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7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3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近日,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了《关于表彰2016—2017年度广东省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的决定》,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六号”船被评为“广东省文明单位”。

    “海洋六号”船是一艘由我国自主设计、自行建造的具有国内一流、国际先进水平的天然气水合物综合调查船,2009年10月正式入列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8年来,“海洋六号”船全体科考队员,发扬 “科学、责任、和谐、进取”的“海洋六号”精神,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除完成了多项国内油气资源调查、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等重大项目外,还执行了6次中国大洋科考和1次南极科考任务,出色完成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5000米、7000米级海试技术保障和警戒护航任务,“海马”号ROV的海试应用任务以及中国第33次南极科考任务,总航程近20万海里,出海天数达1550天,取得丰硕的科考业绩。

    “海洋六号”船大洋科考实行临时党委领导下的首席科学家负责制,船上党支部、工会、共青团组织健全,相互配合,团结协作,战斗力强,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创建共产党员先锋岗、文明单位、青年文明号等活动,建立严格的操作规程和安全工作制度,成立大洋科考航次青年突击队,发挥青年生力军作用,组织“七一”党员宣誓、国庆向祖国问好、海上大讲堂、集体生日会、安全知识竞赛、防海盗演习、太平洋运动会等活动,确保全体科考队员始终保持旺盛的战斗力。

    “海洋六号”船在大洋和南极科考期间先后靠泊美国夏威夷和关岛、智利瓦尔帕莱索和蓬塔、法属塔希提等外港,船上通过互访、聚会、开放日等方式,与当地的爱国侨胞和社团如夏威夷中华总商会、关岛中国侨胞联合会、智利福建商会、广州商会,智利及法属波利尼西亚使领馆等进行互动交流,增进友谊,展示我国一流科考船形象。此外,还担当科普宣传的责任和义务,以科普课堂、讲座等生动丰富的方式,举办“太平洋—广州”海上讲堂科普视频网络直播、走进南极—“海洋六号”南极科考科普大讲堂等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积极参加由中国科普科协中心主办的“全国科普日”活动,以卫星连线直播的方式讲述大洋科考故事,传播海洋科学知识,履行公益性海洋地质工作的责任和义务。

    曾获全国总工会授予的“全国工人先锋号”,国家海洋局和人社部授予的“蛟龙号7000米海试先进集体”,“中国大洋科考先进集体”,中国地调局“先进基层党组织”,广东省“五四红旗团支部标兵”,广东省直机关“文明单位”、“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

     “海洋六号”船荣获“广东省文明单位”称号

     “海洋六号”在南极冰海航行

    “海洋六号”船荣获“广东省文明单位”称号

    当地时间3月21日傍晚18时,隶属于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的“海洋六号”科考船完成补给和人员休整,离开法属波利尼西亚塔希提港返航广州。海洋六号船原计划停留5天,主要进行船舶的油料、淡水、食品等补给和人员休整。由于机器设备故障修理及等待备件,离港时间延迟了3天。靠港期间,轮机部组织技术力量,对机器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和修理,经过多天的不懈努力,终于修复了故障主机,为返航广州的长距离航行提供了动力保障。目前,“海洋六号”船正高速返航,如果天气条件许可,有望4月中旬抵达广州。

    “海洋六号”船傍晚时分离开塔希提港 

    举行消防演习 

    举行弃船演习 

    轮机部正在组装备件,修理主机

    “海洋六号”船完成补给离开塔希提

    “海洋六号”安全靠泊(3月14日摄)。 新华社发

    新华社广州3月15日电 记者15日从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获悉,当地时间3月13日上午9时,我国科考船“海洋六号”在圆满完成深海地质调查任务后,顺利抵达法属波利尼西亚塔希提进行补给和人员休整。

    “海洋六号”船于当地时间2月22日离开智利瓦尔帕莱索港,奔赴南太平洋执行2017深海地质调查航次任务。

    自3月5日凌晨进入南太平洋工区正式作业以来,“海洋六号”船利用较好的天气海况条件,结合工区跨度大、没有回旋余地等特点,自东往西实施站位、测线交替作业,于3月9日晚10时许顺利完成深海地质调查航次的全部科考任务。本航次共完成多波束浅剖联合作业测线900余公里,重力活塞取样10个站位。

    “海洋六号”船将在塔希提进行为期5天的补给和机器检修,随后启程回国,预计4月中旬前后抵达广州。

    “海洋六号”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集地震、地质调查等多项调查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地质地球物理调查船。去年7月以来,“海洋六号”已经先后执行了中国大洋第41航次任务和中国南极第33次科考任务,完成了由大洋向极地的历史性跨越,截至13日,科考船累计航行时间201天,累计航程32635海里,约合60440公里。

