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3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09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8月1日,中国地质调查局2013年质量万里行检查组到青海省夏日哈木铜镍矿区进行野外考察。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金发带领检查组在矿区驻地参观展板及矿区岩矿石标本和岩心,听取了夏日哈木矿区的情况介绍。随后,检查组实地考察了矿区地表矿体露头以及井队基地的标准化建设情况。

        下午,检查组按照局党组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安排,抓住到夏日哈木铜镍矿区的机会,在现场召开座谈会,听取矿区项目组人员对局党组及成员、局机关,以及地质调查项目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改进工作的意见建议。李金发指出,一是这个矿区在勘探过程中公益性地质工作与后期商业勘查工作得到有效衔接,是新时期市场经济的典范;二是下一步地质调查工作要加强科学研究,要把科学技术贯穿整个地质勘探始终;三是要进一步确定创新思路,拓展新方向,系统梳理成矿理论,并在完善基础地质调查空白的基础上做好资源潜力评价,做好矿调,做好异常查证。

        局机关有关部室负责人、青海省国土资源厅、青海省地勘局、青海省地调局、西安中心、青海省第五地质矿产勘察院有关负责同志共同对夏日哈木铜镍矿区勘查项目质量及安全进行检查,检查结果为优秀。

        青海夏日哈木铜镍矿是中国地调局1:5万区域地质调查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矿调,查证异常时发现的,是东昆仑成矿带首次发现的岩浆熔离型铜镍矿床,属于青海省格尔木市拉陵灶火地区铜多金属矿整装勘查工作项目之一,目前由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出资继续勘查。


    该矿是公益性地质工作与后期商业勘查有效衔接的市场...

    地质科技人员在会理矿集区进行现场研讨。 丁全利 摄

    被第四系巨厚沉积层覆盖的红泥坡矿区一景。 丁全利 摄

    不久前,自然资源部矿产勘查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的项目验收统计信息显示,我国矿集区找矿工作取得新进展:自2016年起,通过先后实施《全国重要矿集区找矿预测》和《矿集区矿产调查及深部找矿预测》项目(以下两项目统称为“矿集区找矿预测项目”),4年来共新发现矿产地17处,新发现矿点(矿化点)223处,圈定找矿靶区163处,在四川会理、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贵州赫章、福建宁化、西藏罗布莎、山东齐河—禹城、陕西山阳、湖南东坡、山东焦家、江西尖峰坡等多个矿集区取得了找矿新发现或突破。

    记者近日就矿集区找矿工作的整体进展进行了采访。

    就矿找矿是找矿有效方法,会理矿集区铜矿找矿突破具有典型示范意义

    进入新世纪以来,为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我国先后开展了危机矿山找矿、老矿山找矿、整装勘查区找矿、矿集区找矿预测等工作。

    而近期四川会理矿集区铜矿找矿的突破,引起地质界的关注。

    从区域地质背景上看,四川会理矿集区位于扬子地台西缘、康滇铜成矿带内,成矿条件优越,各类矿产资源丰富。迄今为止,康滇铜成矿带内已发现40余个矿种,1130余处大、中、小型矿床。其中,发现各类大中小型铜矿产地70多处,累计探获铜金属储量超1000万吨,居全国第三位。区域内铜矿床较集中的有四川会理拉拉、云南东川、云南大红山等矿集区。

    自2011年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我国地质工作者在四川会理地区持续发力,先后实施了《老矿山接替资源勘查》(2012~2014年)、《全国重要矿集区找矿预测》(2016~2018年)及《矿集区矿产调查及深部找矿预测》(2019年)等项目。其中,《全国重要矿集区找矿预测》项目专门部署了《四川省会理—会东矿集区找矿预测》子项目,具体由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三地质队实施。

    据四川省地矿局四○三地质队总工程师张济礼介绍,截至目前,初步估算会理矿集区共新增铜资源量100万吨以上。其中,通过老矿山接替资源勘查新发现的红泥坡大型铜矿产地,探获铜资源量64.19万吨,铜平均品位为1.31%。而且,红泥坡矿体赋存层位与老矿山拉拉铜矿落凼矿区矿体主要赋存层位存在明显差异。这一发现展示出该地区广阔的找矿空间。

