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248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7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相关搜索

检索范围:

    3月5-8日,中国地质调查局郑州综合利用所组织人员赴新疆矿产资源丰富的吐鲁番、哈密等地区就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等进行了调研。

    新疆国土资源厅、吐鲁番市国土资源局、哈密市国土资源局领导高度重视,积极配合并组织相关人员座谈交流,就新疆矿业领域生态文明建设、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调查评估制度试点工作、矿产开发管理、矿产开发利用、矿产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矿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冯安生一行还考察了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

    此次调研活动取得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果:

    一是建立了政—产—研沟通和交流的畅通机制,开展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研究所、研究所与企业间的定期交流。

    二是确定了合作重点。利用科研院所技术优势在非金属矿选矿及深加工、有色金属伴生矿物回收,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开展技术攻关研究。依托新疆优势矿产资源,开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调查评估试点工作。

    三是明确了开展吐鲁番市矿业产业规划研究与编制工作意向,为地区资源整体效益发挥、矿产开发管理、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保障。

    四是与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就盐卤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等事项达成了合作协议。

    本次调研活动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旨在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部署,推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调查评估制度工作方案》试点工作,促进矿产资源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加快转变矿业发展方式,提高矿产资源保障能力,维护资源和生态安全。

     

     

    郑州综合利用所赴新疆吐鲁番、哈密开展矿产开发利用...

    近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召开2025年汛期地质灾害防御包片蹲点驻守工作视频会议,全面部署局年度汛期地质灾害防御支撑工作。在自然资源部的统一领导下,2025年度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支撑工作也于本周正式启动。

    中国地质调查局各有关单位派出专家团队分赴各省,全力以赴做好地质灾害防御包片蹲点驻守技术支撑,并协同各省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强央地协同防灾,指导开展地质灾害风险研判、监测预警和避险防控,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以北京市为例,4月16日,由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研究所等单位组成的专家队伍,前往房山区金鸡台村进行了汛期前的地质灾害勘查。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正高级工程师陈红旗告诉记者,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崩塌是指陡坡上的岩石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从高处快速崩落,滚动或者翻滚下来,并堆积在坡脚或沟谷中的现象。滑坡是由于暴雨、地震等自然因素或者开挖山坡坡脚等人为活动影响,山坡上的土体或岩体沿着一定的柔软面或柔软带,整体顺坡而下滑动的现象。泥石流则是由于暴雨、冰雪融水或水塘溃决等丰富水量快速下泻,沿途带走山坡上或沟谷中的松散土石,并向下游快速流动,出沟口后因为地形开阔,动力减弱,泥石便堆积下来,这一流动过程中可携带巨大石块,冲撞力非常大,常常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很大危害。

    此次专家勘查的金鸡台村正是一个地质灾害隐患较为发育的地区,区内山体呈北东—南西走向,属燕山区褶皱带,构造断裂发育。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院地灾防治部主任南赟介绍,金鸡台村全村共有威胁居民点的地质灾害隐患点8处,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和泥石流的情况都有,在汛期极有可能在暴雨的作用下对村民产生威胁。因此,有关部门对这里开展了地灾治理,新建了拦渣坝、挡土墙、排水渠等。

    记者看到,除了上述治理工程,地灾监测部门还在区内布设了雨量计、含水率仪、次声仪、泥水位计和雷视一体泥石流监测仪等设备。这些监测设备的数据可以实时在线传送到监测部门的地质灾害智能监测预警系统,专业技术人员可以第一时间做出研判,通过对致灾体变形动态的监测,可以及时分析其稳定性,研判后立即预警。此外,金鸡台村设有群测群防员,在汛期每天都要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重点位置,如山坡、道路两侧等至少巡查一次。一旦发现危险情况,群测群防员就要迅速上报,政府相关人员根据灾情险情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做好险村险户的避险转移,避免或减轻灾害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研究所近年来,完成了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精细调查,通过汛期三查动态掌握隐患点风险底数,自2013年起通过两期工程建设对重要地质灾害隐患开展专业监测,正在开展监测系统提升工程,提升监测网覆盖范围和系统决策指挥功能,初步建成‘点线面、长短临’的预警模式,并成功应对‘23·7’和2024年多场强降雨过程,围绕突发地质灾害开展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工作,有力支撑了地方地质灾害防范工作。” 南赟介绍。

