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4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1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罗平生物群研究团队在南盘江盆地及周缘开展野外地质调查过程中,首次在望谟地区下三叠统罗楼组灰岩中发现了海生爬行动物化石(图1),爬行动物化石层位相伴产出大量菊石、腕足、双壳、牙形石等,经牙形石鉴定其时代为早三叠世奥伦尼克期的Spathian亚期。 

    我国南盘江盆地是研究三叠纪海洋生态复苏的重要地区,该地区已先后发现了中三叠世安尼期的罗平生物群、拉丁期的兴义动物群以及晚三叠世卡尼期的关岭生物群。此次在望谟地区首次发现Spathian亚期的海生爬行动物证实了早三叠世晚期生物多样性的恢复,暗示了海洋生态系统已经在改善,对于研究二叠纪末期生物的大规模灭绝事件后早三叠世期海洋生态复苏、海生爬行动物类群起源、早期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 

     

    南盘江盆地首次发现早三叠世海生爬行动物化石

     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南地区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办公室发布西南地区“十二五”地质调查进展与成果通报,全面细致阐述了西南地区“十二五”期间在能源资源战略调查与评价、重要成矿区带矿产资源调查与评价、重要经济区及扶贫区地质环境和灾害地质调查、地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和成果。

    据悉,这是西南地区首次发布五年计划成果。该成果通报是西南地区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办公室贯彻落实局党组对大区项目办三项对接要求,主动服务中央和地方矿政、所在大区业务管理需求的重要举措和具体载体,其不仅客观、全面总结了“十二五”的成果,也为“十三五”计划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通报显示,“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在西南地区累计投入公益性基础性地质调查专项资金约375657万元,能源资源战略调查投入占比18.47%,重要成矿区带基础公益性地质矿产调查与评价投入占比66.74%;生态环境和灾害调查投入占比3.92%;乌蒙山扶贫攻坚综合地质调查占比7.06%;西南地区青藏高原关键地质问题、华南扬子古大陆演化及特提斯-青藏高原科技长廊构造背景等专题调查研究占比3.63%,地调局直属单位和地方数十家地勘队伍约2.93万人次参与了有关地质调查工作。在广大地质工作者的努力下,地质调查工作取得了一批有影响的成果,有利地支撑了国家及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一是能源资源战略调查与评价工作取得了新进展与新突破。在青藏高原油气资源战略调查方面进一步明确了羌塘盆地有大凹大隆的构造格局,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具有形成大型油气田的潜力,圈定了半岛湖等7个有利区块。在四川盆地荣昌-永川通过永页1井的钻探,探求页岩气资源量1237.34亿立方;在威远-长宁页岩气田,探明页岩气地质储量1635.42亿方,在涪陵气田初步探明页岩气地质储量3805.98亿方,进一步实现了四川盆地龙马溪组深层页岩气商业勘探找矿的重大突破。在贵州遵义实施的安页1井,首次在志留系石牛栏组灰岩中探获高产天然气流,实现了武陵山复杂构造区海相领域天然气调查的重大突破。