    “2016~2018年,矿集区找矿预测项目通过构建矿床综合找矿预测模型,在红泥坡铜矿区南部新发现苋槽箐铜矿产地,首次打开了会理拉拉地区厚覆盖层下的找矿空间。通过钻探验证,在河口群落凼组上段揭露到多层铜矿体。2019年实施的深部钻孔ZK3在长冲岩组、落凼组又探获多层铜矿体,初步估算苋槽箐铜矿产地新增铜资源量达26.48万吨。此外,在矿集区内的白云山等地也有铜矿找矿新发现。”项目组有关科技人员说。

    在2019年11月召开的拉拉地区铜矿野外现场交流研讨会上,香港大学周美夫教授、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秦克章研究员、北京地质矿产研究院祝新友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李文昌研究员等我国地质界知名专家对会理矿集区的找矿突破给予肯定,认为会理矿集区通过老矿山接替资源勘查及矿集区深部找矿,累计探获一个资源量100万吨以上、大而富的铜矿,这样的找矿成果堪称近年来我国铜矿找矿工作的一个重大进展。秦克章评价说,康滇地轴的勘查、研究工作近些年有许多新进展,特别是拉拉地区红泥坡铜矿的发现,对覆盖区找矿非常有意义。

    业界专家现场研讨时强调指出,随着我国找矿工作由基岩区进入厚覆盖区,找矿不断由浅部向深部推进,拉拉地区的矿集区找矿成果具有典型示范意义。四川省自然资源厅总工程师陈东辉说,就矿找矿应当是当前找矿的有效方法,拉拉地区找矿获得了较好效果,对将来取得更大突破具有重要意义。

    拉拉铜矿是四川最大的铜资源基地。该矿集区找矿突破,无疑是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四川省地矿局四○三地质队技术人员认为,本次会理矿集区找矿工作,在新地区、新层位、新类型、新矿种等方面均取得显著进展,尤其是苋槽箐铜矿的发现,打开了本区厚覆盖层下的巨大找矿空间。而白云山铜矿的发现进一步突破了拉拉铜矿的找矿层位局限,继河口群第二、第三火山沉积旋回后,首次在第一火山沉积旋回中发现铜矿体,为区域找矿指出了新的方向。此外,矿集区内岩浆熔离型镍矿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会理地区矿床成矿系列,拓展了找矿方向。

    已开展工作的33片矿集区中,有25个片区取得找矿新发现或突破

    实际上,不仅在四川会理矿集区,全国矿集区找矿工作近年来在更广的范围内取得了新发现或突破。

    据《全国重要矿集区找矿预测》项目负责人、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庞振山介绍,全国在33个矿集区开展了找矿预测工作,目前已在四川会理、贵州赫章、福建宁化、西藏罗布莎、山东齐河—禹城、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北部、陕西山阳、湖南东坡、山东焦家、江西尖峰坡等25个矿集区取得了找矿突破或新进展。

    说到这一项目设置的背景和目标,庞振山说:“这个项目设置于2016年,主要在全国30多个矿集区以矿产地质调查、深部找矿预测为手段开展工作。这项工作以寻找我国大宗矿产和战略新兴矿产、聚焦我国重要矿产资源基地为目标,一是解决制约找矿的基础地质问题;二是通过典型矿床研究,查明制约矿床找矿的一些技术问题;三是重点在矿集区内实现找矿新类型、新层位、新矿种、新地区、新深度的突破。按照自然资源部要求,选区选在‘三有’地区即资源有潜力、地方政府有积极性、矿山企业有积极性的地区开展工作。按照中央财政主要投向基础性工作和物化探工作、在选定靶区基础上主要由矿山企业实施工程验证的思路来推进工作。”

    截至目前,找矿新突破的效果已在一些矿集区呈现:

    实例一:河南围山城矿集区深部发现矽卡岩型大型金银铅锌矿。

    河南围山城地区是老矿集区,过去找到的金银矿被认为与变质作用有关。2017年,河南省地勘基金投入施工了一个1520米深的钻孔。矿集区专家组在调研时发现,此钻孔深部存在100米厚的矽卡岩化蚀变带。随之找矿思路发生了改变:既然有矽卡岩,就要找深部岩体。

    2018~2019年,河南省地矿局第三地质矿产调查院承担实施《河南省围山城矿集区深部找矿预测》子项目,重点开展了1:5万重力测量,推测围山城至马道一带深部存在隐伏岩体。项目组根据岩体和矽卡岩矿体的空间关系部署打钻,引领河南省地勘基金项目在2019年施工了6个钻孔,全部见矿,共探获10层金矿体,矿体累计厚22.02米,金品位为1.15克/吨~56.9克/吨,并共伴生有铅锌矿。初步估算这一地区新增资源量:金18.8吨、铅9.2万吨、锌8.7万吨,预计实施钻孔系统控制后可新增金资源量25吨以上。

