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2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08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相关搜索

检索范围:

    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国际前寒武研究中心(IPRCC)组织,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北京离子探针中心承办的2015年国际讲座“前寒武纪地表过程”(Precambrian Surface Processes)于2015年10月16日至10月18日在北京成功举办。此次讲座特邀请德国耶拿大学地球科学系修贝克(Christoph HEUBECK)教授、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地质学系贝克斯(Nicolas BEUKES)教授和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地球与大气科学系孔豪瑟(Kurt KONHAUSER)教授担任主讲。讲座中介绍了最前沿的、有关地球早期(早前寒武纪)地表演化过程的研究及其动力学机制,并着重讲解早前寒武纪固体地球表面过程、微观古生物和(生物)化学沉积作用,并探讨地球成为生物宜居星球的基础。参加讲座的人员包括国内外各高校和研究院所的学者及研究生等70余人。

    通过对讲座内容的学习,与会者更好地了解到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之间大范围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和历史,并将包括人类起源过程在内的近期变化放在一个更深入和更广阔的背景中来认识。

    为了帮助我国地质工作者系统了解地球科学近年来的重要研究成果和国际学术前沿动态,促进中外学者在前寒武纪研究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国国际前寒武研究中心自2010年起,每年均邀请数位国际知名学者来华举办专题学术讲座,迄今为止已举办了6次,受到了国内地学界同仁,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的热烈欢迎,取得了良好的科学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已成为中国国际前寒武研究中心最具有代表性的年度学术活动之一。



    2015年度国际讲座前寒武纪地表过程在京举办

    应地科院地质所朱祥坤研究员邀请,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贝克斯(Nicolas Beukes)教授于2015年10月13日至15日期间对国土资源部同位素地质重点实验室进行了交流访问。

    贝克斯教授是国际著名的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BIF,Banded Iron Formation)领域专家,曾任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地质学教授及古元古代成矿作用研究组的共同负责人。他是世界上BIF领域研究的权威专家之一,并关注于前寒武纪古环境重建。其在早期碳酸盐沉积、锰矿床及与高品位铁矿床相关的铁建造等方面有非常广泛的学识,研究兴趣集中在大型高品位BIF型赤铁矿床的成因,及古元古代晚期红层沉积的盆地分析等方面。

    来访期间,贝克斯教授与实验室研究人员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参观了实验室,并共同举办了一场学术报告会。在学术报告会上,贝克斯教授围绕“高品位BIF型铁矿床的分布及成因”(The distribution and genesis of high-grade BIF-hosted iron ore deposits)、“前寒武纪沉积型锰矿床的分布及成因”(The distribution and genesis of major Precambrian sedimentary manganese deposits)等主题与来自所内外的专家、学生等展开了深入交流。朱祥坤研究员及孙剑博士分别做了“华北中元古代锰矿”(Mesoproterozoic Manganese Formation in North China)、“华南新元古代铁建造”(Neoproterozoic Iron Formation in South China)的报告,进行了成果展示及交流。来自地科院地质所、地科院资源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等单位的40余名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了学术报告会。

    学术报告

    参观国土资源部同位素地质重点实验室

    约翰内斯堡大学贝克斯教授(Nicolas Beukes)访问国土资源部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