    二是重要成矿区带矿产资源调查与评价取得了重要成果。

    “西南三江成矿带”中南段“十二五”期间,共圈定1:5万各类物化探综合异常1046处,进一步圈定找矿靶区221处,并在具有较好找矿信息的基础上,在铜、铅锌、金、铁等矿产勘查与找矿突破工作中取得重大进展和成果,对进一步打造西南三江成矿带千万吨级滇西北铜钼多金属资源基地、千万吨级滇西南铅锌多金属资源基地、川西银铅锌大型资源基地、千吨级哀牢山金资源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川滇黔相邻区”(环上扬子成矿带)“十二五”期间,共圈定各类重力异常43处、磁异常453处、激电异常123处、化探综合异常706处,经检查新发现矿(化)点63个、圈定找矿靶区202个。并在铁、锰、铝土矿、铅锌、金、锂等矿产勘查与找矿工作中取得重大进展和突破,对进一步打造川西地区百万吨级锂新能源资源基地、攀西地区百亿吨级钒钛磁铁矿资源基地、渝南-黔北地区亿吨级铝土矿资源开发基地、秀山-铜仁地区亿吨级锰矿资源基地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南盘江-右江成矿区”(不含中南广西地区)“十二五”期间,新发现和圈定的找矿靶区10处,新发现矿(化)点19处,并在金、铝土矿、钨锡铅锌多金属矿等矿产勘查与找矿工作中取得重要进展和突破,对进一步打造黔西南地区千吨级“卡林型”金矿资源基地和滇东南地区千万吨级的“钨锡铅锌”多金属资源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冈底斯成矿带”“十二五”期间,共圈定1:5万各类物化探综合异常645处,进一步圈定找矿靶区120处,提交新发现矿产地22处,其中铜钼矿产地10处、铅锌矿产地8处、金矿产地2处,铁矿产地2处,并在具有较好找矿信息的基础上,在铜钼、铅锌、金、铬铁矿等矿产勘查与找矿突破工作中取得重要进展和成果,对进一步打造西南冈底斯成矿带藏中地区5千万吨级铜铅锌多金属大型资源基地、藏南地区千万吨级的铅锌锑金多金属及铬铁矿大型资源开发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十二五”期间,共圈定1:5万各类物化探综合异常162处,进一步圈定找矿靶区20处,提交新发现矿产地12处,其中大型-超大型矿床5处,中型矿床3处,小型矿床1处。并在铜金、铜多金属矿等矿产勘查与找矿突破工作中取得重要进展和成果,对进一步打造西南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藏北地区千万吨级铜矿大型资源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重要经济区及扶贫区地质环境和灾害地质调查取得新进展。在成渝经济区的成都城市群、川南城市群和重庆都市经济圈进一步建立了地质环境信息系统,为成渝经济区国土主体功能区划、城市群规划与建设、地质环境管理等提供地质环境基础保障;在乌蒙山岩溶缺水地区水文地质找水工作进一步解决了21万人、18.4万头大牲畜、2.05万亩农田的用水问题;在乌蒙山普格县、金阳县、彝良县、盐津县、大关县典型地质灾害隐患点及大渡河流域、地震灾区进一步建立了地质灾害监测防控体系;完成了西藏地区48个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发现地灾隐患点近万处,在防御地质灾害、服务民生和重大工程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是地质科技创新迈上新台阶。系统建立了青藏高原区域构造-地层格架,编制出版了全新的青藏高原及邻区1:150万地质-资源-环境系列图件;创新性发展了青藏特提斯“多岛弧盆系”构造观,建立了青藏高原构造演化新模式,丰富和发展了板块构造理论;提出了青藏高原“陆缘增生成矿论”和“大陆碰撞成矿论”的新认识;三叠纪罗平生物群取得了许多重要新发现和新进展。

     

    西南地区发布“十二五”地质调查成果通报
      2015年3月25-28日,由全国地层委员会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协办的“滇东地区昆阳群地质问题野外现场研讨会”在云南昆明-易门地区成功举行。
       
      现场研讨会先后考察了晋宁县柳坝塘组层型剖面、震旦系旧城段至寒武系底部含磷层宏体生物化石,及昆阳群大龙口组灰岩中发育的臼齿构造。

      参加现场研讨的专家们一致认为,云南地区柳坝塘组是中国南、北两陆块青白口纪地层对比的关键层位,进一步加强对柳坝塘组的时代和属性方面的研究,将有利于对云南地区青白口系的构造解译、沉积盆地分析以及精确的地层对比和定位提供重要基础。同时,亦有助于中国南、北两大陆块青白口纪地层对比和探讨与全球构造事件的关系。另外,通过现场考察,发挥地质老前辈们的优势,起到传帮带作用,鼓励年轻一代地质工作者在前人成果基础之上,努力探索,继续前行,为我国前寒武纪地质的研究再做贡献。

      原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寿嘉华、原地质科学院副院长王泽九、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外事处处长刘凤山、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副主任吴琳等专家、领导出席了现场会。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外事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南京古生物研究所等十家单位40余名代表参加了现场考察。
                           

    原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寿嘉华亲临柳坝塘组考察现场


    现场讲解


    知微见著






    滇东地区昆阳群地质问题野外现场研讨会召开
        近日,中国地调局西北项目办组织专家,在新疆喀什市对西昆仑喀拉塔什-乌孜塔格山地区9个1︰5万区调项目进行了野外验收。专家组检查验收认为,这9个项目克服高原缺氧、交通极为不便等困难,完成了各项任务,在基础地质和地质找矿均取得明显新进展新认识。

