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2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2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日前,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申请的2项发明专利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

    “一种分离钨钼矿中氧化钼钨矿与硫化钼矿的选矿方法”(专利号为ZL201610465920.X)摒弃了常规优先浮选工艺流程,通过破碎后干式磁选将硫化钼和氧化钼钨在磨矿前分离,实现了硫化钼和氧化钼钨的分磨分选,同时将部分影响氧化钼钨浮选的脉石矿物分离出来,从而降低了黏土类矿物和碳酸盐矿物等脉石矿物对氧化钼钨的影响。该发明简化了后续浮选工艺流程,同时也降低了因矿石氧化率波动产生选别指标不稳定而造成的指标波动,从而大幅度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选矿效率。

    “一种低碱耗白钨捕收剂及其应用”(专利号ZL201610856529.2)为一种新型抗钙镁能力较强的氧化钼和白钨矿捕收剂,特别适用于高硬水地区和含可溶性盐类矿物的矿石的氧化钼和白钨矿的浮选回收。较常规捕收剂其具有用碱量低,指标优异的特点。

    据了解,工业上对氧化钼矿石尤其伴生有钨的氧化钼矿石的选别及提取的生产先例较少,现阶段国内外氧化钼矿石的富集生产主要是选矿和化工浸出两种工艺。由于氧化钼钨矿石中75%以上的脉石矿物为碳酸盐,采用盐酸或硫酸直接浸出,处理成本高,同时对环境不友好,因此化工工艺较难直接用于生产实践。选矿加工方法主要以浮选为主,多采用优先浮选硫化钼再浮选氧化钼钨的原则工艺流程。大量的生产实践表明,因矿石中的粘土、碳酸盐类矿物、可溶性盐类矿物等脉石矿物在磨矿中形成的矿泥恶化了泡沫浮选指标及矿石中可溶性盐类矿物、浮选用水的可溶性离子对浮选指标的影响,氧化钼钨选别效果并不理想。基于此,郑州综合利用所科研人员经多年技术攻关,成功研制出以上方法和捕收剂,有效解决了传统工艺流程存在的问题。

     

     

     
    郑州综合利用所新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

    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联合多家单位研究人员,在甲烷水合物分解行为的分子模拟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Molecular study on the behavior of methane hydrate decompositioninduced by ions electrophoresis》(离子电泳诱导下甲烷水合物分解的分子行为研究)在JCR一区期刊Fuel上在线发表。

     

    天然气水合物被认为是潜在的重要能源,当前水合物开采大多使用改变相平衡的原理,尚未达到理想和经济的产气效率;强静电场可以有效诱导盐水中的离子(Na+和Cl-)迁移,且能一定程度上摆脱相平衡的约束,因此静电场下离子迁移对水合物分解的影响值得探究。本文通过分子动力学(MD)模拟研究了静电场诱导的Na+和Cl-迁移对甲烷水合物分解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260 K和80 bar的温压条件下,在至少0.9 V/nm的静电场中,Na+和Cl-的迁移会穿透和破坏水合物相的水笼,最终导致水合物分解;随着静电场强度的增加,离子对水合物的破坏能力增强,水合物分解速度加快。本项工作为天然气水合物开采和抑制油气管道中水合物堵塞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也可作为一种辅助开采方法与其他开采手段相结合来提高水合物开采效率,同时可作为新型的离子筛分材料而被进一步研究。

    该项研究得到了国家海洋科学技术试验实验室(青岛)高性能计算和系统仿真中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No. 2017YFC0307602)、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开放基金(No. QNLM2016ORP02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 41474119、41906067)、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No. ZR2019BD051)、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No. 2018M632634)等科研经费的支持。

    青岛海洋所在水合物分子模拟领域取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