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7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2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走过不平凡的2023年,我国科技工作者勇攀高峰,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己任,取得了一批世界级科技成果。他们上天、入地、探海,不断探索宇宙奥秘;他们关注基础研究、聚焦工程技术,持续更新和丰富人类知识宝库;他们心系国计民生,在环境、健康、农业等各领域成果斐然,努力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国之重器再添大国底气

    中国空间站: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新华社发

    已完成建造的中国空间站,开始了常态化乘组轮换和货运补给。神舟十六号、神舟十七号、天舟六号,我们在太空越来越游刃有余;空间站双光子显微镜开展在轨验证实验任务并取得成功,中国空间站第四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交付空间应用系统进行研究,空间“实验室”正给我们带来更多惊喜;载人航天环控生保技术跻身世界先进水平、空间交会对接GNC(制导、导航与控制)技术进一步成熟……我国空间技术正不断发展并辐射到其他领域。

    罗斯海新站将建:南极即将有“新家” 

     ▲罗斯海新站效果图。国家海洋局供图

    11月1日,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四十次南极考察队启程,他们此次考察的重中之重是建设我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罗斯海新站,它将是新时代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常年科考站,也将是继长城站、中山站之后第三个常年考察站,是中国首个面向太平洋扇区的考察站。它位于东南极罗斯海沿岸区域,建筑面积5244平方米,计划用于开展大气环境、海洋基础环境、生物生态等多圈层、多学科的观测监测和科学研究工作。

    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探寻高能宇宙线“捕手”

      

    ▲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新华社发

    5月10日,被称为“拉索”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通过国家验收。它建于海拔4410米的海子山上,占地面积1.36平方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灵敏度最强的宇宙线观测站。借助“拉索”,科学家们取得了精确测量高能天文学标准烛光——蟹状星云的亮度、“捕捉”到迄今最亮伽马射线暴等多项成果。

    “梦想”号:我国首艘大洋钻探船

     

    ▲“梦想”号试航。新华社发

    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12月18日正式命名并在广州南沙首次试航。它总吨约33000吨,总长179.8米、型宽32.8米,续航力15000海里,自持力120天,稳性和结构强度按16级台风海况安全要求设计,具备全球海域无限航区作业能力和海域11000米的钻探能力,将为大洋能源资源勘查开采提供重要装备保障。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百花竞放

    “看”到纳赫兹引力波:打开人类探索宇宙的新窗口

    6月29日,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等单位科研人员组成的中国脉冲星测时阵(CPTA)研究团队,利用中国天眼FAST——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独立找到了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关键证据。

    绘制首个马铃薯有害突变的基因二维图谱:我国马铃薯育种基础理论和技术进入世界领先水平

    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科研团队,通过追踪最长8000万年、累计12亿年的马铃薯基因组进化痕迹,绘制了首个马铃薯有害突变的基因二维图谱。这一图谱将有效帮助育种家预测马铃薯育种中可能出现的基因“踩坑”处,大大加速杂交马铃薯的育种进程。

    “九章三号”光量子计算原型机:刷新光量子信息的技术水平和“量子计算优越性”的世界纪录  

     

    ▲“九章三号”光量子计算原型机(局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供图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成功构建了255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三号”。在构建“九章”系列光量子计算原型机的基础上,中国科大研究团队进一步揭示了高斯玻色取样和图论之间的数学联系,完成对稠密子图和Max-Haf两类具有实用价值的图论问题的求解,相比经典计算机精确模拟的速度快1.8亿倍。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首次登顶卓奥友峰:我国具备了开展极高海拔综合科学考察的体系化能力  

     

    ▲我国科考队首次登顶世界第六高峰开展综合科学考察。新华社发

    卓奥友峰地处中国与尼泊尔边界、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海拔8201米,是世界第六高峰。这是我国科考队首次登顶珠峰以外的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此次科考,开展了极高海拔自动气象站架设、峰顶冰雪测厚、冰芯钻取及雪冰样品采集等多项科考任务,围绕亚洲水塔变化、生态系统与碳循环、人类活动与生存环境安全、矿产资源与地质环境等重大科学问题开展考察研究,揭示极高海拔地区变化和极端过程变化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

