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3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中国日报11月18日电(记者 程思)11月9日至13日,全国地质勘查行业首届地质调查员(地质灾害方向)职业技能竞赛决赛在广西柳州举行。本次竞赛由中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全国委员会、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指导中心、自然资源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共同主办。通过四天的角逐,浙江队刘佳伟、云南队刘珍、广西队王长庆获得前三名。广西队获团体一等奖,浙江、甘肃、云南队获团体二等奖,四川、河北、重庆、江西、湖南、河南队获团体三等奖。

    比赛现场。图片来源:供图

    决赛包括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两项内容,是地质调查员工种首次举办全国性职业技能竞赛。实操考试设置在野外地质灾害滑坡现场,要求参赛选手在规定时间内对该滑坡体及其周边地质环境进行调查与成果编制,考核实际材料图、地质露头测绘调查记录、地质环境条件与滑坡体调查记录、工程编录、风险评价、治理方案等成果完成情况。

    参加决赛的81名选手是全国25个省(区、市)和2个中央地勘单位共27个赛区历时半年,层层选拔出来的佼佼者,是地质勘查行业职工的优秀代表。

    我国山地丘陵区约占国土面积的65%,地质条件复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灾害隐患多、分布广、防范难度大,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受威胁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地质灾害调查是地质灾害防治的基础性工作,其技术水平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地质灾害防治成效和防治工程成本。开展地质调查员职业技能竞赛,旨在激励和调动地勘系统广大职工钻研技术、创先争优,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培、以赛促练、以赛促建”的目的。

    比赛现场。图片来源:供图

    近年来,中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致力提升地质勘查行业职工技能素质,2019年组织云南、四川、甘肃、湖南、重庆等国家前3批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重点省区市,以及河南、河北共15家省级地勘单位工会签订《加强地质灾害防治职工队伍建设合作备忘录》,约定共享地质博物馆、科普中心、职工教育培训基地等资源,在技术咨询、人才培养、专家队伍建设、业务培训等方面相互支持和协作,共同推进地质勘查行业可持续转型升级发展。

    比赛现场。图片来源:供图

     

    全国地质勘查行业首届地质调查员职业技能竞赛决赛在...

    5月4日上午,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召开纪念“五四运动”98周年暨表彰大会,弘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激励引导广大团员青年立足本职、奉献青春,展现海洋地质青年的良好形象。

    会议收听收看了中国地质调查局第三届杰出青年、团两优一先表彰大会暨青年论坛视频会,听取了中国地调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王研的重要讲话。会上,广州海洋局天然气水合物试采现场测试组组长陆红锋、实验测试所化学分析室副主任程思海、“海洋六号”船船长蓝明华三名青年被评为“杰出青年”获表彰。青年论坛上,蓝明华作了题为“不辱使命赴深海 首航南极建新功”事迹报告;由于陆红锋正奋战在南海水合物试采工程的一线平台上,水合物试采现场综合组组员于哲代表陆红锋作了题为“逐梦青春 只为取用冰中之火”事迹汇报。此外,广州海洋局团委、“海洋六号”船团支部分别被评为先进团委、团支部,何泽泉、赵利被评为优秀团员受到表彰。

    近年来,广州海洋局各级团组织紧紧围绕局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锐意进取,充分发挥了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为促进广州海洋局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2017年是地质调查新百年的起始之年,今后一段时间,水合物试采工程的推进、“三深一土”科技创新战略,科技兴局、人才强局、依法治局“三大战略”的实施,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两条新船入列,新基地前期工作有效推进,广大青年迎来了大显身手、建功立业的大好机遇和难得平台。广大团员青年要强化学习实践,提高自身素质,准确把握新常态下海洋地质工作新形势。同时义无反顾地担当起“创建世界一流的科技创新单位”的历史重任,在工作实践中成长成才,在为海洋地质调查事业建功立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追求。全局各级团组织要加强组织建设,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推进践行新时期地质工作者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会上对获得广州海洋局2015-2016年度团“两优一先”的15名优秀团员、10名优秀团干部以及3个先进团支部进行了表彰。

