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2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07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近期,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提交的“重力数据光滑反演软件”、“重力数据聚焦反演软件”、“浅地层剖面测量SEGY数据预处理软件”、“海洋单频脉冲震源信号波形处理软件”、“深拖连续记录数据分解软件”、“磁带管理系统”、“海洋地质综合业务应用平台”等7项软件产品,顺利获得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重力数据光滑反演和重力数据聚焦反演软件(2020SR0572255、2020SR0572279)。针对常规重力反演软件不能准确有效反演密度变化缓慢和具有陡峭边界地质体的问题,上述两种重力反演软件在传统光滑反演和聚焦反演算法的基础上,引入了不等式约束条件来约束计算结果的取值范围,并利用非线性共轭梯度算法对目标函数进行求解,能够快速、较准确获取不同地下异常体的密度分布特征,应用效果良好。

    浅地层剖面测量SEGY数据预处理软件(2020SR0086229)。在浅剖地震数据处理工作中,常规商业地震处理软件存在某些功能的缺失、有些运算无法进行、部分数据的信息无法获取等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数据处理质量和效率。该软件实现了浅剖数据的读写、分段采集测线的连接、浅剖换能器位置的校正、道头坐标系统转换、坐标的剔除或替换、批量输出炮点航迹图等功能,有效弥补了常规商业软件的不足,有力加强了浅剖数据质检查漏工作并提高了处理效率,应用效果良好。

    海洋单频脉冲震源信号波形处理软件(2020SR0917765)。在海洋浅地层剖面采集过程中,短时单频脉冲震源得到的地震记录主频相对较高,频带相对较窄,往往会伴随着严重的空间假频现象,极大的影响了后续横向空间处理工作。该软件利用希尔伯特变换实现了对单频脉冲震源信号的波形处理,有效消除空间假频现象,提高数据分辨率,在我局浅剖资料处理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深拖连续记录数据分解软件(2020SR0666771)。深拖多道地震是将震源和拖缆均布设在海底以上100米左右的深度上进行地震采集,在有效减少了菲涅尔带的同时,利用连续采集记录方式,大大提高数据横向分辨率。该软件针对深拖连续记录的地震数据,利用放炮时间截取实现深拖连续记录数据的分解,为后续的数据处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磁带管理系统(2020SR0046260)。该软件在微软ASP.NET平台上,基于微软SQL Server数据库,使用多种编程语言开发,实现海洋地质磁带的常规业务办理、磁带数据维护、基础数据维护、以及磁带数据的查询与统计等功能,可通过浏览器方便使用,实现了对广州海洋局磁带库中保存的原始磁带、成果磁带及其生命周期进行查询、检索和管理,有力提升了该局的数据管理能力,为后续的数据挖掘和研究工作提供支撑。

    海洋地质综合业务应用平台(2020SR0043809)。该软件在红帽Linux系统下开发,采用Mysql数据库,Tomcat7.0作为WEB服务器,使用JAVA编程语言开发,主要有用户中心、资源中心、应用中心、运维中心、运营中心、计费中心等功能,可通过浏览器方便使用,实现了对广州海洋局的海洋地质各业务应用系统及硬件资源的统一管理,为软硬件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有力支撑。

     

     

     

     

     

     

     

     

    广州海洋局新获7项软件著作权

    近日,国土资源部组织专家对物化探所承担的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大深度三维电磁探测技术工程化开发”项目进行初步验收。项目研发的160千瓦多功能电磁测量系统、适用于三维勘查模式的任意偶极-偶极带地形电阻率/激发率三维反演和复电阻率三维反演软件、瞬变电磁带地形三维反演软件等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三维观测模式的探索也具有创新性。

    仪器硬件设备开发方面,项目完成了合同规定的各项研发工作,研制的160千瓦大功率多功能电磁测量系统和10千瓦瞬变电磁测量系统等硬件设备均经过第三方测试,测试指标均达到考核要求;对30千瓦多功能电磁测量系统和10千瓦瞬变电磁测量系统进行了工程化开发,产品已具备商品化条件,部分产品已通过销售渠道推广应用。

    软件及方法技术研发方面,研发的多种电磁法(含MT/AMT、CSAMT、TDIP、SIP、TEM)三维反演软件,均经过第三方测试,证实正演算法正确,反演功能正常,并集成为“三维电磁测量数据处理与反演软件系统”;对TDIP、SIP和CSAMT等人工源电磁测量法进行了三维测量模式的探索,获得了初步的效果,比二维反演结果具有一定优越性。

    应用示范方面,由物化探所、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安徽省勘查技术院等单位在江苏、安徽、甘肃、内蒙古、新疆等地13个矿区开展了新研发软硬件设备野外应用试验示范工作,除个别重干扰区之外,硬件设备观测结果均达到现行技术标准要求;软件功能可实现。编写了操作手册,促进了设备的改进与完善。在庐枞试验区发现的异常经钻探验证,在深部310米至540米处见铜金矿230米。

    “大深度三维电磁探测技术工程化开发”项目于2011年10月设立,牵头单位是物化探所,下设任务14项,分别由物化探所、重庆地质仪器厂、成都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吉林大学、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和安徽省勘查技术院等8个单位承担。

    此外,在项目研发过程中还获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公示发明专利1项,登记软件著作权7项;发表论文63篇,其中SCI/EI检索15篇;培养博士生、硕士生35名。

    中国地质调查局科外部副巡视员贺颢结合目前国家大力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形势,指出物化探所需用足、用好国家和部、局相关政策,尽快出台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实施细则,推动大深度三维电磁探测系统产业化,实现国内市场的广泛应用。

    项目牵头单位物化探所所长彭轩明表示,将积极按照专家组提出的建议对项目成果进行修改和完善,做好科技部综合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同时,提出物化探所将充分依托物化探所科技创新平台,做好国家五大平台科技项目申报工作,促进创新成果产出,并积极推动落实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项目监理组、总体组、技术专家组、用户委员会及特邀专家、项目及各任务承担单位负责人、项目组成员等50余人参加验收会。

    大深度三维电磁探测技术工程化开发取得创新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