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2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09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相关搜索

检索范围: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研究所吕君昌研究员与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徐莉博士等,在河南省栾川县秋扒乡晚白垩世地层中发现一种新的阿尔瓦兹龙类恐龙化石,命名为张氏秋扒爪龙(Qiupanykus zhangi);属名指化石发现于秋扒乡,种名赠给对栾川恐龙化石调查、发掘和保护做出巨大贡献的张栓成先生。张氏秋扒爪龙有以下特征:后部荐椎腹面发育明显的脊;前部尾椎体横突位于椎体的中部;肠骨的耻骨关节面收缩弱化呈球节状;胫骨的腓骨嵴大而呈四边形;功能性荐椎部分由6节荐椎体和2节尾椎组成;远端尾椎椎体侧面可见一小气孔。

    张氏秋扒爪龙骨骼化石与恐龙蛋壳保存在一起,存在以下三种可能性:一是纯属偶然,两者之间没有任何关系;二是该恐龙蛋是张氏秋扒爪龙所下;三是该恐龙蛋不是张氏秋扒爪龙所下,蛋壳是被其破坏的。研究发现秋扒爪龙体重约515g,而恐龙蛋重约1136g。另一方面,蛋皮表面结构研究表明该蛋皮属于窃蛋龙类的蛋。此外,秋扒爪龙具有短小粗壮、只有一个拇指并且爪子锋利等独特的前肢结构。基于以上证据,第三种可能性可更好解释二者保存在一起的原因,即张氏秋扒爪龙是用自己锋利的爪子破坏了恐龙蛋,它们可能是食蛋者。

    阿尔瓦兹龙类恐龙是高度特化的非鸟兽脚类恐龙,身体娇小、腿细长、适于奔跑,曾被视为失去飞行能力的鸟类。世界上第一例阿尔瓦兹龙类恐龙发现于蒙古,此后陆续在欧洲和美洲亦有报道。张氏秋扒爪龙是目前为止在中国发现的最年轻的阿尔瓦兹龙类恐龙。研究表明,阿尔瓦兹龙类恐龙可能才是真正的“偷蛋家族”,以窃蛋龙类的蛋为食的可能性极大。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中国地质》《China Geology》英文版。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72019)及地调项目(20160126)的联合资助。

    image001 (2)

    秋扒爪龙骨骼及线条图

     

    张氏秋扒爪龙(Qiupanykus zhangi)复原图(赵闯 绘)

    中国河南栾川发现新的阿尔瓦兹龙类恐龙化石
      近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吕君昌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小组,在我国辽宁省朝阳晚侏罗世土城子组中发现喙嘴龙类一新成员:朝阳东方颌翼龙。该研究成果发表在最近一期国际期刊《动物分类学》(Zootaxa)上。

      朝阳东方颌翼龙具有以下三大特征(图1):翼掌骨和肱骨长度之比率为0.38;尺骨短于任何飞行指指节;胫骨和股骨几乎等长。其下颌吻端的构造介于船颌翼龙和德国晚侏罗世的喙嘴龙之间,但是更接近于喙嘴龙。支序系统学分析也显示朝阳东方颌翼龙属于喙嘴龙类。它强大尖锐的牙齿显示其可能以鱼类为食。朝阳东方颌翼龙的两翼展宽约1.1米,是目前辽西及其周边地区发现最大的喙嘴龙类翼龙。

      无论在种类、数量还是在保存状态上,辽西及其周边地区早白垩世的翼龙化石在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的。与之相比,侏罗纪的翼龙化石仍然相对稀少。朝阳东方颌翼龙目前是辽西及其周边地区第一件晚侏罗世的翼龙标本,为研究辽西地区喙嘴龙类的演化历史提供重要信息。它的发现填补了中侏罗世至早白垩世之间翼龙化石的空白,也为将来在辽西地区晚侏罗世发现更多的翼龙化石提供依据。

        
    图1朝阳东方颌翼龙照片(上)及线条图(下)

      
    图2东方颌翼龙在原始翼龙类中的系统位置

    文献:
    Lü Junchang, Pu Hanyong, Xu li et al.. 2015. A new rhamphorhynchid pterosaur (Pterosauria) from Jurassic deposits of Liaoning Province, China. Zootaxa 3911 (1): 119–129.
    辽西晚侏罗世发现喙嘴龙类一新属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