通过国家政策的宏观调控及相关部门机构的积极配合,目前稀土行业“零、散、乱”的现状正逐步改变,行业逐步走向规范化运行。

     

    稀土,你了解吗?

    为进一步加强和扩展对外合作,提高科研人员研究水平,11月11-17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派出工作组,赴波兰什切青大学和德国波罗的海海洋研究所开展项目合作交流,并就推动双方合作项目召开交流研讨会议。

    在波兰什切青大学,中波双方40余名代表就第二阶段合作项目“南海琼西南海域晚更新世古三角洲沉积与古环境评价”展开深入交流,27位代表在会上作口头报告,8位学者作报告展板,围绕“边缘海沉积源汇系统”这一主题,分“源到汇”、“河口系统和海岸:陆-洋转换带”、“沉积物的古环境和源区”以及“极端和连续事件研究”四大分议题系统交流了第二阶段合作项目的新进展和新成果。交流期间,双方代表还共同赴德国波兰边境的奥德拉河谷国际公园进行了野外地质考察。在德国波罗的海研究所交流访问期间,中德波三方就中波及中德合作项目中的细节事宜进行交流,对合作研究关键问题进行了确认并初步达成一致,为中波和中德合作项目后续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南海西北部琼西南海域晚更新世三角洲沉积及古环境评价”为“深海地质探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项目之一,根据2015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和波兰高等教育与科学部什切青大学签署的地学合作谅解备忘录精神,本次交流旨在探讨南海西北部琼西南海域晚更新世三角洲的演化,提升广州海洋局的研究能力,促进中波和中德之间的海洋地学合作。

     
     
     

     

     

    广州海洋局赴波兰什切青大学和德国波罗的海海洋研究...

    泰国呵叻盆地内虽然蕴含了巨量的钾盐矿床,但目前还未进行大规模开发,主要原因在于经济且环保的钾矿开采方案还没有达成共识,盆地部分地区钾盐资源赋存状态和特征还未完全弄清,钾盐资源量还需进一步进行估算。目前泰国所需的钾盐资源也是通过进口来解决,泰国亟待进行钾盐矿床的勘探和开发工作,中泰双方具有很强的合作意向。

    2018年8月18-23日,应泰国矿产资源厅Montri Luengingkassot所长邀请,并受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科外部委派,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矿产资源研究所刘成林研究员、王立成副研究员和沈立建助理研究员三人赴泰国矿产资源厅进行合作交流,并对呵叻盆地的钾盐矿床进行了考察。本次交流合作分为学术交流和野外地质考察两部分。其中,在泰国矿产资源厅与其科研人员、东盟钾盐公司、玛希隆大学(Mahidol)大学和朱拉隆功大学(Chulalongkorn)相关人员和学者进行了学术汇报和交流活动。我方代表分别介绍中国钾盐现状与发展趋势、思茅盆地成钾研究进展;泰国代表介绍了呵叻盆地的构造背景、地层、钾盐矿产特征及勘探现状等。野外考察工作主要为考察了国际石油集团公司在呵叻府的钾盐勘探工作和泰国矿产资源厅罗勇分局的岩心库。本次交流合作使我们了解了当地钾盐勘探开发的地质特征、技术特点以及民俗民风和法律法规等,并与我国思茅盆地的成钾条件和机制进行了对比,为我国钾盐及其伴生资源调查研究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通过与泰国矿产资源厅、玛希隆大学(Mahidol)大学、朱拉隆功大学(Chulalongkorn)、东盟钾盐公司和国际石油集团公司的交流和探讨,进一步了解了泰国呵叻盆地钾盐矿床赋存形态、形成机理、勘探现状等基础问题,增进了中泰双方的互信和友谊,为进一步开展合作奠定了基础。呵叻盆地野外地质和钾盐钻探工程考察取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增强了对呵叻盆地和思茅盆地相关成钾找钾科学问题的认识。通过跟泰国国际石油集团公司的交流和考察,调研组初步了解了在泰国呵叻盆地进行钾盐勘探和开发的流程和所需进行的工作。包括申请勘探权和开采权的流程、勘探和开采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针对当地地质和水文情况的工程实施细节等。这为将来更多的中方企业在泰国进行钾盐勘探和开采奠定了基础。

    泰国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其境内的呵叻盆地蕴藏了巨量的钾盐资源。中泰双方都认识到开展钾盐合作研究与调查的必要性,并在合作基础上分享所需的材料和数据。双方达成下一步合作的共识:开展呵叻盆地内的钾盐资源评价和储量计算;一同完成钾盐开采的环境承载能力、钾盐矿石的后期处理流程;对钾盐矿区内的水文地质和技术经济状况进行调查,对钾盐矿床进行综合评价。双方达成一致,计划于11月签订《中国自然资源部地质调查局和泰王国自然资源和环境部矿产资源局关于钾盐矿床的沉积学和地球化学对比的合作计划》。此次合作交流为双方开展钾盐矿床的勘探开发、矿石处理、勘探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及成钾科学问题等方面的合作研究奠定了基础,为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增砖添瓦。

    与泰国矿产资源相关人员进行合作交流 

    考察国际石油集团公司位于呵叻府的钾盐岩心库 

     
     
    资源所调研组赴泰国考察钾盐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及合...

    2018年3月30日,桂林市委副书记白松涛到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对接桂林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工作。

    座谈会上,岩溶所方面介绍了岩溶所支撑服务桂林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工作进展。白松涛副书记对岩溶所在支撑服务桂林市示范区建设上的快速反应、立即行动、大力支持,及取得的实质性进展表示肯定。双方就总结桂林市岩溶地质工作成果、编制示范区景观资源综合地质调查实施方案、成立组织协调机构等事宜进行了座谈交流,并达成一致。

    岩溶所相关领导、相关部门及项目负责同志参加座谈。

    桂林市委一行到岩溶所对接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