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4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3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2018年11月,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乌蒙山区水文地质调查项目组在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杨家湾镇实施钻井成功出水,抽水试验单井涌水量1054立方米/天,符合饮用水标准,为杨家湾镇镇上近3万缺水人口找到了优质水源。据悉,杨家湾镇是毕节市干旱缺水最集中片区,亦被认为不适宜钻井地区,以往曾实施钻井5口,但均为干孔。钻孔成功出水证实二叠系茅口组顶部古岩溶带具有重要供水意义,为以后二叠系茅口组地下水极不均匀地区钻井取水提供了新的思路。

    杨家湾镇位于乌蒙山区毕节市七星关区西南角,与毕节市赫章县平山乡隔六冲河相望,距市中心47公里,毕威高速公路、326国道穿镇而过。境内有七星雄关,为七星咽喉要塞之地 ,往西到达威宁、昭通、昆明等地,是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的西大门。全镇总面积94.5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161个村民组,共有14094户53869人,其中杨家湾镇镇上附近有3万人。

    2017年5月,岩溶所“乌蒙山连片贫困缺水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项目组与毕节市七星关区政府、国土资源局、水利局等有关部分对接时了解到杨家湾镇镇上附近有近3万人严重缺水,经实地调查访问七星关区杨家湾镇水源得不到有效保障,尤其枯季缺水极其严重,每年11月至来年5月,村民到十几公里以外用摩托车、三轮车拉水饮用,大旱年份杨家湾镇水价曾达到35元/立方米,缺水问题严重影响七星关区杨家湾镇居民的生活和生产,制约当地脱贫攻坚和经济建设。

    项目组同志与当地政府对接了解到需求后,对杨家湾镇附近开展初步水文地质调查,杨家湾镇地处深切六冲河河谷岸边,高差超过250米,附近主要含水岩组为二叠系茅口组(P2m)厚层灰岩,地貌条件和含水岩组条件均为整个贵州地区打井最困难地带,以往经验显示类似地区钻井成井率小于10%,给项目组同志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经地方政府介绍,前人曾在杨家湾镇附近实施钻孔2口,均为干孔,编号分别为ZK01和ZK02,ZK01和ZK02孔深分别为140米、160米,从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分析均布设在二叠系茅口组地层中,地貌单元均处于地表冲沟下方相对低矮处,即打井找水地貌条件相对有利部位,项目组分析后判断为该区地下水极不均一,钻井偏离了地下水径流带所致。

    为此2017年6月4日至9日,项目组同志对杨家湾镇附近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调查分析,发现在杨家湾镇北西侧300米点A处存在裂隙密集带,在杨家湾镇东侧点B处二叠系龙潭组含煤层砂泥岩与峨眉山玄武岩直接对接,附近发育有断层,结合以往区域地质资料发现点B位于断层F1-1延伸带上,利用物探资料验证证实断层F1-1可延伸至点B,结合乌蒙山连片贫困缺水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2017年工作任务,2017年在杨家湾镇附近布设钻井2口,分别布设在点A裂隙密集带(ZK03)和点B断层F1-1上盘附近(ZK04),(ZK03)寻找裂隙密集带控制的地下水局部均匀富集区,ZK04寻找断层F1-1上盘张性裂隙相对发育带,2017年10月底2口钻井施工完毕,钻井ZK03终孔深度170米,钻井ZK04终孔深度180米,抽水试验显示2口钻井为干孔。

    2017年2口干孔并没有打击到项目组士气,为响应国家脱贫攻坚建设号召,项目组同志敢担当敢作为,以切实解决群众干旱缺水问题和支撑地方发展为目标,2018年对杨家湾镇附近进一步调查分析,发现杨家湾镇西南4千米处六冲河河谷岸边发育一岩溶大泉S01,流量500升/秒以上,因排泄口常年被地表大河淹没难以利用,项目组通过示踪试验证实野角乡落水洞L01和L02地表溪水排泄于岩溶大泉S01处,杨家湾镇地处落水洞(L01、L02)和S01岩溶大泉中间径流区,钻井取水是有可能的。同时结合岩溶大泉S01出露特征发现,岩溶大泉S01出露于二叠系茅口组(P2m)灰岩顶部古岩溶带与二叠系龙潭组下段接触带附近,二叠系茅口组(P2m)灰岩顶部古岩溶带是岩溶大泉S01的径流通道。

