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8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1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相关搜索

检索范围:

    “特殊地区地质填图工程理论与方法培训班”于近日在宁夏银川青藏高原东北缘地质填图野外试验基地举行。“特殊地区地质填图工程”所属各二级项目负责人、子项目负责人及项目骨干35人,宁夏地质局所属各研究院技术骨干40余人参加了培训。

    培训会授课主题是岩石圈深部构造过程与地表响应、第四纪地质及低温年代学测年技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王国灿教授,地质力学研究所刘晓春研究员、孙知明研究员、李振宏副研究员、施炜研究员分别作了题为“现代构造地质学研究进展”、“桐柏-红安造山带的构造演化:从大洋俯冲/增生到陆陆碰撞”、“磁性地层学及其应用”、“青藏高原东北缘1:5万填图探索与实践”、“低温年代学测年技术:裂变径迹测年的方法与模拟技术”的专题讲座。

    培训会还组织学员对青藏高原东北缘新生代地层、构造地貌及主要活动断裂进行了实地考察。考察的主要内容有:红寺堡等3幅1:5万填图项目测区古近纪、新近纪及第四纪地层序列;烟筒山断裂;罗山、烟筒山冲积扇发育特征与新构造-活动构造响应关系;贺兰山山前断裂与黄河断裂断裂特征、剖面结构及活动性。

    自2015年开始,特殊地区地质填图工程就逐步形成了以区域地质调查基础理论知识培训、填图技术方法培训及现代地质学理论进展培训三种培训方式相结合的填图骨干人员业务培训体系。其中区域地质调查基础理论知识培训采用集中培训的方式,聘请在不同学科领域有建树,特别是具有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教授、研究员任课;填图技术方法培训基本以特殊地区地质填图工程所属的二级项目、子项目成果为依托采取在室内由不同调查技术方法领域的专家集中授课或在野外召开现场交流会两种方式;现代地质学理论进展培训主要采取讲座形式,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不定期做学术报告。

    此次区域地质调查基础理论知识培训班在以往培训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基地优势,在专家授课之后增加了野外现场考察的内容,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201706280201

    胡健民研究员介绍贺兰山山前断裂 

    201706280202

    李振宏副研究员在介绍萨拉乌苏组沉积特征 

    201706280203

    朱桂繁同学介绍贺兰山山前断裂 

    201706280204

    学员们在讨论黄河断裂特征 

    特殊地区地质填图工程区域地质调查基础理论知识培训...

    6月17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组织党支部书记、支委赴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党员教育基地缅怀革命先烈,追寻红色记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在庄严肃穆的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党委书记胡茂焱带领全体党员整齐列队,佩带党徽,向革命先烈们敬献花篮,鞠躬致敬;面对鲜红的党旗,党员们高举右手,庄严宣誓,表达了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的决心。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大家参观了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纪念馆及将军馆。纪念馆利用声、光、电等手段还原战争场景,生动演绎了大别山革命斗争史;将军馆完整地展示了红安籍223位将军的光辉历程和他们“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大无畏精神。“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充分彰显了红安人民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随后,一行人来到七里坪长胜街。长胜街长380米,于1930年改名为“列宁市”,被誉为“苏维埃政府红色第一市”。这里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的诞生地,是鄂豫皖苏区早期中国革命的中心。从红四方面军指挥部到苏维埃银行,从苏维埃饭堂再到七里坪工会,大家沿着革命先辈的奋斗足迹,仔细聆听讲解员的讲解,了解革命根据地从建立、发展到壮大的过程,回顾了在极为艰苦的革命斗争环境下,革命先辈艰苦奋斗的感人事迹。

    整个活动中,党员们被革命先烈们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气概深深触动,深刻感受到革命斗争时期的艰难和革命胜利成果的来之不易。大家纷纷表示要牢记光荣革命历史,传承和发扬红安精神,在工作和生活中自觉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更加昂扬的精神,更加务实的作风,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积极践行“责任、创新、合作、奉献、清廉”新时期地质工作者核心价值观,为早日建成世界一流地调中心贡献力量。

    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合影

    重温入党誓词

    部分党员合影留念

    观看革命影片

     
    武汉地调中心组织党员干部赴七里坪党员教育基地参观...