    实例二:内蒙古维拉斯托矿集区主攻矿种由银铅锌转向锡锂铷。

    内蒙古维拉斯托矿集区位于大兴安岭成矿带南段。近年来,在老矿山接替资源勘查项目《内蒙古维拉斯托矿区接替资源调查》(2014~2015年)、全国重要矿集区找矿预测子项目《内蒙古维拉斯托地区深部资源调查》(2018年)等项目的带动下,相继发现了维拉斯托大型锡矿、大型锂铷矿。

    维拉斯托矿床位于矿集区核心部位,曾是一座以岩浆热液型银铅锌铜矿为主的危机矿山。2014~2015年,地质调查项目在矿床外围深部发现大规模的石英脉型和石英斑岩型锂锡多金属矿体,共圈定锡多金属工业矿体79条,新增锡资源量8.78万吨,平均品位为0.8%,并共伴生钨钼铜锌锂铷镓铯铌钽铍等。2017~2018年,在矿集区找矿预测项目的持续引导拉动下,项目承担单位内蒙古地质勘查有限责任公司和矿山企业继续在该区进一步开展工作,探获大型隐爆角砾岩筒型锂铷矿体,锡矿石和锂矿石均为易选矿石,累计新增资源储量:氧化锂35.7万吨、氧化铷9.4万吨。

    大型—超大型锡锂铷矿的发现,使原本以银铅锌为主攻矿种的维拉斯托地区成为我国又一大型锡多金属矿富集区,开拓了这一区域的找矿思路。

    实例三:山东省齐河—禹城矿集区实现富铁矿找矿新突破。

    山东省齐河地区自北向南分布有李屯、潘店、薛官屯和大张4个磁异常区。2014~2015年,山东省煤田地质规划勘察研究院和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山东地质勘查院对李屯和大张磁异常开展钻探验证,施工的5个钻孔均揭露厚大富铁矿矿体,拉开该区富铁矿找矿序幕。

    2017年,自然资源部矿产勘查技术指导中心部署实施了《山东省齐河—禹城矿集区找矿预测》(由山东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承担)及配套科研项目。2018~2019年,在加强成矿规律和找矿预测研究的基础上,矿集区找矿预测项目先后在大张、潘店磁异常区各部署实施1个查证钻孔,均揭露富铁矿矿体,实现该区富铁矿找矿新突破。其中,在大张磁异常区部署实施的DZK1钻孔,于828.13~836.90米和844.82~853.58米处见2层富铁矿体,明确了大张磁异常区富铁矿找矿方向。

    潘店磁异常区是一个首次开展钻探验证的相对弱磁异常。部署实施的PZK1钻孔,在预期1300米处未见矿的情况下,经测井研究和专家论证后,继续向深部钻探,最终在孔深1444.44~1542.19米处揭露5层矽卡岩型富铁矿体。矿体单层最大厚度16.80米,累计视厚度56.94米,平均品位TFe(全铁)为51.82%。

    初步估算,山东齐河—禹城矿集区内具有形成亿吨级规模富铁矿床的潜力。

    实例四:西藏罗布莎铬铁矿集区深部找矿空间扩大。

    西藏罗布莎铬铁矿床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研究和勘探程度相对较高的铬铁矿床,但经多年开采,矿山保有资源储量严重不足。通过实施老矿山接替资源勘查,西藏地勘局第二地质大队对矿区含矿构造岩相带与矿体空间分布规律开展研究,同时配合重磁电综合解释,在矿床深部发现厚大隐伏矿体。钻探资料显示,其中一个单矿体资源量达115万吨,为目前国内发现单体规模最大的铬铁矿矿体。

    2016年至今,自然资源部矿产勘查技术指导中心相继在罗布莎实施了《整装勘查区矿产调查与找矿预测》《全国重要矿集区找矿预测》和《矿集区矿产调查及深部找矿预测》项目。西藏地勘局第二地质大队承担实施,并成功地在罗布莎矿区Ⅶ矿群Cr-57的SE向的深部发现了Cr-58、59系列矿体,控制矿体长度达80米,其SE侧尚未控制,仍有较大找矿空间,新增铬铁矿矿石资源量达48.7万吨。