    结合2017年失败经验和2018年新认识,2018年在杨家湾镇部署钻井2口(ZK05和ZK06)。ZK05部署在断层F1-1来水一侧,主要构想为断层F1-1为逆断层,水文地质意义上具有阻水作用,在逆断层来水一侧可能会形成地下水相对滞留富集区;ZK06拟在二叠系龙潭组(P3lt)第一段顶部开孔,揭穿二叠系龙潭组第一段沙泥岩地层、峨眉山玄武岩地层后,预计230米左右进入二叠系茅口组古岩溶带(地下水水位推断为200米),为拟寻找地下水水位埋深以下二叠系茅口组古岩溶带含水层。

    钻井ZK05和ZK06于2018年8月施工,2018年10月底钻孔施工结束,进尺均为300米。其中钻井ZK05为干孔,钻井ZK06成功涌水,水位降深10米,钻井涌水量达到1054立方米/天,水质达到饮用水用水标准,钻井的成功涌水为杨家湾镇脱贫攻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水资源保障,亦为该地区下一步找水工作提供了水文地质借鉴。

    最后项目组同志认为该地区茅口组厚层灰岩控制的岩溶地下水极不均一,F1-1断层北西侧茅口组(P2m)灰岩裸露区地下水可划定为疏干区。该区域岩溶地下水赋存于茅口组(P2m)顶部古岩溶带中,若钻井取水需自二叠系龙潭组开孔,于地下水水位(190米)以下位置处揭露茅口组(P2m)顶部古岩溶带。

    2018年11月,钻井成功涌水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和群众给项目组同志送来了锦旗,表达对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感谢。

    实施钻井水文地质剖面示意图

    杨家湾镇附近岩溶水文地质图

     
    乌蒙山水文地质调查项目钻井解决毕节市杨家湾镇3万人...

    太平洋天水一色,海洋六号全速赴往工区。到第一段工区的航程有两天,各种培训工作利用这个间隙开始了。
     
    起航第一天,海洋六号召开全员大会,特别强调要利用赴工区的航行时间,抓好安全培训和业务培训工作。


    老队员对新队员认真讲解如何穿救生衣。


    一场别开生面的弃船演习在海洋六号甲板上举行。




    各种业务培训抓紧进行,很多新上船的成员忍住晕船反应,认真听讲。
    培训,抓紧进行

    2020年4月7日,在一片春雪中,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所属的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简称资源所)唐菊兴研究员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青藏高原重要矿产资源基地成系统深部探测技术与勘查增储示范》的西藏甲玛3000米科学深钻项目正式复工复产。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以唐菊兴研究员为首的项目组按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和资源所党委统一部署,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多次与承包商山东省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沟通协调,因时施策、多措并举,由点到面层级部署、凝聚合力,做了大量扎实的工作,高效有序推进复工复产。3月初,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3000米科学深钻项目组按照钻探工程处复工复产调度会要求,积极与西藏华泰龙矿业开发有限公司及当地政府沟通协调,了解当地疫情动态及复工要求,办理复工复产手续,分批次派遣人员进藏。3月底全部项目成员按照拉萨防控指挥部要求陆续解除隔离取得隔离证明,顺利进驻矿区。4月7日,项目组完成通水通电、文明生产、设备维护保养等工作,顺利复工。4月9日,钻探进尺10.96m,完成了第一批岩芯取芯工作。

    下一步,项目组将认真落实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和资源所党委的工作要求,坚持疫情防控和项目推进两手抓、两手硬,高效优质完成项目工作任务,以实际行动服务地矿事业高质量发展。

