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3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2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今年4月22日是第56个世界地球日,4月17日至23日是主题宣传周,主题是“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进一步引导公众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局属单位在地球日宣传周期间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普宣传活动。跟小编一起来欣赏那些精彩的瞬间吧!

    南京地调中心  

    4月21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联合江苏省地质学会、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江苏省地质局、秦淮区科学技术协会、秦淮区科学技术局、江苏省科学传播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等十余家单位举办世界地球日主题科普宣传活动,活动吸引了近300人参加。

    本次活动分两个阶段开展。第一阶段打造沉浸式体验,依托华东实物地质标本馆、“天演”文化广场等科普阵地,以“石语寻踪”为主题,通过矿石鉴定、趣味打卡、“宝石卡片”寻踪等互动活动,将地质知识融入生活场景;设置限量标本碎片收集、矿物文创衍生等设计,成功打造了“欧亚之基” 文化IP,推动地质文化大众化。第二阶段举办科普主题报告会,多位专家围绕低空经济、寒武纪生命演化、玄武岩科学价值等前沿领域,以通俗易懂的讲解打破专业壁垒,传递生态文明理念。

    此次活动宣传推广有力,吸引了网红、科普大V实地打卡,借助微信、抖音、小红书多个平台传播。主题科普报告会通过直播平台扩大覆盖面,线上近6万人观看。同时,获得江苏电视台融媒体新闻中心、南京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实现线上线下联动,有效提升活动知晓度与科普成效。

    西安地调中心

    在世界地球日之际,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走进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长安校区开展地质科普活动。陕师大附中长安校区500余名师生参加活动。

    活动分启动仪式、科普讲堂、知识竞答、沉浸体验四个阶段。启动仪式上,西安地调中心分别向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附属中学、小学授予“地质科普教育基地”称号,与会师生共同观看了西安地调中心宣传片和第56个世界地球日科普短片。 

    西安地调中心正高级工程师赵君作《空气-隐形的伙伴》主题讲座,深入阐释空气与人类生存的深层关联,并融合碳中和、PM2.5防护等社会热点,从地质时间尺度理解当下环境问题。知识竞答环节以地质主题文创为奖品,激发学生积极性,增强互动性。  

    在科技体验阶段,地球奥秘展展示锂、石油等多种重要资源,现代科技站呈现遥感卫星等前沿成果,未来实验室借助VR设备打造沉浸式体验,让学生“穿越”地球,直观感受地球科学魅力。

    青岛海洋所

    在第56个世界地球日,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联合山东教育电视台、青岛海洋科普联盟、山东石油学会、青岛市科学技术协会、青岛市地质学会等单位共同推出“海洋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科普讲座直播,3万余人次通过多平台观看直播。

    活动紧扣“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以专家讲座形式展开。青岛海洋所袁勇高级工程师做客业治铮海洋地质科普大讲台,围绕二氧化碳在海底“安家”,从二氧化碳危害切入,引出海洋二氧化碳地质封存这一“双碳”实现路径,阐述其封存面积广、潜力大、安全性高等优势。同时,结合挪威Sleipner油田和我国恩平15-1项目,介绍该技术特点及研究进展。

    此次直播让观众深入理解海洋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内涵,普及海洋、地质学科知识,展现我国海洋地质创新成果,有力提升公众地球环境保护意识。

    资源所

    在第56个“世界地球日”来临之际,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依托第六届“资源与地球”杯少年儿童公益绘画大赛,组建起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资深研究员、青年研究生构成的豪华科普团队,以“科学家面对面”的形式,举办颁奖仪式暨开放活动。本届大赛共收到20多个省市800余幅作品,活动当日200余名小朋友和家长参与。

    活动现场,中国工程院郑绵平院士讲述研究地球科学的意义,鼓励儿童探索科学;宋扬副所长鼓励少年儿童多了解矿产资源;自然资源部宣传教育中心张蓉老师、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梁忠老师分别带来科普讲座,以生动讲解激发儿童兴趣。

    随后,小朋友们参观盐湖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资源所标本室、透射电镜实验室、扫描电镜实验室、资源所标本展等。郑绵平院士介绍盐湖知识,宫江华副研究员、赵晨辉博士、李保亮、尤俊杰博士讲解矿石奥秘,于洪副研究员、王栋副研究员、赵云彪博士和刘金宇博士介绍实验仪器。通过与科学家面对面深入交流,让孩子们直观感受地球科学魅力。

    活动还为25名获奖代表颁奖、21名小志愿者赠送精美纪念品。以绘画表彰带动环保热情,通过科普报告与参观,搭建起儿童与科学对话的桥梁,助力树立珍爱地球意识。

    昆明中心 

    第 56 个世界地球日期间,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紧扣“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构建“线上+线下”“理论+实践”科普模式,联合多方开展系列活动。

    4月21日,昆明中心与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联合举办地球日主场活动,矿产调查领域专家带来《云岭矿语——有色金属王国》科普讲座。4月22日,昆明中心深度参与云南省地球日主题活动,现场汇报中心业务范围及科普成果,推介自建的自然资源科普馆。