    关键技术、工程科技捷报频传

    白鹤滩水电站:中国水电行业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白鹤滩水电站。新华社发

    2022年12月20日,白鹤滩水电站全部机组投产发电。截至2023年10月12日,累计发电量突破1000亿千瓦时,它是我国实施“西电东送”的国家重大工程,是仅次于三峡电站的世界第二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600万千瓦,将有力保障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和民生用电需求。

    全球首个电光带宽达110GHz的纯硅调制器:硅基光电子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110GHz高带宽硅调制器。北京大学供图

    北京大学研制的这款纯硅调制器,同时具有超高带宽、超小尺寸、超大通带及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集成工艺兼容等优势,满足了未来超高速应用场景对超高速率、高集成度、多波长通信、高热稳定性及晶圆级生产等需求,为高速、短距离数据中心和光通信的应用提供了重要关键技术支撑,展示了硅基光电子学在下一代超高速应用领域的巨大价值,对于下一代数据中心的发展意义重大。

    300MW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膨胀机:我国先进压缩空气储能技术迈上新台阶

     

    ▲300MW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膨胀机(局部)。中国科学院供图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和中储国能公司联合自主研发了国际首套300MW级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膨胀机。膨胀机是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核心部件,具有负荷高、流量大、流动传热复杂、高效宽工况运行要求高等技术难点。集成测试中,各项测试结果均达到或超过设计指标。

    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商运投产:我国第四代核电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新华社发

    12月6日,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华能山东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完成168小时持续运行考核,成功投入商业运行,装机容量为20万千瓦。建设中,科研人员攻克了多项世界性、行业性关键技术,研制出2200余台世界首台(套)设备,世界首创型设备超过660台,设备国产化率达93.4%。

     (本文刊登于《 光明日报 》2023年12月28日 第13版)
    “梦想”号入选《光明日报》二〇二三科技创新实现新...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在这个万物丰收的美好季节,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让离退休职工进一步感受盛世中华的魅力,体验新时代美好生活,近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离退休职工前往延庆参观游览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在雄伟的长城脚下、美丽的妫水河畔领略中外园林艺术。

    北京世园会自4月29日开园以来,深受游客青睐。园内万花争艳、百园争秀,精品荟萃、异彩纷呈,在这里既能饱览温婉秀美的中国园林,也能领略各具特色的异域风情,是观光休闲、体验生活的绝佳去处。

    本次参观考虑到老同志的身体状况,选取了世园会主场馆 “中国馆”和“国际馆”作为集体活动,之后老同志自由参观。老同志们首先参观了中国馆,步履在实物花艺与虚拟意境之中,赏山水林田律动,观九州园艺辉煌,不时驻足欣赏拍照留念。随后,大家前往与中国馆遥相对望的国际馆,感受多样文化创新与融合的世界园艺,品味异国园艺魅力,深入了解全球园艺文化故事。

    在自由参观时间,老同志们互相结伴,或赏花观景、拍照留念,或凉亭小憩、静坐闲谈,在悠然自得的参观游玩中体验美好自然生态,享受安逸退休生活。摄影小组的同志们还开展了一次实地教学,学员们一边拍照一边向老师请教。老师现场指点,学员们互相点评称赞,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老同志们教学相长,不时交流感受、畅谈体会。大家对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聚焦中国生态文化、展现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成果给予高度评价,纷纷表示要珍惜幸福生活,紧跟时代步伐,共建美丽家园。

    参观结束后,老同志们表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离退休干部管理处组织参加世园盛会,机会难得,意义重大,不仅饱览了中外园艺美景,更体验到70年来的巨大发展变化,让人欣喜,令人振奋。大家衷心感谢中心领导对离退休职工的关爱,感谢离退休干部管理处细致周到的安排和在职同志热心耐心精心的服务。活动不仅让老同志能舒心地观赏到世园会的百花争艳与异彩纷呈,更有机会让他们充分沟通交流,切实感受到退休生活的幸福与美好。

    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离退休职工赴北京世园会秋游

    为丰富退休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地调局西安地调中心于4月3日组织退休职工到王莽村开展踏青健身活动,近120名退休老同志参加了此次活动。

