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6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09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5月10日15时6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卫星十四号送入太空。同时,成功搭载发射了天拓一号卫星。这是火箭升空瞬间(5月10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申 摄
    这是火箭升空瞬间(5月10日摄) 


            新华网太原5月10日电 10日15时6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卫星十四号送入太空。同时,成功搭载发射了天拓一号卫星。

      遥感卫星十四号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空间技术研究院负责研制生产,主要用于科学试验、国土资源普查、农作物估产及防灾减灾等领域,将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搭载的天拓一号卫星是由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一颗微小卫星,主要用于科学试验。

    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62次飞行。

     

    5月10日15时6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卫星十四号送入太空。同时,成功搭载发射了天拓一号卫星。这是火箭发射点火瞬间(5月10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申 摄 



    5月10日15时6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卫星十四号送入太空。同时,成功搭载发射了天拓一号卫星。这是火箭升空瞬间(5月10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申 摄 






    我国成功发射遥感卫星十四号

        5月10日15时6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卫星十四号送入太空。同时,成功搭载发射了天拓一号卫星。这是火箭升空瞬间(5月10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申 摄
    这是火箭升空瞬间(5月10日摄) 

        新华网太原5月10日电 10日15时6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卫星十四号送入太空。同时,成功搭载发射了天拓一号卫星。

      遥感卫星十四号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空间技术研究院负责研制生产,主要用于科学试验、国土资源普查、农作物估产及防灾减灾等领域,将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搭载的天拓一号卫星是由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一颗微小卫星,主要用于科学试验。

      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62次飞行。

         5月10日15时6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卫星十四号送入太空。同时,成功搭载发射了天拓一号卫星。这是火箭发射点火瞬间(5月10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申 摄 

         5月10日15时6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卫星十四号送入太空。同时,成功搭载发射了天拓一号卫星。这是火箭升空瞬间(5月10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申 摄 


     

    我国成功发射遥感卫星十四号

    2021年7月12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研究所在北京离子探针中心举行了嫦娥五号任务首批样品接收仪式,行星科学研究中心同期揭牌。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朋德,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严光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侯增谦,自然资源部科技发展司有关领导共同为中心揭牌,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廷栋,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毓川出席仪式。

    2020年12月17日凌晨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1731克月球样品成功返回地面。经第一届月球样品专家委员会和国防科技工业局审议批准,来自自然资源部、中科院、核工业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共13所科研机构获得月球科研样品。地质所刘敦一团队为自然资源部唯一一家获得样品的科研团队,获得的月球样品包括原始月壤样品2克、月球玄武岩、角砾岩薄片1片,其包含的各类岩屑、玻璃、单矿物等组分记录着丰富的月球演化信息。

    据刘敦一介绍,嫦娥五号采样地点与此前阿波罗和露娜(Luna)的所有采样位置不同,具备采集到年轻样品的巨大潜力,此次依托地质所完善的微区原位无损同位素、元素分析技术,将为解决或修正多个月球演化历史中的重大科学问题提供有力支撑。

    长期以来,地质所聚焦月球与行星科学研究前沿,持续开展月球地质编图、行星演化与对比研究等工作。刘敦一团队自2007年与美国、澳大利亚合作开展月球样品合作研究以来,凭借高灵敏度、高分辨率二次离子质谱(SHRIMP)的技术优势,率先完成了阿波罗12号、14号和17号样品的分析研究工作,为解决月球岩浆演化和撞击历史两个关键科学问题作出重要贡献。后续,地质所科研人员将持续深化研究,争取在月球与行星演化、行星宜居性等方面产生新的认识,深化人类对月球成因和太阳系演化历史的科学认知。

    来自国防科技工业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有关科研院校和企业、中国地质调查局机关有关部室和有关局属单位的专家和代表等出席仪式。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所喜获嫦娥五号任务首批科研样品
      2014年10月24日下午,由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主办、航遥中心具体承办的“高分二号卫星工程在轨测试进展交流会”在北京奥运大厦顺利召开。国防科工局重大专项工程中心、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部等23家单位共计50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议由航遥中心副主任、卫星工程技术总体组组长方洪宾主持。会上,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副总师关晖、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部长喻文勇代表技术测试总体组分别对 “卫星工程测试阶段性进展“和“高分二号卫星数据获取情况及下一步获取计划安排”做了汇报;中心遥感部副主任甘甫平研究员、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副所长尤淑撑、住房城乡建设部张宁博士等6家单位代表应用测试组先后介绍了高二数据在示范区数据任务情况及在轨测试范围的数据需求;随后,参会各家单位针对各自的应用领域对数据的详细需求与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方面的专家领导做了进一步的讨论和交流;最后,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高平副司长做总结讲话,希望大家按照测试计划,调整好工作状态,更加扎实有效地推进高二在轨测试下一阶段的各项工作。


