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5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近日,地调局水环所微体古生物与古生态学团队会同河北省科学院地理所植物分类专家张茹春副研究员赴太原盆地进行表土孢粉采集和现代植被样方鉴定野外工作。

    本次工作分为山地垂直带和盆地水平孢粉带两块内容,其中山地垂直带采集分别在太原盆地东部吕梁山、西部太行山、北部系舟山与南部太岳山选取天然林或天然次生林植被区等无人类活动干扰地区,海拔每升高100m,采集一个表土孢粉样,首选树干及岩石上的天然收集器-苔藓,在没有苔藓的区域采用梅花取样法取表土样;团队工作组先后在吕梁山脉所属庞泉沟国家自然保护区、四县垴省级自然保护区等区域采集垂直带样品,庞泉沟八水沟主峰垂直带取样12个,海拔高度自1509m-2565m;皇姑山垂直带取样10个,海拔高度自1280m-2293m;系舟山南坪梁垂直带取样12个,海拔高度自1201m-2005m;太行山四县垴垂直带取样8个,海拔高度1316m-2020m;太岳山主峰牛角蜂垂直带取样14个,海拔高度1219m-2545m;总计取样44个,水平带采用样点间隔距离平均20km-25km一个点,呈环形分布于太原盆地内部,共计取样32个。

    本次野外调查,项目组成员基本徒步爬山,不畏艰险,克服困难,圆满完成野外任务。

    野外调查

    野外调查

    水环所完成太原盆地野外表土孢粉采集和现代植被样方...

    提起笔,却不知道从何说起,眼前浮现的依旧是那一张张黢黑的脸和身后那无尽的苍凉。水合物试采初步告捷,大家心中的石头突然失去了重量,五味杂陈,只有那深邃的眼神最能说明一切。

    作为非常规能源的天然气水合物被誉为是未来石油天然气的替代能源,它的研究受到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高度重视,在我国亦是倍受青睐。然而,这个香饽饽吃起来并不容易,甚至可以说,很废牙。因为他的赋存条件相当苛刻,经过多年研究,地质学家普遍认为青海祁连山木里地区、青南乌丽地区、藏北羌塘盆地区域等永久冻土带具有良好的成藏条件,有利于形成天然气水合物。为了早一天俘获这个宠儿,从2008年开始,每年的4月到10月,中国地质调查局勘探技术研究所天然气水合物项目组,一个以八零后为主的生力军,每年都会千里跋涉,登上这壮美的雪域高原感受大自然的洗礼。雪域高原,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地方,爱她的圣洁、高远,恨她的荒漠、绝冷。头疼、失眠、气短,都是小菜一碟,甚者会上吐下泻,血压高升,血常规指标超标等。不曾来,你不会体会;来一天,你也只是感叹她的美。事实上,她的脾气可远不像外貌这么单纯,在祁连山木里及哈拉湖工区,六七月份下大雪、冰雹是常见的事。每年年初到工地,每人都有明显的高原反应,至少需要一周的适应期才能睡个安稳觉,西藏羌北高原反应更加严重。这群年轻的小伙子,就像那刚毅的牦牛,性格倔强,在海拔4000-5100米的高原驰骋,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强大意志。

    让人敬畏的是,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他们并没有退却,在张永勤主任的带领下,一次又一次的迎难而上,2008年首次发现水合物,2011年踏上海拔5000米以上藏北羌塘无人区。在那里,尽是些“不毛之地”,没有人烟,没有水,植被稀疏,只能生长针茅草、苔藓和地衣之类的低等植物,夜班时候甚至要填两层棉裤才可以顶住刺骨的寒冷。从祁连山木里到西藏羌北双湖,即便空气再稀薄,也不会停下探索的步伐。当大家都躲在被窝里,通宵达旦血拼双十一的时候,他们还在海拔4000米以上,受着零下二十度的极寒,迎着八级大风。