    矿集区找矿使罗布莎矿床储量不断增加,而深部找矿工作的开展,为国内同类型铬铁矿床找矿提供了新思路,使资源枯竭的老矿山重新焕发生机。

    据介绍,截至2019年底,全国重要矿集区找矿预测和矿集区矿产调查及深部找矿预测项目的实施,共新发现矿产地17处,新发现矿点(矿化点)223处,圈定找矿靶区163处。

    要更加重视科技创新,向矿集区深部拓展

    新突破、新发现无疑是重要的,而作为公益性地质矿产调查工作,其基础性、先行性、战略性作用的充分发挥,同样不可忽视。

    据初步统计,目前矿集区找矿预测项目在其他方面也取得了进展:

    ——完成82幅1∶5万比例尺基础地质图件,初步查明河北宣化等33个矿集区的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地质背景,提升了矿集区的地质工作程度和研究程度。

    ——对矿集区内80个主要典型矿床的成矿地质体、成矿结构面、成矿作用等主要标志进行了研究总结,建立找矿地质模型与综合信息模型,为指导找矿提供了典型矿床资料。

    ——对矿集区找矿预测方法进行了完善和创新。

    ——优选典型矿集区开展矿产地质专项填图、潜力评价与找矿预测等试点示范,提交2幅示范区矿产地质示范性成果图件。

    ——示范与推广了物化探新技术新方法,开展1∶5万构造地球化学测量、低飞航磁测量和抗干扰电法测量试验应用示范等。

    通过各方共同努力,矿集区找矿预测和深部找矿预测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这些进展,蕴含了对新时代矿产勘查的一些重要启示。

    那么,我国矿产勘查工作下一步如何取得新的突破?

    有专家强调,应围绕我国重要矿产资源基地,启动新一轮资源安全保障工程,提高我国重要矿产资源保障能力。有专家指出,从我国矿业发展实际出发,老矿山内部及外围特别是重要资源基地,应是未来开展深部矿产资源勘查的理想场所。一方面,这些地区勘查深度相对较浅,且普遍面临着资源危机问题,对于找矿工作有极大需求;另一方面,在这些资源基地周围开展找矿工作,对环境扰动小,有利于生态保护。而且,这些地区矿山建设成熟、具有一定的基础设施,一旦找矿突破更有综合效益。

    有专家建议,关键是要聚焦制约找矿突破的关键地质问题,加强成矿规律和成矿预测研究,充分发挥深部勘查示范作用,同时要更加重视理论、方法和技术创新。

    有专家认为,找矿应遵循从单个矿山向矿集区拓展的思路。从矿床走向矿集区,从单个矿床成矿模式发展为典型矿床成矿模式之间的组合模式,从构造体系控矿发展为构造成矿系列的阶段,这对于深入认识成矿系列控矿以及矿床和矿集区成矿规律、指导矿产资源勘查实现重大突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链 接 ——

    矿集区是指矿化或矿床分布的集中区。

    《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年)》《国土资源“十三五”规划纲要》《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等明确要求,在重点矿集区部署矿产调查及找矿预测工作,查明矿集区地质成矿条件和矿产资源特征,揭示区域成矿规律、评价区域资源潜力和经济技术条件,提出可供进一步工作的找矿靶区和新发现矿产地;构建三维找矿预测模型,预测矿体空间位置并提出勘查工作部署建议,并引导企业进行后续勘查,实现矿集区找矿重大突破,提升矿产资源保障能力,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贡献。

    《全国重要矿集区找矿预测项目》是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整装勘查区基础地质调查与潜力评价工程”的二级项目。项目组织实施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组织、分工负责”的原则开展,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统筹部署,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参与,自然资源部矿产勘查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统一组织、公开招标、统一实施。同时,二级项目建立专家监审和技术指导体系,各子项目建立稳定的工作团队,保障项目工作实施和预期成果取得。

    (高 原)

    矿集区孕育找矿新希望
      记者近日从青海省地矿局第五地质勘查院获悉,由该院实施的夏日哈木铜镍矿勘查项目在2012年的基础上有了重大进展,初步估算资源量已达百万吨级规模。

      据了解,目前,夏日哈木铜镍矿矿区已累计投入经费1.5亿多元,已圈定出5个化探综合异常区。其中,一个异常区目前完成了普查-详查工作。

      据相关人士介绍,夏日哈木铜镍矿是青海东昆仑地区发现的首例具有一定规模的岩浆熔离型铜镍硫化物矿床。该矿床的发现昭示着区内该类型矿床具有巨大的成矿潜力,对区域内乃至整个东昆仑地区寻找该类型矿床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夏日哈木找矿突破进一步诠释了地质找矿新机制,是公益先行,商业资金跟进,实现找矿突破的一个成功范例。”到该院开展地调质量万里行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金发如是评价。

