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4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1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在综合地质调查过程中,不同地质地貌类别地区的需求指向和技术路线均有很大差别。人口、城市及经济活动密集的平原区,填图要更注重高精度的信息表达,要通过地表、物探、化探及钻探技术方法,查明一定深度范围覆盖层三维地质结构。浅钻支撑综合地质调查主要是在覆盖区利用浅钻采取覆盖层下面的基岩样品用来填制基岩图。以往覆盖区填制地质图往往简单地表示为“第四系”,需要大规模的布置揭露工程,成本难以接受且对环境破坏极大。使用浅钻技术可以很好地满足成本与效率的要求,从而解决浅覆盖区的填图难题。

    以内蒙古中东部荒漠草原浅覆盖区1:5万填图试点为例,内蒙古中东部地区是国家级防风固沙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地表植被是重要防风固沙手段之一。试点区处于荒漠、农田、草原交汇地带,地表覆盖率超过75%,无法通过地表观测填制基岩地质图。采用绿色钻探技术对覆盖层进行揭露,主要表现在:钻前,绿色管理理念融入到浅覆盖区填图的全流程中,合理布孔,坚持“钻孔最少”原则,钻机搬迁、修路、机台建设纳入全流程,把对地表植被的扰动降到最低;钻中,科学管理,选用环保型泥浆材料,泥浆循环再利用、无公害处理,避免了对地表环境造成大规模损害,生活废弃物回收处理;钻后,恢复植被,对接地方需求,尽量做到“一孔多用”。同时,一方面利用特定的岩性对应着特定的测井参数组合的特征,采用标准孔“取心+测井”建立起标准地层单元,其余钻孔采用“不取心+测井”,通过测井曲线与标准地层单元对比,实现岩性识别与地层划分;另一方面将取心钻孔划分为两类:全孔取心孔与非全孔取心孔(覆盖层不取心+基岩取心),非取心钻孔的实施,大大提高了钻探施工效率,大幅减少了泥浆的用量,降低了钻探成本,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

     

     
    科技创新探矿工程 精心服务绿色勘查

     为全面落实局党组的部署,加快推进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两重工作”,顺利完成松辽盆地外围油气基础地质调查工作,提高项目组成员业务水平,沈阳中心邀请辽河油田、长城录井公司相关专家在“秀1”井现场开展钻井及岩屑录井培训工作。

    辽河油田钻采工艺研究院钻井工程监督陈长全结合目前正在施工中的“秀1”钻探工程,对井场人员分工及职责,钻杆、钻铤、钻头参数与组合情况,防喷器作用与操作方法,泥浆比重和粘度测量方法等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同时对井场安全防范和注意事项进行了介绍。

    长城录井公司辽河项目部地质监督李军以“秀1”岩屑为实例,对岩屑捞取、清洗、过筛、荧光分析、干湿对比、油气显示级别划分等流程和技术要求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同时结合“秀D1”井与“秀1”井的测井曲线,对油气储层识别和邻井地层对比的方法进行了讲解。

     通过此次培训,项目组成员熟悉了钻井工艺与安全防控措施,掌握了岩屑录井的流程与操作方法,同时加强了当前钻探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为圆满完成“秀1”井及今后的钻探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松辽盆地外围油气基础地质调查工程项目开展钻井及岩...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自然资源部关于加强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做好岩心数字化与信息共享工作的总体安排,在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司的指导下,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研发的全国数字岩心系统于12月15日在北京宣布上线试运行。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金发,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司司长鞠建华出席上线发布会议并发表讲话。

    全国数字岩心系统的上线运行,将实现岩心从产生、汇交、保管、服务全生命周期数据信息的集成展示与深度融合,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查询和服务,提升岩心数字化与共享利用水平,推进信息化与地质工作深度融合,推动形成全国实物地质资料共建共享新格局。

    此次上线系统为1.0版本,基于“地质云”构建全国统一的岩心大数据汇聚平台与服务窗口,基本实现全国实物资料统筹管理、岩心数字资源汇聚与服务、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等三项功能。本次上线服务的数据资源包括国家馆藏80万延米Ⅰ类岩心数据和河南、安徽等试点省份Ⅱ类岩心数据。数据内容包括钻孔基本信息、地质属性信息、样品测试分析、岩心图像扫描、岩心光谱扫描、X射线荧光光谱(XRF)、磁化率、测井曲线等,其中2万米光谱扫描数据为首次公开发布,广大用户可以通过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云”门户网站访问使用。

    下一步,按照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司完善系统功能、丰富数据资源、发挥示范引领的要求,中国地质调查局将加强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在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中的支撑作用,谋划部署岩心管理体系,深入开展岩心数字化技术标准研究,完善全国数字岩心系统各项功能,加快推进野外岩心图像在线化采集,不断丰富数据资源,为支撑服务能源资源安全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中心工作作出更大贡献。

    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司有关同志、中国地质调查局机关有关部室和局有关直属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全国数字岩心系统上线运行
      2014年11月19日,由中国地调局水环中心承担、青海省环勘局负责施工的水文地质勘探井的成功出水,标志着“青海省东部城市群重点地区1∶5万水工环地质综合调查评价”项目组在进行石英岩、石英片岩地层的水文地质找水的尝试,取得重大突破。

    该井位是在充分分析前人水文地质成果,采用大地电磁测深系统EH4确定的。现已成井的水文地质勘探孔井深230米,以研究钻取优质的基岩裂隙水为目的。该井距湟水河干流约700米,地貌类型为湟水河三级阶地,113米-230米为石英片岩或石英岩,较破碎,洗井结束即开始自流,流量7.31吨/时,水质好,矿化度低,测井曲线显示120米以下有50米以上的弱含水层。该井为调查区内首个构造裂隙水文地质钻孔,它的成功出水将对本地区找水方向带来新的思路。







    青海省东部石英岩地层成功打出自流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