    高分二号卫星工程在轨测试进展交流会召开

    李振涛  摄

    3月31日11时22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以“一箭三星”方式成功发射3颗2米/8米光学卫星(即高分一号02、03、04卫星)。11时56分,3颗卫星入轨,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和保护监管再添“火眼金睛”。

    据了解,这是我国自主建造并成功组网运行的首个民用高分辨率业务卫星星座,代表着目前我国民用遥感卫星星座发展的最高水平。3颗卫星成功组网运行后,将大幅度提高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全要素、全覆盖、全天候的实时调查监测能力。自然资源部副部长曹卫星到现场慰问参研参试人员。全国政协人口与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原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出席了发射活动。

    3颗2米/8米光学卫星工程由自然资源部(原国土资源部)主持建造,中国地质调查局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为项目法人,直接负责工程建设管理,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院承担卫星和运载火箭研制。

    2米/8米光学卫星星座是我国空基规划的首批业务卫星,该星座由性能相同、状态一致的3颗业务卫星组成,卫星设计寿命为6年,空间分辨率为全色2米、多光谱优于8米,单星成像幅宽大于60千米。这是我国自主建造并成功组网运行的首个民用高分辨率业务卫星星座,代表着目前我国民用遥感卫星星座发展的最高水平,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规模化、业务化、产业化发展的标志性成果,也是需求牵引、服务应用、统筹发展的又一成功典范。

    3颗卫星充分继承“高分一号”卫星成熟技术,针对自然资源、林业、测绘、海洋等行业主体业务实际需求,突出高分辨率、宽覆盖、观测灵活等应用导向,通过三星同步建造、“一箭三星”发射等建设策略,实现了工程投入产出效益提升。三星成功组网运行后,可实现同一地区2天重访,15天以内对全球覆盖一遍。

    此次成功发射运行推动了我国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和保护监管手段的升级换代,将实时掌控自然资源数量、质量、生态动态变化,为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提供精准信息保障,并广泛应用于防灾减灾、环境保护、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农村、应急管理等领域。

    卫星发射前夕,自然资源部副部长曹卫星代表自然资源部到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召开座谈会,看望慰问为卫星研制、发射付出心血和努力的试验队员和指战员,向关心和支持自然资源事业发展的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防科工局、航天科技集团以及各有关部门领导表示衷心感谢。

    会议指出,2米/8米光学卫星星座工程在管理机制上走出了民用业务卫星工程管理的新路,在研制策略上强化了技术创新和效益最大化,在产业引领上将加快形成我国民用卫星应用产业群,在我国民用业务卫星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自然资源部的组建,意味着陆海空一体,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全民所有自然资源管理新体制的创立。自然资源管理工作面临着加强自然资源监管、实施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履行全面所有各类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全面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空前重任,而卫星遥感在自然资源调查监管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据了解,2米/8米光学卫星星座投入使用后,与目前在轨的资源一号02C卫星、高分一号、高分二号、高分三号卫星以及资源三号01、02卫星等自然资源卫星相互配合,初步形成自然资源卫星监测网络。此外,高分五号科研卫星将在今年5月份发射。按照空基规划,“十三五”期间还有9颗自然资源重大业务卫星工程,自然资源部将很快迎来海洋一号C卫星、海洋二号B卫星、5米光学01星等业务卫星的发射任务。随着不同分辨率、类型丰富的陆海观测卫星星座的建成,自然资源卫星监测网络体系将逐步健全,有助于实现对山水林田湖草全要素、全天候、全覆盖的实时监测,为我国查明自然资源状况、构建空间规划体系、优化自然资源管理提供第一手资料。

    上图为搭载着3颗卫星的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点火后升空。

    我国成功发射首个自然资源业务卫星星座
      2015年2月5日,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组织有关专家在北京奥运大厦对“高分二号卫星工程在轨测试报告”进行了评审,国防科工局重大专项工程中心、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等26家单位参会,地调局航遥中心作为高分二号卫星在轨测试工作的牵头单位,具体组织承办了此次会议。

      会议由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高平副司长主持。会上,航遥中心遥感部副主任、高分专项应用测试组组长甘甫平研究员对高分二号卫星工程在轨测试报告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汇报。与会专家听取汇报后,经过质询和讨论,充分肯定了高分二号卫星在轨测试工作,认为测试内容全面、测试结果良好,卫星数据质量满足土地、地矿等行业的业务应用需求,测试报告路线合理,一致同意“高分二号卫星工程在轨测试报告”通过评审,希望高分二号卫星数据能尽快在国内相关行业领域推广和应用。

      各家参试单位代表纷纷发言,表示在下一阶段将充分吸收广大用户需求,发挥用户的主体作用,尽可能改进卫星的数据质量,将国产卫星优势最大化地发挥出来。

    “高分二号卫星工程在轨测试报告”顺利通过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