    会议要求,全局广大团员青年要认真学习领会各级领导重要讲话精神,勇于创新,扎实工作,推进团的各项工作发展,为海洋地质工作贡献青春力量。

    目前,广州海洋局团委下设13个团支部、1个团总支,35岁以下青年占全局干部职工总数比例超过三分之一。近年来,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投身海洋地质事业的实践中,涌现出了一批优秀团员青年及先进团组织。

    局团委委员,团支部书记,45岁以下青年及机关干部职工50余人参加了会议。

     

    收听收看地调局会议 

    表彰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及先进团支部 

    表彰大会现场

    广州海洋局召开纪念“五四运动”98周年暨表彰大会

    近日,约翰威立(Wiley)出版集团旗下的地球科学领域期刊《Geological Journal》(地质期刊)以“Geologically controlled intermittent gas eruption and its impact on bottom water temperature and chemosynthetic communities—A case study in the “HaiMa” cold seeps, South China Sea”(构造地质对“海马冷泉”区间断性甲烷渗漏及海底温度和化能自养微生物的控制作用)为题发表了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尉建功博士等人关于“海马冷泉”活动规律及其影响的最新研究成果。

    2018年广州海洋局、中科院深海所和同济大学研究人员搭乘“探索一号”科考船,利用“深海勇士”载人潜器在我国南海北部陆坡西部海域“海马冷泉”实施联合作业,获得大量调查数据。本文以海底观测数据为基础,结合多波束水体数据和地震剖面,对“海马冷泉”进行了系统研究,以了解流体迁移、积累和喷发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2016年和2018年获得的多波束水体数据中观察到的气体羽状流的位置是不同的,表明冷泉流体渗漏活动在年尺度上的时空变化。海底观察显示,HM-1和HM-5中存在大量碳酸盐,指示两个长期存在的冷泉渗漏点(图1)。贻贝覆盖了HM-2大部分区域,HM-3和HM-6表现为年轻活跃的冷泉渗漏。在多个区域遇到了海底断裂、泥锥、粘土堆和突然增加的海底水浊度和温度,推断与浅层气体聚集和喷发有关。HM-2浅层沉积物顶空气体的甲烷含量高于99.5%,δ13C-CH4为-71.5~72.3‰,表明生物成因气体来源。据推断,气体来自储层~1280 mbsf,其特征是地震剖面中的低频特征。气体沿着斜坡从储层迁移到构造隆起的顶部。高角度断层在800至240 mbsf之间广泛发育,促进了气体从构造隆起顶部向浅层沉积物中迁移。大多数断层没有到达海底,因此,气体在浅层积聚并在地震剖面中出现亮点。当孔隙水压力克服上覆盖层静水压力时,将产生有利于气体运移的通道,气体排放提供了压力释放机制。因此,地震剖面显示大多数裂缝没有到达海底(图2)。推测随着天然气水合物和自生碳酸盐的生长,气体渗漏将停止,这会不断降低原始裂缝的渗透率。随后将建立新的压力体系并产生新的裂缝,从而形成新的流体渗漏。推断这种机制导致冷泉渗透活动的时空变化,并影响冷泉生态系统的发育。

    图1 “海马冷泉”海底影响资料与潜器轨迹

      

    图2 “海马冷泉”地震剖面与冷泉系统发育

    论文第一作者为广州海洋局高级工程师尉建功,通讯作者为广州海洋局高级工程师张伟、吴婷婷,合作作者为李季伟、李江涛、王吉亮、陶军、陈宗恒、吴自军、陈万利、程思海、曹珺等。该项研究由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和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联合资助。

    《Geological Journal》位于汤森路透JCR三区,中科院地球科学四区,影响因子为1.595,CiteScore为3.10。论文相关信息如下:

    Wei, J., Li, J., Wu, T., Zhang, W., Li, J., Wang, J., Tao, J., Chen, Z., Wu, Z., and Chen, W., 2020a, Geologically controlled intermittent gas eruption and its impact on bottom water temperature and chemosynthetic communities—A case study in the “HaiMa” cold seeps, South China Sea: Geological Journal, v. 55, no. 9, p. 6066-6078.

    广州海洋局发表“海马冷泉”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