    荒芜的高原,不仅条件异常艰苦,对个人心理也是个极大地挑战。因为距离村镇比较远,交通十分不方便。在羌北双湖工区,基本上与世隔绝,没有道路,每天面对的就是茫茫雪山,和像山一样矗立的钻塔。进一次村子都要好几个小时,道路崎岖,沼泽遍地,连随车吊都要陷进去很深,有一次车甚至坏在路上三天两夜。尤其是在亲自护送不幸倒下的战友,并目睹其家人撕心裂肺的哭喊后,他们的心更是受到了深深地触动。可是,他们不敢停下来,也不能停下来。如果你不主动去亲近适应她,你将一时一刻也无法坚持下去。为了鼓励大家,为了给大家坚定信念,同在高原施工的几个兄弟单位,组织党员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加强自我学习的基础上,起好模范带头作用,站好每一班岗,打好每一米钻,即使脸变得再黑,也不能给钻探人抹黑。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再苦再累都是浮云,唯一让他们接受不了的是孩子那陌生的眼神。冻土天然气水合物钻采项目组在羌北及祁连山的施工人员,在2011年起,几乎每年都是4月底或5月初开始进驻工地,到10底才返回单位,期间所经受的环境及施工条件带来的困难难以言语表达。一去半年多的野外工作,不仅经受恶劣的工作环境,更是难以照顾家庭。李鑫淼同志出去半年,回来孩子已经从会坐着到会走,可是,却怎么也不肯让他进屋,见到他就躲。李小洋同志的爱人和儿子远在河南老家,一年与爱人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还不到一个月。吴纪修同志的女儿两岁就送去幼儿园,自己长期野外施工,女儿就只能跟着妈妈和阿姨。好多时候,同一个单位的妈妈也不得不出差,女儿就只能自己跟着阿姨,夫妻俩谁也不敢往家打电话,怕孩子听到声音更想他们,会哭闹!有一次幼儿园放学的时候,女儿哀求着说:阿姨,快给爸爸妈妈打电话吧,我实在受不了了!

    可是,他们没有那么多时间守在手机和电脑旁视频,聊天,羌北和祁连山哈拉湖工区没有手机信号,靠租用卫星通讯系统与单位进行工作联系,还经常发生网络故障。他们不想孩子吗?不想家人吗?他们心中不仅有这个温暖的小家,还有一个大家。为此,他们只有坚持,坚持,再坚持!

    没有枪,没有子弹,没有硝烟的战场,他们在与天斗,与地斗,与时间抗衡!

    他们虽不时尚,却有一身傲骨;

    他们虽不俊朗,却有一副铮铮铁脊梁!

    雷锋曾说过,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我们这些年轻的中原石头,就要硬生生在高原垒起一座长城,压不垮,累不弯!

    这就是新一代的勘探人,这就是让人刮目相看的冻土天然气水合物钻采项目组80后们!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艰苦努力,课题组进本完成了2016年西藏羌北双湖工区、青南乌丽工区、祁连山哈拉湖工区钻探施工及祁连山木里冻土水合物试采试验任务。望着那冉冉星火在疾风中忽隐忽现,可对这群钻探人来说,它比那68年一遇的超级月亮还要晃眼!

    她的光,就像传说中的阿拉丁神灯,照亮了整个雪域高原。

    雪域高原上的阿拉丁神灯

    一提到冰川,人们的印象都是远离都市、交通偏僻。然而,中国矿业报记者近日参加青海省地矿局组织的“走基层、访一线”记者采访活动时了解到,在距离青海省省会西宁200千米左右的门源县岗什卡有一处国家级现代冰川遗迹,并在该地区发现一处碳酸盐岩地貌——钙华台地,被称为“七彩瀑布”。这也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距离省城最近的一处冰川。

    据青海省地质调查院“西北地区重要地质遗迹调查”(青海)子项目负责人张小永介绍,门源县岗什卡现代冰川地质遗迹位于门源县岗什卡雪峰,岗什卡雪峰为冷龙岭主峰,是祁连山脉东段的最高峰,海拔5254.5米,面积约450平方千米,其上发育的现代冰川总面积为81平方千米。除目前见到的终年不化的现代冰川外,该地区还留存有大量倒数第二次冰期、末次冰期活动的遗迹,属世界级地质遗迹。岗什卡钙华台地遗迹所处的三级构造单元属于走廊南山岛弧,其景观主要包括钙华台地、藻滩、钙华瀑布、钙华彩池等形态。该地区钙华台地呈带状,长度约200米,宽度为20~50米,承载钙华台地景观的地质体主要为灰-灰白色灰岩,钙华台地形成时代为第四纪。

    钙化台地景观

    记者在钙化台地处看到,其上游沿山谷有多处泉眼,泉水呈无色透明,流量较小;台地东侧陡坎处形成高度不等的瀑布群;台地表面雪白的钙化层层叠叠,而泉台被苔藓和微生物染成了翠绿色,外加褐色的铁质薄膜。

    张小永介绍,当地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常年温度在20℃左右。尤其在冬季,随着下雪量的增加,冰雪被地热温度融化后顺着泉眼涌出,在台地边缘倒挂白色的冰柱会形成七彩斑斓的瀑布景观,观赏性极佳。基岩表面局部形成钟乳石,多见一层乳白色的结晶体。台地前缘形成台幔。从泉水口到河中的碎石上,皆留下了以红褐、碧绿、雪白、灰白色为主的五彩缤纷的钙华。

    据了解,2008年,中国地质调查局部署“全国重要地质遗迹调查项目”,青海省地质调查院承担完成了其中的子项目“西北地区重要地质遗迹调查(青海)”。这也是青海省首次开展的全省地质遗迹调查,共发现242处重要地质遗迹,其中世界级地质遗迹10处、国家级地质遗迹66处。

     

    青海发现国家级现代冰川遗迹

     

    长城站,中国的骄傲!