    四月,春意盎然,万物复苏,百花竞放,新绿满枝。老同志们远离城市的喧嚣,徜徉在桃红柳绿之中,感悟春的气息,心情显得格外愉快。他们有的边走边聊叙说着家常,有的夫妻并肩携手体味着温馨与浪漫,有的三五结伴围坐一起仔细欣赏着满目葱胧,兴致盎然。

    此次活动中开展了手工折纸和唱歌活动,鼓励大家动手动脑健康生活,大家相互指点认真地做着手工,沉浸在活动带来的快乐中。

    为确保此次活动安全、顺利地开展,工作人员认真选点,精心组织,使活动圆满完成。退休职工唐南安、王欣民等摄影爱好者,热心地为大家拍摄出一幅幅精美的照片,留下了这温馨的时刻。一天时间虽短,但老同志们在春游活动中不但欣赏了春光美景、愉悦了身心,还增进了交流、传达了友谊。

     

    西安地调中心退休职工春游活动圆满成功

    9月27日上午,由国土资源部离退休干部局主办的“翰墨书丹心喜迎十九大”书画摄影展在中国地质博物馆隆重开幕,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离退休老同志47幅作品中共有30幅获得相应奖项。

    为迎接此次活动,地调局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从6月接到部里通知后,认真部署,积极参与,组织老同志谋划参展作品的内容、风格及形式,鼓励和支持老同志们围绕主题在艺术创作中大胆发挥,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参展的28幅书法作品涵盖楷、行、草、篆等书体,书写内容有歌颂祖国发展、地质事业的自创诗词和名人警句,书法布局形式新颖多样;参展的7幅绘画作品,既有百花魁首的国花牡丹,又有中西合璧的印象风景画,还有细腻传神的工笔佳作;参展的12幅摄影作品,汇聚了展示普通百姓幸福生活、赞颂祖国壮丽山河风景、再现自然花香鸟趣等方面的主题。

    经过部离退休干部局组织专家评选,航空物探遥感中心退休干部李奎元的《白鹭斗鱼》获得摄影一等奖,7幅作品分别获得书、画、摄影二等奖;12幅作品分别获得书、画、摄影三等奖;10幅作品分别获得书、画、摄影优秀奖。航空物探中心获奖居部、局各单位首位,得到参展各单位的肯定与好评。

    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离退休老同志在部书画摄影展取得好...

        四月的武汉春风拂煦、百花竞放,忙碌的武汉地质调查中心热闹非凡,“开展第43个世界地球日活动”的大型拱门格外醒目,“推进找矿突破 保障科学发展”、“珍惜地球资源 转变发展方式”的宣传条幅随着彩球迎风飞舞。根据国土资源部的统一安排与部署,武汉地质调查中心为切实做好第43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充分发挥龙化石博物馆的科普教育基地作用,围绕“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的主题,以“推进找矿突破,保障科学发展”为专题精心开展“世界地球日”科普宣传活动。
        4月16-22日是世界地球日活动周,武汉地质调查中心龙化石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免费开放活动吸引了众多的市民前来观看,人们对色彩斑澜的矿物标本充满了好奇,通过讲解,市民了解了岩石、矿物的用途;懂得了岩石和矿物是组成地球的重要物质,也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宝贵资源;不是只有在野外才能看到岩石、矿物,其实它离我们的生活很近:我们住的房子,我们用的笔、我们很多的生活日用品都有岩石和矿物的成份;明白了岩石和矿物对人类的贡献,以及我国存在的矿产资源供需矛盾,初步树立起了对矿产保护、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意识。
        4月22日上午八点半,来自武汉部分高校的学生,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兴致勃勃地参观了龙化石博物馆,馆内形态各异的鱼龙、海龙,婀娜多姿的海百合,神秘的楯齿龙等大量化石让同学们近距离地感受了距今2.5亿年前“三叠纪”海洋公园的奇妙生态景观,了解了生命的起源和演化,激发了同学们对地质知识的热爱。
        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副主任、地质专家鄢道平为学生作了题为“矿产资源与人类的关系”的科普讲座。鄢所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授矿物与矿产的知识,以及矿产资源与人类的关系,强调了矿产资源是一种十分重要的非可再生自然资源的理念,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他说,我国95%以上的能源和80%以上的工业原料都取自矿产资源,它既是人们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又是极其重要的社会生产资料,矿产资源是我们人类发展的必须,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和生活效用,与我们人类是相辅相成的。最后希望同学们可以好好地爱护我们的有限资源,好好地保护我们的地球。
        科普讲座结束后,同学们观看地质灾害防灾避灾科普宣传片,更加真切地体会到“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尊重地球就是尊重生命”这句话的含义。
        下午两点,在武汉地质调查中心总工室主任牛志军的带领下,中心党、政、工团青年科技工作者来到武汉光谷世纪城中心广场开展科普上街宣传活动。活动采取摆放展版、现场咨询、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展开。“节能减排 低碳生活”、“保护环境就是珍爱生命”、“地质灾害科普图片展”等图文并茂的展版吸引了众多的市民驻足观看、咨询。其中“推进找矿突破 保障科学发展”的专题展版,通过介绍我国矿资资源的现状、地质找矿突破工作的主要问题、全国47片整装勘查区等内容,让更多的人了解了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以及地质工作者当前的艰巨任务。

