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2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8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所属的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资源所”)陈毓川、陈郑辉、赵正等编著的《南岭于都-赣县矿集区立体探测技术与深部成矿预测示范》近日出版。

    南岭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有色、稀有、稀土资源基地,是世界上独具特色的与花岗岩有关成矿作用最为强烈的地区之一,我国主要大型—超大型钨锡多金属矿床即产出于该地区。于都-赣县矿集区是南岭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处南岭东西向构造岩浆岩带与武夷山北北东向构造带的交汇复合部位,蕴藏着丰富的钨、锡和稀土矿产,新发现的银铅锌金多金属矿床达大型规模,显示了与花岗岩有关钨锡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和与花岗闪长岩有关金银铜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在本区的叠加。

    本专著是国家科技专项“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SinoProbe)”之“深部矿产资源立体探测技术及实验研究(SinoProbe-03)”项目第三课题(SinoProbe-03-03)和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111048、201311162)的资助成果。通过实施矿集区地质与地球物理综合探测、典型矿床与成矿规律研究、区域构造与岩浆作用研究、地壳结构与成矿模式研究,创新了矿集区立体探测技术体系,提出矿床成矿系列叠加等理论新认识。深部综合探测与3000m、2000m科学钻探相结合,不仅揭露了深部控矿推覆构造和深部隐伏岩体内新的钨钼铀矿脉,而且发现了破碎蚀变岩型的钨多金属矿化新类型,显示矿集区深部的找矿潜力巨大。结合矿集区深部成矿预测和综合研究工作,明确提出南岭地区存在“第二找矿空间”,不仅对于都-赣县矿集区具有参考价值,更是对整个南岭地区的深部找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南岭于都-赣县矿集区立体探测技术与深部成矿预测示...

    12月至今,四川冕宁县某大型稀土矿企选矿车间内热火朝天,历时1年多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稀土浮选药剂RF系列在这里成功转化应用,突破了稀土矿低浓度浮选技术瓶颈,解决了该类型矿山长期以来在低矿浆浓度下难以获得稀土精矿产品的工业生产难题。

    今年以来,中国地调局成都综合利用所围绕稀土深加工技术研发,重点针对国内氟碳铈型稀土矿开展科技创新。立足攀西辐射全国,研制出成套浮选新药剂、开发出系列新工艺新技术。依托地调项目对四川德昌某大型稀土矿山进行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研究,结果显示通过浮选方法可脱除重金属元素并回收利用稀土资源,达到既改善矿山环境又能提高尾矿经济效益,实现尾矿减量化排放的目标。美国芒廷帕斯稀土矿采用成都综合利用所自主研发的专利技术“浮团聚磁选”新工艺,初步估计可降低选矿成本30%以上,同时该项专利技术应用于四川牦牛坪稀土矿、山东微山稀土矿,实现了稀土矿物有效富集。

    2016年成都综合利用所全面学习贯彻国土资源系统创新科技大会、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和中国地质调查创新大会暨地调百年研讨会等一系列会议精神,紧密围绕部局中心工作,依托地调科研项目积极开展科技创新。

    科学合理利用锂资源是国家和部局下达的重要任务之一。以锂资源为重点,加强金属新材料应用技术研发列入两重工作任务。今年成都综合所利用所与天齐锂业、四川星辰矿业等矿企合作,重点完成了三项研发任务。锂矿石选矿方面,开发出一种高效环保的锂辉石捕收剂和适用于川西北可尔因地区矿石特征的选矿新工艺,可获得高质量的铌钽锂精矿。综合提锂方面,对锂辉石精矿通过晶型转化-溶浸研究,提锂尾渣合成矿物肥料试验,形成了锂辉石综合提锂技术原型。锂电池制备方面,完成了锂电材料合成、测试等设备选型配置,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前驱体磷酸铁和草酸铁的试验研究。

    科技创新需要政策推动。今年以来成都综合利用所认真落实中国地调局“三个指导意见”和“三个暂行规定”,结合实际制订印发了《成都综合利用所关于加快推进地质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从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6月,又制定下发了《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制度》、《地质调查成果评价办法》、《地质调查二级项目负责人责任与权利的暂行规定(试行)》等3项改革配套制度,全面落实局党组关于成果和人才“五问”、“五不唯”评价标准。打通了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双通道,全年40项地调科研项目如火如荼展开,其中市场转化项目就涵盖28项,市场收入达86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43篇,被 SCI收录3篇,EI收录2篇;出版《四川盆地三叠纪成盐环境及成钾条件》专著1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黑色页岩型粘土钒矿选矿试验研究等2项研究成果分别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稀土资源高效利用创新团队获国土资源部“十二五”科技与国际合作先进集体,3名科研人员获先进个人……地质科技创新可谓成效显著。

    在全面完成3个地质调查二级项目阶段性目标任务的同时,开展了21项选冶扩大连续试验,部分在研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国土资源部公益性专项攀西深部橄辉岩型钒钛磁铁矿利用技术开发。研制出2种选择性钛铁矿捕收剂和1种对橄榄石矿物选择性抑制剂,有效解决此类难选钒钛磁铁矿资源的高效利用;“973”课题高铬型钒钛磁铁矿选矿过程强化研究。研制了一种高效、无毒钛铁矿捕收剂,设计了新型弱磁选机,解决了钒钛磁铁矿选矿中二氧化钛回收率低下、铁精矿质量差等问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橄辉岩型钛铁矿物浮选分离基础研究。揭示了橄辉岩型钛铁矿物浮选分离的难点,被国际核心SCI检索论文2篇。滑石型硫化镍矿全泥强化浮选基础研究,研制出滑石高效抑制剂和疏水矿泥高效分散剂,为实现滑石型硫化镍矿的全泥强化浮选提供了技术保障;参与设计建设的连续悬浮磁化焙烧炉试验装置,已在甘肃酒钢集团正式开工建设。这一系列成果的新鲜出炉得益于贯彻落实国家、部局等科技创新举措的精准发力。用科技创新引领地质调查工作,成都综合利用所完成科技创新目标的同时,也为部局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支撑,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服务。

     

    历时1年研制的成套稀土浮选药剂BF系列成功在某矿企转化应用

      

    以锂资源为重点,加强金属新材料应用技术研发完成三项研发任务

     

    地质调查二级项目《川西稀有金属矿集区综合地质调查》完成阶段性目标任务

     

    地质调查二级项目《攀西地区多金属矿产资源集中开采区地质环境调查》完成阶段性任务

     

    滇渝地区铝土矿选矿拜耳法综合利用工艺技术改造获突破,研究成果有望解决中铝、西南能矿高硫低品位铝矿综合利用难题

     

    完成广西凤山县福家坡矿区硫铁矿勘探阶段性选矿扩大试验等21项选冶扩大试验

     

    参与设计建设的连续悬浮磁化焙烧炉试验装置在酒钢集团正式开工建设 

     
    稀土、锂矿等新能源矿产科技创新取得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