    同时,举办的“地球日 科普进展馆”活动吸引了200余名小朋友探索地球奥秘。与云南省自然资源厅联合打造“自然科普看云南”线上活动,带领大家走进昆明中心科普馆,见证云南金矿勘查开发选冶历程,倾听矿山生态修复背后的故事。

    丰富多彩!地质调查系统世界地球日科普活动精彩瞬间

     

    赵君,男,37岁,硕士,专业技术七级,子项目负责人。专业方向:地球化学

    解决资源环境问题或基础地质问题情况:

    主持开展《黑龙江多宝山-大新屯整装勘查区重要矿产地找矿攻关示范》项发现中大型金矿一处,金333+3341储量为15.31吨,发现中小型铜钼矿一处,钼333+3341储量为44100吨。主持开展《松嫩平原北部平原及丘陵区1:25万土地质量调查》在松嫩平原北部发现了优质土壤约5680万亩,发现了2条富硒带,2条富锗带及2条富锌带具有良好特色土地开发前景。

    实现转化应用和有效服务情况:

    找矿示范项目在黑龙江省北部发现的金矿和铜钼矿成果,2017年成功转交给当地政府,为此黑龙江自然资源厅专门递交了感谢信。《松嫩平原北部平原及丘陵区1:25万土地质量调查》发现的清洁土壤、富硒土壤、富锌土壤,获得了当地政府的一致好评。尤其是海伦富硒土地调查服务扶贫取得显著效果,获得海伦市政府的高度评价,并出具了成果应用证明。

    促进科学理论创新和技术方法进步情况:

    受韧性剪切构造控制金矿的发现确认了整装勘查区新的金矿成因类型,建立的成矿模型和找矿模型有助于大兴安岭北部地区金的找矿突破。查明克山病地区土壤硒处于高背景,否定了以往认为克山病地区土壤硒低的认识。探索了多目标成果用于特色土地资源开发及油气藏的预测的新思路。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论文8篇。

    促进人才成长和团队建设情况:

    依托项目,带领了一批年轻技术人才成长,形成了一支由地球化学、地质学、计算机技术等专业人员构成的技术团队。团队中有博士4人,硕士3人,研究员1人,具有高级职称6人。团队配备有先进的仪器设备和软件,具备承担国家土地调查大项目的能力。

    赵君

    长发镇富硒玉米田地。赵 君 摄

    “硒+旅游”“硒+健康”“硒+养生”……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富硒产业群,成为海伦市脱贫致富的有力新抓手。

    海伦人做梦也没想到,原来自己的脚下就有一座“聚宝盆”。

    经过不懈的坚持和努力,最近,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调中心在黑龙江省海伦市又有新斩获:在成功培育出了远高于市价的富硒大米后,当地又培植出了13种天然富硒农产品。伴随着这一喜讯,当地政府开发“硒+”产业的思路日渐清晰,“硒+旅游”“硒+健康”“硒+养生”……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富硒产业群,成为海伦市脱贫致富的有力新抓手。

    “以我们的地质调查成果为基础,海伦市发现了一座新的金山银山,不愁打不赢这场脱贫攻坚战!”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调中心主任李志忠兴奋地说。

    李志忠介绍,这座金山银山就是沈阳地调中心在海伦市发现的15万亩天然优质富硒耕地。经过进一步详细调查,富硒耕地中产出的水稻、大豆等13种农产品,也达到或超过了天然富硒农产品的标准。以这一成果为基础,海伦市在长发镇规划建设了万亩天然绿色富硒水稻示范基地,富硒农产品开发有力支撑了当地农民脱贫致富。

    以长发镇长华村为例。2017年,全村以高于市场均价的3.6元/斤销售天然富硒大米83吨,农民累计增加收入59.76万元、人均增加收入562.2元。2018年,绿农瑞丰集团、源晟集团进入长发镇后,以高于水稻市场均价的4.2元/斤收购长华村水稻80吨,累计为全村农民增收67.2万元、人均增收632.2元。在长华村的示范下,海伦市已发展富硒农产品加工企业20余家,生产开发大米、大豆、杂粮、鲜食玉米、马铃薯、蒲公英茶、山产品和干菜、富锶矿泉水、酒类九大类近百个品种的富硒产品。

    资源优势不能白白浪费,海伦市要建成未来的“黑土硒都”!长发镇的成功实践,进一步增强了海伦市政府的信心。

    在沈阳地调中心的支持下,到2018年底,海伦市通过发展“硒+旅游、硒+健康、硒+养生”等产业,在全市形成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富硒产业群的思路日渐清晰,以这一思路为指导在哈尔滨举办的海伦市富硒产业推介会,成功吸引了省内外48家企业的80余位代表参加洽谈投资。

    为适应新的发展形势,沈阳地调中心也出台了新的支持举措。为保证“黑土硒都”的品质,他们建设了海伦市特色农产品产地溯源溯质信息服务平台。在平台上,人们通过二维码可快速获取每块土地的“体检报告”,生产富硒农产品的土壤养分等级、土壤环境健康等级、土壤富硒状况及有益微量元素含量、土壤调查采样点的位置等“体质信息”更直观、更可视化,既为当地政府实施富硒黑土地资源管理、发展“硒+”产业提供了便利,也满足了消费者溯源溯质的需求。

    打造“黑土硒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