    技术人员检查钻探平台与设备

    雪中的钻探平台

    20203000m科学深钻第一段岩芯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3000米科学深钻顺利复工

    摘要:以古天然气渗漏锰矿成矿模式为指导,通过松桃一铜仁地区矿产地质调查工作,开展了高地一王家坡地区深部锰矿找矿预测和钻孔验证,发现了具备寻找大型以上潜力的找锰靶区。

    1.项目概况

    “贵州松桃一铜仁地区矿产地质调查”项目由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〇三地质大队承担。主要任务是在贵州松桃一铜仁地区,尤其是贵州铜仁松桃锰矿整装勘查区开展矿产地质调查、锰矿成矿规律和成矿预测研究,提交可供进一步工作的找矿靶区。

    2.成果简介

    高地一王家坡锰矿位于贵州省松桃县冷水乡境内,位于杨立掌、李家湾大型锰矿床与道坨超大型锰矿床之间中部地带。大地构造位置地处扬子陆块东南边缘与江南造山带的结合部位,区域构造位于梵净山穹状背斜北东翼,矿区褶曲总体简单、断裂构造发育,主要构造线呈北东、北北东向展布。

    锰矿产于南华纪大塘坡组第一段黑色炭质页岩(俗称“含锰岩系”)底部,矿体呈似层状、层状产出,锰矿体中局部夹凝灰质透镜体。区内覆盖巨厚奥陶系一寒武系,未出露含锰岩系,找矿标志不明显,找矿难度大。为解决该区厚覆盖层和复杂构造条件下深部找矿难题, 通过对已勘查评价的道坨锰矿、李家湾锰矿和杨立掌锰矿盆地沉积物特征及其含锰岩系厚度、矿体厚度、品位等现有数据资料的收集及梳理,运用“贵州省黔东锰矿富集区深部大型一超大型锰矿找矿与成矿模式研究”创新成果建立的古天然气渗漏沉积型锰矿床成矿系统、成矿模式、找矿模型,开展成矿规律、找矿预测研究。初步认为,李家湾一道坨锰矿床盆地沉积微相特征具明显的狭长环带状结构特征,与古天然气渗漏沉积型锰矿床成矿系统成矿模式类似,平面上以渗漏喷溢口为中心,向外依次可划分为中心相、过渡相和边缘相3个相带 (图1),由此推断杨立掌、李家湾大型锰矿床与道坨超大型锰矿床应由同一沿北东65°方向左右展布的狭长带状成锰地堑盆地所控制,而高地一王家坡预测区可能为其中段,成矿及找矿潜力巨大。

    在王家坡附近实施ZK1401钻孔进行深部验证,发现深部隐伏锰矿体,取得该区深部预测找矿的实质性进展,证实了预测的准确性和科学性。ZK1401钻 孔深1293.52m,发现矿体厚3.90m,含锰岩系厚30.00m,单件样品Mn品位为13.03%~26.62%,工程平均品位20.03%。

    矿石主要由含锰碳酸盐类、炭泥质矿物、碎屑沉积物及少量次生方解石和石英脉石矿物组成,矿石为泥晶结构,条带状 及块状构造。根据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规律,并结合成锰盆地的环带状结构分布特征等开展找矿远景分析认为,李家湾一道坨成锰地堑盆地规模较大,长15.0km, 宽2~2.5km,其盆地中心气泡状、块状菱锰矿夹炭质页岩带位于道坨锰矿床南西部高地一王家坡一带。盆地中心高地一王家坡锰矿区预测远景资源量1.3亿t以上,找矿远景较好。

    3.成果意义

    进一步加深了对该区深部隐伏锰矿的成矿规律和空间分布的认识,对该区 区域找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为
    锰矿勘查部署提供了科学依据。初步评 价了高地一王家坡地区锰矿预测区资源远景,认为其具备寻找大型规模锰矿资源潜力,为拉动后期商业性勘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贵州地矿局一〇三地质大队袁良军 王佳武 谢小峰 供稿)


    贵州松桃高地一王家坡地区发现具大型以上潜力的找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