        新疆1∶5万克孜勒吉勒干等五幅区调(河南省地矿局第三地质调查队):在前人划分的“甜水海岩群”粉砂岩中采获Leiosphaeridia sp.(光面球藻)和Trachysphaeridiunm sp.(鲛面球藻)等化石,在肖尔克谷地组灰岩中采获Leiosphaeridia sp.(光面球藻)和dictyotidium sp.(球面球藻)化石;对第四系苦水海、甜水海、红山湖湖积物进行了重点调查研究,分析总结了新构造运动与湖盆沉积环境变化特征;在区内填绘出三叠纪、侏罗纪、古近纪不同时代侵入体,获得一批同位素测年数据;重点调查了通天桥断裂带物质组成、变质变形特征和变形序列;新发现铜矿化点10处、金银矿化点2处、铁矿化点3处。

        新疆西昆仑1︰5万J44E021018等五幅区调(新疆地矿局第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从原划中下二叠统阿羌群中解体出一套前寒武纪中深变质岩系,获得斜长角闪片岩锆石U-Pb SHRIMP年龄为1686±16Ma;特别是在原划中下二叠统阿羌群中填绘出一套枕状玄武岩、辉长岩及变质橄榄岩等蛇绿混杂岩组合,获得玄武岩和辉长岩的锆石U-Pb SHRIMP年龄为455±7Ma-546.3±2.1Ma,推测为其曼于特蛇绿岩带的东延;测区南部原划苏巴什晚古生代蛇绿混杂岩带辉绿岩中获得锆石U-Pb SHRIMP同位素年龄为430Ma,认为苏巴什蛇绿混杂岩带形成于早古生代;对皮什盖代牙-土木亚代牙一带原划为石炭纪托库孜达坂群、上石炭统皮希盖萨依岩组进行重新厘定,认为其大部分为长城系赛图拉岩群和蓟县系桑株塔格岩群;根据野外调查和锆石U-Pb同位素测年,初步认为区内中酸性侵入岩主要形成于中元古代、奥陶纪、志留纪;新发现阿羌南铜矿化点、山节西铜矿化点、土木牙代牙铅锌铁多金属矿化点,并在测区南邻区发现具有良好找矿前景的肖尔库勒金锑(铜)矿点。

        新疆西昆仑1︰5万J44E021019等五幅区调(陕西省地质调查院):首次在昆南地层区第四系中发现了火山岩层,并确认下更新统库苏拉克组的存在;在原划石炭系阿羌火山岩中获得了452-490Ma的锆石U-Pb LA-ICP-MS年龄,结合岩石组合及变质变形特征初步划归为为中-下奥陶统玛列兹肯群;在调查区南部的三叠系和侏罗系中获得了丰富的孢粉化石;对调查区侵入岩进行了详细调查和解体,获得一批同位素年龄,年龄值主要集中在265Ma和439-449Ma,初步建立了侵入岩演化序列;在调查区中部新发现了一条规模较大的近东西向断裂带,以及调查区南部多条具有“帚”状组合特征的左行走滑断裂,为研究阿尔金断裂的未端效应提供了资料;新发现了铜矿化点4处、砂金矿点3处、玉石矿1处。

        新疆西昆仑1︰5万J44E021022等四幅区调(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测区北部原阿羌岩组火山岩中获得471.1±3.3Ma锆石U-Pb年龄,初步认为火山岩形成时代为奥陶纪;在西长沟组玄武安山岩夹层中获得253Ma锆石U-Pb年龄;重点对测区原奥陶纪岩体进行了解体,获得一批同位素年龄(430-466Ma),并在石炭纪西长沟组及中二叠世黄羊岭组中发现多条闪长玢岩脉,测得锆石U-Pb年龄为214.4-218.6Ma;在苦牙克断裂带新填绘出超基性岩块和辉长岩体,获得辉长岩体同位素年龄为256.1-350.9Ma;新发现矿化线索铜7处、铁4处、金1处。

        新疆西昆仑1︰5万J44E020023等四幅区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七〇四队):对原划石炭系阿羌岩组重新解体划分为滹沱系埃连卡特岩群、中新元古界包斯塘岩组;查明库牙克蛇绿构造混杂岩由蛇纹石化橄榄岩、辉石橄榄岩、辉长岩、玄武岩和硅质岩等组成;在原划奥陶纪、石炭-二叠纪岩体中解体出蓟县纪沙伯能恰甫岩体(1558Ma/U-Pb)和青白口纪喀拉萨依岩体(901.4Ma/U-Pb);识别出柯希拉希能萨依推覆构造系统;新发现金矿化点1处、砂金矿点2处、铜矿化点8处、铜铅矿化点1处、铜铁矿化点1处、玉石矿2处、温泉2处。