    2017年1月14凌日晨四点,多国赴南极科考人员于智利南极所门前集合乘大巴直达蓬塔机场停机坪,免安检登巴西军机C130,里面条件无法与客机相比, 嗓音大,环境冷。

     

     


     

    飞行约2个半小时,于8:30左右终于到了目的地。我与赵老师、胡老师相约自拍,两位老师都曾多次对南极大陆进行过地质考察,是我的老前辈

     

     

     智利南极所长于机场出口讨论科考行程。赵老师是地质力学所最早参与南极科考的地质队员(6次队),现在虽然到了退休的年纪但依旧热爱这份工作,参加了第33次科学考察

     

     

    夜观雪龙号

     

    我们的艇比橡皮艇好太多了

     

     雪龙吊塔

     

     

    化石山寻宝,地质人解秘

     

     

    簇花松萝,戏称南极仙草,地衣类,生长极缓,营养主要来自大气

    远处企鹅岛,保护区,岛上企鹅众多,苔藓、地衣发育。退潮时可沿沙堤步入

     

    难得好露头,必须跪拜!此处见植物化石

     

    青苔托白石,浓淡总相宜。弱强谐如此,阴阳惹人迷

     

    我们的女地质队员,我赞颂她们是巾帼解地质,柔水化硬石

      

    欢迎您来长城站!

     

    东西横穿行,无雪三尺深。去时包内食,回程石头跟。

    地理湾位于西岸,为获得样品选择一路西行,有几处雪谷需要穿过。

     

    image028

     

    image030

     

     image026

    在南极不要总顾着笑别人的栽倒,你更需要小心自己的脚下,每天都是在茫茫的雪原上深一脚浅一脚的行走

     

    专注的工作会凭添你的魅力。而下雪天光手干活,也是够拼的

    忙碌了一天别忘了看看走过的路和远处的水

     

    南极蓝

     

    其实跟很多人想的不太一样,南极的蓝天也稀有,接到预报几小时后将狂风呼啸乌云压顶,明天暴风雪来临,我要抓住这难得的蓝天窗口跑野外,拍美景

        image042

    长城站门口的挂钟和指路标总是静静的伫立着,似乎是在告诉我们遥远不是理由,牵挂是一种幸福

    image044

     

    石可挡水水穿石,冰可化水水成冰。冰山成舟水中行,石遇冰割面貌惊

    云雪白对白,天地蓝照黑。云雪天子女,最终向地飞

     

    长城站小气旋

    前天的艳阳天儿醉了不少人,怎耐风云变幻,昨天小气旋如约而至,风力最大达10级,雪粒借风势打到脸上生疼生疼的,走路稍放松一下就会跑偏了。

    蓝天洗 云水间 风云变幻

    短人生 起伏路 悲喜无常

     

    南极长城站外探北端

        正切菜时收到通知15分钟后出发,乘智利空军直升机到乔治王岛东北角与西北角小岛考察。出行应配有夜宿应急设备及卫星电话,我给忘记了,陈站先安排送帐蓬,又亲自送铱星电话。教训深刻!约12:30终于起飞。沿东海岸一路向北,冰盖壮观。

    考察区环周陡崖,剖面清楚,据说当年荷兰人攀岩采样。相对站区,此地天气乌云笼罩,强风狂吹,体感寒冷

    表面可见沉积岩主要为灰黑粉砂质泥岩,火山岩也风化严重,几道岩墙坚挺延伸

    平台之上多冰川漂砾,大小不一、岩性复杂,可见砂岩、花岗岩、片麻岩、硅质岩.....

     

     

    地质力学所参加中国第33次南极科考系列之四——南极...

    摘要:通过调查柴达木盆地古生界分布,地层序列与岩相古地理特征,石炭系径源岩分布、发育特征、演化史与生经潜力,石炭系油气资源的后期保存条件,证实石炭系是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的一 个新层系和新领域,并在盆地东部地区落实了多个石炭系圈闭。

    1.项目概况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西北三大含油气 盆地之一,已有近60年的油气勘探历史, 但以往油气勘探与开发的目的层为中新 生界。2008年以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 质力学研宄所承担了地质大调查项目“柴达木盆地油气资源潜力评价”(2008— 2010年)和《柴达木盆地古生代油气资 源调查评价》(2011 —2014年),目的 是探索柴达木盆地古生代油气勘探新层 系和新领域。经过7年来的努力,基本查 明了柴达木盆地石炭纪地层分布,石炭 系地层序列与岩相古地理特征,石炭系烃源岩分布、发育特征、演化史与生烃 潜力,石炭系油气资源的后期保存条件。 在此基础上,在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落 实了多个石炭系圈闭。