    为进一步推进大别山基础地质调查重点和难点问题的解决,提升青年地质科技人员野外专业技能和科研水平,推进扬子陆块北缘基础地质理论创新与成果转化应用,2020年10月30-31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构造地质与地球动力学系教师在红安开展了联合野外地质考察,并就区内的重要地学问题和地质教学资源深度发掘、产学研合作进行了现场交流和深入研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野外考察过程中,武汉地调中心长江经济带中段红安-咸宁地区区域地质调查项目组向参与考察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师介绍了正在实施的大别山区域地质调查项目,重点讲解汇报了吕王-高桥-永佳河构造混杂岩带所取得的新进展及其科学意义。在乳山村等代表性考察点,联合考察组仔细观察野外现象,并开展了深入交流和讨论,启发了双方的研究思路,有效提升了青年地质人员的野外调查技能,为实现地调项目科技创新目标、促进大别山的大地构造深入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

    联合考察组还实地踏勘了红安地区其它有代表性的地质观测点,并就合作开发地质教学路线进行了深入探讨,达成了广泛的合作共识:一是双方将本着“优势互补、互赢互利”的原则,在基础地质理论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二是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开发野外教学实习路线。通过双方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有效推进了地调与科研深度融合,实现了产学研协同创新。

    介绍野外基本地质特征

    联合考察变质岩露头

    联合考察组合影

    地调中心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红安开展野外联合考察...

    2020年10月30日,为响应自然资源部关于第51个世界地球日“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倡议,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协调下,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长江经济带红安—咸宁地区区域地质调查”项目组克服疫情期间复杂的外部环境,携手湖北省红安县觅儿寺镇政府走进觅儿寺镇明德小学,联合开展了以“科普活动进校园”为主题的科普宣传活动。

    此次地学科普包括科普展板、岩矿标本展览、古生物标本展览等多项活动。项目组利用展板为同学们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地球的结构、地球的演化、大别山的前世今生、地质灾害预防、环境保护等相关科学知识。精彩的演讲获得老师和同学们的高度认可,宣讲中项目组成员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许多地学科学问题,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对地球科学的热情和兴趣。精致的矿石、晶体、古生物化石等标本也吸引了师生的眼球,同学们兴趣盎然地提出了各式各样的问题,项目组科技人员对这些问题一一进行了讲解和说明。项目组成员的讲解,普及了地学领域中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以及环保和灾害防治知识,增强了同学们对地质知识的求知欲、探索欲,也提高了同学们对珍稀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认识。

    觅儿寺政府科普相关负责人及明德小学部分校领导参加了有关活动,并对科普活动进校园的圆满成功表示祝贺和感谢,希望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项目组能举办更多的科普活动。

    展板宣传

     

    观看岩矿及化石标本

     

    项目组成员合影

    武汉地调中心开展地学科普进校园活动

    2019年6月28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主要负责人带队,到湖北红安“长江经济带中段红安-咸宁地区区域地质调查”野外项目组检查指导工作,看望慰问野外一线地质调查工作人员。

    在现场工作交流会上,项目负责人及任务单元负责人重点汇报了项目组织实施、野外地质调查工作进展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与会领导和项目人员围绕项目工作部署推进、预期科技成果实现等开展了深入充分的讨论,并达成了诸多共识。在野外现场,检查组考察了高桥康家湾蛇绿混杂岩带、庙咀-八里湾-岐亭断裂等区内重要地质现象,并就其中蕴藏的重要地质问题与项目人员进行了现场交流研讨和指导。检查组还对项目组野外交通安全、北斗终端配备和使用、灭火器等安全设备的配备、野外作业安全日志、行车日志记录等方面进行了检查,情况良好。

    检查组对项目工作进展给予肯定。要求项目组要高度重视汛期和高温环境条件下的安全生产工作,正确把握质量、进度与安全的关系,项目组人员既要合理分工、又要密切配合,在确保野外生产安全的前提下,稳步推进野外地质调查工作,确保项目年度实物工作量高质量完成和预期成果目标实现。

    “长江经济带中段红安-咸宁地区区域地质调查”项目是武汉地调中心部署在中央造山带东段的基础地质调查项目,已完成前期野外踏勘等预研究工作,目前正开展野外地质调查工作。武汉地调中心相关负责人及安全保密处工作人员陪同检查并作业务指导。

    项目负责人汇报工作进展

    野外检查指导

    武汉地调中心赴湖北红安野外项目组检查指导工作

    2019年4月22日,时逢第50个世界地球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长江经济带中段红安-咸宁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全国陆域及海区地质图件更新与共享(武汉地调中心)”两个项目组,联合在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陶店小学组织开展“世界地球日科普进校园”活动。

