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3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2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相关搜索

检索范围:

    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组织专家对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二级项目“滇黔桂岩溶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所属子项目“百色市平果县(田东县、田阳县)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进行了2016年度野外验收。

    按照中国地质调查局野外验收要求,专家组认真听取了子项目2016年度工作汇报,详细检查了项目组提供的各类原始资料,主要包括野外调查记录卡片、实际材料图、航迹图册、采样照片、样品加工处理记录、质量监控记录等,同时随机抽取了三条野外验收路线,对采样点位是否合理、采样方法是否规范、卡片记录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等进行了野外检查。

    最后,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该子项目完成了各类实物工作量,原始资料齐全、工作方法规范、工作精度达标、质量监控到位,野外工作质量等级为优秀级。                     

     
    百色市平果县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子项目通过...

    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检查组赴百色市平果县、田东县对“百色市(平果县、田东县、田阳县)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子项目进行野外质量检查。

    检查组详细查看了项目原始资料,并赴野外现场进行了质量检查。

    在检查过程中,检查组对项目组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也对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采样过程要严格按照标准规范来执行;二是在资料使用过程要注意做好保密工作;三是要注意野外安全,时刻保持警惕,确保不出安全事故。

    此次野外检查,大大地提高了岩溶所项目组野外工作的积极性,对于项目组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顺利完成年度工作任务起到了有效促进作用。

    岩溶所赴平果县、田东县开展野外工作检查

    近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组织实施的“百色市平果县(田东县、田阳县)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子项目,在广西平果县发现了大面积的富硒土壤。该项目隶属“滇黔桂岩溶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二级项目。

    项目组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开展平果县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采样面积2512平方千米,共采集浅层土壤样品2522件、深层土壤样品640件。测试结果表明,平果县土壤硒(Se)元素含量区间为0.231-2.464毫克/千克,平均值0.585毫克/千克,中值0.542毫克/千克,变异系数为35%,平果县土壤硒(Se)元素含量高于全国土壤硒(Se)元素背景值(0.29毫克/千克)的2.02倍。参照相关标准,土壤硒元素含量≥0.4毫克/千克为富硒土壤。照这一标准,圈定平果县富硒土壤2188平方千米,约占全县总面积的87%,主要分布在果化镇、太平镇、四塘镇、新安镇、平果县、坡造镇、旧城镇、榜圩镇、黎明乡。

    依托位于平果县的国土资源部果化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开展火龙果种植示范,对示范区岩石、土壤、火龙果中的元素含量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示范区石漠化后残留的石缝土壤比洼地土壤富硒,含量相差一倍,但种植的火龙果根系、枝条和果实硒元素含量均无明显差异。土壤、根系、枝条和果实中硒元素含量均值分别为1.23毫克/千克、0.22毫克/千克、0.06毫克/千克和0.03毫克/千克,火龙果中硒元素平均含量达到0.03毫克/千克。根据广西地方标准《富硒农产品硒含量分类要求》,富硒鲜水果硒含量指标0.01-0.1毫克/千克,示范区火龙果为富硒产品。

    富硒土壤是富含硒的地质体及其风化产生的土壤,是农、林、果业发展的优势土壤资源,硒(Se)元素含量受成土母质的组成和性质、成土过程、生物富集、淋溶与黏化作用的多重因素的影响,在空间上,平果县富硒(Se)土壤分布较广,呈连片分布的特征,集中分布于岩溶地区。依托项目成果,支撑服务平果县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打造富硒火龙果等特色农业品牌和精准扶贫,驱动平果县火龙果生态产业跨越式发展,为平果县国土规划、划定三条“红线”、石漠化治理、生态文明建设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服务。平果县岩溶石山区富硒土壤资源和富硒农产品的发现,从富硒到富民,探索出一条利用富硒土壤资源培育富硒农业产业、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加快农民增收步伐的新路子,为国家有关部门部署农业地质调查工作提供了依据。

    平果县火龙果生态产业跨越式发展 

     
    岩溶所在平果县发现大面积富硒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