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2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09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近期,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通过其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深水油气近海底重磁高精度探测关键技术”,联合国内多家科研单位自主研发的深水重磁勘探拖曳系统——“探海谛听”,在顺利完成水槽试验和湖上试验后,搭载广州海洋局“海洋四号”科考船圆满完成了第一次功能性规范化的海上试验。

    本次海试设备包括项目研发的定深拖体和探测拖体,其中探测拖体上安装了水下三分量磁力仪和水下捷联式重力仪。此外,还配备了船载海洋重力仪、海洋磁力仪、水下定位系统、地磁日变观测站、海流计、温盐深、声速计和多波束系统等辅助设备。海试点选址南海北部陆坡区500米和2000米水深海域,主要进行2.5-5节船速的功能性试验、往返重复性测量和交叉线测量,以及深水环境拖体适应能力考察,正常工作最大水深达2041米,共完成8条测线,长度约160公里,获得了一批宝贵的海试原始数据。

    目前,国内外在海洋水下全空间的重磁场理论及技术方法研究方面还处于空白阶段,也尚未开展水下动态重力及三分量磁力测量研究工作,“探海谛听”的成功研发将为我国深水油气资源调查提供新的理论与技术手段。

     

     
    广州海洋局深水重磁勘探拖曳系统海上试验成功

        当地时间8月5日凌晨,“海洋六号”从西太平洋航渡抵达东太平洋多金属结核合同区,开始进行资源与环境调查作业。 


        “海洋六号”当天共完成了3个箱式取样站位,并在东太平洋多金属结核合同区西区布放了1套500多米长的锚系。这套锚系共携带了沉积物捕获器、温盐深测量仪(CTD)、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单点海流计(RCM)和温深仪(TD)等8件设备,将在多金属结核合同区开展为期一年的深海作业,进一步收集、补充和完善合同区环境基线数据。至此,大洋32航次的11套锚系收放任务已圆满完成,其中包括之前在西太平洋海山区回收的6套和新布放的4套锚系。


        “海洋六号”接下来计划利用6天时间连续进行箱式取样和结核拖网等资源调查作业。

     


    箱式取样


     

     

    “海洋六号”抵达东太平洋工区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