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3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4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为隆重庆祝建党97周年,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引导和教育全体干部职工进一步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7月4日上午,中国地质调查局水环所组织全所干部职工赴河北省石家庄监狱开展警示教育活动。

    在狱警的带领下,大家参观了监区内生产车间、监舍、列队训练等场景,现场感受了服刑人员在狱中“高墙电网、不得自由”的囚犯生活。在廉政警示教育厅,大家集中观看了警示案例宣传展板和廉政警示教育片,并现场听取了两名职务犯罪服刑人员的现身说法。犯罪服刑人员对自己走上犯罪道路的根源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对自己的堕落轨迹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其所犯罪行给党和国家造成的负面影响,给家庭和亲人带来的巨大不幸,特别是给子女父母心灵造成的难以弥补的痛苦,深深刺痛了在场每名同志的心。

    活生生的反面事例和触目惊心的铁窗生涯,给大家上了一堂深刻的警示教育课。大家纷纷表示,要时刻警醒自己,牢固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认真算好政治、经济、名誉、家庭、亲情、自由和健康这七笔账,做到常弃非分之想、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干净做事、清白做人,为水环所各项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全体干部职工近70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水环所开展警示教育活动

        为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加强对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教育,中国地质图书馆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增强党员干部的廉政意识。

        7月21日上午,图书馆邀请北京市西城区法院张传荣法官作主题为“如何预防经济犯罪和职务犯罪”的廉政讲座,座谈首先从法律角度对经济犯罪和职务犯罪进行了定义和界定,接着辅以生动案例,分析其构成因素和应汲取的教训,最后对如何预防经济犯罪和职务犯罪提出了有效的措施和建议。为图书馆干部职工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制教育课,既给干部职工宣传了法律知识,增强了法纪意识;又从维护法律尊严的角度,给干部职工鸣响了警笛,提高了依法防范的能力。

        21日下午,图书馆组织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处级以上干部和党支部书记,参观了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区看守所,通过生动直观的的形式受到了一次深刻的警示教育,强化了法纪观念。

        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失去自由。参观人员的心灵受到了一次强烈的震撼,对每位党员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一次净化。大家表示,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如果放松学习,放松世界观改造,忽视党性和纪律,私欲膨胀,就会走上违纪违法道路,职务违法犯罪危害自己、危害家庭、危害单位、危害社会。一定要自觉加强学习,严格要求自己,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正确看待并把握好自己手中的权利,时刻牢记党的宗旨,从党和人民利益出发,增强忧患意识,防微杜渐,警钟长鸣,廉洁从政,共同努力,为图书馆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地质图书馆组织开展反腐倡廉警示教育活动

    从第一次参加中国第二十四次南极科考至今,已是第三次来到这一如童话世界般的南极大陆。每次抵达这个神秘的地方,脑中首先浮现出不同地质时期板块拼合的不同构造样式,我们研究了近二十多年的板块碰撞缝合带到底在哪里……?只有1%基岩出露的南极大陆是让地质学家们使出浑身解数来探求未解之谜的地方。

    南极的天气反复无常,就连中山站的天气预报专家们对两天后的天气情况也很难做出准确判断。与前两次相比,这一次南极地质考察是距离中山站最近的一次,即便如此,仍有90公里的距离。气象预报能够提供的信息也仅仅能够帮助我们判断直升机能否起飞,以便于我们转向下一个目的地。地质考察组一旦离开站区,就全靠户外旅游用的帐篷、可食用数十天的方便面,以及自加热米饭来度过长达半个月,乃至一个月的野外生活(图1-2)。除此之外,还有好奇的企鹅和时常俯冲攻击你的贼鸥,外面或风雪夹着砂石,或烈日当空,一个小时就能将裸露的皮肤灼伤。每当地质考察组出去考察,站领导的心就提到了嗓子眼,他们每天都盼望着我们早8点,晚7点30分的报告平安。这次考察期间,带的发电机工作几天后出现了故障,站长得知后非常焦急,天气条件一容许飞行,马上派了两名机械师携带一台发电机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解决了问题。每次圆满完成考察任务回到站上时,站领导总是第一个过来对我们说:你们终于回来了,我的心可以放下了!

    尽管这么多年,我们在南极地质科考期间摸索出来了许多野外生存的技能,比如,如何选择合适地形搭帐篷,如何选择合适地点埋锅造饭。但是每当夜间从冰盖下来的下降风咆哮着,带着刺骨的寒冷吹得帐篷来回摇摆,你只有瞪着眼睛默默地等待,盼望着,盼望着它能快点平静下来……。在第二十四次科考期间,由于暴风雪刮了整整60个小时,刘晓春研究员、崔建军和我,每天要靠两个人顶着帐篷,一人休息,12个小时才能轮换一次。帐篷以外能见度不到1米,饭和水都留在外面用来压帐篷,没法取进来,大家都不说话,等待着(图3)。暴风雪终于停了,但当我们走出去后,虽然憋的难受,却都方便不出来,那是常人无法感知的痛苦。

    南极地质科考,有些人说是减肥的好地方。每天行走10公里那是平常的事情,路线调查中采集的每一件珍贵的地质样品,都需要背回营地。晚上回来时鞋里总是有半鞋子水,起初不知这些水是从哪儿来的,最后才搞明白,那是汗水,是沿着衣服流入鞋里的。时间长了,十个脚趾之间,就连脚后跟都磨出水泡。探路者户外鞋对我们来说是穿不回国内的,地质考察结束时,它的“寿命”也就到了。

    南极地质调查,缺乏有用的地形数据,我们能够用的遥感影像图最多能看出岛屿的轮廓,调查之前不知道那里地形条件如何,如果地势较平整还是比较安全的,但是如果遇到布满了2-3米高的陡坎,工作困难程度便会骤然增加,其中马瑟半岛最为典型,这些陡坎走向与岩层走向一致,而我们要尽可能垂直岩层走向进行地质调查,如何既保证安全又保持工作效率,那只能有一个人站在高处寻找可以通过的缺口,用对讲机告知其他考察队员。由于地势原因,每人一次也只能背30公斤左右样品,每天需要多次往返背回采集的样品(图4)。南极艰辛,可想而知。如今,已有许多的新技术在南极开始应用,比如数十公斤的无人机应用已经趋向成熟,它能够提供10-20厘米的高清分辨率的影像,如果有一天我们的地质调查也能使用上这些新的技术,那会在南极大陆上填出高质量的地质图,对南极地质认知也将更加深入。在中国南极考察第三十一次中澳合作期间,我们深深的感知到自身装备及后勤保障与发达国家间的巨大差距。如果我们有澳大利亚南极科考的后勤保障,便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探知那神秘的世界,发现更多的板块演化信息;如果我们的装备能够再专业一些,遇到极端天气,也不至于让挂念你的人担惊受怕。中国南极地质考察队员们热切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图1 野外宿营地

    2 期盼的晚餐,终于能吃上热饭了

    3 暴风雪中的等待与无奈

    4 样品运输途中 

    地质力学所参加中国第33次南极科考系列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