    天公作美,雨过天晴,春风送爽。地学科普包括课堂演讲、科普展板、实物展览等多项活动。项目组技术人员在课堂上作了题为“走进历史上的生物”“大别山地质历史”的科普宣讲,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有关地球发展、古生物化石演化等相关科学知识。同时,还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许多地学科学问题,并为积极参与互动的同学发放了小礼品。

    结合第50个世界地球日主题,项目组技术人员在学校操场展示了有关地球科学、自然资源、环境保护、地质灾害等方面的宣传展板以及丰富多彩的古生物化石、矿物矿石标本,形象生动地讲解了地球科学的基本知识和科学规律。

    精彩的演讲与互动获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热烈欢迎,激发了同学们探求地球科学的热情和兴趣。在陶店小学校领导以及各班级老师的热情协助下,本次科普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得到校方的积极肯定,并约定今后继续合作开展科普活动。

    通过本次活动,项目组技术人员深刻认识到科研工作与科普活动相辅相成、互助进步的重要意义,决心今后在扎实做好项目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科学普及,让科学更好地服务大众、服务社会。

    课堂宣讲

    矿物标本展示及讲解

    答疑释惑

     与部分师生合影

     
     
    武汉地调中心组织开展世界地球日科普进校园活动

    3月26-29日,为落实区调改革指导意见,进一步加强地质调查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科技人员业务素质和岗位技能,促进“长江经济带中段红安-咸宁地区区域地质调查”等项目科技创新目标实现,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基础地质室在湖北大洪山地区组织开展了造山带及覆盖区填图方法技能培训。

    湖北大洪山地区是扬子北缘造山带物质记录保存最好的地区之一。近年来,武汉地调中心在该地区组织实施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大比例尺专项地质填图,新识别出新元古代岩浆弧和弧后盆地两大体系,它们记录了华南罗迪尼亚超大陆聚散过程的重要信息,是进行多学科交叉和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理想场所。

    本次培训由培训前报告、现场考察培训、培训后讨论三部分组成。现场考察培训前,武汉地调中心和湖北省地调院的专家围绕“大洪山地区1:5万填图成果与填图方法”、造山带工作理念和覆盖区工作方法作了专题报告。野外现场重点考察了新元古代岩浆弧、弧后盆地及其基底的物质组成、沉积构造,在专家们耐心细致讲解的基础上,青年地质科技人员就不同构造单元岩石组合的识别及构造属性的判断开展了热烈讨论,并针对野外考察内容以及覆盖区、重要经济区填图方法与成果表达方式进行了充分交流。

    区调改革指导意见要求新时代区域地质调查以地球系统科学为指导思想,强调多学科交叉、多圈层耦合,聚焦重要成矿带、重要经济区、重要生态区,支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自然资源工作。本次培训提升了青年地质科技人员的野外工作技能,促进了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培养了团队精神,是落实区调改革指导意见的具体体现,必将为正在开展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武汉地调中心组织多学科野外技能培训

    4月10号,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中国-东盟海洋地学研究与减灾防灾倡议项目组完成了大洪山地区野外地质调查和岩石采样工作。本次野外调查选取大洪山和大磊山两个构造混杂岩带为切入点,剖析板块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机制,为编图中的关键科学问题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和实测数据制约。

    据了解,本次野外调查历时10天,工作区覆盖了扬子板块北缘的大洪山地区和桐柏山南麓的大磊山地区。在野外调查中,项目组结合3条重点地质剖面,对工作区的特征岩石组合的空间分布、岩相变化、接触关系和面理产状等要素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测量,并采集各类岩石样品15组,拍摄野外照片300余张。本次调查为今后进一步探讨杂岩带中不同单元的性质和来源、重建多旋回复合造山过程提供重要野外实测资料。

    本次野外地质考察取得了多项新的成果。一是对大洪山杂岩带物质组成有了更加深入认识,识别出多组不同性质的岩石单元,包括被动陆源沉积组合、弧前斜坡浊积岩组合、洋盆硅泥质岩组合、洋中脊蛇绿岩组合、海山岩石组合和碰撞期潜水碎屑岩组合等,它们共同代表了一套发育新元古代俯冲-碰撞过程中的俯冲增生杂岩体。二是调查发现大磊山地区的物质组成较为复杂,原红安群实际为一套无序的混杂岩体,需要解体为以裂谷期双峰式火山岩为主体的多个不同性质的岩石单元。

    下一步,项目组将对所获取的样品开展岩性薄片、定年、岩石地化和同位素等测试和综合研究,从而分析编图范围内关键单元的构造属性和构造意义,并为后续编图和有关国际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中国-东盟海洋地学研究项目组完成大洪山地区野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