    对于地灾现场勘查,陈红旗告诉记者:“我们通过对地质现场的实地勘测,对这些地貌、岩性和构造的各种情况进行分析,同时也要结合这里降雨、地表水等自然诱发因素和开挖坡脚等人为诱发因素,以及村民居住情况来进行综合研判,由此,才可以做好对这一地区的地灾隐患的勘查。”

    以上只是各省市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防治支撑工作的一个缩影。据了解,2024年,中国地质调查局高效运行汛期常态驻守与机动防御工作机制,统筹协调24家局属单位派出专家,圆满完成春节雨雪冰冻天气、“五一”强降雨等47次敏感时段高风险地区部级地质灾害防御响应行动,有力支撑了云南镇雄“1.22”山体滑坡、广东梅大高速“5.1”塌方等15次重特大灾害事件应急救援任务,地质灾害防御支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中国地质调查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发挥国家队优势,切实做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网建设与运维,加快研发智能监测预警设备,提升隐患识别、风险评估与监测预警精准度,加强地质灾害成灾规律机理研究,提出防治对策建议,筑牢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防线。

     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研究所的专家在进行地灾监测设备的检测。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研究所供图
    2025年度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支撑工作启动

    为进一步推进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以下简称“成都中心”)老同志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走深走实,更好地宣讲党的政策,传递党的声音,10月31日,成都中心党委组织离退休党员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辅导,邀请专家围绕“中央、地方和中心地质工作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定位、作用发挥及锚定目标”做了深入浅出的辅导。

    辅导培训会以“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行动纲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主题,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方向,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三个方面,深刻剖析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实质。

    培训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把新时代背景下四川作为国家发展战略腹地在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经济带发展及国家现代化发展建设进程中的战略意义向老同志做了详尽的阐述。针对老同志提出的“地质工作如何在进一步深化改革中发挥作用”这个命题,专家教授将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保护、能源资源安全、碳中和等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绿色低碳转型、经济发展、人才培养等相结合,为老同志进行了生动详实的专题辅导。一张张图片,一组组数据,在专家教授多角度、全方位的讲解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主旨要义逐渐生动、立体起来,与会人员专心听课,认真记录,用热烈的掌声道出对培训会的高度赞誉及认可。

    会后,退休党员们一致认为,此次培训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发出了思想再解放的动员令,吹响了改革再深入的新号角,进一步提振了老同志对地质工作在保障能源资源安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服务四川经济发展的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举足轻重作用的信心和决心。

    离退休党支部支委们表示,这次辅导学习既加深了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理解,也激发了他们继续为党和人民事业贡献余热的热情和动力。他们将主动带动支部党员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继续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成都中心地质调查事业行稳致远做出积极的、更大的贡献。

    离退休各党支部书记、委员,退休党员,党办相关人员及离退休处全体人员近40人参加学习。

    学习活动现场

    学习活动合影

    更加注重改革实效,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成都地...

    为深入贯彻落实自然资源部《水资源基础调查实施方案》及任务分工要求,更好推进各相关工作,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以下简称“沈阳地调中心”)于9月18日-20日在哈尔滨市召开松辽流域及相关省份水资源基础调查工作推进与业务研讨会。

    本次会议得到了自然资源部调查监测司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受邀亲临指导。中国地质调查局水环部领导,水资源调查计划首席科学家及技术骨干,东北三省一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调查监测处领导及技术支撑单位相关人员,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以下简称“水环中心”)、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哈尔滨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牡丹江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呼和浩特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相关工作负责人,沈阳地调中心领导及松辽流域水文地质与水资源调查监测团队等近50人参加会议。

    会上,自然资源部调查监测司领导指出,沈阳地调中心作为松辽流域技术支撑和成果汇总单位,各省级主管部门作为落实水资源基础调查工作的责任单位,要充分发挥各方优势,积极交流研讨,切实做到工作思路与技术方法统一、数据资料与工作成果共享,高效推进水资源基础调查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与会领导一并为松辽流域各省级水资源基础调查和地下水资源评价提供政策解读和技术指导。