      据了解,2008年地调专项开展的“青海拉陵灶火地区地质矿产调查”项目,完成1∶5万区域矿产地质调查面积2484平方千米,圈定大量1∶5万磁化探异常。随后,青海省地矿局将矿调成果及时转化并筹集社会资金对异常开展查证工作,最终实现了找矿重大突破。

      针对下一步工作,李金发建议,结合新的物探方法进一步开展物探工作;深化战略选区研究,系统认识并重新梳理整个东昆仑成矿带,加大基础性地质调查的力度,做好资源评价工作;不断优选重要远景区和找矿靶区,统筹部署工作;加强异常查证,进行必要的钻探验证,提高工作程度;利用先进的科技提升找矿的效率……

      据他透露,2014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将牵头设立一个项目,专门研究我国西北地区镍矿找矿的具体部署。

      忽隐忽现之“夏日哈木”

      如果不是一处超大型铜镍矿的发现,这个蒙语译为“黄色的山包 ”的地方怕是很难为世人所熟知。

      7月31日,一场专门研讨夏日哈木铜镍矿成矿地质背景和找矿方向的现场研讨会在青海省格尔木市举行。与会人士围绕夏日哈木铜镍矿的重大突破交流了找矿成果、成功经验以及初步研究成果,探讨了矿产勘查工作如何部署等相关问题。

      据悉,这是继2012年11月“青海夏日哈木铜镍矿勘查研讨会”之后针对该矿床的第二次盛会。

      针对一处矿床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连续两次召开大规模的研讨会,这在国内并不多见。夏日哈木铜镍矿的勘查到底有何“魅力”,为何让人如此关注?又有什么经验以及待解的难题令院士专家学者频频相聚,以期能碰撞出火花?

      日前,记者跟随中国地质调查局“质量万里行”检查组一行参加了这一会议,认真听了每个代表的发言,随后深入到矿区现场了解矿区情况,并来到海拔3500米左右的一地表矿体露头实地踏勘。

      站在“高山之巅”,“夏日哈木”之美才算真正尽收眼底。

      显现之美

      从格尔木出发,沿西北方向一路行驶,车窗外的景色由绿色变为了淡绿色,再由淡绿色变成了黄绿色,最后我们的视线中再也找不到绿色了。

      大约2个多小时后,一座座金黄色的山峰便出现在眼前。此刻,记者终于确信——距离目的地已不远了。

      夏日哈木铜镍矿矿区位于青海省东昆仑西段的祁漫塔格地区,行政区划隶属格尔木市乌图美仁乡所辖。2010年,在“青海拉陵灶火地区矿产远景调查(6幅)”成果的基础上,青海省地矿局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通过区域成矿条件分析,筛选了以Ni元素为主的5处化探异常,并开展了预查工作。2011年,该院通过1∶1万高精度磁法测量、1∶1万土壤测量、1∶1万地质草测,逐步缩小了找矿靶区,发现了铜镍矿体。随后,该院对工程进行了验证和控制,一个岩浆熔离型铜镍矿床逐步显现。在之后的2年时间里,按照“大规模投入、大兵团作战、快速评价、快速突破”的指导思想,青海省地矿局筹集资金,由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开展了预查、普查及详查工作。

      “从目前控制的情况来看,东部地区矿体分布形态稳定,西部地区矿体更趋于复杂,边界还尚未控制。总体而言,中东部矿体厚大,比预期的要好得多。”五院院长党兴彦如是介绍。

      据该院最新的资料估算,目前夏日哈木铜镍矿区镍资源量已达100万吨,品位达0.78%。

      作为东昆仑成矿带首次发现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岩浆熔离型铜镍硫化物矿床,这一找矿成果固然可喜,但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汤中立在内的院士专家则更看重其带来的示范意义——这是东昆仑成矿带区位、矿种和类型上的重大突破,对于进一步认识和研究东昆仑造山带地质构造演化以及铜镍矿成矿作用具有重大意义。

      青海省地质调查局局长李世金更是自信地说:“这预示着整个东昆仑西段祁漫塔格地区有望成为一个千万吨级的铜镍铅锌基地。”

