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3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一、项目编号:24CNIC-023729-93(招标文件编号:24CNIC-023729-93)

    二、项目名称:无人机平台采购

    三、中标信息 

    供应商名称:成都纵横大鹏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

    供应商地址: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市高新区天府五街200号6号楼A区7楼

    中标金额:131.70(万元)

    四、主要标的信息 

    五、评审专家名单: 

    王浩,李艳梅,赵颖燕,吕旭志,李迎春

    六、代理服务收费标准及金额: 

    本项目代理费收费标准:中标服务费金额按国家计委有关价格1980号文件中规定的标准。按国家计委文件“计价格1980号文”的差额定率累进法下浮10%计算收费。中标服务费按国家发改办价格857号文件的规定,经与采购人约定,由中标人支付。

    本项目代理费总金额:1.66383万元(人民币) 

    七、公告期限 

    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1个工作日。

    八、其它补充事宜 

    无。

    九、凡对本次公告内容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 

    1.采购人信息

    名 称: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地址: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金光道84号        

    联系方式:张兰0316-2267723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

    名 称:中国仪器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            

    地 址:北京市丰台区西营街1号院通用时代中心B座15层            

    联系方式:张伯天、王涛、申波010-81166161、6160、6159            

    3.项目联系方式

    项目联系人:张伯天、王涛、申波

    电话:010-81166161、6160、6159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无人机平...

    近日,我国水科学领域顶级学术期刊《水利学报》公布了历经一年的推荐、评选和公示的“2016年度《水利学报》十大优秀论文”,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张光辉科研团队发表的“灌溉农业的地下水保障能力评价方法研究-黄淮海平原为例”入选“十大优秀论文”。

    该十大优秀论文是从2016年度《水利学报》刊发的12期、177篇论文中评选出的,包括天津大学钟登华院士的“基于改进重抽样法的高拱坝施工进度仿真研究”、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王浩院士的“变化中的流域‘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理论与研究方法”、清华大学吕立群教授的“怒江泥石流扇地貌特征与扇体堵江机理研究”和河海大学王卫光教授的“多模式集合模拟未来气候变化对水稻需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等论文。

    “灌溉农业的地下水保障能力评价方法研究”成果是张光辉研究员入选“国土资源部科技领军人才计划”(首批,2013-2016年)期间完成的重要创新成果,它针对我国北方粮食主产区地下水作为农业灌溉主要水源所面临的地下水超采加剧与灌溉用水对地下水依赖程度日益提高的重大现实问题,通过农业灌溉用水强度与降水量和农作物播种强度之间关系研究,以及灌溉农业用水对地下水依赖程度和对地下水超采影响特征研究,破解了如何界定国家粮食主产区对地下水依赖程度和保障能力的关键难题问题,包括气候变化、水文地质条件和灌溉农业种植制度及农作物布局结构等区域性差异影响,既考虑了地下水资源自然承载能力,又充分反映了灌溉农业对地下水需求程度、依赖性和超采现状,同时还满足了便于全国范围(例如华北平原、东北及西北地区等)进行灌溉农业的地下水保障能力在统一平台上对比分析。该文全面介绍了如何破解该难题的研究基础、重要发现和创建的相应评价理论方法,以及在黄淮海平原全区实际应用成果。上述成果曾获“中国地质学会2015年度地质科技十大进展”、“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2015年度地质科技十大进展”和“河北省2015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

     

     

     

    灌溉农业的地下水保障能力评价方法研究获《水利学报...

    2016年8月1日—3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和南非西开普大学共同主办,太原理工大学与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共同承办的“发展中国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国际研讨会暨第四届中非水资源论坛在山西太原召开。

    中国科学院袁道先院士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及资源环境现状做了精彩的主旨报告,提出了16个亟待解决的有关岩溶的研究问题。国际岩溶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曹建华研究员的报告则向各国参会代表介绍了岩溶所正在进行的“全球岩溶动力系统的资源环境效应”国际大科学计划编写工作,大科学计划的提出广泛吸引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浓厚兴趣,并就其中内容展开讨论。

    10位著名专家围绕本次大会主题展开了精彩的主旨演讲,32位专家学者报告了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与会人员就发展中国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为期三天的中非水资源论坛针对水资源与环境的若干问题包括矿产开采对水生态环境影响、气候变化对区域旱涝灾害的影响、水资源循环、开发、管理和可持续利用等进行了深入研讨,极大地促进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科技交流与发展,为加强非洲与中国在水资源相关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进一步增进了非洲和亚洲发展中国家间的友谊与国际合作。

    中国工程院王浩院士、挪威皇家科学院许崇育院士、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南非委员会主席Matthys A. Dippenaar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会议。来自中国、南非、加纳、津巴布韦、印度、挪威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15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

     

     

    发展中国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国际研讨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