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4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3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所属的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资源所”)李延河团队编著的《安徽凹山玢岩型铁矿床--宁芜矿集区玢岩型铁矿床成矿作用研究》近日出版。

    本专著由自然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资助。在对前人勘查、开采和研究过程中所获各类地、物、化、遥和矿产资料数据进行全方位收集、整理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以宁芜矿集区凹山、姑山和梅山矿田玢岩型铁矿为研究对象,采用锆石微区U-Pb年代学和Hf-O同位素、硫氧碳稳定同位素、流体包裹体、岩石地球化学及矿物微区(LA-ICP-MS)元素地球化学等手段,探讨了玢岩型铁矿床成矿母岩的源区特征和成岩成矿时代,揭示了中下三叠统膏盐层与成矿的内在关系及成矿机理和铁矿浆和成矿热液的形成演化过程,建立了膏盐层-硫铁矿-玢岩铁矿三位一体成矿模式和成矿盆地双层成矿结构模型,明确提出在宁芜盆地南北两端的姑山和梅山矿田深部膏盐层与成矿岩体的接触带存在大冶式矿浆-矽卡岩型富铁矿。上述成果是对深化宁芜玢岩铁矿成矿规律的重要认识,对指导玢岩型-矽卡岩型铁矿床的找矿勘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安徽凹山玢岩型铁矿床--宁芜矿集区玢岩型铁矿床成...

    为及时、有效支撑服务成都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助推成都市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召开支撑服务成都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地质图集编制研讨会,拟在已有地质调查成果全面集成、二次开发、转化利用基础上,通过钻孔标准化与数据库建设,初步摸清成都市地下空间宏观地质结构,梳理出成都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应关注的地质问题与地质资源,尽快为成都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提供地质支撑。

    会议对成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已有地质资料集成利用情况、钻孔收集与录入情况以及图集编制的思路、组织、进展和问题等进行了集中研讨和深入交流,并就图集编制达成共识,一是图集编制的指导思想是要让成都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决策者、规划者和设计者“看得懂、用得上、离不开”;二是资料集成利用,特别是标准地层结构划分和钻孔标准化与数据库建设,是当前图集编制工作的当务之急,控制性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剖面编制是核心重点;三是图集编制过程中要关注含膏盐泥岩、软土和黏土等不良岩土体问题以及含水层和顶底板破坏、地下水污染、地下水腐蚀性等问题,同时要综合考虑地质遗迹、优质地下水等资源保护;四是尽快推进成都市地下空间地质工作领导小组等机构建设,详细规划“一步一动式工作方案”。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环部、西安地调中心、成都市国土资源局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与会指导,西安地调中心、成都探矿工艺所,四川省地矿局、四川煤田地质局等相关单位参加研讨。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现场

    支撑服务成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地质环境图集编制研讨...

    铜的富集机制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新疆库车蒸发岩盆地不仅广泛发育地表卤水及结晶盐花,并且浅部地层碎屑岩节理面、破碎带可见绿色含铜矿物与石膏、石盐大范围共生产出的现象,该现象一直未能得到合理解释。为此,中国地质调查局矿产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资源所”)曹养同副研究员及其合作者开展了矿物学研究,确定绿色含铜矿物为副氯铜矿,相关共生矿物为石膏、钙芒硝、石盐,其形成受控于卤水中盐类矿物结晶序列规律。同位素研究进一步证实,来源于蒸发岩地层的溶滤卤水通过对含铜碎屑岩地层进行淋滤形成含铜卤水,随后又通过蒸发浓缩作用在地表快速(周期尺度以月计)富集成铜。该研究成果不仅揭示了表生铜矿富集新机制,同时也为区域找矿勘查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上述成果受到中央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编号:YYWF201716)及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编号:41972082)共同资助,分别发表于国际地学权威期刊《Geofluids》和《Chemical Geology》。

     

    图1 新疆库车蒸发岩盆地盐丘、盐泉、铜(矿)化点分布

     

    图2 地表铜富集与卤水、石盐、石膏关系   

       

    图3 副氯铜矿与石膏、钙芒硝、石盐共生及其铜同位素特征

    论文信息:

    Yangtong Cao*, Haiming Xu. 2021. A Rapid Cu Enrichment Mechanism from Cu-Bearing Brine in Kuqa Basin, Xinjiang, China: Controlled by Crystallized Sequence of Saline Minerals. Geofluids. 2021: 5550271.

    Yangtong Cao. 2022. Origin of paratacamite in the Kuqa Basin, Xinjiang, China: Defined by Cu isotope values. Chemical Geology. 602: 120902.

     
    蒸发岩盆地中与膏盐有关的地表铜富集机制获得新认识

    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实施的“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深部矿勘查方法技术评价项目”在安徽宣城卫东地区实施ZKX01,于982-988米深处发现厚5.58米的工业矿体,品位:铅锌1.9~9.6%,银47.9~149g/t;平均品位:铅锌4.84%,银84.07g/t。该成果对长江中下游成矿带覆盖区深部找矿具有重要意义,为覆盖区寻找“广义矽卡岩型”(矽卡岩-斑岩-层状)多金属矿提供了重要的示范,实现继宣城茶亭斑岩型铜(金)矿床之后又一重要找矿新发现。成果表明安徽宣城地区不仅具有斑岩型铜金矿的成矿条件,同样具有找寻接触交代型、热液型铅锌银铜等多金属矿的找矿潜力。

     

    铅锌矿石岩心和膏盐化蚀变  

    团块状、粗脉状铅锌矿体

     
    长江中下游地区深部矿勘查取得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