      谜团待解

      面对国内矿山产量远不能满足消费需求的现实以及我国镍矿资源的巨大潜力,继续推进镍矿地质找矿工作可谓任重道远。如何能在该区找到第二个“夏日哈木”?如何根据规律性扩大找矿前景?在记者看来,这是众多与会代表云集在此的真正原因。

      夏日哈木有没有成矿的通道,如果有,通道到底在哪儿?这成为大家探讨的一个主要问题之一。所以,参加会议的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金发不忘多叮嘱与会者几句:要认真分析研究潜力评价成果资料和各类镍矿调查评价成果资料,优选有望突破的重大区域,通过攻关示范、勘查示范等促进找矿突破,进一步促进我国镍矿的地质找矿工作。

      当然,隐藏的通道不会自己“蹦”出来,就“找矿主力军”而言,明确找矿思路和方向最为重要。围绕这一问题,大家纷纷献计献策。有的代表说,要尽快多打查证孔,尽早找到通道;有的代表表示,找通道不是最主要的,一定要重新认识矿床的成因;有的代表则介绍了物探方法,建议从物探下手去调整勘查的思路;还有的代表则建议,从整个东昆仑断裂带整体来认识其规律……

      “目前的工作程度不是很高,所以岩相、岩性还未摸清楚。随着外围找矿力度的加大,该地区的找矿前景将一片光明。”身处找矿一线的党兴彦认为。

      西安地质调查中心主任李文渊认为,下一步加强物探工作、圈出超基性岩是该区寻找镍矿的关键。

      经过探讨与实地踏勘,一个解决当前工作谜团的思路在李金发脑海中逐渐清晰:要结合新的物探方法,进一步开展物探工作;要深化战略选区研究,系统认识并重新梳理整个东昆仑成矿带,加大基础性地质调查的力度,做好资源评价工作;要不断优选重要远景区和找矿靶区,统筹部署工作;要加强异常查证,进行必要的钻探验证,提高工作程度;要利用当前先进的科技,提升找矿效率……

      他还透露,2014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将牵头设立一个项目专门研究我国西北地区镍矿找矿的具体布置。

      机制落地

      夏日哈木的找矿突破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

      “夏日哈木岩浆熔离型铜镍矿床在东昆仑地区的首次发现意义非凡,实现了找矿类型和找矿成果双丰收,显示出区内岩浆熔离型硫化物矿床巨大的找矿潜力。”李金发认为,夏日哈木找矿突破进一步诠释了地质找矿新机制,是公益先行、商业资金跟进、实现找矿突破的一个成功范例。

      在他看来,矿调先行是基础,商业资金及时跟进是关键,科技攻关是支撑。

      “如果没有‘青海拉陵灶火地区地质矿产调查’项目,夏日哈木找矿突破就没有了基础。”五院高级工程师李连松也坦言。

      记者了解到,矿调是围绕重要找矿远景开展1∶5万地物化遥扫面,提高工作程度,提供找矿信息,提交找矿靶区。2008年,地矿专项设立“青海拉陵灶火地区地质矿产调查”项目,完成1∶5万区域矿产地质调查面积2484平方千米,圈定大量1∶5万磁化探异常,这为后续勘查工作提供了依据。2011年,青海地勘局将矿调成果及时转化并跟进后续勘查,筹集资金对异常开展查证工作,并实现了找矿重大突破。

      据介绍,夏日哈木铜镍矿发现3年来,矿区已累计投入经费1.5亿多元,投入人力近千人。通过“大规模投入、大兵团作战、快速勘查”,评价出1个超大型规模矿床,初步估算资源量镍80万吨,平均品位0.78%,共伴生铜5.21万吨,该矿床已列入青海省重点开发项目之一。

      为了发挥科技引领作用,中国地质调查局还在夏日哈木铜镍矿区安排了以寻找超基性岩通道为目的的物探勘查实验项目,通过方法技术有效性试验工作、野外精细化施工和对资料的反复研究和精细化解释,探索了高精度重力、高精度磁法、瞬变电磁等方法对寻找与超基性岩有关的铜镍硫化物矿床起到的直接或间接找矿作用。

      “近年来,青海省政府对地勘单位从设备、仪器等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这为我们找矿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青海省国土资源厅总工程师韩生福说。

      基础地质提供高效服务,市场需求提供有效动力,政府支持提供有力保障,地质找矿新机制在此真正做到了落地生根。

      那么,我们又何必担心“夏日哈木”全部显现那一天的姗姗来迟。



    考察地表露头矿体



    夏日哈木铜镍矿达百万吨级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