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4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2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10月22日,地调局天津地调中心海岸带地质调查项目组一行5人在参加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工程二级项目“江苏沿岸滩涂区综合地球物理调查”在南通举办的现场技术交流会后,赴海安县地调局南京地调中心的沿海区调项目组,考察交流野外基地建设和基层党建工作,并以“紧密结合十九大报告精神、切实贯彻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部署、提高京津冀和沿海地质调查水平”为题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就如何准确把握国家需求和战略部署,如何通过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促进海岸带地质调查工作上新台阶进行了交流。本次活动,促进了弟兄单位野外项目组之间的交流合作。

    调研组听取了项目负责人对野外基地标准化建设、野外临时党支部建设与活动以及项目进展情况的交流介绍,参观了该项目组野外临时党支部的学习园地和书籍、党课学习笔记等,以及基地的生活、工作环境与设施情况,对项目组的野外基地建设和党建工作予以了高度评价。调研组一行表示,一定要向南京地调中心野外项目组学习,做好野外基地的标准化建设等工作。

    在座谈会上,调研组与该项目组野外职工在思想、工作、身心和生活状态进行了深入交流。大家认为,特别是长期在野外工作的青年职工,一定不能忽视家庭建设,多关心和理解家人对野外工作的支持和多方面的付出。在野外要搞好生活、搞好团结,特别要注意安全生产和保密工作。大家畅所欲言,共同探讨交流野外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经验。大家认为,“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和“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明确要求,天津、南京两个地调中心都要积极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和大区管理职能,准确把握为党中央的部署要求,切实贯彻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要发挥好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工程在国家战略部署和区域协调发展中的基础作用,为创建新型生态文明城市和绿色开放海岸带提供支撑服务和地质环境保障。

    大家纷纷表示,此次党日活动收获满满,我们青年地质工作者必将在十九大报告精神指引下,坚定信念、不忘初心,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充分发挥好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地质调查工作更有效的服务于国家重大需求、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生态环境保护,共同绘制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美好蓝图。

    参观项目组野外临时党支部的学习园地

    调研组和项目组一起学习畅谈党的“十九大”精神

    天津地调中心调研组赴南京地调中心野外工区考察基地...

    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江苏1:5万海安县、曲塘镇等七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获海安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和海安县国土资源局颁发的两项成果应用证明。

    2016年,南京地调中心海安区调项目组与海安县地方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多次需求对接,确定并设立了专项调查研究专题,该项调查研究主要针对海安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关键带”地层结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层组以及工程建设的适宜性进行了详细调查和评价,重点查明了区内工程建设用地的工程地质条件,摸清了不良土体的分布范围,提出重大工程建设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合理意见和建议。经过一年多的地质调查工作,最终完成了成果报告的编写及相关图件的编制。2017年9月27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与海安县国土资源局在南通市海安县举行了区域地质调查服务地方应用性专题成果移交仪式。

    该专项成果得到了地方政府的高度认可,该项目的工作是探索新时期的地质调查工作模式与地方政府实际需求相结合的一次成功实践。项目组表示,在今后的基础地质调查工作中,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需求和部局的决策部署,以解决能源、资源、环境以及基础地质问题为首要目标,密切了解地方政府对地质工作的需求,为地方经济建设解决“卡脖子”问题,力求更好更广更深地服务地方经济规划、建设、发展和管理的全过程。

    南京地调中心海安区域地质调查专项成果获地方政府应...
      2015年10月30日上午,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江苏省部分)第一眼地下水监测井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正式开工建设,这也是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全国第一眼开工建设的监测井,标志着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正式进入施工建设阶段。

      今年是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启动之年,江苏省作为国家地下水工程率先启动的四个省份之一,在江苏省国土资源厅、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的统一指挥和领导下,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与各地市国土资源局通力配合,顺利开展了年度方案编制及审批、招投标、标段施工设计评审、施工场地协调、施工进场及开工的筹备等工作。根据方案,今年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江苏省国土部分)将建成由30个新建监测点和20个修复监测点组成的监测网络,涵盖长江三角洲大部分重点沉降区。

      据总体部署,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国土资源部分)将建成监测井10103个,其中新建7197个、修复2809个,钻探总进尺68万余米。其中,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江苏省部分)将建成由334眼地下水监测井构成的国家级地下水监测网络,建成后必将进一步完善江苏省的地下水监测网络,从而更加有效地监控地下水动态,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同时可以提高地质环境监测管理水平,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地质环境管理保护和决策制定提供坚实基础,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顺利开工

    “以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和日趋完善国家、省、市三级地下水监测网络建设,进一步提高我国地下水监测能力,更好地支撑服务国土资源管理和生态文明建设。”这是12月3日~4日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举行的全国三级地下水监测网络建设研讨会上形成的共识。

    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由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共同组织实施,其中国土资源部负责建设10103 个地下水监测站点、31个省级地下水监测中心和信息节点,改建2个地下水均衡试验场和1 个地下水与海平面综合监测站。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建成后,我国地下水监测控制范围可扩大到350万平方公里,监测网密度提高到每千平方公里5.8孔,可有效提高地下水监测自动化信息化水平。10月30日,第一眼监测孔在海安县开工建设,标志着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正式进入到施工阶段。

    研讨会上,南通市介绍了全面推进地下水监测管理工作创新和全面加强地下水监测成果应用的做法,江苏省介绍了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的实施进展和取得的经验与体会,北京市、福建省、内蒙古自治区和宁波市分别介绍了地下水监测网络现状、自动化监测进展及下一步建设目标。与会代表在听取了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的项目申报、立项批复、建设原则、总体规模、工程预算、实施进度、预期成效等情况介绍后,针对各地建设完善三级地下水监测网络提出了建议和设想。

    全国三级地下水监测网络建设研讨会由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主办,16个省、区、市国土资源厅(局)、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院、中心),浙江省宁波市、江苏省部分地市国土资源局等120余人参加会议并考察了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第一眼新建监测孔。

    以实施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为契机 共谋全国地下水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