    “海洋六号”完成深海地质调查

    当地时间3月9日晚10时许,随着最后一条多波束浅剖联合作业测线下线,“海洋六号”船顺利完成深海地质调查航次的全部科考任务。本航次共完成多波束浅剖联合作业测线900余公里,重力活塞取样10个站位。

    “海洋六号”船自5日凌晨进入工区正式作业以来,利用较好的天气海况条件,结合工区跨度大、没有回旋余地的特点,自东往西,采取站位、测线交替作业的方式,稳扎稳打,作业进展顺利。然而7日下午起,站位作业遭遇复杂地形、底质不理想等困难,接连出现了取样器弯管的情况。首席科学家关晓春针对现场出现的情况,及时和调查技术人员协商,并请示局科技处同意,根据现有资料,对原设计站位进行调整,在站位作业前,结合浅剖、多波束等实时资料,综合分析地形及底质情况,选择合适作业点,确保地质取样作业的成功。

    目前,结束科考任务的“海洋六号”船高速开往下一个补给地,预计3月13日靠泊法属波利尼西亚帕皮提港进行补给。

    取样设备出水 

    雨中取样作业 

    最长柱状样

    “海洋六号”船完成深海地质调查航次的全部科考任务

    当地时间3月31日15时24分(北京时间12时24分),隶属于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的“海洋六号”科考船,在南太平洋瑙鲁附近海域顺利穿越赤道进入北半球,这也是该船自去年11月23日首次穿越赤道以来,时隔129天的再次穿越。这意味着离祖国大陆又近了一步。

    据悉,“海洋六号”船于去年10月22日离开广州,执行大洋和南极科考任务。2月4日,“海洋六号”船历尽千辛万苦圆满完成中国第33次南极考察海洋六号船航次任务后,开始万里返航之路,穿过风高浪急的咆哮西风带,横跨岛礁众多的南太平洋,先后靠泊智利蓬塔.阿雷纳斯、瓦尔帕莱索、法属波利尼西亚帕皮提等外港进行补给和人员休整。目前,满载大洋和南极科考成果的“海洋六号”船,正高速开往巴士海峡,预计4月中旬抵达母港广州。

     船长在电子海图指出穿过赤道时的位置 

    海洋六号过赤道时集体合影 

    进入赤道无风带航行,离家更近了 

    赤道无风带天气晴好

    “海洋六号”船顺利穿过赤道进入西北太平洋海域

     “海洋六号”科考人员完成调查任务后展示深海航次所取得的最长柱状样(3月9日摄)。记者从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获悉,当地时间3月13日上午9时,我国科考船“海洋六号”在圆满完成深海地质调查任务后,顺利抵达法属波利尼西亚塔希提进行补给和人员休整。 “海洋六号”船于当地时间2月22日离开智利瓦尔帕莱索港,奔赴南太平洋执行2017深海地质调查航次任务。 新华社发

    “海洋六号”安全靠泊帕皮提港客轮码头(3月14日摄)。新华社发

    我国科考船“海洋六号”完成深海地质调查任务

    当地时间3月13日上午9时,中国远洋科考船“海洋六号”圆满完成深海地质调查任务后,顺利抵达法属波利尼西亚塔希提(Tahiti)进行补给和人员休整。

    据悉,“海洋六号”船于当地时间2月22日晚离开智利瓦尔帕莱索港,奔赴南太平洋执行2017深海地质调查航次任务。自3月5日凌晨进入工区正式作业以来,“海洋六号”船利用较好的天气海况条件,结合工区跨度大、没有回旋余地的特点,自东往西,采取站位、测线交替作业的方式,稳扎稳打,作业进展顺利。于3月9日晚10时许,顺利完成深海地质调查航次的全部科考任务。本航次共完成多波束浅剖联合作业测线900余公里,重力活塞取样10个站位。

    “海洋六号”船计划在塔希提停留5天,进行补给和机器检修,为下一次远航回国做充分准备,预计4月中旬前后抵达母港广州。

    图一 海洋六号驶抵塔希提岛帕皮提港海域

    “海洋六号”驶抵塔希提岛帕皮提港海域 

    安全靠泊帕皮提港客轮码头 

    “海洋六号”进行燃油补给

    “海洋六号”船安全抵达塔希提进行补给