    会议期间,沈阳地调中心介绍了近年来松辽流域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的相关工作成果,水环中心介绍了三江平原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的主要成效。各省级技术支撑单位详细阐述了本省水资源基础调查的工作进展、存在的问题、下一步工作计划及建议。会议重点研讨了流域和省级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如何有效对接,分享了各家单位在地下水资源评价技术方面的思路与经验成果,为顺利开展后续工作指明了方向。

    此次会议成功构建了流域和省级单位合作共享工作机制,开启了东北地区水资源基础调查新篇章。与会单位将围绕自然资源“两统一”职责,为自然资源管理、生态文明建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水资源基础信息保障并努力做出更大贡献。 

     
    松辽流域及相关省份水资源基础调查工作推进与业务研...

    8月1日至20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军民融合地质调查中心(简称“军民融合中心”)派出专家组,联合西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地勘处、环境监测总站、地(市)自然资源局相关人员组成专家组,深入林芝、昌都、那曲和日喀则等地质灾害高发区一线,开展“七下八上”关键期地质灾害综合防治指导,取得了积极成效。

    专家组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首先,对西藏自治区10处特大型突发地质灾害隐患点的规模、成因、现状、危险区范围、威胁对象等进行现场复核,并会商确定灾情和险情等级;其次,对各区县2024年汛期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和运行情况以及20余处正在实施的地质灾害防治(国债)项目施工进度、质量管理、资金使用和安全管理等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同时,针对地方政府密切关注的芒康县纳西乡重金组滑坡进行了应急调查,初步研判了滑坡发展趋势和堵江溃坝风险,提出了尽快开展滑坡勘查、专业监测和编制滑坡堵江风险专项防灾预案等建议。

    本次地质灾害综合防治指导工作,一是为西藏自治区特大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依据;二是有效支撑了西藏自治区“七下八上”地质灾害高发期安全度汛;三是为西藏自治区地质灾害防治(国债)项目安全有序推进、保质保量完成提供了有力保障;四是有效支撑了重大地质灾害风险防范。

     

    军民融合中心积极支撑西藏自治区“七下八上”地质灾...

    近日,为推动援坦桑尼亚恩格罗恩格罗-伦盖地质公园技术援助项目持续深入实施,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华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天津地调中心”)一行6人拜访坦桑尼亚驻华大使馆,受到哈米斯·穆萨·奥马尔(Khamis Mussa Omar)大使热情接待。

    项目组介绍了项目进展和亟须解决的五个问题,阐述了项目团队以负责任态度努力推动和帮助坦桑尼亚通过地质公园2024年再评估工作的四点建议,希望哈米斯·穆萨·奥马尔大使将有关问题建议反馈给坦桑尼亚政府及坦桑尼亚自然资源与旅游部,提出中坦不断加强地学领域深度合作期望,服务坦桑尼亚旅游经济快速发展。

    哈米斯·穆萨·奥马尔大使充分肯定了中方技术团队前期工作成果,感谢中国政府及天津地调中心、中铁二十五局等援建单位为地质公园2024年再评估所做的各项努力。他表示,会尽快协调坦桑尼亚政府相关部门联合召开视频会,解决项目相关问题。

    天津地调中心、中铁二十五局相关人员参会。

     

    天津地调中心赴坦桑尼亚驻华大使馆对接

    为响应“一带一路”及“黑土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国家需求,加快推进江苏省科技计划(“一带一路”创新合作项目)实施及研究进度,7月11日至14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中国阿根廷地球科学合作中心)在长春联合举办江苏省“一带一路”创新合作项目国际研讨会。

    阿根廷地质调查局胡里奥·诺维洛局长、国际黑土联盟(INBS)米盖尔·塔博阿达主席、美国土壤学会米歇尔·汤普森理事长以及来自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阿根廷地质调查局、中国农业大学的30位行业专家应邀参加本次研讨会。本次研讨会围绕中阿合作江苏省科技计划“黑土地土壤退化诊断评价与动态监测技术合作研发”项目做主旨报告,介绍了中阿地学中心在阿根廷东部恩特雷里奥斯省黑土区低密度地球化学调查成果,详细阐述了恩特雷里奥斯省养分元素空间分布及其驱动因素的研究进展,同时展示了我国在黑土地土壤退化机制研究方面的应用成效,得到与会专家的充分肯定。专家们就阿根廷黑土地合作项目技术思路、中外黑土地研究经验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与广泛交流。本次研讨会还组织参会人员赴中国农业大学肇东实验站退化黑土地智能监测示范区进行野外考察。

    南京地调中心科技处、自然资源综合调查室、美洲大洋洲地质调查合作中心(中阿地学中心)相关人员参加。

     
     
    南京地调中心成功联合举办江苏省“一带一路”创新合...

