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2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1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日前,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滨海湿地生物地质重点实验室在国际Top学术期刊《Catena》上发表了题为《Historical change of carbon burial in Late Quaternary sediments of the ancient Yellow River Delta on the west coast of Bohai Bay》(渤海湾西岸古黄河三角洲晚第四纪沉积物碳埋藏记录)的最新研究成果。该成果由滨海湿地生物地质重点实验室赵广明副研究员为第一作者,叶思源研究员为文章的通讯作者,青岛海洋所荣誉教授,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美国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学Edward Laws为该文章的合著者的科研团队共同完成。《Catena》期刊2020年1月中科院分区为1区Top,影响因子为3.851。

    1 研究区位置图及海岸线变化 

     

    近年来,对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的碳循环研究是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河口三角洲连接陆地和海洋两大碳库,每年大量陆地侵蚀的有机物经河流汇入海洋,是陆地侵蚀物质输入海洋的最终通道,许多大河三角洲已成为重要的碳埋藏区(汇),并且其沉积物中大量存在SO42-离子,阻碍了甲烷的产生量,相比陆地生态系统,释放更少量的温室气体,在单位体积内埋藏的有机碳量在减少全球气候变暖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目前从地学角度研究其碳汇作用的成果较少。 

    本文是利用2016年大地调项目在渤海湾西岸老黄河三角洲获得的一口30.76m的岩心(图1),重建了古黄河三角洲晚更新世以来沉积有机碳埋藏历史,研究结果表明海平面稳定后,三角洲湿地C3植被逐渐发育,距今6500年开始至今,陆源有机碳呈逐渐减少趋势(图2)。

                     

    图2 钻孔沉积物各物理化学指标对应关系 

    各沉积环境中三角洲前缘碳埋藏能力最高,浅海沉积环境最低,研究区全新世以来沉积物碳埋藏通量平均值为20.76 g/(m2 yr),远小于位于山东东营的现代黄河三角洲地区,反映出上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加重及后期黄河沿岸筑坝等人类活动的影响作用。这项研究成果将为解决在海洋中找不到足够的陆源碳踪迹,即所谓的“丢失的碳”科学问题提供一些科学的参考。

    据了解,这项成果是在中国地质调查局二级项目“江苏滨海湿地多圈层交互带综合地质调查”和“渤海湾西部等重点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06082, 41240022, 41706057),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E0109600)联合资助下完成的。研究团队近年来一直专注于中国北方大河河口三角洲湿地不同时间尺度的碳循环研究,先后在黄河三角洲,辽河三角洲,渤海湾西岸古黄河三角洲、江苏沿岸古黄河三角洲等河口湿地开展土壤-水-植物-大气综合调查,探寻碳在不同圈层之间的迁移转化规律及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机制。

    国际Top期刊发表滨海湿地局重点实验室最新研究成果

    6月5日,应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邀请,国际著名同位素地球化学家,美国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学Oxy-Anion Stable Isotope Consortium实验室创立者鲍惠铭教授和彭永波助理教授来青岛海洋所进行了学术交流,并分别进行了学术报告。 

    彭永波博士的报告题目为“The role of authigenic carbonate in global carbon cycle and recognition it in geological record”。他首先探讨了自生碳酸盐岩在全球碳循环中地位,并以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为主线,提出了判别自生(包括冷泉)碳酸盐岩与正常海相碳酸盐岩的新方法和科学意义,思路独特,问题新颖,研究方法巧妙,引发了与会人员的热烈讨论。 

    鲍惠铭教授报告题目为“What a good scientific paper is like?”,他以自己多年来几十篇高水平SCI论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Nature论文4篇、Science论文2篇)的深厚积淀为基础,介绍了高水平科技论文写作的方法与策略。他睿智风趣,从科技论文应有的“神”谈起,高屋建瓴,旁征博引,对科技论文的谋篇布局、语言运用以及逻辑表达等方面都分享了自己的真知灼见,给人以醍醐灌顶的启迪,并引发了对科学本原和功用的思考。交流中,许多科技人员和研究生向鲍教授提出了写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均获得耐心解答。该报告从方法论的高度上展示了一个国际著名学者对于现代科学体系的独特体验,这对于提高参会听众的科研素养,同时提高科技论文写作水平大有裨益,受到一致好评。 

    报告会结束后,鲍惠铭和彭永波参观了国土资源部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对青岛海洋所目前正在进行的天然气水合物及同位素研究实验交换了意见,并探讨了未来进一步深入合作的计划细节。

      

      学术报告

      

      参观实验室

    美国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学教授访问青岛海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