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4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未来,我国北方地区如何更好地开展大规模科学绿化,有针对性地解决“种什么树,在哪里种”等科学问题?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科研人员通过在塞罕坝地区开展地表基质调查,以及孢粉古环境古植被群落重建和历史地理学研究找到答案。

    塞罕坝作为京津地区的水源卫士、风沙屏障,生态区位十分重要,扩大规模造林意义重大。研究人员在该地区研究发现,距今6000至2000年的暖湿期与当前气候条件十分相似。当时的优势乔木树种有桦、栎、松、胡桃、榆、落叶松、鹅耳枥等,灌木以山杏、沙棘和杜鹃花为主,草本主要为蒿、藜、禾本科等。研究人员在对塞罕坝地区地表基质进一步调查后发现,该地区主要有玄武岩、花岗岩、风积物、河湖沉积物等地表基质类型。玄武岩基质主要分布于丰宁县大滩-鱼儿山镇一带,以及草原乡、围场县御道口牧场、御道口镇等地,表层土壤层厚度为0.1米-0.3米,风化壳层厚度为0.5米-1米,土壤中氮和钾元素含量较高。其中,致密块状玄武岩垂向柱状节理裂隙发育,可为落叶松等浅根乔木树种生长提供物理空间;而蜂窝状和杏仁状玄武岩保水性较好,适宜樟子松、白桦等深根乔木树种生长。花岗岩地表基质主要分布于塞罕坝地区中部和丰宁县大滩镇和外沟门乡等地,土壤层厚度为0.2米-0.5米,风化壳层厚度为1米-2米,土壤中氮和钾元素含量较高,岩石保水性较好,适宜樟子松、榆树等以深根为主的乔木生长。

    基于以上研究成果,研究人员建议,塞罕坝周边地区适宜在玄武岩和花岗岩基质区扩大造林范围,推广针阔混交林,并增加蒙古栎、白桦和榆等乡土树种的种植范围。

     

    塞罕坝地区现代稀树草原景观

    地表基质调查支撑服务塞罕坝地区规模造林

    日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固废资源化”专项项目“大宗低阶固废规模化制备高值材料关键技术(2018YFC1901500)”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召开,来自科技部21世纪中心的项目主管刘家琰、项目责任专家张一敏、李会泉、冯安生等到会共同见证项目启动。该项目总经费6208万元,其中中央财政经费2518万元。

    项目共计5个课题,参加单位10家。课题“铝矾土尾矿物相高温重构制备高蓄热材料研究与示范”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刘长淼研究员主持负责。课题主要针对铝矾土废石和尾矿,开展以低阶大宗工业固废高值化利用制备RTO蓄热体材料的创新性研究,重点突破并形成低阶组分的特征分级分选预处理、高温物相重构及定向调控、高温致密化与烧成变形调控、高蓄热莫来石复合蜂窝陶瓷制备的整套关键技术,建立年产万吨级铝矾土尾矿基高蓄热蜂窝陶瓷示范生产线,形成高蓄热蜂窝陶瓷高值系列产品,以规模化市场支撑的高值目标产品为导向,形成大宗低阶固废规模化制备高值矿物材料共性关键技术和商业化推广创新模式,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

     
     
    “大宗低阶固废规模化制备高值材料关键技术(2018YFC...

    近日,从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获悉,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研发的“便携式沉积物捕获器”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号:ZL 2017 2 00926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一种便携式沉积物捕获器,包括捕获装置、过渡装置和收集装置,所述捕获装置、所述过渡装置和所述收集装置上下依次可拆卸,连接后用于内陆湖泊河流中,内陆湖泊河流中的沉积物悬浮物穿过所述捕获装置后经过过渡装置再进入到所述可更换的收集装置内完成捕获。整个装置为内部空心的长条柱状结构,在所述捕获装置的顶部开口处设有用于穿过沉积物的一定尺寸大小的蜂窝板,侧壁上设有用于将其内部水体排出的通孔。此结构一方面是为了在遇到快速流水时不易倾倒,即使稍微倾斜也不会倒出内部接收的沉积物,另一方面防止水中生物(如鱼)或是水流中的杂物等从蜂窝板上的孔掉落到捕获器装置内。

    本实用新型专利结构简单,易于安装维护,成本低,易携带,非常适合内陆湖泊河流的沉积物捕获,容易投放回收。

    便携式沉积物捕获器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近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国家“固废资源化”重点研发专项“铝矾土尾矿物相高温重构制备高蓄热材料研究与示范”课题组一行赴山西、广西等地进行铝矾土综合利用情况调查,获取了山西省、广西自治区的不同行业铝矾土利用的基础数据,并采集了铝矾土尾矿代表性样品,为下一步铝矾土高值化利用制备高蓄热材料提供原料。

    “铝矾土尾矿物相高温重构制备高蓄热材料研究与示范”是科技部重点研发专项“固废资源化”项目“大宗低阶固废规模化制备高值矿物材料关键技术”之课题,该课题针对铝矾土尾矿开展低阶组分分级分选、高温物相重构制备高蓄热蜂窝陶瓷,并建立示范生产线,为铝矾土尾矿固废的高值化利用提供技术原型。铝矾土尾矿的禀赋特征对其高值化利用有着关键的制约影响,山西、广西作为全国排行第一、第三的铝资源大省,其铝资源开发利用领域全面,且铝矾土尾矿存量大,铝矾土尾矿综合利用的需求更为突出。

    课题组与山西阳泉金隅通达高温材料有限公司、广西省岩矿测试中心、广西田阳智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就当地的铝矾土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情况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并赴阳泉志胜耐火材料有限公司、铝矾土开采矿山、中铝集团广西分公司平果铝业有限公司洗矿厂、广西田阳智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采集了耐火材料、氧化铝以及净水剂不同地域和行业产出的铝矾土尾矿,为下一步研究工作打了坚实的基础。

    郑州综合利用所重点研发专项课题组赴山西和广西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