    7月4日,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3周年之际,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以下简称“成都地调中心”)离休干部王叶同志迎来93岁生日。成都地调中心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工会主席率队进行走访慰问,为老干部送去组织的关怀和美好的祝愿。

    到达王叶家中,慰问组首先为王老带去了成都地调中心党委的慰问与祝福,诚挚地祝贺她生日快乐,福寿康宁,并关切询问老人的饮食起居和身体健康状况。王老虽是耄耋之年,但思维清晰,坚持读书看报,不仅关心国际时政和国家大事,更是心系单位。当慰问组为老人送上专门准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学习材料和新一期的《巴蜀桑榆情》内刊时,王老非常高兴,一再表示“这些都是我想要的”,当即就认真翻阅起来。

    在近一个世纪的岁月中,王老亲身见证了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从近代积贫积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繁荣富强,她说深感自豪并由衷满足于现在的幸福生活。一直以来,王老都坚持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和坚强乐观的优秀革命精神影响着子女,并要求他们传承下去,不给国家、社会、单位添麻烦。大家都对王老这种言传身教树榜样,优良家风传后辈的举动与境界深表钦佩。

    王兆国感谢王老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的贡献,希望她保重身体、身心愉悦、安享幸福晚年。王老对成都地调中心党委一直以来的关心关爱表示非常满意和衷心感谢。

    成都地调中心党办、离退休处相关人员一同参加慰问。

    慰问组向离休干部王叶赠送党纪学习资料

    愉快交谈

    耄耋之寿送祝福 共忆初心传党情——成都地调中心党委...

    6月30日,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3周年来临之际,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以下简称“成都地调中心”)主任、党委副书记李军,退休老所长潘桂棠,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以下简称“青岛海洋所”)退休老所长刘守全等人,一同前往成都市温江区泰康之家蜀园看望刘宝珺院士。

    李军代表成都地调中心党委向刘宝珺院士致以节日问候,远道而来的刘守全老所长为刘宝珺院士送上精心准备的鲜花,希望刘院士的生活如花般绽放美丽和温馨。

    老友相见,分外高兴;问候之余,三位地学大师不禁展开了专业探讨。“90后”刘院士和“80后”潘老、刘老分别就各自深耕的沉积地质、大地构造和海洋地质三大专业开启“高峰论坛”,既谈“山”又说“海”,兼具高度、深度和广度,思想的火花不时迸发。

    李军主任陪同三位老领导一起,从成都地调中心和青岛海洋所的深厚渊源谈到地质人不怕苦、不言弃的敬业精神,从三峡水库淤沙、长江上游水电梯级开发对长江源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及雨线北移等问题谈到将高原湿地、平原湿地和滨海湿地相结合探索性开展系统研究。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大家说古道今,谈笑风生,意犹未尽。大家一致认为,成都地调中心和青岛海洋所两家单位各具独特的专业优势,合作共赢前景广,相信“东西合璧,山海相连”,必是“山高海阔,风光无限”。

    桑榆不晚,为霞满天。三位地学大师虽已白发苍苍,但他们心系国家的情怀、忠于专业的素养以及“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热情并未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减退。大家要记住他们的经验、智慧与成就,更要学习、传承与发扬他们的精神,切实融入到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具体实践之中。

    离退休干部处相关人员一同参加慰问。

    合影(左起:李军、刘守全、刘宝珺、潘桂棠)

