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2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25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龙抓崖

     

    双龙大裂谷

     

    ■基本情况

     

    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境内,总面积约108平方公里,园内集崮、谷、泉、洞、崩塌灾害,不整合接触面,寒武系中下统层型剖面等多种地质遗迹于一体,崮形地貌各个生成发展阶段在园内均有完整的实物展现。园区自然景观原始,生态环境良好,是一处集自然性、典型性、稀有性、多样性、完整性、系统性为一体的地学科普教育、旅游观光的理想场所。

     

    熊耳山为距今5亿年前的浅海相沉积的石灰岩、页岩、砂岩等地层,山体上半部的石灰岩受断裂构造影响,长期的物理、化学风化作用及溶蚀作用,使张性裂隙渐变发展形成裂谷。

     

    1668年,爆发我国历史上罕见的郯城大地震,释放能量约为1976年唐山地震的11倍,地震震中正处于“郯庐断裂带”主体范围内。该断裂带是我国东部最大的一条地震断裂带,长2600千米,宽160千米。熊耳山大裂谷便是由此次地震形成的天然大裂谷,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有史料佐证的特大地震山体崩裂遗迹。

     

    熊耳山公园内重峦叠嶂、沟壑纵横、湖川相连,涓涓细流汇成飞流瀑布,经年不息。下游的龙床风光和抱犊平湖碧波荡漾、秀丽迷人,为游客营造出一个理想的旅游避暑胜地。

     

    熊耳山海拔483米,呈东西走向,东西绵延6公里,南北宽2公里,横卧在北庄镇,是一典型的低山丘陵。远远望去,熊耳山像一只大白熊,头东尾西地横卧着,主峰像一扇张开的熊耳,故名熊耳山。

     

    熊耳山特殊的横断山脉为景区造就了奇异绚丽的天然溶洞群,黄龙洞、巨龙洞和卧虎洞各具特色,其洞天互映、崎岖深邃,石笋、石柱、钟乳石形态各异,形象逼真,蔚为壮观。

     

    ■特色景点

     

    双龙大裂谷:受差异性风化剥蚀和重力地质作用等影响,形成较大规模的张性裂隙,是崮形地貌形成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裂谷一侧的岩体受重力、地震等因素影响,逐渐倾斜、崩塌、坠落而产生崩塌地质灾害。原山体逐渐风化剥蚀而形成山顶平平、边缘陡峭、山肩斜缓的崮形地貌景观。

     

    龙抓崖:是典型的崩塌地质灾害遗迹,满山遍野布满奇形怪状的巨石,大者重达千吨,小者几十吨,石石相叠、错落有致、形态各异,仿佛刚从山顶滚落一般。站在巨石之上,闭目凝神,300年前那山崩地裂的轰鸣声仿佛在耳畔回响。

     

    卧虎洞:位于熊耳山北侧,洞内遍布钟乳石、石笋、石柱,形态各异的钟乳石形成的玉石屏风、雄鹰翱翔、观音高坐、鲲鹏展翅等自然象形景观令人叹为观止。

     

    黄龙洞:被誉为“北方第一窟”,为产于5亿年前石灰岩内受断裂控制的喀斯特溶洞。洞口向南,有石阶相通。洞口呈半月形,被一棵千年古槐半遮,洞内分前后两厅,因后厅壁上有两条黄色钟乳石似蛟龙附壁盘蜒而得名。

     

    ■沟通交流

     

    熊耳山于1999年底因双龙大裂谷的惊现逐渐被引起重视,2000年开始开发建设;2001年12月被国土资源部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2002年9月,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在首届“中国人游山东=我心中最美的齐鲁十景”评选活动中荣获“山东十大优秀景点”称号;2003年10月,国土资源部、枣庄市委市政府在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举行揭碑开园仪式;2004年以来,先后投资300万元打通了另一条裂谷,目前黄龙洞正在引资建设之中;2004年6月,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以其独特的面目,展现在首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上;2006年12月,熊耳山地震遗址被国家地震局评为国家级崩塌开裂地震遗址,熊耳山地震科普馆被国家地震局命名为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

    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

    摘要:以新区、新层系油气资源调查为目标,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综合研究相结合的工作方法,重新厘定石炭系一二叠系接触关系,建立伊宁盆地石炭纪一二叠纪层序地层格架,查明了伊宁盆石炭 纪为“一谷一链”的沉积格局,并且在石炭系阿克沙克组和二叠系铁木里克组发现2套优质烃源岩层。

    1.项目概况

    伊宁盆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 部,总面积为18300km2。油气勘探工作 程度低,前人工作主要针对中生界。近年 来,与伊宁盆地同处天山一兴蒙构造带的准噶尔盆地、三塘湖盆地石炭系一二叠 系油气均取得了突破。伊宁盆地西延的 哈萨克斯坦境内的西伊犁盆地二叠系取 得了油气突破。2014年,中国地质调查 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开展了 “新疆伊宁盆 地页岩气资源远景调查”项目,进一步加 强西北地区新区、新层系油气资源调查, 获得新成果。

    2.成果简介

    (1)重新厘定地层接触关系。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地层时代的厘定和前人成果资料资料的综合分析,对前人划分的石炭系一二叠系重要地层单 元间的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进行修订, 明确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与阿克沙克组 为整合关系,下二叠统塔尔得套组与中二叠统晓山萨依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中二叠统晓山萨依组、哈米斯特组和铁 木里克组均为整合接触。

    (2)建立层序地层格架,查明石炭 系一二叠系沉积格局。

    通过层序地层研究,将伊宁盆地石 炭系一二叠系划分为一个I级层序、4个 II级层序、7个III级层序。层序特征反映, 石炭纪发育2次海侵旋回,中一晚二叠世发育2次湖侵旋回,整体为水退的沉积序列。石炭纪研宄区沉积格局主要为“一 谷一链”,即整体为一个东西向裂谷,北 部发育近东西向岛链,以滨浅海相为主, 其中浅海陆棚相沉积的暗色泥岩为主要 的烃源岩层之一。中二叠世一晚二叠世为陆相裂陷盆地,以湖湘沉积为主,向西开 口,一个沉降中心位于伊宁市南部一带, 呈近东西向展布,湖湘沉积的暗色泥岩 为主要的烃源岩层之一。

    (3)查明伊宁石炭系一二叠系烃源 岩特征。

    石炭系阿克沙克组暗色泥岩厚度较大,分布范围广,有机质丰度达到中等一 好(表1),有机质类型为112—111型, 热演化程度较髙,为髙成熟(图1)。综 合评价认为,阿克沙克组烃源岩具备较 好的生烃能力,以生气为主。度较大,分布范围较广,有机质丰度达到好一最好(表1 ),有机质类型以III型为主, R。介于0.69〜0.82之间,处于成熟阶段(表 2),烃源岩质量较好(图2),具备较好的生烃能力,具有油气共生的特点。





    3.成果意义

    前人针对伊宁盆地的油气勘探工作,以中生界为主要目的层,认为石炭系没有良好的烃源岩。通过本项目的开 展,在石炭系阿克沙克组和二叠系铁木里克组均发现了良好的烃源岩。因此, 伊宁盆地石炭系油气基础地质调查需要 进一步开展工作,评价油气地质条件,从而优选出新区、新层系油气调查的有 利区。(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姜亭许伟供稿)


    新疆伊宁盆地石炭系一二叠系油气调查发现两套烃源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