    龙化石博物馆免费对外开放

    学生参观龙化石博物馆

    学生聆听科普讲座

    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开展第43个地球日宣传活动

    武汉地调中心开展第43个世界地球日活动

    海南省琼中县是自然资源部定点扶贫县,为了挖掘提升地质遗迹资源潜力,助力琼中实现2020年脱贫目标,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于3月15日开始在琼中开展百花岭风景区科普升级、地质遗迹调查和地质文化村选点等工作。

    2020年4月22日是第51个世界地球日,主题是“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了引导海南省琼中县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建立正确的自然资源观和促进地球科学知识的普及,琼中县县委县政府在县大礼堂举办“爱护地球-地质公园、富硒生态农业与饮水安全助力琼中社会经济发展”主题讲座,特邀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董颖主任作“地质遗迹调查成果服务民生”专题讲座。

    董颖主任介绍了全国地质遗迹调查成果、调查成果如何服务于社会和乡村振兴,重点以琼中县百花岭风景区的科普建设和加钗农场的地质文化村建设为例,介绍了琼中县地质遗迹调查成果转化应用的初步设想。讲座深入浅出、内容丰富,为琼中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助力脱贫和乡村振兴,保障民生,提升人民幸福感等方面具有指导意义。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马生明、武汉地质调查中心齐信博士也受邀分别作了专题讲座。琼中县县委书记徐斌、副书记栗太强、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光业等班子领导、县级单位主要负责人在主会场听取讲座,乡镇负责人、村(居)负责人、驻村书记、小组组长等相关人员通过远程视频的方式在分会场听取讲座,共计约1200人。

     

    环境监测院参加海南省琼中县举办的“世界地球日”主...

    2019年5月10日,晴空万里,百花争艳。在全所职工的期盼下,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北京探矿工程研究所第三届职工春季趣味运动会在良乡基地圆满举行。职工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全所84名干部职工组成6支代表队报名参加各项赛事,积极性与参与度再创新高。

    本次运动会设有定点投篮、集体跳绳等项目7项,将竞技、趣味与团队协作相结合,让职工在娱乐中增进友谊,在协作中增强凝聚力,努力营造探工所拼搏向上、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

    开幕式上,探矿工程所主要负责人致辞,倡导“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理念。6支参赛代表队的口号声此起彼伏,声声震天。随后,在拔河预赛的一声哨响下,趣味运动会拉开了帷幕。

    个人项目赛场上,大家各展所长;集体项目赛场上,各代表队分工协作,团结一致努力争先。职工们兴致盎然,你追我赶,争分夺秒,活动现场弥漫着欢乐又紧张的氛围。“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参赛者不论最后成绩如何,都赢得了大家的赞美和鼓励。运动员们赛出了风格,赛出了水平,赛出了探工人的精神风貌。

    “斗力频催鼓,争都更上筹”。2019年,面对地质调查转型发展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探矿工程所全体职工以奋斗者的姿态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必将以更加饱满的激情和昂扬的斗志,投入到新时代地质调查转型发展的新征程中,为建设世界一流的新型地质调查局奉献自己的力量!

     

    团结协作展风采 奋勇拼搏创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