    2.成果简介

    (1)明确柴达木盆地石炭系分布范 围和残留厚度,发现柴达木盆地中新生界之下普遍发育石炭系。

    在对柴达木盆地物性资料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二维地震剖面重新处理、 CEMP电法剖面重新处理、重磁资料处理、重力异常剥离和MT大剖面重新处理,编 制了石炭系厚度图、顶底界面等深度图, 明确柴达木盆地石炭系分布范围和残留厚度,发现盆地中新生界之下普遍发育 石炭系,分布范围达10万km2,厚度大 于1000m的范围达5.71万km2

    (2) 对柴达木盆地石炭系进行了划分对比,编制了盆地上泥盆统一石炭系 不同阶段岩相古地理图。

    系统收集了柴达木盆地及其周边地 区石炭系各岩组(含上泥盆统)的实测地 层剖面,编制柴达木盆地及其周边地区 腕足类、珊糊、头足类、腹足类、苔藓虫、 介形类、牙形类及植物、孢粉等10余个 门类化石属种产地层位分布表。厘定相应的生物化石组合,编制生物地层划分对 比表。根据已有构造、地层、古生物资料,重新厘定各岩组的时限、上下接触关系和 岩组之间层位对比关系,开展石炭系分区、划分与对比。针对柴达木盆地不同剖 面泥盆纪一二叠纪沉积相特征进行划分, 分析盆地不同地区的岩相变化,认为石 炭纪柴达木盆地发育海相一海陆过渡相 沉积,有利于烃源岩发育。

    (3)  野外调查、岩心观察和烃源岩 地球化学分析证实,柴达木盆地石炭系发 育良好的烃源岩,具有很好的生油能力。

    柴达木盆地石炭系烃源岩厚度较大, 分布范围广。石炭系径源岩有2种类型, ①下石炭统广阔台地相的深灰色碳酸盐 岩;②上石炭统滨海相、海陆交互相、 沼泽相的黑色泥页岩、炭质页岩和煤层。 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显示,上石炭统泥岩 为好一很好经源岩;上石炭统炭质泥岩、灰岩,下石炭统泥岩为中等一好经源岩。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ii2、m型干酪根为主。R。主要分布于1.0〜1.5之间(图1), 多处于成熟一髙成熟阶段。

    (3)野外地质调查发现大量的石炭 系油气显示,油源对比证实其来源于石 炭系烃源岩。

    在柴达木盆地周边石炭系露头区发 现大量的石炭系油气显示,一类分布在基 岩和基岩裂缝中,另一类分布在基岩上覆 的第四纪残坡积中。基岩中的油气显示 主要分布在下石炭统怀头它拉组灰岩地层中,沿厚层生物灰岩层间和裂缝发育, 沿生物礁和化石带尤为突出。第四纪残坡 积中的油气显示发育在绿粱山地区,出露 带长度超过100m,宽约50m。微生物化 探证实,绿梁山沥青由石炭系生成的油气 遭受破坏而成,油气主要为凝析油和干气,柴页2井测井也解释出2个可能气层。 柴北缘、柴西等地12 口井的原油分析发 现,有来自石炭系的混源油气。

    (4)柴达木盆地构造演化、构造变 形、石炭系后期改造研究表明,石炭系 构造变形主要发生在新近纪末期,有利 于石炭系成藏。

    柴达木盆地构造演化、构造变形研 究显示,加里东期运动之后,柴达木盆 地拼接成一个稳定地块,晚古生代发育 海相一海陆过渡相沉积。印支运动使柴 达木盆地发生差异抬升,上古生界遭受剥蚀,结束了盆地海相演化阶段。侏罗 纪以来,陆相盆地演化阶段虽然经过燕 山期构造改造,但变形较弱。石炭系构 造变形主要发生在新近纪末期,有利于石炭系成藏。

    (5)通过柴东地区地震资料重新处 理,初步确定10个石炭系圈闭。

    根据柴页2井标定,对柴达木盆地 东部地震资料进行重新处理和解释,显示 柴达木盆地东部欧南凹陷发育一系列的 断鼻、断块圈闭(图2),同时发育一大 型地层削蚀圏闭,整个欧南凹陷北部山 前带圈闭面积达172km2。霍布逊凹陷整 体变形强度较小,仅在凹陷内部发育一由 反向断裂控制的大型背斜带(图3),圈 闭面积达142.7km2,髙点埋深5915m, 闭合幅度750m (表1)。



    3•成果意义

    通过以上调查评价证实,柴达木盆 地石炭系分布广、厚度大。石炭系发育 良好的烃源岩和大量油气显示,说明柴达木盆地石炭系油气资源潜力很大,开辟了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的新层系和海相新领域。(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马寅生刘成林供稿)


    柴达木盆地油气调查开辟了石炭系勘探新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