    热烈探讨

    桑榆不晚霞满天 “山海”相逢话长卷

    助推形成青海大浪滩钾盐大型资源基地是中国地质调查局“三步走、三级跳”战略部署中第二跳的关键内容,被纳入局党组两年来的年度重点工作之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简称“资源所”)承担的地质调查工程“钾锂硼等紧缺盐类矿产综合调查”所属“柴达木盆地北部大浪滩-黑北凹地深层卤水钾盐资源调查评价”三级项目,继2023年部署实施柴钾1井取得找矿突破的基础上,2024年度按照“摸边探底”原则部署实施柴钾2-4共3口钻井,总进尺3000m,进一步夯实青海大浪滩钾盐大型资源基地建设的资源基础。

    资源所高度重视钾盐保供工作,前瞻谋划,有组织地指派科技处等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在野外一线督导钻探工作进度,与项目组密切配合,顺利完成开钻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有力推动了柴钾2井于6月18日顺利开钻。开工仪式上,资源所领导介绍了该项目钻探工程对国家钾盐增储保供的重要意义,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施工方青海省柴达木综合地质矿产勘查院(简称“柴综院”)领导介绍了施工设备配备、人员组成情况和前期工作准备。监理代表汇报了现场的实际情况,强调各项钻前准备及监督管理工作已经就绪,具备了开钻条件。

    参加此次开钻仪式有资源所领导、相关职能处室负责人、工程首席、三级项目负责人、主要技术骨干、施工方领导及相关技术人员等共20余人参加开钻仪式。

    资源所、柴综院、监理相关人员在柴钾2井开钻仪式上的合影 

    柴钾2井开钻仪式进行中 

    资源所、柴综院、监理三方人员在野外板房会议室座谈

    安全开展野外钻探工作

     
    钾盐保供重要钻探工程柴达木盆地北部大浪滩柴钾2井顺...

    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哈尔滨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以下简称“哈尔滨中心”)与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签署合作共建协议。双方将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与修复、国土空间规划实施情况监测、黑土地地表基质调查与保护利用、东北亚战场环境建设等领域开展深度交流合作,通过科技优势、人才优势、资源优势、地域优势、设备优势的深度融合、远近结合,促进能力水平共同提升,实现地质调查和地理信息测绘工作的共同发展。

    签约仪式前,哈尔滨中心一行参观了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数字化生产基地、黑龙江省地理空间大数据中心、哈尔滨出版社,考察了遥感影像、实景三维、成果应用服务、特色地图产品等软硬件环境建设情况。双方开展座谈,达成资源共享、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多项共识,表示将并肩驻守龙江,携手助力东北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支撑自然资源部履行“两统一”职责。

    哈尔滨中心和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主要领导、相关人员出席签约仪式。

     

    中国地质调查局哈尔滨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

    4月10日,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2024年安全生产和保密工作部署会顺利召开。会议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和保密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和保密工作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部局党组关于安全生产和保密工作的要求和2024年局安全工作和保密工作会议精神,系统总结了2023年安全生产和保密工作取得的成绩,分析研判当前新形势,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所长侯春堂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副所长刘锋英同志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保密的重要论述,就是推进安全保密现代化工作的“纲”和“本”。要充分认识做好安全生产和保密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科学研判当前面临的形势,健全完善安全保密工作治理体系,强化组织领导,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原则,压实各部门、项目组主要负责人安全保密责任,创建“人人都是安全保密第一责任人”,努力做到安全、保密人人都是参与者、没有旁观者,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会议强调,2024年,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保密的重大决策部署,按照局党组提出“构建现代化地质调查治理体系”精神,从组织、制度、人才等六个方面,部署了健全完善所安全保密工作治理体系和安全保密重点任务要求,为扎实推进完成水环所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二跳”攀升目标创造优异环境。

    会上,安全和保密处、实验测试室和后勤服务中心等相关同志,分别从危险化学品、野外作业、基地大院、保密等方面,立足水环所实际,系统分析了安全保密隐患风险和注意事项、应急处置流程,切实提升了干部职工的安全保密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会议采用“现场+视频”的方式召开。所安全委员会和保密委员会成员,部门负责人,二、三级项目负责人,安全和保密处全体人员,安全和保密重要部位相关人员在主会场参加会议,其他干部职工通过视频参加会议。

    水环所召开2024年安全生产和保密工作会议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