        新疆西昆仑1︰5万J45E019001等五幅区调(新疆地矿局第十一地质大队):将原划分石炭系重新厘定为寒武纪红柳沟岩组;在原划石炭纪喀拉米兰河群解体出中泥盆世布拉克巴什组和早石炭世托库孜达坂组;将原划早-中二叠世未定名地层具体对比为早-中二叠世树维门科组;在布拉克巴什组下部灰岩中新采获腹足类化石,在托库孜达坂组和树维门科组硅质岩中分别采获放射虫化石,为地层时代确定提供新资料;将奥依亚依拉克一带原划石炭纪侵入岩解体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侵入体,并获得了一批同位素测年数据;在长城纪扎斯勘赛河岩组、中泥盆统布拉克巴什组、中二叠统马尔争组中新填绘出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夹层,并划分了火山韵律旋回,获得一批同位素测年数据;在调查区中部新发现昆中蛇绿构造混杂岩带,填绘出枕状玄武岩、辉绿岩、硅质岩、灰岩等岩块;在阿克苏库勒蛇绿构造混杂岩带中新填绘出枕状玄武岩,并在其中获得270±1Ma的锆石同位素年龄,为康西瓦-鲸鱼湖结合带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资料;新发现铜矿(化)点9处U-Pb,金矿化点2处,初步认为其木来克铜矿点、卡尔曼铜矿点成矿条件有利。

        新疆西昆仑地区1︰5万I44E002002等四幅区调(新疆地矿局第十一地质大队):在“志留系温泉沟组”中发现大量中酸性火山岩;在甜水湖南东侧填绘出阿图什组,进一步细划为二个段;将测区中部侏罗纪花岗岩体解体为英云闪长岩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将东部大红柳滩南侏罗纪岩体解体为晚三叠世英云闪长岩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新发现矿(化)点金1处、铜2处、铌1处,初步圈定了3个找矿远景区。

        新疆西昆仑地区1︰5万I44E002006等四幅区调(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对二叠纪黄羊岭群、三叠纪巴彦喀拉山群的基本层序进行调查,对沉积环境进行了分析研究;对测区侵入岩进行了调查,填绘出侵入体30个,归并为7个侵入岩填图单位,获得一批214-217Ma的同位素年龄数据;在细粒闪长玢岩脉及石英二长岩中分别获得3.48Ma和10Ma(锆石U-Pb)的测年数据;在二叠系黄羊岭群中新填绘出一套基性火山岩,划分了火山旋回和韵律,获得3.41±0.13Ma(锆石U-Pb)的测年数据;对奇台达坂断裂带物质组成、变形特征进行调查,认为是一个复合断裂带,早期表现为逆冲走滑特征,晚期为逆冲特征;新发现铅锌矿(化)点1处、锂铍铷矿化点1处、金矿化线索5处。

        新疆西昆仑地区1∶5万I44E005003等五幅区调(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区域地质调查队):在原划下二叠统神仙湾组中解体出一套枕状玄武岩、中基性火山碎屑岩及含放射虫硅质岩岩石组合,放射虫主要属种有Archaeospongoprunum compactum,Triassospongosphaeramultispinosa,Pseudostylosphaera japonica等,据此将其厘定为中三叠统上河尾滩组;将测区侵入岩划分为二叠纪酸性侵入岩和三叠纪基性侵入岩;在二叠纪神仙湾组中填绘出玄武岩、玄武质火山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及凝灰岩,划分了火山喷发韵律;填绘出尖山、化石山两条构造带,圈定出基性-超基性岩体;新发现铅锌矿点3处、铜矿点3处、金矿化线索1处、铀矿化点1处、石膏矿点2处,地质找矿成果显著,铅锌矿已转化为矿产勘查基地。

        上述重要发现和新认识,为西昆仑地区地层、岩浆岩、构造时空格架建立提供了宝贵基础资料,新发现的一批矿化点为下一步地质找矿工作部署提供了重要依据。


    项目室内汇报、答疑


    室内资料抽查、讨论

                                     

    西昆仑喀拉塔什-乌孜塔格山地区1︰5万区调项目地质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